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简论(满耕)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简论

  满耕(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当代台湾佛教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其主流思想“人间佛教”更将近两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佛教推展至最高峰。综观整个台湾佛教发展的过程,其中以开创佛光山的星云大师最为突出与重要。星云大师毕生倡导与实践人间佛教,他从大陆来到台湾,又从台湾作为起点,经过五十年的弘法历程,将佛教遍传全球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尤其是在推动人间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方面,所缔造的奇迹,为佛教写下了光辉的历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人问佛教实践,不仅使佛光山教团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且活动力最强的大乘佛教教团,更成为海内外佛教教团现代化发展与建设的具体性指标。

  今年时逢星云大师在台弘法届满五十周年及佛光山丛林学院四十周年庆,为继承和发扬大师振兴人间佛教的坚毅精神与不懈努力,研究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甚有必要,因此特撰本文求证于方家,并志纪念。

  一、星云大师弘法历程概述

  星云大师,一九二七年生,当代人间佛教推动者与实践家,江苏江都人。十二岁在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先后参学于金山、焦山、栖霞、天宁、宝华等禅净律学诸大丛林。

  一九四九年春赴台,主编《人生杂志》、《今日佛教》、《觉世》等刊物。一九五三年于宜兰雷音寺筹组“宜兰念佛会”、学生会、青年会、儿童星期学校、弘法团等组织,奠定尔后弘法事业的方向与基础。

  一九五七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二九九四年增设“佛光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各类佛教丛书和视听教材。一九六七年创建佛光山,以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四大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如西来寺、南天寺、南华寺等,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同时又创办多所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云水医院、佛教学院暨创办智光中学、普门中学,均头完全中学及在美创办西来大学和台湾的南华大学、佛光大学。一九七O年、一九七五年、一九八七年相继成立“大慈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收容抚育孤苦无依之幼童、老人及从事急难救济等福利社会。

  一九七六年《佛光学报》创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一九九七年出版《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并结合科技与佛法,出版《佛光大辞典·光碟版》,创建人问卫视三刚佛光卫视)、佛光山网际网路中心。二〇〇〇年创办佛教第一份日报《人间福报》,每日发行二十万份;二〇〇一年将发行二十余年的《普门杂志》提升为学术性质的《普门学报》双月刊;同时又成立“法藏文库”,收录近百年两岸佛学硕、博士论文及世界各地汉文论典编纂,集成《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一百二十册和

  《中国佛教文化论丛》等。二〇〇二年出版《佛光大藏经·阿含藏》电子版,是世界佛教史上

  第一片现代化电子大藏经。

  星云大师著作甚丰,撰有《释迦牟尼佛传》、《十大弟子传》、《星云禅话》、《佛教丛书》、《星云大师讲演集》、《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佛光菜根谭》、空八祖坛经讲话》、《迷悟之问》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斯里兰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师软化宏广,门下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僧众弟子千余人及信众百万:一生弘扬“人问佛教”,倡导“地球人”的思想,对于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等理念多所发扬,于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举为世界总会长,至今,于世界五大洲成立百余协会,实践他“佛光普照三干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

  大师一生得奖无数,除屡获台湾各级政府颁奖表扬之外,一九七八年荣膺美国东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二OO三年荣膺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及智利的圣多玛斯大学“博爱和平”荣誉博士学位,二OO四年荣膺韩国东国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及泰国玛古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二年大师在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八届大会上被推选为永久荣誉会长,一九九五年荣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佛宝奖”。一九九七年与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交换意见,为促进世界和平做出了努力:同年五月荣获台湾内政部、外交部壹等奖章,二OOO年获得的“国家公益奖”,对大师为社会大众及海内外佛教的贡献更表示了充分肯定。

  一九九八年二月星云大师远至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重新恢复了南传国家失传一千多年的比丘尼戒,及多次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同年四月八日,从印度恭迎佛牙舍利莅台安奉,举国欢腾。由于大师的积极推动,农历四月八日的佛诞节终于在佛教东传中国二千年,首度成为台湾地区的指定假日。

