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盐块经》一▪P2

  ..续本文上一页者说主要的造业就是在“思”心所,是它执行的。因为在一个心路过程里面,第一个速行刚刚对所缘(就是对对象)接收到之后采取行动,所以它的力量最弱。由于力量最弱所以造的业也最弱,这种业在因缘成熟的情况下,会在今生成熟而带来果报。假如因缘不具足的话,它将会变成无效业。为什么呢?因为它造的业很弱,它不会维持到下一生。

  在一个心路过程里面,第七个速行心Javana,它所造的业是第二弱的,为什么?因为它即将要完成一个心路过程,所以犹如强弓之末,它的力量已经变弱了。这种心里面的思心所所造的业是第二弱的,如果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它将会在下一生带来果报,而因缘不具足的话,则成为无效业。

  在七个速行里面的中间五个速行心所造的业,能够从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成熟,只要一个众生还在生死轮回当中,这种业永远都不会成为无效。也就是说,只要有生死轮回,只要有身体,这种业都会产生作用,直到那个众生证入般涅磐。所以这种业称为“后后受业”——aparàpariyavedanãya kamma,也就称为无尽业,无穷无尽的。如果一定要说它的穷尽就是他已经完全证入般涅磐,没有再有五蕴了。

  所以后后受业是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的,这种业所造的果报,即使连佛陀等诸阿拉汉圣者也必须承受他们在过去所造下的业。虽然他们在证悟阿拉汉道的那一刹那开始就不会再造任何的业,乃至连善业也不会造,然而只要还有这个余生,这个残余的五蕴,必须承受过去所造的业带来的果报。犹如佛陀有十二种不善的果报,例如三个月在毗兰若Verañjā食马麦;例如他的脚被提婆达多推下来的石头砸伤,流了很多血;比如佛陀的背痛;佛陀遭到很多人的毁谤、攻击,例如(金伽巴拉马拉度嘎,人名)当众毁谤佛陀,还有(苏达拉,人名)也是装着大肚子,然后去诬陷佛陀;所以种种这些,连佛陀还会体验到。好像沙利补答(Sàriputta舍利弗)尊者会肚子痛,还被夜叉很强硬地打他的头;马哈摩嘎喇那(Mahàmoggallàna摩诃目犍连)尊者的最后一生也是被那些强盗,那些外道雇的杀手杀死的。这些都是他们过去所造的不善业,即使在他们已经完全断尽了烦恼,已经成了无上应供,世间无上福田的圣者,他还是要经受。为什么?还有这一堆残余的五蕴,还有这个色身。

  虽然,佛陀跟诸阿拉汉圣者在承受任何的苦报时(不善业的成熟),他们的心没有任何一丝的抱怨,埋怨,他们对业果法则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他们的身体还要遭到痛苦的感受,就犹如佛陀说:“一个凡夫会被两支箭射中。”这里的箭是指苦受,身体的苦受和心的苦受。凡夫在受苦的时候,往往他的心很苦,甚至只有一点点苦也会令他的心会更苦。而阿拉汉圣者,包括佛陀和许多阿拉汉圣者,只有一个箭头射中他,另外一支箭对他来说是无效的。

  因为过去业带来的果报,阿拉汉圣者还会受到身体的痛苦,比如弥达瓦达尊者经常会很多病痛,还有佛陀容易受到些病痛。这些都是身体的苦,他们没有办法避免,但是心的苦,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如果认为心还有苦,那么这还是属于嗔恨心。然而佛陀跟诸阿拉汉已经完全没有嗔恨心了,乃至到他们不会因为痛苦,悲伤流眼泪,乃至到丝毫悲伤、忧虑也没有,更谈何他们为此焦虑、为此伤心?

  无论是现法受业还是次生受业,这两种业只要没有获得足够的因缘成熟,它们过了那个时间段,将成为无效。对于现法受业呢,如果一个人在今生造的业,本来是一种现法受业,但是在今生由于他很好地守护好身语意,很好地修行,就变成在今生他所造的现法受业无法找到因缘成熟,等他这个身体死了之后呢,所有的现法受业的时间已经过了,它不会带到下一生,这样,他以前所造的业都成为无效。而如果一个人造的是次生受业,将会在下一世成熟,如果他下一世继续修行、很好地守护的话,或者说他下一生没有足够的因缘成熟,例如一个人投生到梵天界,梵天界是没有任何身体苦受,是不是?因为梵天界没有身净色,所以他不会感到身体的痛苦。如果一个人造下的是次生受业,例如他要被杀,或者他要被伤害等等,如果他下一生投生到梵天界,梵天界没有身净色,所以他不会感觉到冷啊、暖啊、硬啊、滑啊,这些都不会有,梵天人没有触觉。所以,他如果是投生为人,乃至投生为天人的话,他的身体可能远远不如投生到梵天界,整个一生他的身体没有任何的感觉,那他在今生造的那些业,在下生完全没有因缘成熟。所以,在他很漫长,乃至到好多大劫之间,都没有机缘成熟,等到他梵天界的生命结束,这种次生受业也成为无效,也没有找到因缘。

