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
由众多居士共同努力完成,但尽管这样,
也不能保证里面完全没有错漏,未经尊者最后校对,
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宜公开。
第四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业的分类 二》
玛欣德尊者讲于江西佛学院
我们大家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三遍)
各位àvuso,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们:晚上好!
我们今天晚上将继续一起来学习业的运作和业的部分,我们在昨天晚上一起学习了业的分类,业有几种分类?
用一种分类法来分,就是思即是业,也就是说,所有的业只是一种思,是思心所在起作用。
从二分法来分,业有不善业和善业两种。
从三分法来说,业依门分为三门的业,即身业、语业、意业。
从四分法来分,业可以依作用分为四种、依成熟的次序分为四种、依成熟的时间分为四种、依成熟之地分为四种。
我们在昨天晚上讲了业依作用的四种分法,也就是:令生业、支持业、阻碍业和毁坏业。
在这里,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一个人一生中,这几种业是如何都在起作用。如果看过律藏,那么大家应该很清楚Devadatta提婆达多的故事。我们在这里就以提婆达多的例子来说明,他的一生这四种业是如何次第产生作用的。Devadatta提婆达多出生在释迦国,他是一个王子,他的父亲叫Suddhodana,他是佛陀的堂弟。能令提婆达多出生在释迦国并成为王子,说明他的令生业是很殊胜的,是出生为王子的令生业。出生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王宫里,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从小接受了很优秀的教育,这是他的支持业。后来他有机会跟着佛陀出家,而且也学习了三藏,持戒也很清净,也修了头陀行。由于跟他一起出家的那些王子们已经都证得了不同的圣果,只有他一个人还是凡夫,那时他就有点着急,后来就学了神通,能够成就神通,证明他的令生业是很殊胜的,至少是三因的结生,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人要成就神通的话,他必须要成就四种色界禅那以及四种无色界定,也就是俗称的“四禅八定”。
Devadatta的神通是通过修来的,不是证果一起得来的,因此我们说他在修习神通之前,必定是很熟悉四禅八定的。之所以可以证得禅那,是由于他的结生心是很殊胜的心,也就是他的令生业是很强的,他的支持业也是很强,为什么呢?因为他出生在佛世,有机会见到佛陀,而且与佛陀是亲戚,这种支持业是很殊胜的,是不是?然而,由于后来他拥有了神通,在未生怨王子的面前卖弄,得到了Ajatasattu王,就是未生怨王子的信仰,然后得到了很丰盛的供养,于是他就生起了想要统领僧团这种邪念。当他生起这种邪念的时候,他的神通就消失了。
有一次在佛陀向大众,包括国王在内说法的时候,Devadatta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陀请求说:“尊者,您现在已经年纪很大了,您应该好好安住于现法乐住,请您把僧团的领导权交给我”。
佛陀当时就阻止了他:“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第二次,提婆达多继续要求,然后佛陀又继续再回绝他,第三次他要求的时候,佛陀说:即使连Sariputta或者Moggallana,就是舍利弗跟目键连尊者这样的人,我都不会把僧团的领导权交给他,又怎么会交给像你这样的一个就像吐出的口水一样的人呢?提婆达多非常的生气,他想:“你竟然在大众前,在国王面前这样来侮辱我,而且还赞叹Sariputta跟Moggallana。”当时他就从心里生起了很强的报复心。
在他离开的时候,佛陀已经清楚了他的不良动机,就说:“现在就让僧团到王舍城那边去公开的宣布Devadatta的本性已经变了。从今以后,Devadatta的所有言行跟世尊、跟法、跟僧团无关,他必须自负其责。”然后,佛陀就跟Sariputta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你去王舍城宣布,去公开揭发Devadatta,你去告诉那些居士们“从今以后,提婆达多所有的言行跟世尊、跟法、跟僧团没有关系,他自己做任何事情他自己要负责。””那个时候,舍利弗尊者就为难了,他说:“以前我经常在大众面前称赞他,称赞他有大神通、大威德,而现在你又要我在公众面前去谴责他。”佛陀问他说:“你以前说的是不是真的?”舍利弗说:“是的,是真的。”“那你现在遇到的也是真的,按照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说吧。”当时,Sariputta舍利弗尊者就引着一群比库,一起去到王舍城那边,公开揭发Devadatta提婆达多的邪恶用心。
