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真实?也就是什么最有意义,什么最有价值?这就是反思,不是去胡乱的思考,不是说杂念多就是思维意识强,东想西想很随意,那不是强思维的优势,强思维的优势是能够去伪求真。其他几道的众生他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比人高级的天人也做不到。所以经典里面一再肯定了人身难得,第二个就是佛法难闻。我们把佛法换一个词,佛法也可以用真理来代表,佛法难闻,或者说真理难求。因为真理更能够贴近现代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真理我们知道,大宇宙时间空间都是无限,无限时空。现在科学证明,世界没有一个开始,佛祖认为是这样,像大爆炸只是科学家的一种说法,并不一定所有的科学家都承认这种说法。我们读佛经,会发现佛祖说世界没有一个开始,有开始就有结束,那结束以后要到哪里去,存在的事物以后到哪里去。我们读般若经典,佛祖在般若经典里面说的很清楚,存在本身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这是佛祖的时空观,无限时空本身也是我们人的意识、妄识、虚妄的,为了一时一地的方便所形成的虚而不实的一种观念。真正对于存在本身来说,时空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存在是超时空的。
这个就涉及到大宇宙是不是所有的都是虚妄,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说有,至少成佛以后对什么是真理,彻悟开悟以后,自证以后,我们对大宇宙的真实才能够有一个直接的体验。在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就叫作真理,至少有一个真实的理,我们把他称为真理,那什么是真理呢?各个宗教、各个学说、主义都有自己的一个说法,都认为自己的学说是世界唯一真理或者说是究竟真理,有的宗教认为他们的教主神是唯一真神,所说的法是真理。辩证唯物主义也说马列主义是最普遍的真理,那究竟孰是孰非?我们说世间没有两个真理。真理自身的特点——唯一性,有两个真理就是天上有两个太阳,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规则、规律。孰是孰非,光凭一时的感情用事是靠不住的,要禁得起时空的考验、检验才行,其他的宗教、学说、主义我们先不说,佛法,我们说那是禁得起时空的考验,时空再怎么变,佛法就是佛法,就像授记,教主佛,十方三世佛那么多,为什么还分教主佛?这就是佛法与众生,也就是宇宙大真理体现功用的时候,他还是要在一定的规则,也就是他还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的。超时空指的是存在本身而言、源本是超时空的,但是体现功用的时候,是不离开时空的,说超时空是从绝对真理的角度,不二法门的角度,但是体现法的功用的时候,绝对要从哪里体现?绝对从相对体现,我们要认识绝对必须要通过相对,也就是我们要认识佛法、真理必须要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方,具体到一时一地,具体到什么人物,这样的通过局部来认识全局。
这是讲到教主佛授记,只有教主佛才可以给后来者授记,虽然佛很多,教主佛不同,他比较特殊,这就像我们世间并不一定当主席的人就是最聪明的、最有福气的人,那是他的宿世因缘,感得他来作主席,教主佛也是讲他的宿世因缘,也就是多生多劫的积累。为什么要有教主呢?这就是规则的需要。如果没有主席,无政府,整个世间处在无规则状态,那不是乱套了,没有主席令,行政听谁的,谁说了算,孰是孰非。同样的道理,教主起到了承前启后,把宇宙间的大真理一代一代往下传。教主授记就像主席培养接班人一样,就是按这样的一个规则行事。
既然是真理,最普遍的,众生都有认识真理的可能,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为什么还一定要教主发话才算?这就又说到真理的唯一性,正法的绝对地位。我们现在大家讲到修行涉及到生命自身圆满的这种方法,许多人提到阿弥陀佛怎么样,观音菩萨怎么样,但实际上都是教主释迦牟尼佛祖给我们带来的,是他介绍给我们的。
历史上也有过,离我们很近的,前几年也出现过,有人否定了古佛已经不管用了,新佛要来了。我们读到授记品,或者《金刚经》里的授记,我们知道授记的概念了,对这种现象就应该很明了,这是无根之草,无源之水。
