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林开示 第五讲 除障与修福▪P5

  ..续本文上一页来天气已经是热了,已经是成为我们禅修的障碍了,然而我们再加上新的障碍,在心里面老是抱怨:「这种鬼天气怎么那么糟糕,这种鬼天气怎么那么热。」因为气候的、天气的、大环境的,没办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的。而且,这些障碍只要我们禅修者有很好的心态,都不会成为障碍的,气候的障碍、饮食的障碍等等(都应该如理作意对待)。

  另外,还有有一些障碍是属于人为的,比如说在禅修当中,大家都应当互相体谅,应当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而有些障碍是人为所造成的,这种障碍是很不应该的。比如说别人在禅修,我们在谈话,影响到别人,这也是属于一种障碍,这样的障碍也是很不应该的;如果别人在禅修,我们在做其它的事情,妨碍到别人,这个也是会造成障碍。

  因此,我们在这边,就尽量要做到多点去理解别人,要去体会别人。如果别人在禅修,别人想要安静,我们要创造一个空间,让别人能够尽量的、能够更加没有障碍地去禅修,特别是不会因为我一些不适当的行为跟不恰当的语言,或不适时的语言而障到别人。

  有时候,我们也应当学会独处,不要老是去窜聊,谈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题,或谈一些不适当的话题,这个也没有意思。有时候别人很想禅修,你就老是去窜聊,然后去谈一些家常,谈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的话,只是在浪费时间,所以不要这样做,要尽量保护别人的禅修环境,为别人禅修创造条件。所以在这里,要尽量免除一些禅修人为的障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也是很重要的。

  然而,更重要的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任何的事情。比如说条件不允许,就要调整心态。自己是可以创造一些条件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会有一些干扰,即使你到深山里面,还是会有蚂蚁、有蚊虫这些干扰,还有风声、鸟声、野兽叫声等等。所以,更重要的是要用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任何外在的一些变动,一些波动。这个是对我们如何排除禅修的障碍,排除禅修的干扰的讨论。

  那接着,我们再谈一下,如果要成就禅修,除了禅修之外,我们还是要有很多其它的助缘的,还是要其它的福德因缘的。凡是修行过缘起的禅修者,都知道或者都了解,我们在修行缘起的时候,要观照过去世,观照过去世跟今世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中,观照过去世我们要观照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说造成我们今生这一组果报五蕴的因,也就是我们在过去生曾经造了什么样的业,这些业由什么样的烦恼支持我们造这样的业,然后使我们今生投生为男人,投生为女人的,这种是我们在修缘起,观照过去世的时候必须观照的。

  还有第二种跟第三种,我们在观照过去世的时候也要查的,查找的、追查的:第一种是属于vijjà bīja,第二种是caraõa bīja,vijjà bīja就是明的种子、智慧的种子,第二是行的种子,也就是福德的种子。因此,一个可以修到缘起的禅修者,在观照过去世的时候,不仅仅要查找导致投生今生为人的因,这些因包括烦恼跟业,也就是无明、爱、取、行跟业;而且还要查找过去生是不是曾经有修行过,修行过哪一些业处;是不是造了一些善业;如果在过去生曾经修过四大,修过vipassanà,这个是属于在过去生曾经积累了vijjà bīja,就是明的种子、智慧的种子。

  如果在过去生曾经做过布施,曾经持戒,曾经修过止业处——止禅的业处,这是属于caraõa bīja;或者说有些禅修者曾经在过去生曾经遇到佛陀,或者说曾经见过佛陀的弟子,这些都是属于过去生的caraõa bīja,就是行的种子、福德的种子,这个都是我们必须追查的。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位禅修者禅修成功,除了修行之外,还必须得有很多其它的福德因缘的。这些福德因缘总结起来有十种,巴利叫做pu¤¤akiriyavatthu,也就是做福德的基础,十种功德事。这十种功德事分别是:

  “Dàna, sãla, bhàvanà, apacàyana, veyyàvacca, pattidàna, pattànumodana, dhammasavana, dhammadesanà, ditthijjukammavasena.”

  一共是十种,也就是:

  第一是布施;

  第二是持戒;

  第三是禅修;

  第四是恭敬;

  第五是服务;

  第六是回向(回向功德);

  第七是随喜功德;

  第八是听闻佛法;

  第九是说法;

  第十是正直己见。

  这十种在巴利里面叫做造作功德的基础。我们每一个禅修者,在禅修之外,想要造功德,我们可以依照在经论里面的这些指导去造功德。这样的话,会明确很多,应当造哪一些功德,应如何造。而且,有些功德是非常容易的,是举手之劳,易如反掌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分别简单的讲一下:

  第一种是布施(dàna)。布施是积累福德、积累福报最好的方式。在经论里面,有时候把布施分为两种,有时候分为三种:一种是财施,财施就是财物的布施,生活用品、资具的布施;另外一种是法施,法施是指佛法的布施,开示佛法;然而,有时候也分为无畏施,就是当别人有畏惧,当别人流离失所,需要帮助的时候,安慰他使他不会感到恐惧。

  在这里特别说到的是财施,因为法施我们在后面还有一个叫dhammadesanà,dhammadesanà就是说法的意思。所以,因此在这边的布施特别是指物品、物资方面的布施,物品方面的布施有很多种类型。

  在《注解》里面对此而分得非常细,比如说有亲手的施,有拜托别人去做布施的施,还有没有贪染的施,有贪染的施。比如说自己布施了之后,想要投生为人,投生为天,这个是可以导致继续轮回的布施;如果布施的时候,希望这种布施的功德成为自己证悟涅槃的助缘,这个是没有贪染的布施。

  还有的施是很精心准备的施,还有没有精心准备的施。比如像我们布施食物一样,先把食物洗好、切好,再做得很好吃,这就叫精心准备的施,有时候只是买来,然后就把它供养,这个叫没有精心准备的施。

  还有,可以伴随着很多附加条件的施,跟没有伴随附加条件的施。比如伴随附加条件的施,就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施主,他供养了一间孤邸(kuñi,僧寮),然后再把孤邸的很多设备,桌子、凳子、香等等这些都附带上去,也作为一起供养,这个叫做有附带其它的布施。跟没有附带其它的布施,比如说只是供养一间空屋子,里面没有一些家具摆设,这个叫没有附带的布施。

  还有很欢喜地做的布施,跟只是中舍性的布施;还有有智的布施跟没有智的布施。有智的布施就是当我们布施的时候,相信业果,相信做这些善行能够带来善的果报,这个是称为有智的布施;如果没有智的布施,就是只是认为说:「我布施就只是布施。」并不相信因果,或者说没有去思维因果,没有去考虑业果法则,这样做的布施就称为没有智的布施。

  还有很主动的布施,跟被动的布施。主动布施就是自己很喜欢去布施,不用经过别人的支持、鼓励自己都去做。还有被动的布施,就是经过别人的支持鼓励才去做的布施。

  还有有罪施跟无罪施。有罪施就是比如说你把偷来的东西拿去布施,你去用一些非法所得的,骗来的东西,或者说不是属于你的东西,你拿去布施,这个称为有罪布施。没有罪的布施就是自己如法的正当所得拿去布施,这样的叫做无罪施。

  这些施的分类有很多种,这些不同种类的布施,它所带来的果报也是不同的。至于具体的分别我不想在这边展开来讲,要讲的话,一个晚上都讲不完。

  在这里想要举一个例子,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谷比嘎公主,谷比嘎公主有一次她来到了佛陀的面前,然后礼敬世尊,之后就坐在一边,然后就问世尊这样的问题说:「假如有两个禅修者,有两个人,他们在持戒、在德行、在禅修、在对三宝的信心、在定力、在智慧方面,都是同等的这两个人。但是其中一个人有布施,曾经经常做过布施,而另外一个人不做布施,这两个人的果报有什么区别呢?请世尊跟我开示一下。」

  接着佛陀就说:「有两个人,他们的信心、他们的戒德、他们的定力、他们的智慧都是一样,然而一个人有布施,一个人没有布施,他们在以后轮回的果报都是不同的。如果有布施这个人,无论他以后投生到哪里,如果他是投生为人的话,他都可以投生到富贵的家庭。或者说,他投生之后,他很容易获得财富,很容易投生为上等的家庭;而如果一个没有布施的人,无论他投生到哪里,他只能够投生到很贫穷的家庭,很下贱的家庭,他要积累财富也是很困难。」

  「而如果这两个人,有布施的人在命终之后投生为天界的话,那么,这个有布施的人在十个方面可以超越那个没有做布施的人。哪十个方面呢?他可以在天的容貌(就是天人的容貌)、天的寿命、天的快乐、天的威德、天的力,还有天的颜色、天的声(他所享受、所感受的天的颜色、天界的声)、天界的香、天界的味跟天界的触,都要殊胜过这个没有行布施的人。如果这两个人都投生为人,结果又出家成为比库的话,那么,曾经在过去生有布施的这个人,无论他获得的袈裟、饮食、住所、药品这些用品都很容易得到,很容易获得。而没有行布施的在获得袈裟、饮食、住所、药品这些用品都很难获得,这个就是他们的差别。」

  然后,这位公主又继续问:「那假如他们两位都入般涅槃之后,还有没有差别?」

  佛陀说:「如果他们两位都入般涅槃之后,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也就是说,如果有布施的人,在他轮回当中,无论如何都会比没有布施的人更殊胜。同时,在这边,要鼓励大家如果要做任何布施的时候,要…

《禅林开示 第五讲 除障与修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