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回田里,看你又能怎么样?」老鹰就把那个小鹌鹑放回到田地里,结果鹌鹑一到田里,它就很了不起地说:「老鹰,我现在不怕你了,有本事你就冲过来吧。」那只老鹰说:「好,你这个小不点儿。现在看老子怎么治你。」它就往下冲,想抓住那个鹌鹑,这个鹌鹑在一个石块上面骂老鹰,当老鹰即将要冲过来时,它急忙跳下去,跳到那石块的后面,结果那老鹰就撞死在石头边。佛陀在说完这个很有趣的比喻故事就说:
「诸比库,你们应当知道,你们都有自己的活动区域,你们不要离开自己的活动区域。如果你离开了这个活动区域,那么你就将被魔王(Màra)抓去。如果你始终都保护在自己的区域,这里的意思是祖先的区域,祖先的领域,你们一直都活动在这里,那么你们将能够脱离魔王的控制。」
那什么是你们祖先的领域呢?这就是四念处。也就是说我们借助四念处能够脱离魔王的魔爪,能够脱离魔王的控制。魔王的控制是什么?什么是魔王的控制?是生、老、死、愁、悲、苦、忧恼。(Jàti,jarà,maraõam,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àyà)这些就是魔鬼的领域,魔鬼控制下的领域。那我们简单的介绍了这部经,接下来将要进入经文正文了。
经文一开始是:
ßEvaü me sutaü Ý ekaü samayaü bhagavà kuråsu viharati kammàsadhammaü nàma kurånaü nigamo.û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古卢国,名甘马萨云马的古卢市镇。」
Evaü me sutaü,evaü是这样、如是、如此;me是被我,me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我的,在这里是被我;sutaü,是听、听到、听闻。所以古代把这句翻译的非常准确,“如是我闻”,这很准确,而且言简意赅。现在有些翻译成“我听说的”,好象是这样,这就不是很对,原来的就翻译的非常好。
我们在接触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时候,就会经常接触到巴利语,巴利语这种语言并不是叫做巴利,巴利的意思是“圣典”的意思,是特指三藏Ti-piñaka。Ti-piñaka分别是Vinayapiñaka,Suttapiñaka,Abhidhammapiñaka。这称为三藏,就是《律藏》、《经藏》和《论藏》。根据上座部的传统,《经藏》跟《论藏》是由ânanda阿难达尊者诵出来的,他诵《经藏》都是用“Evaü me sutaü.”「如是我闻。」他的意思是:我是这样听到的,从哪里听?从佛陀那里听,是听闻佛陀这样说。
那巴利的三藏其中《律藏》是由伍巴离(Upàli)尊者所诵出来的,古代翻译为优波离或者优婆离,而《经藏》是由ânanda阿难达尊者所诵出来的。这种经典是在什么时候诵出的呢?是在佛灭的当年所诵出来的。佛灭那一年是根据上座部(Theravàda)的传统,是在公元前的544年,也就是说我们今年距离佛陀入灭已经2551年了。那么这部经是在2551年之前整理而诵出来的,但说这部经会更早,是佛陀在世的时候。也就是说这部经在第一次结集的时候,由阿难达尊者诵出来的。
在第一次结集的时候,当时佛陀刚刚入般涅槃。佛陀入灭第七天的时候,马哈咖沙巴尊者(Mahàkassapa),就是大迦叶尊者,从南方带着许许多多的比库就往古西那拉(Kusinàra,拘尸那揭罗)那个地方赶,结果中途就见到了一个邪命外道,邪命外道手中拿一朵花,马哈咖沙巴尊者见到那个邪命外道从古西那拉方向过来,就问:
「âvuso(朋友),你有没有听到我的导师的消息?」
「哦,沙门Gotama已经在七天之前去世了,你看这朵花就是我从那里捡来的。」
一听到大师已经入般涅槃了,当时那一些还没有离欲的(没有离欲就包括凡夫、初果圣者跟二果圣者),他们就非常悲伤、很悲痛。他们就说:
「大树已经倒了,慧日已经西沉了。」
他们就非常的伤心,而三果阿那嘎弥(anàgàmi)和四果阿拉汉,他们就说:
「这一切真是无常啊!」
当那些人很悲痛的时候,有一个老年才出家的一个愚痴比库,叫做Subhadda。他就说:
「哎呀,朋友们啊!你们不要这样悲伤,现在我们可好了,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你看那个老头子在世的时候,经常跟我们说这个你不要做,不要这样做那样做,要这样做要那样做,现在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当时,马哈咖沙巴尊者听到之后就决意:
「现在在非法非律还没有蔓延的时候要承担起责任,准备要结集世尊的法、律。」
