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
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完成,但尽管这样,
也不能保证里面完全没有错漏,未经尊者最后校对,
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宜公开。
第五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小业分别经》一
玛欣德尊者讲于江西佛学院
大家请合掌,让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们:晚上好!
我们在前一段时间一起共同学习了关于业的部分,讲到业的时候呢,我们就用一种分类法,两种分类法,三种分类法和四种分类法一起来讨论业。
一种分类法,业就是思,思即是业;
两种分类法,就是善业和不善业;
三种分类法,就是身业、语业和意业;
四种分类法,又可以分为四大类:
依作用分为令生业,支助业,阻碍业,毁坏业。
依成熟的顺序分为重业,临死业,惯行业,已作业;
依成熟的时间,分为现生受业,次生受业,无尽业以及无效业;
而依成熟之地,可以分为不善业,欲界善业,色界善业和无色界善业。
这些是我们在之前一起共同学习过的。
今天我们就准备来讲一部经,这部经典是专门来区分业的,分别业的,因此经名叫做《小业分别经》(Cåëakammavibhaïgasuttaü),也就是说是一部分别业、业果法则的经。在经典中有两部专门讨论业的,一部叫做《小业分别经》,另一部叫做《大业分别经》,但是这里的大小,它并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只是暂时安立的经文名字而已。因此我们说业分别经有两部,一部是《小业分别经》,收录于《中部》的135经,在分别品Vibhaṅgavaggo里面的,而《大业分别经》是第136经,我们今天开始一起学习《小业分别经》。
佛陀是在什么因缘下开始讲《小业分别经》的呢?当时,佛陀是住在沙瓦提城揭答林给孤独园,住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故事发生在在沙瓦提城(舍卫城)。话说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这位婆罗门名字叫做多迭亚,这位婆罗门也是属于玛哈萨勒婆罗门,为什么称为玛哈萨勒婆罗门,这位婆罗门在玛哈萨勒城集会上的众婆罗门中,是最优秀、最卓越的婆罗门,因此他成为当时乔萨罗(巴萨那地)国王的宗教师、宗教顾问。因为在古印度,一般国王在举行一些大事的时候,他们都会去请很多婆罗门来进行祭祀,如果遇到一些事情,他会去咨询婆罗门,而作为婆罗门来说,他必须要精通吠陀经典、算命、占星、相术、各种各样咒术,要精通火供和各种仪式,还有声吟,就是如何读诵念咒,如何去读经典,这些是婆罗门必须精通的。如果一位婆罗门对这些掌握得越多,就越优秀,这位多迭亚婆罗门就被选为玛哈萨勒婆罗门,因此他被国王封为国师,是首席的宗教顾问。同时在沙瓦提城附近还专门封一个村给他,这个村叫做都提村(Todigama),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名字叫做多迭亚(Todeyya)。
这个婆罗门有一个儿子,叫做苏跋,虽然这个婆罗门很多财产,非常富裕,据说有7亿的财产,但很吝啬。他经常和他的儿子,年轻人苏跋说“儿子啊儿子,你不要认为我们家很有钱,我们应该要很勤劳地积累财富,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又好像白蚁筑自己的蚁穴一样,慢慢地把它越积越高,我们的财富也应该越积累越多,为了要积累很多钱,我们要勤勉地积累财富。”他经常这样教导他的儿子,不要随便去布施。虽然佛陀住在沙瓦提城,他也住在沙瓦提城,他和佛陀住在同一个地方,但从来就不曾布施过一勺粥、一汤匙的饭给佛陀和所有的那些比库僧众,由于他非常吝啬,不肯布施,在他那一生中没有做过任何更殊胜的善行,在他临死的时候,由于他执着于他的家,结果就投生到他的家里,成为了他家里的一条狗。
佛陀又有一个习惯,每一天清晨出去托钵之前,会先入定,入定出来之后,会观察这个世间,在观察时,他会决意说看今天有没有一些人的善根因缘,他的巴拉密成熟。佛陀这样决意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人的影象浮现在他的面前。于是佛陀就在当天,或者在早上或者在下午,特别是经常在早上,会去找这些人,因为他们的巴拉密已经成熟了,佛陀跟他说法,可以改变他的信仰或者让他证悟道果,佛陀就是这样一种习惯,每天清晨除了自己独处之外,他将去托钵,或者说那天他空着肚子,他也是这样的习惯,他会这样的入定出定后,再观察。有一天早上,佛陀依照他的习惯,继续入定,出定之后,他再决意今天有谁的巴罗密会成熟?结果,他看到了多迭亚的儿子苏跋,又继续观察到,那一天去他家托钵时,那条狗出来了,如此这般。于是佛陀心中有数,今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然后佛陀就穿好上衣,通披,拿着钵,佛陀在给孤独园的城外,准备进入撒瓦提城去托钵。他来到了多迭亚以前的家,也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苏跋的家。