  对于无尽业来说呢,唯有一个人完全证入般涅磐之后,无尽业才有可能消除,这种消除就是成为无效。佛陀与诸阿拉汉入般涅磐之后,过去所造作的所有业都成为无效。为什么会无效呢?并不是说业自动被剿灭了,而是因为一个人受报必须得要有承受的五蕴。造业必须得有五蕴,或者说四种蕴也可以,总之就是有生命,才能够造业。而果报承受必须要有承受的一个相续体的,如果一个人的烦恼已经断尽了,当他在入般涅磐的时候,由于没有无明、没有烦恼的支持,所以五蕴也就再没有力量组合。由于没有力量组合,五蕴就离散,之前的那些业也自然成为无效,就是属于无效业。

  当我们知道了佛陀说到的一个人所造如果是应受的业的话,那么在因缘成熟的情况下,它会带来果报,并不是说一个人造的业可以不受果报。

  我们在这里再看一下外道跟佛教的业报观的比较。

  外道认为:造业使灵魂或称为个我受到污染,脱离了大我或者脱离了本体。灵魂是业的造作者,是苦的承受者,也是轮回的主体。就是我们在上一次讲到的,他们认为灵魂是主宰,而身体的躯壳好像换衣服一样、换房子一样。所以外道有灵魂说,有个“我”。

  而如何让业消除?外道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跟做法。

  他们认为通过祭祀,或者诵经,或者念咒,或者礼拜,或者忏悔,这样来求神,能够消业,能够衍罪,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他们通过诵经、念咒、礼拜,这样的话,神是业的主宰,他会赦免你的罪。如果你礼拜神,神可以免你的罪。

  第二,他们以自制、修定、净化来消除业障。这主要是古印度的瑜伽外道,就是瑜伽行派。这个修定外道认为入定之后,灵魂就能够得到净化,而死了之后就可以解脱,即是涅磐。

  第三、他们认为通过苦行使果报提早成熟,来达到消除过去所造的业,特别是不善业、恶业。

  但是佛教认为,并没有所谓的本体我,或者称为大我、真我,或者宇宙的本体,也不承认有灵魂,有个体的小我。或者我们说,佛陀的无我是最彻底的,包括了我们执取的五蕴我;或者说五蕴当中其中一蕴是我,例如执著心识为我,心识为我,就类似灵魂我;或者执著于有一个至上我(brahman âtman),brahman至上也就是超越了这个五蕴当中的最高的存在,是宇宙,是这个世界的生因,能够万法由他滋生,他是本来就清净的,这种是称为最高我,或者说称为梵我;或者说有个造物主、有个上帝,这个世界是他创造的,正因为人和世界是他创造的,所以业果轮回也是他所制定的,那么如果你想要解除轮回,就必须得去求他,通过向他祈祷,或者通过依照他教导的方法,你就能够洗掉你的业,洗掉你的罪。

  然而,佛陀证明并没有任何形式的我,如果一定要说到“我”,就是有一个假名的,这是属于世俗语言上的必须提到的“我”,语言方便说到的“我”,还有“你”,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轮回,就是不断地造业和受报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是一个因果相续的过程,并没有所谓的造作者,也没有所谓的承受者。正如在《清净道论》里讲到的:有苦而没有受苦者,有集而没有造业者,有灭而没有灭的人,有道而没有行道的人。因此我们讲的业,并没有一个称为业的造作者;作为果报,并没有一个果报的承受者;作为轮回,并没有一个称为“我”的轮回的主体。

  这是佛教的“无我”说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贯穿整个轮回,外道认为因为有了造业、有了轮回,所以必须得有“我”,由“我”来造作,由“我”来承受。但是,佛陀却认为正是因为有了造业、有了轮回,所以不能够承认有一个“我”。因为造下的因已经灭去了,哪里还有个果的造作呢?因为承受的那个是业,是果报在现起,然后他会体验,体验的已经结束了,哪里还有个持久的有情在承受呢?

  在如何消除自己所造不善业问题上,佛陀认为业并不可能消除。所造的业如果时节因缘成熟的话,就必定要受到它的果报。然而那个时间过了,或者因缘不具足,则不必受报。这在我们刚才讲到的应受之业时就谈过,很容易理解。这里的时节包括今生和下一生,或者说在未来时候,因缘呢,就是果报成熟的因缘。

  我们再举种子的例子来看,如果一个人种下了一个种子后,要看这个种子寿命,如果种子只能够维持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假如有水,有土壤,它就能够生根发芽,但假如过了这个时段,在这一年中没有水,没有土壤,那么种子会坏死。如果种的种子必须在明年才能够生长,如果明年有水、有土壤、有阳光,它就能够生根发芽。但假如没有的话,这个种子就会坏死。而有些种子一直都有效,只要遇到水、遇到土壤、遇到阳光,这些因缘和合,它就能够生长,这是个以撒种育种为例的比喻。如果没有遇到这些因缘的话,过了那个时候,它就成为无效。但是如果你想消除应当受的业,就是不可能的了。

  然而,一个人通过修行,烦恼断尽了,在五蕴已经离散、已经灭尽后,果报就没有一个承受处。这样的话,那么无论造的是现法受业、次生受业、无…

《《盐块经》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盐块经》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