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妙法莲华经》浅释—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

  

2010 年3月9 日 北京茶缘茶城洮砚馆

  

刚才所诵读为《妙法莲华经》卷四第八品——五百弟子授记品,简称授记品。上次我们学到第七品,第七品的题目叫什么,大家还记得吗?化城喻品。这一品,第八品是授记品。主要讲以富楼那尊者为首,五百弟子皆得授记。接下来还说了一个系珠玉诸宝,五百弟子虽都怀有佛种,但未开悟,有烦恼、浮躁,如衣领藏有宝珠,但因不知,故居于穷困之境。这是授记品,就是为以富楼那尊者为上首的五百弟子授记。

  

我们诵读经文,本经特点已经很熟悉、明了,是用形象的言语讲故事,还有《妙法莲华经》的语言,我们知道,佛祖当年说法,是大白话,佛祖说法的理念是契理契机。契理,就是把佛祖的本意、本怀更简要、更直接、更显白地叙说出来,让大众,让弟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最快地接受,这就是契理。契机,就是用最显白的语言,最方便的语言,越方便越能够契机,机是根机,就是受众、听众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如何。能够和听众的接受能力相符、接受程度相应,就叫契机。我们知道佛祖说本经的时间是晚年所说,像《涅磐经》、《维摩经》,这些大乘了义的经典都是在佛祖晚年所说。这时候佛祖说法在契理契机上面更完善、更完美、更成熟、更圆满,所以这个时候在语言方面特别的浅白,甚至用讲故事的方式。

  

我们知道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三根指的是低、中、上,三种根器,也就说是众生接受程度、接受能力的等次、等级,众生智商有高低,但是,佛祖方便、究竟说法,不管智商高低的众生,都能够受益、都能够理解、都能够领悟、都能够接受,这就是佛祖晚年说法的特点:大白话、讲故事。

  

这部经是早期传过来的经典,早期翻译的经典,都用的是直译,为尊重故,都用的是直译。不像有些经典是意译,像有些般若经典,比如《楞严经》,都是意译的成分多,没有完全按佛祖当年说法的梵文那种表述法来翻译。在语言上,译者为了语言更精要、精炼,表述更准确、直接,压缩份量,带有一定的意译。而我们所读的《妙法莲华经》,是早期翻译的、直译的,完全遵照记录当年佛祖所说法的梵文,梵文怎么说,就怎么翻译,与其说是翻译,倒不如说是转换为另一种文字——汉字,中国文字。这是《妙法莲华经》的特点,至于其中的经意,我们要是多读几遍,大意自现,书读多遍,其意自现,尤其像《妙法莲华经》这样的方便说法,应该说没有很难理解的地方。

  

我今天强调一下,本品,就是授记品,我们着重来参、来悟“授记”在修行过程中的意义所在,什么是授记?为什么授记?授记体现了什么功用?我们来一个浅显的参悟。那么在座的可能大多数都读过,学习过《金刚经》、般若经典里面很有代表的一部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里面讲到一些授记,大家还能不能回想起来?谁能够回想起来?《金刚经》里面燃灯佛,是久远劫的一尊古佛,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祖因地修行、宿世修行的时候,他的老师,当时燃灯佛是那个劫的教主,他作教主的时候给释迦牟尼佛授记,说他将来过多少劫,在什么地方成佛,国名是什么,劫名是什么,都有预示,这是我们在读《金刚经》的时候,提到的授记。

  

读佛经我们知道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因缘所生世界,都是因缘所生法,佛祖讲世界的形成过程——成住坏空。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用今天科学的话说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科学家说,单从物质的角度讲,世界是由宇宙而产生,有一种说法——大爆炸,从一点,从一个小圆点而来,这是从唯物的角度,物质的角度来讲;另外,从唯心的,神学的角度讲,世界是神创造的。佛祖他开悟以后,他的智慧,无上智慧究彻法源,他能够开悟,标志着他掌握、发现了认识事物本源的方法。佛祖解释世界本源是怎么解释的?这也是他的学说思想很重要的一点,是佛法理论的基本。佛教立教,佛教之所以是佛教,他的核心理论是什么?缘起论,从理论角度讲,核心理论是什么?是缘起论。缘起论的意思就是说,他解释物质世界跟生命世界的本源,真实本源,佛经里叫作诸法实相,那本源是什么?本源是什么都没有,本源就是空。你要是相信自然科学的证明,想要找一个组成世界的基本东西、基本粒子,就是说世界由什么组成的,是原子组成的吗?原来自然科学家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最后呢,原子还不是最基本的单位,它还是由别的其他的物质组成的,也就是说它还能够分解,不是一个实心的,这就否定了原子论。虽然名义上叫原子,但实际上它不是世界本源,不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基本粒子,还可以继续分解,那么最后呢,什么质子、中子、电子,中子还可以分,分到最后什么呢,什么也没有,是空。这就是说,世界大宇宙存在,就根本没有一个实质的东西,这个还是从物质角度讲没有实质东西。佛祖的说法更直接、更客观,他说世界怎么来的?是缘起,因缘所生法,大千世界、大宇宙,包括物质世界、生命世界,都是因缘所生法,这就是佛法的缘起论,这是佛法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理论,这是很符合科学道理的,很有科学性。

