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选集▪P7

  ..续本文上一页记死亡,并让你的心专注在戒律上。

   人们总是说:“禅修,禅修!”但是,除非你对空性的概念已建立坚固透澈的了解,否则你做的“禅修重点”是什么?不能认知心的空性,就是造成堕入轮回的根源。当心不受念头影响,当下即唤醒纯然的醒觉,这无碍清明的空性就会逐渐被体认。

   贪欲、嗔恨、无知、疑忌、傲慢(即贪、嗔、痴、疑、慢),这五毒常控制了我们的心。例如,我们看到仇恨将人们推向自相残杀,而国家相互开战。一旦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情绪,它们就会支配我们。但是,如果我们净下心来分析它,并探究它的本质,它们将会消失无踪,就像巨大的暴风中的云那般不能掌握,从暴风的外面来看是壮阔美丽,但仔细去透析它,却是无法感触及掌握的。而其实,这些只有在我们赋予它们重要性和力量时,它们才有重要性和力量。假如,以宽容代替狂野的念头,我们将能去除它们,而用此种方式来对治,解脱就随时在握了。

   隆冬时,寒冷使湖水及河流结冻,水变的如此坚硬,可以承载人兽和车辆。当春天来临时,土壤和湖水都渐渐暖和,也渐渐地解冻。这时,有什么可以留下来?坚硬的冰块?水是柔软的流动,而冰是坚硬锐利的,没有人会说它们是相同的;可是也没有人能说它们是不同的。因为,冰是水凝固而成,而水是冰溶解而成的。

  我们对外界的认知也是相同的道理,去依附各种现象的实体,去忍受各式的折磨,好感或恶感、喜悦或痛苦、获得或失去、隆盛或衰落、赞美或责备,都会在心中凝滞成一块坚冰,我们必须注入自由的活水来溶解这意念的坚冰。

  

  直指心性

  

   我们的禅修得正确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步?我是不是永远无法达到我上师的水平?——挣扎在希望和恐惧之间,我们的心永远无法安宁。

  由着我们的性子,我们的修持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我们执著静修时出现的好觉受,在散乱时又放弃禅修,这些都不是正确的修行之道。

  无论我们思想怎么变化,我们必须踏实的去次第修行,日复一日;直观我们的动念并回归到它们的本原。我们不应该奢望能立即得到日夜安禅的能力。

  我们开始禅修于心性,开始最好先短点时间修行,但每天多作几次;坚持下去,我们渐渐地会认识到自己的心性,证悟越来越坚固,到此,念头会丧失牵制我们的能力。

  “空”是法身的实性,是绝对身,但不是简单的虚无。它本自就具有遍知的能力。这就是“明” ,或是俱生法身之“觉”。法身非因果之所造,它是心的原始本然。

  认识到本然自性,正如无明黑暗中升起慧日,诸暗顿然消除。法身之明性不是像月亮那样盈亏,而如同太阳中心散发的不变之光。

  无论乌云聚合,自性之天空却无污染,无论乌云消散,自性之天空却无改善。这天空无亏损和增益,它无改变。这正如心性:念自来而无损害,念消融而无改善。心性乃空,显现为明,此二者是心性一体之二相。将自己系缚于空、明的概念——就好像它们是实体一样,那是没有益处的。根本心性乃是超越一切概念、定义、分割的。

  “我能在云端行走”,孩子说,但是假如他到达云端,他会发现无立足之地,假如一个人没有审查心念,那时便有坚固的心念显现;但是假如他检查心念,结果会一无所有。这就叫做现空不二。心之空性不是“无物”,不是在无记的愚钝里,它本来自发拥有本然知觉之明性力用,这就是所谓的“明觉”。空明二者,无可分离,本质一如,犹如镜面与其内的映像。

  心念自显于空,又收摄于空,犹如面孔在镜子中出现又消失,面孔并非存于镜内,当它不再于镜中显现时,它也没有真正消失,镜子本身也无任何改变。因此,在前往修道之前,我们呆在所谓轮回的浊相之中,在那里,表面上为无明所统治。当我们趋入修道,此处无明与智慧混杂参半。然后最终,我们证得正觉之刹那,惟有纯智存在。但是在一切修道之道路上,尽管有转化的表面现象,但心性却从来无改:它不因入道而亏损,不因证道而改善。

  纯净涅槃,本初智慧不可思议广大的性质,是吾心之本质,无须造作创生,非新成者,仅仅经由净化之证悟而得以显露,这就是修道。最后,若以最了义之观点,此等均为性空。

  故此轮回是空,涅槃是空,故而,无一物是恶,无一物是善,认识心性之人解脱于对轮回和涅槃之欣与厌,犹如稚子,净观世间,无美丑好恶之概念,不再掠食于二元执取——此亦欲望与厌恶之根。其无目的担惊受怕,害怕“生活被终结”,好像另一种孩子,他们喜欢建造沙碉,然后在沙碉坍塌时哭喊。看那些冲进困境的人多么的幼稚啊,好像飞蛾扑火,一如觊觎其贪求者,铲除其憎恨者。不如放下重担——一切虚幻执取之重负。

  佛果⒃自具五身,显现身、大乐身、绝对身、本质身、不变金刚身,此等均非我等身外觅得,与我们自心无可分离,一旦我们证悟之,无明即结束。我们无须外觅菩提,商主在整个纯金之岛登陆,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找到单独的一块金子,我们必须知道一切佛德均早已常驻吾内!