从那个时候开始,Devadatta的障碍业就生起了。后来他又进一步的加害佛陀,特别是放出醉象Nalagiri的时候,他已经是臭名远扬,得不到应得的供养。他没有供养,只能够拿着钵挨家挨户去乞讨,说要这个、要那个,所以佛陀才制订了不允许(结众食),就是因为他没别人供养,经常拿着钵向那些在家居士开口要饭。又由于Devadatta用恶心出了佛陀身上的血,就是推石头把佛陀的脚给砸伤了,使佛陀的脚流了很多血,又分裂了僧团。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在现生会堕入无间地狱,这就是毁坏业产生作用。这是一个好的令生业、好的支持业,不好的障碍业与不好的毁坏业的例子。
我们又举一个不好的令生业,但是有好的毁坏业的例子。在经藏的小部《khuddakanakàya》里有一个叫vimànavatthu天宫事,讲到了一个青蛙天子的故事。当时,佛陀在伽伽罗池畔瞻波市,为那里的居民说法,当时围了很多人,结果有一只青蛙跳到那里,也在听,虽然听不明白说的什么,但是他听到世尊的声音很美妙,就很用心地听,结果来了一个牧牛人,不小心用牧牛杖往地上一捅,正好把这只青蛙捅死了。那么这只青蛙由于正在听着佛陀的声音,那个时候它生起了很欢喜的善心,就在那一刹那被捅死了,于是就投生到天界,投生到三十三天,成为天子(Deva布德)。他投生到天界之后,就想:“咦?怎么我现在会在天界呢?”他看到周围有很多天女,还有很漂亮的宫殿,于是他想:“到底我做了什么样的善业使我投生到天界?”他发现自己的前生除了听取世尊的声相之外,没有找到任何善业,于是就知道是由于世尊的这种缘故自己才投生到天界。于是他就带了他的眷属,去到佛陀的地方,然后,佛陀向他说法,后来这位蛙天子证得初果。我们从这个例子来看,一个众生,投生为一只青蛙,他的令生业是很差的,是不是?但是,他可以有机会听闻到佛陀的说法,虽然听不懂,但是他听到了佛陀的声音,这是属于支持业还是障碍业?属于障碍业。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不善的令生业,然后呢?善的障碍业。一只青蛙之所以能够听闻佛陀的说法,这是什么?这是属于障碍业,这是善的障碍业。而后来他的生命被终止了,终止他的生命属于什么业?这是属于毁坏业,他的生命被终止,他生命终止的时候,由于他只是听取了佛陀的声音,结果投生到天界,这是毁坏业产生的作用,毁坏业毁坏了他差的令生业,使他投生于天界。这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不好的令生业,好的障碍业,后来毁坏业毁坏了他的生命使他投生到天界,这是另外一个例子。
好,我们现在依作用讲了业的分类之后,再讲业的第二个四种分法,就是依成熟的顺序,这里所说的依成熟的顺序,就是说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哪一种业最先成熟,最先使他成为结生业投生到下一生,这是依成熟顺序之业:第一是重业;第二是近死业,就是临死业;第三是惯行业;第四是已作业,就是曾经造过的业。什么是重业?重业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善的重业、第二种是善的重业。不善的重业是什么?有哪些是不善的重业?第一弑母、第二弑父、第三弑阿拉汉、第四恶心出佛陀身上的血、第五分裂僧团。这五种不善重业又称为什么?又称为五无间业,或者称为五逆、五逆罪,这五种重罪可以说是十恶不赦的罪,除了这五种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不善业,就是关于持戒和果报的顽固邪见,也就是持断灭见uccheda-ditthi,断灭见是很有杀伤力的,很重的不善业。断见或断灭见分为三部分:ahetuka、akiriya、natthika,Ahetukaditthi的意思就是无因见,akiriyaditthi是无作用见,natthikaditthi是虚无见。ahetukaditthi无因见,就是认为这个世界上人的果报好与不好、长寿与短命是没有原因,没有之前造的业,只是偶然的,这称为无因邪见;无作用见,就是认为人的善恶行为没有果报,作恶不会有苦报,不会有报应,行善也是白做,这是属于无作用见;另外一种是虚无见,否定过去、未来世、因果法则与业报,这称为虚无见,这三种都是称为断灭见。一个人如果在临终时,还不放弃这三种断灭见,还是很固执持这种邪见,那么在下一世必定堕入恶趣,这也是属于一种重的不善业。
我们举佛陀在世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将军,他就是持断灭见的,认为无因无果,没有三世,结果死了之…
《《业的分类》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