  二OOO年十二月七日,星云大师于第二十一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上,获泰国总理乃川颁发“佛教最佳贡献奖”。二OO一年十月,大师前往美国九一一事件发生地点为罹难者祈福祝祷;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受邀至总统府以“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为题,发表主题演说;二OO二年元月,与中国大陆以“星云签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十六字,达成佛指舍利来台供奉协议,随后组成:口湾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员会”,至西安法门寺迎请舍利赴台供奉三十七日。二OO四年三月,又与大陆佛教界携手合办“海峡两岸以及中华佛教音乐展演”,由两岸汉传、藏传、南传佛教,八大名寺百余位僧人分别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上海大剧院、台湾国父纪念馆、美国洛杉矶柯达剧院、加拿大英女皇剧院联合演出佛教梵陨,除了以佛教音乐让中华优美传统文化,在美洲写下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为两岸和平交流跨入新的里程碑。

  二、人间佛教的真义

  关于人间佛教,谈论倡议者络绎不绝,②虽然不同的理论有著不同的风格,但是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理论的风格别树一格,通过一系列著作、讲话、开示并使用简扼易懂的语言,星云大师以“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力求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突破守旧古板的佛教形象的风格来表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而在简洁明快、譬喻加格言式的语言中又包含著深邃的理论见解。尤其,星云大师创办人间文教事业,可说是实践了这些理论。

  星云大师一直强调,“人间佛教”这个名词并非他个人所发明或独创,而是佛教的原始风貌。人间佛教是佛陀对人所说之法,佛陀的教法就是人间佛教,只是如今星云大师强调佛教是对“人”所讲。远在两干六百多年前的印度,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三十一岁成道之后,沿著恒河流域走遍十六个王国,每日说法不倦,所软化的对象包括:国王大臣、贩夫走卒、学者专家、乃至妓女盗贼。可见佛陀出生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道弘法、度化众生、成道涅槃,都在人问。③这说明了:佛陀,是人间的佛陀,而佛陀的教法,就是“人间佛教”。基本上佛陀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软化在人问,他是人间的佛陀,他所弘之法主要是对人宣讲法音,理所当然称为“人间佛教”。正因为人问佛教是一切佛教的全部,在佛教的各种经典里,都在强调著人间佛教的重要性。佛法无量义,以“人”为本;人本的佛教何以能离开人间佛教呢

  在这个世界里,谁又敢言哪一样不是人间佛教呢

  在人间佛教历史的渊源流传过程中,星云大师又进一步指出,佛陀时代的佛教本来就是一种“以出世胸怀做人世事业”的“人间佛教”。只是在佛陀涅槃后,佛教徒侧重在义理的深入研究,而忽略了佛教的社会性、时代性。幸而主张解行并重的大乘佛教应运而生,才挽救了佛教偏槁的危机。大乘佛教的菩萨道思想,就是在实践人间佛教。传人中国的佛教在唐末时期曾大放异彩,后因明太祖害怕佛教力量太大而驱逐僧尼入山,此后佛教一蹶不振,形成消极避世的“山林佛教”。民国初年,由于战乱频仍,民生疾苦,念佛往生西方的思想遂特别发达,更加深了人们对佛教的误解。虽说念佛法门殊胜,同时星云大师也希望大家认识清楚,往生西方并非学佛之终极目标。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建设人间佛教不仅是两岸三地佛教界的一个基本共识,更是全球佛教发展的一股思想主流,世界各地对人间佛教的提倡和发扬,促使人间佛教成为当今世界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

  什么是“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不是属于哪一个个人的佛毅,甚至不是因为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

  理论,就把“人间佛教”归于六祖大师;也不是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的思想,

  就把“人间佛教”推给太虚大师。人间佛教足每一个人的心、每一个人的道、每一个人的理:人

  间佛教是佛陀的本怀,是每一个人生命的净化、升华,凡能圆满涅槃之道的毅示,都是人间佛毅。

  简单的说,就是将佛法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注重现世净土的实现,而不是寄望将来的回报。

  佛光山星云大师以具体的行动落实了上述的理念,那就是:不需离开世问另外去找寻修行的方法,在现实的人问,在当下的生活中,除了讲经弘法是修行,举凡服务大众、福国利民、五戒十善、正见正信以及布施结缘、慈悲喜舍、四弘誓愿、三皈五戒都是修行。总体来说,只要是佛说的、人要的、清净的、善美的;凡是一切有助于幸福人生之增进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紧紧抓住了现代人的文明渴望——既要幸福美满富贵,又要精神的开展与升华。因此,无论你是政农工商,还是影视传播:是学术文化,还是自由事业:无论男女老少,都在重视人间佛教。因为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简论(满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