  

  ⒃ 佛果:佛果有二十五果法。乃五身、五语、五智、五功德、五事业均圆满,具足自性中。

  

  

  

  闭关教言

  

  南无格热字达玛呢耶!

  顶礼上师长寿佛!

  这次修贝玛长寿心要的同修们,我向你们请示:

  

  初、从地狱到轮回之顶,最大的恐怖就是死亡,没有比死亡更大的恐怖了。修长寿佛就能在轮回最大的痛苦里保护众生得到解脱,初始的动机是发愿菩提心,这样来修长寿佛是最殊胜的。修得不共成就就可以和布玛莫扎、不生不死莲花生大士一样即身成佛。

  二、全知无畏芽⒄如来说:在一般生活上希望吃饱、住得好、施主多,为了名气来闭关,获得众生的顶礼、恭敬和供养,这样的欲望千万不要有。

  

  ⒄ 无畏芽:又名吉美·嘉威纽古,是吉美林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是蒋扬·钦哲旺坡与巴楚仁波切的上师。

  

  密勒日巴说:吃穿是修行的一个条件,如果闭关修行是为了得到吃和穿是不如法的。要多想多念这句话,否则多少年的大闭关人会变成像老虎一样。仅仅住在和外人不接触的地方,门封上封条,在这样的屋子里躲着一个身体,没有什么作用。

  

  大译师仁千松波闭关时是这样做的:

  外闭:不与外人接触;

  内闭:写字、画图、裁剪等等都不做;

  密闭:普通的妄想(东想西想)都舍去。

  这样发誓后闭关了12年,以无余虹光身飞往空行刹土。我们应当像他这样做。

  三、在幽静山修法,每一座的时间越长、越精进,今生的贪爱就减少的越快,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增长,这就是修行的心要。

  如果不是这样,接受世间众多人的供养、顶礼,喜欢为人打卦、赶经忏等等,这样的事越来越多,连一分钱也想捞,守财奴的习气越来越重,越来越喜欢求财,出现这样的事情就是魔来诱惑障碍你了。障碍并不是妖魔给你一些恶梦,不是这样的,如果发现自己和佛法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就是障碍。

  殊胜的修长寿佛就是明了自己的身口意与上师无量寿的金刚三处本来无别;自身观本尊,语念咒,意不离三摩地⒅;重复的念、祈祷上师无量的功德;重复来契入三门本尊、咒、法身。

  

  ⒅ 三摩地:华言等持,即心一境性安住之意。

  

  你们已经蒙上师的摄受,也得到了深奥殊胜的窍诀,有了一个修行人的名字。通过这样严格的闭关得到修证的把握,看到轮回的生活令人作呕,没有对世间八风的欲望,彻底消除八风的影响,需要自己的发誓。闭关的结果是观出离心、寿命无常的催促。平时要觉察自己的念头,破除自心以外没有一个在外面的本尊,破除本尊以外也没有一个心,本尊的境界和心无二无别中见到本性的面目,言语道断,这是无法指给你们看的。轻松、自由的认识到无言的境界,这样的认识修行打坐就是初始的、真正的入门。

  继续得到定解的话,今生的贪爱慢慢消除了,对上师的恭敬、对众生的悲心、对修行的欢喜逐渐增加,是修本尊的验相。

  在这个时代,于幽静山上,前行五加行的数量达到之后,就说:我修好了,自以为是老修行。不要这样想!

  闭关几年后,身体壮一点,肚子大了一点,四座瑜伽没有真正的发誓,说自己是弟子们的福田,建大经堂,自己的妄想就更多了,事情也越多,以为此时需要找一个明妃,自己还俗了也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大瑜伽士,产生比沙门、比丘好的贡高我慢,在很多人面前吹嘘展现自己建造了多少经堂、白塔、佛像。

  不要追求名利之事!

  真得到四句窍诀就要用心来修,这一年里,主要修生起次第长寿法,外、内、密总集的生起长寿法,很方便也很殊胜!

  总的来说,证入修行时,前行皈依、发心、出离心、信心和精进种种不是不需要,但是和前行的皈依、发心、供曼扎、百字明、莲师心咒数量很多相比,前行窍诀里所说的——呕吐轮回的出离心、看破今生的信心、誓愿利他的发心、认识寿命无常而对未来的计划越来越短,这就是真正的前行,应该放在心中,这就是窍诀的精华!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而应融入自相续。

  以上是很重要的!蒙嘎拉西日布德(吉祥财贤即顶果上师)宣说。

  

  

  心灵之歌(略,第一部分《顶果钦哲仁波切简短开示选集》已经涵盖)

  

  献给父母的歌

  

   我最亲爱的父母,我致上最高的敬意!

   您们给了我生命,赐给我珍贵的暇满人身,

   从婴孩到现在,您们一直用爱来照顾我,

   为我引见真实的上师,

   感谢您们的慈悲,我才能够接触解脱之道。

  

   …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