当时Mahàkassapa尊者他就一句话不说,匆忙地赶到古西那拉那个地方;然后向佛陀的遗体行最后一礼,之后装佛陀遗体的棺材就自动地着起火来了;然后等分完舍利,处理完佛陀遗体之后呢,Mahàkassapa尊者就召开了僧团大会。进行一次甘马(kamma vada)就是羯磨,羯磨当中就决定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就是说:
「现在世尊、我们的大师已经去世了,我们有义务应当把世尊一世的法、一代的法,教导、教诫,就是法和律把它整理起来。」
结果,他的提议得到了那些与会的那些大阿拉汉的同意,然后地点就选在王舍城,因为当时是阿迦答沙都(Ajàtasattu,阿阇世王)统治,而且王舍城有个很好的条件,王舍城是一个盆地,周围都是山,只要把山口封掉,任何人都不能进来。现在也是,当我们结界的时候,假如学过律的人就知道,我们结界最怕是在做甘马时,从界里突然冒出一个比库来,那这个甘马就完全无效了。如果是一个界里面,特别是大界,一个大的区域里面(mahà sãmà),所有的那些比库都必须集在一起。假如说突然有人闯进来的话,这次所做的甘马就是无效的。就是在王舍城(Ràjagaha)大家都觉得那是个非常理想的地方,当时的阿奢世王对佛、法、僧有很强的信心。
于是大家就选在那里的一个叫做(Sattapaõõileõa)七叶窟,satta是七,paõõi是叶子,leõa是洞窟。决定在这个地方举行第一次结集,然后一共选了五百位,这五百位其中四百九十九位都是完全断除烦恼的阿拉汉,而且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因为在经典里面经常提到的都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如果再多的话有几万位阿拉汉,所以,在这里所选的都必须是证悟四果还有六神通四无碍解智的阿拉汉。其中只有一位,他是初果圣者。但是呢,这一位他是必不可少的,这位就是ânanda尊者。
因为ânanda尊者是世尊的侍者,他经常跟随着世尊,而且他听闻的教法非常多,而且,当时世尊专门要选他做侍者就是因为他的记忆力非常好,他能够把世尊所说的教法完完全全地记下来,那时候没有录音机啊,但是ânanda尊者他就有这样的智慧。
因为佛陀入灭是在Vesàkha(二月)的月圆日,也就是印度历法的二月十五,相当于公历的五月的月圆日,也就是我们农历的四月十五,在那一天入般涅槃。然后大家都决定在vassa就是过雨安居的时候,大家都在王舍城那边集合,所以就用两个月的时间,从古西那拉那个地方都到王舍城那边去集合。
因为vassa是印度历法的四月十六,相当于我们农历的六月十六,这个时候是入雨安居的时候,那么大家就相约在王舍城那边集合,然后到了王舍城之后呢,大家商量我们现在应当做什么呢?世尊赞叹修补,因为有些房子要修补,所以第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就来整理房间、修理那个准备举行第一次结集的洞窟跟他们的住所,所以在雨安居的三个月中,第一个月就没有结集,然后在第二个月开始结集。
一个月之后,进入了第二个月。雨安居有个特点,就是所有的比库必须在一个地方住,不能够到处走,不能够云游。所以当时在王舍城里面只有这五百位给选中的阿拉汉,而且当时阿迦答沙都王还派了兵,就是让那些没有选中的比库全部请他暂时离开,到王舍城的区域外去雨安居。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在整个结集的期间是绝对安全的,不会因为有人进入界而令那个甘马变得失效。
然后就在准备结集的前期,那时候其中有一些阿拉汉就在笑,在说:
「在我们中间有一个人夹着腥臭。」意思就是还有很肮脏的东西在身上。这些人其实专门想刺激阿难达尊者。阿难达尊者听到他就想:「为什么这些长老们、尊者们无端端说这些话?哦!我现在发现其他的四百九十九位全部都是证得四无碍解智的四果阿拉汉,但是我现在还只是初果圣者,我还有贪、嗔、痴,我还有lobha、dosa、moha。」于是,他就知道:
「所谓的腥臭不是他人,而是我自己。」
他非常伤心,因为初果圣者还会伤心。他非常伤心,于是他决定一定要精进努力。然后就开始很精进的禅修,就不象以前一样很喜欢跟人说法、去教导别人,这时候,他就去禅修,当时修身至念(Kàyàgatàsati),彻夜修行。最后在天亮、明相时证得了阿拉汉果,他就取得了完完全全的资格去参加第一次结集。
第一次结集开始了,当时Mahàkassapa尊者就问那些与会比库说:「我们应当先结集法藏还是先结集律藏?」这时候,那些与会的大阿拉汉就说:「律是佛陀教法的寿命,律住世,教法才能够住世。」于是大家…
《《大念处经》开示(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