那个时候年青人苏跋正好外出了,佛陀就站在门口,那条狗见到佛陀,冲出来一直在那边吠叫,那个时候佛陀看见这条狗这么凶,就呵斥它说:“多迭亚,你在世的时候,经常用朋友、朋友的来称呼我,现在你投生为狗,仍然象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我。”那条狗给佛陀这么一呵斥后,他就知道沙门苟达马已经知道它了。于是,这条狗就垂头丧气地跑到了火炉旁边,躺在火炉灰里面,它的家人怎么叫它,都不出来。等佛陀离开了不久,多迭亚的儿子苏跋年青人就回来了,回来之后,看到他的爱狗很郁闷,因为他很疼他的爱狗,经常会用很精美的食物去喂这条狗,而且甚至会抱着狗和他一起睡,然而,他不知道这条狗就是他以前的父亲。今天他见到这条狗躺在火炉灰里面,全身弄得脏兮兮的,他就想去把那条狗拉出来,狗却不理他,还是在那边生气。然后,年青人苏跋就去问他的仆人,今天发生过什么事情。他的家人告诉他说:“今天沙门苟达马来了,站在门口托钵乞食,这条狗出去吠他,而沙门苟达马站在门口呵止他,然后它就变成这么样。”当时,苏跋听了很生气,岂有此理,竟然叫我这条狗是我的父亲,这个沙门苟达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不考虑后果。他当时很生气,怒气冲冲地冲到门外,去找佛陀去对质。
他想:“佛陀这么样骂我的狗是我的父亲。”他去到佛陀那儿,站在那里,跟佛陀打个招呼,就说:“我的父亲是很优秀的婆罗门,他应该投生到了梵天界。”因为婆罗门一般都是这么说的,他们认为死后都投生到梵天,生前他们是属于从梵天神口里面生出来的,所以是很高贵,很优秀的,死了之后自然而然地要投生到梵天界,他们是这么认为的。“那我的父亲也已投生到梵天界,你怎么可以说我家里的那条狗是我的父亲?”多迭亚的儿子、年青人苏跋这样质问后,佛陀告诉青年人说:“你知不知道你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收藏了多少宝藏?”苏跋说:“我知道。父亲在世的时候收藏了10万条金项链,10万个金币以及10万个金碗。他把这些都收藏了,但我不知道父亲把这些宝藏藏在哪里?”佛陀就问苏跋:“你想不想知道你父亲把这些宝藏收藏到哪里?”苏跋回答说:“想知道。”佛陀说:“你父亲由于在世的时候很吝啬,没有做善业,很贪着他的家、贪着他的财产,因此已经投生到你的家里成为那条狗。如果你想要证明的话,那你先回去,回去之后,拿牛奶加水去煮饭,煮牛奶饭,等煮了牛奶饭之后你去喂他两口,那条狗吃了之后就昏昏欲睡,就在他昏昏欲睡时候,你跟他说:“狗儿狗儿,请你告诉我,你前世的那些宝藏收藏在哪里?”那么,那条狗就会带你去,带你去收藏宝藏的地方。”
当时这年青人苏跋就想:这不愧为好主意,假如那条狗真的是我父亲的话,那么我会赚到一大笔财产。假如不是的话,你这个沙门苟达马到处乱说话,就被抓住了把柄啦。
于是,年青人苏跋回到家里后,就如法炮制,倒一些牛奶加些水,煮牛奶饭去喂那条狗。那条狗吃饱后昏昏欲睡,当它昏昏欲睡时,苏跋跟它说:“狗儿狗儿,你前生所收藏的那些宝藏在哪里?你现在带我去吧。”这个时候,那条狗听到了他的儿子现在也知道它了,于是,就垂头丧气地噢噢的叫,然后就低着头,走到隔壁一堆泥土前,用脚扒扒,表示它的宝藏被收藏在这里。于是,年青人苏跋就去挖,真的把他父亲以前收藏的那些10万条金项链、10万个金币和10万个金碗等宝藏全部挖掘出来了。
当他挖掘出这些宝藏后,就想:噢,原来这个沙门苟达马能够透彻地了解生跟死的奥妙,生跟死的奥妙是很难懂的。但是他既然能够了解,也一定能够知道更详细的东西。好,那就让我去问他一些问题。于是,苏跋就想了十四个关于业报的问题,去到佛陀所住的地方。
“当时,年轻人苏跋多迭亚之子来到世尊之处。来到之后,与世尊共相问候。互相问候、友好地交谈之后坐在一边。坐在一旁的年轻人苏跋,多迭亚之子对世尊如此说:“朋友苟答马,是何因何缘,虽然都是人类,但却发现人们有劣与胜?朋友苟答马,能发现人有短命、有长寿;有多病、有健康;有丑陋、有美丽;有无威势、有大威势;有贫穷、有富有;有出身下贱、有出身高贵;有愚蠢、有聪慧。朋友苟答马,是何因何缘,虽然都是人类,但却发现人们有劣与胜?””《《小业分别经》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