  

这段我们说的是世界,讲世界本源,讲到了佛祖的基本理论——缘起论。这大家不能不知啊,作为与佛走的这么近的人,甚至是佛弟子来说,缘起论不能不知。《妙法莲华经》没有直接讲缘起论,缘起论属于基本教理、基础教理。按理说我们在学《妙法莲华经》之前,应该对基础教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才行,否则对佛祖晚年总结性说的无上妙法,在有些方面领悟起来就比较困难一点。比如说授记,不是说佛想给某个人授记就可以授记,用现代话说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规律,我们读《金刚经》的时候,燃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说多少年以后成佛,在某地方成佛,国名、劫名,他国土的大概情况,以及国土众生,国名的大概情况,他都有一个预示。读上一品的化城喻品也提到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劫名是什么?是贤劫。国名呢是什么?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国名,这个国也叫世界,娑婆世界,国名叫做娑婆国土。释迦牟尼佛祖教化的这个国名叫娑婆世界,这是燃灯佛,他当时给他的弟子释迦牟尼佛祖授记。

  

今天我们读到《妙法莲华经》第八品,看到释迦牟尼佛祖给他的弟子,以富楼那尊者为上首的弟子授记。授记,我们通过读经典可以看到,首先作为教主,给有一定因缘的弟子,用我们今天简单的理解,就是修行已经到一定程度了,多生多劫、供养、承事诸佛,广结善缘、佛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作教主,成佛。作教主,首先他有教化区,也叫国名,一般是一个小世界,就像释迦牟尼佛祖的教化区是娑婆世界,在此国佛寿是多长时间,此国土大致情况是什么样,都有一个预示。这是不是佛祖以他的神通力给弟子一个鼓励呢?也可以这么说,也是对他精勤修行的一个肯定,因为还要多少劫以后你才能够成佛,既是肯定也是鼓励,也是给后来者一个榜样。同时也是对于佛法作为大宇宙间唯一真理,他的传承,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承,很形象地来了一个部署。

  

我们知道六道众生中人身最为难得,为什么人身难得,人处在六道的中上阶段,再往上还有两阶,往下呢有三阶,往下低级生命,俗称三恶道,善根慧根都非常的低,非常的少,非常陋劣,也就是说福德智慧非常低劣,他忙于小我,以及维持自己个体的生命,怎么样能够有吃有喝,忙吃忙喝,顾不上精神上的追求,同时也感到福德智慧不够,真理对于他来说太遥远。人往上呢,是天人、阿修罗,这两个阶层虽然从福德智慧角度讲,应该说比人要高,但是他又落到福德福报中,因为在生命提升的过程中他执著于、侧重于修福,修感官五欲,感官五识的享受,是落在物质追求方面去了,虽然比人高,但是他的思维并不发达,他形体比人肯定要殊胜,佛法中讲的六通里有天眼通,天人在某些能力上要比人高多了,虽然有些能力高,但最关键的思维——第六识,没有人发达,其他的眼耳鼻舌身也许都比我们人要强,而意识却停留在平常阶段。

  

生命存在是提升还是堕落,关键在意识。人在六道中最难得,是因为他的意识很难得。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极度发达的思维意识,高级思维、高度发达的思维意识,在佛经里把他认为是反思能力,所以我们说人的可贵就是能够反思,也就是说反思是整个所有修行的基本原理,就是靠第六意识的反思,人身难得就体现在他的反思能力。人以下的低级生命几乎没有反思,人以上的天人他们的反思能力也很弱,可以说比人低级的也好,比人高级的也好,这几类的众生,他的生命活动过程都是跟随环境走,受环境影响,随波逐流,只有人才能够不一定都完全随波逐流,当然人里面随波逐流的人也不少,这就是没有反思意识,是没有修行的人。从实质上讲随波逐流之类,没有修行,不讲修行,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支柱,没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不求圣解,不求真理。

  

有很强的反思能力,究竟要反思什么呢?求真理、求真实。什么…

《《妙法莲华经》浅释—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