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以“人间佛教读书会”为例(释觉培)▪P3

  ..续本文上一页统佛教只重视死后、来生,而忽略现实社会及其生活的流弊。太虚大师认为:中国传统佛教的根本问题,并不仅限于思想层面,而是整个思想、制度、经济交织而成的问题。佛教需要表现的应从“现实人生化、证据科学化、组织群众化”著手,也因此,太虚大师提出了学理革命(人生佛教的理念)、组织革命(僧伽制度的建立)、财产革命(寺产合理化)之主张。藉此期望重振当时佛教积弱不振的景况。这位游学法海又能融汇贯通各家学派的太虚大师,不仅引进了西学之长,更奠定了以出世心积极入世。其一生最具影响力者,正是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条件与魄力。

  佛教现代化,无宁说是用现代的方式将佛法“化现代”29,使社会进步、迎新、向上之意。当社会国家不断随时代行进而谋求发展,佛教更要以观机逗教,契理契机为原则,适应当代科技、文化,而改进弘传的方法。佛光山数十年来不断将佛教弘法现代化,从寺院传统讲经说法到卫星电台全球同步开放,使佛法自觉教育从“寺院即学校”、“家庭即道场”到“客厅即教室”皆能处处普及。

  综观以上对时代危机的观察与反省,“利益至上,道德冲突”需要除弊更新;“多元价值,困惑加剧”也需要除弊更新;“有限资源,无尽开发”、“竞争对立,人我疏离”在在需要结合各种专才的投入与智力一起“除弊更新”。而“与时俱进”,则需要一群著实立足于人类共同福址为追求目标,并愿意为其理想而坚持到底的人一起共同努力。

  肆、人间佛教读书会的缘起与发展

  一、创办缘起

  (一)“文化、教育、组织”三足鼎立

  “文化”代表精神理念的产物,可从书籍的著作绵延流传;“教育”代表了人才的培养,藉由不断的教育弘传著文化的使命;若将文化与教育作整体的结合,正好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的组织,这个组织有其理念的依据,更有其弘法人才的传承。西元一九五七年,自从星云大师担任了“觉世月刊”总编辑以来,至一九五九年“佛教文化服务处”相继展开了整理、翻译佛教经论,以及出版、流通,一直到“普门杂志”、“佛光出版社”30、“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31、“香海文化出版社”32、“人间福报”33一一的成立,以及分布在美国、澳洲、巴西、阿根廷、德国、法国、亚洲等“国际翻译中心”34所从事的数十种外语翻译佛学著作,四十余年来为佛教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产。

  除此外,自一九六五年创办佛教丛林学院35至今,佛光山培养上千位佛教青年加入弘法的行列,如今散布在全球各地,或投入文化编辑工作,或担任教育弘法,或从事慈善救济工作,一千两百余位出家人以及百万在家信徒,藉其所设立的道场作为弘扬的据点,并结合佛教文化教育,同步为“人间佛教”的理念而努力。

  八十年代,随著台湾经济成长,政治民主、教育普及、社会多元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之提升,佛教在集改革、创意、教育于一身的星云大师,毅然跨出寺院、走向城市,并深入社会,面对群众,甚至超越国界,弘化至全球五大洲。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来自欧、亚、美、非、澳等佛教人士,大家齐聚美国洛衫机,并正式成立“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36。会中除了确定国际佛光会的名称、宗旨、任务、组织章程等主要架构,以及未来筹组工作的重心、步骤,同时与佛光山的四大宗旨:教育、文化、慈善、修行37作为其发展方向。

  佛光山与佛光会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但将佛教“僧俗四众平等38”的精神作一明确之落实,更以“人间佛教”的理念为其发展,除了体现佛教国际化的目标,二○○○年于世界各地同步宣导“生活书香化”的理念。二○○二年一月一日将读书会纳入佛光山宗务堂派下的事业单位,正式成立“人间佛教读书会”总部39,结合佛教文化、弘法僧才以及佛光会组织的运作,同步在各地成立读书会,并积极带动全民阅读的风气。

  (二)多元化弘法方针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这是佛光山开山 星云大师开山时立下的弘愿。历经五十年来的披荆斩棘,佛光山打破了国界、地域、种族的观念,以同体共生的宇宙观,培养了近千余位的出家弟子,在全球五大洲建立了两百余个弘扬佛陀教育的道场,以及百万余名信众的护持,其内涵以“建立现代教团,发展国际佛教”,并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僧众与信众共有,行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以作为弘法之方向。