世间没有偶然的事物,尤其是象征、代表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精神文化现象,精神食粮,那绝对不是横空出世,绝对不是无中生有,他都有很深的渊源、传统。我们说宗教,宗,本身就是传承的意思,必须要有传承、要有出处,就连释迦牟尼佛祖他也不是说我在喜玛拉雅山静坐、开悟,我成佛了,我是世间真理的代言人,或者是真理的化身,世界真理由我发现的,他也不自居,他要讲他的宿世,佛法还是讲我的法是从我的师父燃灯佛祖那里来的。佛法作为大真理不受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再怎么变,我们说真理不变,空间再怎么变,真理还是真理。这就是讲宿世、讲传承。授记,更准确一点说是传承、法的传承。为什么要传承,这就是真理的可贵,难能可贵,能够遇到他、认识他的难度,他的宝贵。佛经里叫做“稀有难得”,刚才我们唱三宝歌,佛法僧为什么叫做三宝?我们大家都知道宝贝难得、稀有。这就是从授记品我们初步认识到、参悟到他的本意、用意。
富楼那是佛祖的常随众,他的上首弟子之一。佛祖预示富楼那尊者是怎么说的呢?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他很优秀。
“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这就是他长劫修行,上助佛宣化佛法,同时教化饶益众生。
“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他将来作佛,资历也是渐渐具足菩萨之道。
“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富楼那尊者他的号“号曰法明如来”,接下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每一位作教主的佛都具备的十种德号,他的功德圆满。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他的佛土很大,可能比释迦牟尼佛祖的世界可能还要大,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佛土很庄严:“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没有山地,都是平地。为什么平地?那是种种善因缘所致。“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这个国土还有一个很特别殊胜的地方——人天交接,就像我们中国人讲的天人合一,真正的天人合一,古人可能多一点,我们现代的人,别说真有感应,恐怕连有这种概念的都越来越少。
“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我们净土宗经常讲极乐世界是依正庄严,也就是众生修行好,感得他所在的地方,所处的地方,所依赖的环境也是非常美好。富楼那尊者他的国土是清净国,环境非常的清净美好,为什么?环境是外境,关键是主语,所在的众生他的修为德行,因为众生身心清净故,所以感得他的环境也非常清净、美好。
“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我们佛法里经常用到的词“禅悦”、“法喜”,应该说出处就是出自《法华经》的这一品。因为《法华经》属于早期传过来、翻译过来的经典,这里特别强调了禅悦、法喜。国土为什么清净,是因为此国众生身心清净,此国众生为什么身心清净?主要是饮食清净。佛法修行清净饮食特别重要,修行从哪里体现?主要就是穿衣吃饭,每天离不开的这些,就从日常生活中来修行,关键是清净饮食更重要。我们现在社会中为什么众生身心不自在,尤其是烦恼、病苦比较多?当前我们正在开的两会,今年两会提的比较多的就是医疗问题、房价问题还有就是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为什么那么突出?主要就是医院拥挤,病人多,身心不自在。身心为什么不自在?我们参照富楼那尊者他将来的国土那么美好,是因为众生的饮食清净。我们疾病为什么那么多,因为饮食不清净。不要太贪图口味,食量过多、营养过剩,我们佛法里面讲,净饮食就是食用天然食物,另外虽然是天然饮食,量多也不算清净,要节食,这是具体到修行上。
接下来“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我们知道咱们所处的劫名是贤劫,国名是娑婆。这个国的劫名是宝明,说明从众生到国土众宝聚,光明无量;国土善净,众生身心清净,国土净,饮食净,禅悦、法喜,以精神食粮,以定慧为食,滋养慧命,以清净食就会慧命长、慧命增,业报身自然就转化为清净法身。转饮食相应的就会把我们的业报身转为清净法身,这是很实际的、很关键的一点。饮食不调、饮食不转,不节饮食、不清净饮食的话,业报身转清净法身就会落空,难度就比较大。西藏因为历史…
《《妙法莲华经》浅释—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