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洪州禅的影響與發展
◎釋慧昭
◎發表于 2007禅與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題綱
本文主題是“《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洪州禅的影響與發展”,研究範圍主要是就《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于洪州禅的形成、影響與發展,做爲研究方向,讓大家對洪州宗的主要思想---人間生活禅的形成、影響與發展能夠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至于全文之架構,將分成五章: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洪州宗人間生活禅思想的形成
第叁章 《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洪州禅的影響
第四章 洪州宗人間生活禅思想的發展
第五章 結語
一、前言
《金剛經》是一部人成佛的聖典,也是一部人間佛教思想的經典,人間佛教就是大乘菩薩道的佛教1。《金剛經》對中國佛教影響非常大,不論空宗或有宗,皆曾對本經作過注疏2。隋唐之際則直接影響了禅宗思想的形成。
禅宗,是佛教中國化最徹底的一個宗派。由達摩祖師至叁祖僧璨大師,禅宗對于中國佛教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不過,到了六祖惠能大師,禅宗的思想即産生了巨大的變化。惠能大師對于後代禅宗最大的影響,就是提倡人間生活禅,生活即是禅的一部分,這正是中國禅的新風貌。
惠能大師創立了人間生活禅,而把人間生活禅發揚光大的,就是馬祖道一禅師及其後弟子們所創立的洪州禅。
人間生活禅不但是惠能大師禅法的主要特色,也是後來洪州禅最主要的禅法思想,而這種禅法思想的形成,可說是受到《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的主要影響。
《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整個南宗禅影響非常大,從惠能大師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大正48
351下),到馬祖禅師的“平常心是道”(大正51
440上)、百丈禅師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正48
1119上)、黃檗禅師的“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大正48
384上)等等,可說都是徹徹底底在落實《金剛經》的人間佛教思想理念,而這種人間佛教思想,從惠能大師後,即演變成爲人間生活禅,人間生活禅不但是惠能大師禅法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是促成洪州宗人間生活禅形成的主要因素。我們單從惠能大師以後,南宗禅即以《金剛經》來作爲印心的聖典,就可以知道《金剛經》對于整個南宗禅的影響是多麼深遠,尤其是洪州宗的人間生活禅思想理念!
二 洪州宗人間生活禅思想的形成
洪州宗爲馬祖道一禅師(709~788)及其弟子們所創立之門派。洪州爲江西南昌縣之通稱,其地有馬祖禅師所住之開元寺、石門山寶峰寺、百丈禅師所住之百丈山大智壽聖寺、黃檗禅師所住之黃檗山黃檗寺等名刹。馬祖禅師一向住洪州,大揚禅風,故其門派稱“洪州宗”,又稱爲“洪州禅”。
說到洪州宗人間生活禅思想的形成,首先就要了解洪州宗的開創者:馬祖禅師的思想理念,洪州宗人間生活禅思想的形成,主要是以馬祖道一的禅法思想爲主。至于馬祖道一的人間生活禅思想形成,主要來自叁方面:
(一)南嶽懷讓
據《景德傳燈錄》記載:唐先天二年,懷讓禅師(677~744)始往衡嶽居般若寺。開元中有沙門道一住傳法院,常日坐禅,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禅圖什麼?”道一曰:“圖作佛”。師乃取一磚,于彼庵前石上磨。道一曰:“師作什麼?”師曰:“磨作鏡。”道一曰:“磨磚豈得成鏡耶?”師曰:“坐禅豈得成佛耶?”道一曰:“如何即是?”師曰:“如人駕車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一無對。”師又曰:“汝學坐禅?爲學坐佛?若學坐禅,禅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于無住法,不應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馬祖道一聽聞開示後如飲醍醐,即禮拜懷讓禅師。3
從上面的公案可知:懷讓禅師所說的“磨磚不能成鏡,打坐豈能成佛,禅非坐臥,于無住法,不應取舍”,可以說對馬祖禅師的思想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爲我們從馬祖道一後來的思想中就可知禅不一定在坐,行住坐臥、出坡作務皆是禅,如馬祖道一常開示衆人:“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又說:“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禅,不修不坐,即是如來清淨禅。4”由以上的說明即可知馬祖禅師的人間生活禅思想形成,是受到懷讓禅師很大影響的。
(二)六祖惠能
馬祖禅師的人間生活禅思想除了受懷讓禅師影響外,另外,六祖惠能大師可說也是影響馬祖道一思想甚钜者。如惠能大師于《壇經》裏說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大正48
359下)惠能大師又舉佛經來說明:“經雲: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大正48
359下)
另外,惠能大師禅法的主要思想即以“無念爲宗”,而無念後來發展爲馬祖禅師的“平常心是道”。馬祖禅師的禅學思想主要特色即“平常心是道”。據《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載,馬祖常開示衆人:“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聖。”(大正51
440上)
馬祖道一所說的“平常心”即惠能大師所說的“無念”,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生心”。如《六祖壇經》:“無者無二相。”(大正48
353上)二相即有對待的,如空有、煩惱菩提、善惡、聖凡、是非、好醜…等,無二相即超越一切是非、善惡、凡聖…等對待。馬祖禅師把惠能大師的“無念”發展爲“平常心”,使惠能大師所言之心爲當下現實之心的特點更加地突出。由此可知馬祖道一的人間生活禅思想的形成,也是深受惠能大師的影響5。
(叁)《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
馬祖禅師的人間生活禅思想形成,除了受到六祖惠能大師及懷讓禅師影響外,另外,影響馬祖道一人間生活禅思想最深遠的,莫過于《金剛經》的人間佛教思想了!