  也因此,佛光山所展现的佛法教育,是一种与生活结合的教育,以不离开现实生活的教育,唯此足以更贴近大众生活层面的需要。也因此,星云大师以五十年弘法的岁月,致力于人间佛教理念的推动,首创青年歌咏队,带领著青年从歌词中领悟佛法,或从星期学校40、儿童班41、光华文理补习班42、青年学生会43、民众补习班44等,一路首创多元化的弘法方式后,又纷纷在全球各地展开“都市佛学院”45、“社教班”、“信徒讲习会”、“佛教冬(夏)令营”、“妇女法座会”、“佛学讲座”、“金刚护法讲习会”、“教师研习营”、“生命教育研习营”、“佛教论文学术发表会”、“世界宗教学术交流”、“海外游学营”、“松鹤学苑”、“儿童冬(夏)令营”、“善童学园”、“人间佛教学术研讨会”、“人间音缘─佛教歌曲发表会”、“佛教梵呗音乐会”……等无数种类型的弘法内容,其主要目的无非希望在时代不断演进的脉动下,与时俱进地提供不同年龄层的需要,让佛教徒从多元学习的向度,培养对佛教的认识与乐趣,并透过不同管道以深入佛法,使大众随其根器之不同,皆能在其生活中亲尝佛法的殊胜妙味。

  家师认为:虽然数十年来信众多以听讲作为学习的管道,但是,能够以自主性取代被动性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人人皆可参与并对佛法提出深度汇谈的平等式学习,而不是上下关系所产生依赖性的教育模式。也因此,使人人具体落实“深入经藏”的理想,成了“人间佛教读书会”首要发展的工作,透过计划性的培训课程,从乡村到都市,从寺院到学校社区,也从国内到海外各地,期望将“生活书香化”视为“终身学习”的最佳途径,同时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在面对人生不同课题的需要时,皆得以找到断惑证真的依据与力量。

  二、发展步序

  在佛光山与佛光会全球基本的组织架构下,人间佛教读书会正以三阶段式的步序,落实“生活书香化”为其目标:

  (一)理念宣导期

  人间佛教读书会的成立,乃经过数十年文化教育的观念播种,当佛光山正式提出“生活书香化”的理念时,信众莫不群起呼应护持,并随著各别分院道场的法师,以及国际佛光会全球各分会的督导、会长不断宣导,使信众会员们了解到成立读书会之必要。读书会总部在全省各地亦同时举办宣导课程,使民众了解读书会的时代意涵以及对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二)方法培训期

  人间佛教读书会总部成立以来,透过一连串对各佛光会干部与佛光山各道场住持的读书会带领人培训课程46后,也同步将其理念方法带入非汉语系国家,其中包括:日本、澳洲、美国、加拿大、巴西47(葡萄牙语)、阿根廷48(西班牙语)……等。其中尚有韩国一乘寺住持深山法师带领著三十位韩国信徒代表,在二○○三年一月份前来佛光山接受读书会培训讲习,并决定将读书会带回韩国。

  同年十二月底在三峡金光明寺所举办的“寺院管理讲习会”中安排读书会培训课程后,台湾共五十余所佛教寺院亦加入人间佛教读书会的组织,期望使佛教徒也能广受读书会的影响而自我提升。根据总部统计,至二○○四年三月份为止,已超过七千人接受读书会带领人培训课程。而读书会的成立,除了在全球两百余个寺院道场落实外,也同时延伸至家庭、社区、邻里、学校、监狱、社团、企业、广播、卫星电台49、平面媒体50……等,其所成立的读书会包括:经典读书会、艺文读书会、社区读书会、铁窗外春天(监狱)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企业读书会、云水读书会、空中读书会51等共有两千余个。为了使不同年龄层获取其不同的需要,所开发出丰富多元的读书会类型52也已形成十余种之多。

  (三)交流成长期

  为了使读书会拥有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读书会总部每年固定举办一次“人间佛教全民阅读博览会”53,主要使读书会之间加强观摩成长的机会,藉由全球各地读书会的阅读成果作品,评鉴年度“模范优良读书会”,并安排“动态阅读”54认识佛教弘法的内容与方针、以及“佛教文化走廊”以展示上千种各类型读书会阅读教材……等。二○○三年八月卅一日读书会总部继与与“台湾PHP素直友会”55结盟56后,又受邀与“天下文化读书俱乐部”57结盟,为共同携手创造全民阅读风气为其宗旨。

  此外,马来西亚也以惊人的成长,在同年七月份成立一百七十余个读书会,并举办八百余位来大马各地读书会带领人培训课程,同年十二月,首次创下大马历史性集最多人读书的博览会活动58,该国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拿督亲自莅临,并担任大马人间佛教读书会召集人,希望藉此唤醒全国阅读的学习风气。

  一个卓越的团体,不仅需要强而有力的观念基础,更要能够因将其高深的观念进行诠释、协调、转化为可被人接受,实际可行的计划,再将之引进组织。同样的,人间佛教读书会需要一群结合人间佛教思想,又能普及于大众的需要;要能开发成员们对读书的乐趣,更要兼顾时代性与自觉性为其内容;虽然琳琅满目的庞大知识量与时代性的脉动随时变化,但其主轴始终不离开佛陀教法为其内涵。总而言之,人间佛教读书会不但源于传统之佛教,更要与现代社会结构相契合,其包容性与实用性,必需契时契机地提供现代人在面对不同阶段的人生课题,作一最佳学习成长的管道。

  伍、人间佛教读书会对全民教育的影响…

《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以“人间佛教读书会”为例(释觉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