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洪州禅的影响与发展
◎释慧昭
◎发表于 2007禅与人间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题纲
本文主题是“《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洪州禅的影响与发展”,研究范围主要是就《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于洪州禅的形成、影响与发展,做为研究方向,让大家对洪州宗的主要思想---人间生活禅的形成、影响与发展能够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至于全文之架构,将分成五章: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洪州宗人间生活禅思想的形成
第三章 《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洪州禅的影响
第四章 洪州宗人间生活禅思想的发展
第五章 结语
一、前言
《金刚经》是一部人成佛的圣典,也是一部人间佛教思想的经典,人间佛教就是大乘菩萨道的佛教1。《金刚经》对中国佛教影响非常大,不论空宗或有宗,皆曾对本经作过注疏2。隋唐之际则直接影响了禅宗思想的形成。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最彻底的一个宗派。由达摩祖师至三祖僧璨大师,禅宗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不过,到了六祖惠能大师,禅宗的思想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惠能大师对于后代禅宗最大的影响,就是提倡人间生活禅,生活即是禅的一部分,这正是中国禅的新风貌。
惠能大师创立了人间生活禅,而把人间生活禅发扬光大的,就是马祖道一禅师及其后弟子们所创立的洪州禅。
人间生活禅不但是惠能大师禅法的主要特色,也是后来洪州禅最主要的禅法思想,而这种禅法思想的形成,可说是受到《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影响。
《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整个南宗禅影响非常大,从惠能大师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大正48
351下),到马祖禅师的“平常心是道”(大正51
440上)、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正48
1119上)、黄檗禅师的“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大正48
384上)等等,可说都是彻彻底底在落实《金刚经》的人间佛教思想理念,而这种人间佛教思想,从惠能大师后,即演变成为人间生活禅,人间生活禅不但是惠能大师禅法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促成洪州宗人间生活禅形成的主要因素。我们单从惠能大师以后,南宗禅即以《金刚经》来作为印心的圣典,就可以知道《金刚经》对于整个南宗禅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尤其是洪州宗的人间生活禅思想理念!
二 洪州宗人间生活禅思想的形成
洪州宗为马祖道一禅师(709~788)及其弟子们所创立之门派。洪州为江西南昌县之通称,其地有马祖禅师所住之开元寺、石门山宝峰寺、百丈禅师所住之百丈山大智寿圣寺、黄檗禅师所住之黄檗山黄檗寺等名刹。马祖禅师一向住洪州,大扬禅风,故其门派称“洪州宗”,又称为“洪州禅”。
说到洪州宗人间生活禅思想的形成,首先就要了解洪州宗的开创者:马祖禅师的思想理念,洪州宗人间生活禅思想的形成,主要是以马祖道一的禅法思想为主。至于马祖道一的人间生活禅思想形成,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南岳怀让
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唐先天二年,怀让禅师(677~744)始往衡岳居般若寺。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道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道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道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坐禅岂得成佛耶?”道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马祖道一听闻开示后如饮醍醐,即礼拜怀让禅师。3
从上面的公案可知:怀让禅师所说的“磨砖不能成镜,打坐岂能成佛,禅非坐卧,于无住法,不应取舍”,可以说对马祖禅师的思想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从马祖道一后来的思想中就可知禅不一定在坐,行住坐卧、出坡作务皆是禅,如马祖道一常开示众人:“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又说:“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禅,不修不坐,即是如来清净禅。4”由以上的说明即可知马祖禅师的人间生活禅思想形成,是受到怀让禅师很大影响的。
(二)六祖惠能
马祖禅师的人间生活禅思想除了受怀让禅师影响外,另外,六祖惠能大师可说也是影响马祖道一思想甚钜者。如惠能大师于《坛经》里说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大正48
359下)惠能大师又举佛经来说明:“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大正48
359下)
另外,惠能大师禅法的主要思想即以“无念为宗”,而无念后来发展为马祖禅师的“平常心是道”。马祖禅师的禅学思想主要特色即“平常心是道”。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载,马祖常开示众人:“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大正51
440上)
马祖道一所说的“平常心”即惠能大师所说的“无念”,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生心”。如《六祖坛经》:“无者无二相。”(大正48
353上)二相即有对待的,如空有、烦恼菩提、善恶、圣凡、是非、好丑…等,无二相即超越一切是非、善恶、凡圣…等对待。马祖禅师把惠能大师的“无念”发展为“平常心”,使惠能大师所言之心为当下现实之心的特点更加地突出。由此可知马祖道一的人间生活禅思想的形成,也是深受惠能大师的影响5。
(三)《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
马祖禅师的人间生活禅思想形成,除了受到六祖惠能大师及怀让禅师影响外,另外,影响马祖道一人间生活禅思想最深远的,莫过于《金刚经》的人间佛教思想了!