上面已經提到:《金剛經》對于六祖惠能大師所創之南宗禅影響非常深遠,尤其《金剛經》的人間佛教思想理念,可說是直接促成南宗人間生活禅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人間生活禅發展的主要理論依據。
《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于南宗人間生活禅的形成,是有著決定性因素的,尤其馬祖禅師及其後弟子們所創立之洪州人間生活禅,受到《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的影響更大、更直接。馬祖道一不但繼承了惠能大師的人間生活禅,且更進一步發揮了《金剛經》人間佛教的根本精神,把佛陀在《金剛經》裏教導諸菩薩摩诃薩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法門----時時善護清淨心,融攝在他的禅法中,讓佛法更加人間化、生活化,使佛法更加地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由此可知:洪州宗人間生活禅思想的形成,是受到《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非常大的影響!關于這一點將于下一章再做詳細說明!
總之,馬祖禅師人間生活禅思想的形成,不但受到懷讓禅師及惠能大師的影響,尤其《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于馬祖道一的影響更大、更直接,因此才能開創出洪州人間生活禅的一片廣大天地!
叁、 《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洪州禅的影響
(一)《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馬祖禅師的影響
上面已經提到:馬祖禅師不但繼承了惠能大師的人間生活禅,且更進一步發揮了《金剛經》人間佛教的根本精神,使佛法更加地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如《金剛經》序分一開頭即說明著:佛陀在日常生活裏,處處展現著般若,處處展現著佛法,因爲離開了生活就沒有般若,離開了生活就沒有佛法,佛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配合了六度而去實踐佛法的。因此馬祖道一:“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6(大正51
440上)
爲何馬祖禅師說: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因爲《金剛經》的教法,就是大乘菩薩道的教法,是佛陀教導諸菩薩摩诃薩應該如何于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行六度、修一切善法。佛陀告訴諸菩薩摩诃薩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方法,就是應該要如是生清淨心,也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金剛經》所言:“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正8
749下)
生清淨心就是“無住生心”,此乃《金剛經》的根本無上心法,也是南宗禅以心印心的心法。如《六祖壇經》:“如來入涅槃,法教流東土,共傳無住,即我心無住,此真菩薩。”(大正48
345中)《金剛經》的無住生心,就是後來南宗禅所傳的心法,也是人間生活禅的思想重點。如惠能大師所說的“無念”、馬祖禅師所說的“平常心是道”、黃檗禅師所說的“無心道人”、臨濟禅師所說的“無位真人”等等,都是屬于這個心法7。此乃佛陀教導諸菩薩摩诃薩在日常生活中,不論行住坐臥,應機接物,或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羅密,都要如是生清淨心,也就是要時時善護清淨心,即以無住的心,來發菩提心,以無住的心行六度等一切善法,以無住的心來成佛。因爲菩薩如果心有所住,即不名爲真正的菩薩。所以菩薩的心要住在那裏?就是無住。能夠我心無住,才名爲真菩薩。
另外,佛陀在《金剛經》也說到:“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爲非住。”(大正8
750中)無所住心就是非住,非住就是無住,即不住于空,不住于有,不住于一切是非、善惡、煩惱…等種種境界上。這就如馬祖道一所說:“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聖。”馬祖所說的“無”,就是無所住,即無住于造作、是非、取舍、斷常、凡聖等,這與懷讓禅師所說的“于無住法,不應取舍。”是有著相同意義的。
“平常心是道”是洪州宗的重要思想,其保持了曹溪禅,也可說是人間生活禅的主要特色。而這思想的形成,主要…
《《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洪州禅的影響與發展(釋慧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