上面已经提到:《金刚经》对于六祖惠能大师所创之南宗禅影响非常深远,尤其《金刚经》的人间佛教思想理念,可说是直接促成南宗人间生活禅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人间生活禅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
《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于南宗人间生活禅的形成,是有著决定性因素的,尤其马祖禅师及其后弟子们所创立之洪州人间生活禅,受到《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的影响更大、更直接。马祖道一不但继承了惠能大师的人间生活禅,且更进一步发挥了《金刚经》人间佛教的根本精神,把佛陀在《金刚经》里教导诸菩萨摩诃萨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法门----时时善护清净心,融摄在他的禅法中,让佛法更加人间化、生活化,使佛法更加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由此可知:洪州宗人间生活禅思想的形成,是受到《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非常大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将于下一章再做详细说明!
总之,马祖禅师人间生活禅思想的形成,不但受到怀让禅师及惠能大师的影响,尤其《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于马祖道一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因此才能开创出洪州人间生活禅的一片广大天地!
三、 《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洪州禅的影响
(一)《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马祖禅师的影响
上面已经提到:马祖禅师不但继承了惠能大师的人间生活禅,且更进一步发挥了《金刚经》人间佛教的根本精神,使佛法更加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如《金刚经》序分一开头即说明著:佛陀在日常生活里,处处展现著般若,处处展现著佛法,因为离开了生活就没有般若,离开了生活就没有佛法,佛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配合了六度而去实践佛法的。因此马祖道一:“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6(大正51
440上)
为何马祖禅师说: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因为《金刚经》的教法,就是大乘菩萨道的教法,是佛陀教导诸菩萨摩诃萨应该如何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行六度、修一切善法。佛陀告诉诸菩萨摩诃萨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方法,就是应该要如是生清净心,也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金刚经》所言:“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正8
749下)
生清净心就是“无住生心”,此乃《金刚经》的根本无上心法,也是南宗禅以心印心的心法。如《六祖坛经》:“如来入涅槃,法教流东土,共传无住,即我心无住,此真菩萨。”(大正48
345中)《金刚经》的无住生心,就是后来南宗禅所传的心法,也是人间生活禅的思想重点。如惠能大师所说的“无念”、马祖禅师所说的“平常心是道”、黄檗禅师所说的“无心道人”、临济禅师所说的“无位真人”等等,都是属于这个心法7。此乃佛陀教导诸菩萨摩诃萨在日常生活中,不论行住坐卧,应机接物,或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罗密,都要如是生清净心,也就是要时时善护清净心,即以无住的心,来发菩提心,以无住的心行六度等一切善法,以无住的心来成佛。因为菩萨如果心有所住,即不名为真正的菩萨。所以菩萨的心要住在那里?就是无住。能够我心无住,才名为真菩萨。
另外,佛陀在《金刚经》也说到:“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大正8
750中)无所住心就是非住,非住就是无住,即不住于空,不住于有,不住于一切是非、善恶、烦恼…等种种境界上。这就如马祖道一所说:“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马祖所说的“无”,就是无所住,即无住于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这与怀让禅师所说的“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是有著相同意义的。
“平常心是道”是洪州宗的重要思想,其保持了曹溪禅,也可说是人间生活禅的主要特色。而这思想的形成,主要…
《《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洪州禅的影响与发展(释慧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