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陀▪P6

  ..续本文上一页而已。

  虽说如此,父王爱干毕竟是心切的,爱护国族也确是真诚的,所以仍然想用其他方法,以期转移太子的心志。他想太干所以经常沉浸在思索中,大概由于空闲的时问太多,如果时常有人和他天南地北的谈谈,让他没有时间去思索人生的大问题,或者可以使他不再想到出世。大王经过这么一番思虑,认为不失一个良好办法,于是挑选百名年富力强的美少年,在宫中侍奉太子,并且轮流与他谈谈往古来今的风花水月的逸事,以改变他的深沉性格。

  但是仍然没有任何效果,原因日问固然可以谈谈,到了夜间就没有谈话的机会。不过可以补救这一缺陷的,就是太子妃耶输陀罗,还能在深夜中予以多方慰藉,并问他为什么经常沉浸在忧思中。太子的回答总是说:“我们现在固然过着荣华富贵的安乐生活,但是老病死的人生苦难,总是相继的来料缠我们,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都无法避免得了的,想到这个严重问题,怎不合人忧愁苦恼”

  所以烬管用尽种种方法,总不能冲淡太子的忧郁!

  七 一线曙光的发现

  太子当时虽还不过是个十九岁的青年,但对苦难人生已经有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因而使他不愿留恋在优美的王官,过其个人自由自在的欲乐生活,更不愿对这惨酷的人间不闻不问,认为自己应该负起救人救世的重大使命。但要这一重大使命的完成,不是深处王宫所能奏效的,于是想到出家修道的一途。经过再一二的深思熟虑,认为时机的亦已到临,终于在这么一天,鼓起最大的勇“,独自走到父王的面前,至诚恳切的,郑重其事的,向父王表达自己的心愿,请父王予以特别的允许。

  他对父王所透露的心声是:“在我对于人生的观察,觉得无一不是痛苦的,死亡的暗影固然时刻的追随着每个人,老病的大患也不时的料缠着每个人,使人大有透不过“来之感。但为愚痴所蒙蔽的世人,不但不知这是一个苦患,反而错误的以为人生快乐,终日你争我夺的无有了时,我看到这种情形,心中实有所不忍,我要唤醒迷梦中的人群,我要解脱一切众生大苦,我要完成自己的无上正觉。过去因没有人继承王位,不敢敬向父王说出自己的心意,现在已有我子罗喉罗可以继嗣宗跳,王国前途的发展可说已经没有问题,足以恳请父王成就我的素志,让我出家到深山中修道”。

  净饭大王听到太干的这番陈词,内心犹如刀割一般的难过,一时全身颤抖起来,竟然不知如何说话是好。从太子生性沉默持重看来,净饭大王老早就知太子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有想到这天来得这么快,更没有想到太子会有钢铁般的意志,不可动摇的坚如磐石的决心。沉默了好一会,父王带着颤做的声音说:“你……你……你这定什么意思

  为什么忽然对我说出这样的话”

  太子很安详的回答父王说:“依我现在对于世间的理解:财富的积聚一定会要消散的,崇高的权位一定要堕落的,合会的眷属一定要分离的,生命的生存一定要死亡的,世间没有一样值得吾人留恋的,恋着世间的一切一切,只有增加自己的痛苦,所以我觉得还足出家修道好,请父王特别的恩准”!

  净饭大王经过太子这番说明,心情虽已没有初时那样的激动,但说就让太干这样去出家修行,总还觉得心有所不忍,于是很不安的从自己的座位站起,踉踉脸跪的走到太子的面前,很慈爱的抓住太子的两手,然后老眼昏花的热泪盈眶的,以极悲切的语调向太子说道:“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况且我已渐渐衰老,国事已经不能多问,你怎可以丢下老父臣民及国族,独自一人去出家学道?再就我们的风俗习惯说,像我这样的年龄,才是真正出家的时期,我看还是让我先将王位给你,让我过过出家修行的生涯。你为人生的问题,固感到苦闷不已,而我为你的忧伤,更是百倍于你的,希望你能体谅老父为你的一片苦心,改变你的出家念头,全心全意的来为全民服务,不要使老父失望。至于你的出家为道,我也并不认为不好,不过是还不是时候,到了人生某个阶段,对于俗务有了交待,再去出家也不为迟”。说着,一面泪珠滚滚而出,一面凝视太子不舍。 ;

  净饭大王说到这儿,父子之间四目交接,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氛显得相当的沉闷。但是这个局面,不能始终僵持,而太干的赋性,又本是教厚的,看到父亲这样的悲伤,再也不敢强行的请求,以免使到老父的不安,只好二日不发的,无限悲泣的,悄悄的退回宫中。净饭大王见到儿子这样,以为儿子已经受了感动,从此可能打消出世的素志,也就老怀欢喜的,慢慢的回到住处,静观太子的态度,是不是真的有了改变。

  殊不知太子慈悲的心肠,救世的大志,并未因这次父子的恳谈有所改变,而仍在内心中如火一般的燃烧着。像这样的在宫中,过着安定的生活,不知不觉的又是十年过去。在某个月朋天空的晚上,太子忽又感到极度的不安,独自走到宫中的花园里,端坐在一棵无人见到的树下,思潮起伏的在想种种问题。时而想到父王对于自己的爱护情深,心中受到极大的感动;时而想到这个现实人生的缺陷重重,不免又感到极大苦恼!

  我去出家修道以普度众生呢

  还是尊重父命以统治国家呢

  想来想去,不禁陷于极度矛盾中,不知是循理智的路走,还是听凭感情的指挥,总是没有办法下个决断。正在对月冥想无计可施时,突然好像有个人的影子,呈现在面前,太子定睛看时,只见一个态度从容,身披袈裟的人,动也不动的站在那儿,因为是寂静的深夜,又从未见过这样的人,更不知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不免使太子感到极为惊奇,同时又扰乱了太子的思绪。

  过了一会,太子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深夜来此”?来人合十同答说:“我是出家的比丘,游方参学而到此,看你一人坐在这儿,好像有什么心思样子,所以特来同你谈谈。你不要想得太多,我老实的告诉你:这人世间是个苦痛充满的世间,存在的一切没有不是虚幻的,为了解脱人生的老病死苦,为了不再在生死海中流转,为了求得寂灭无为的真理,所以舍弃世间一切的尘累,出家为比丘,深入寂静的山中,修学解脱的圣道”。

  太子听了比丘解说出家为道的道理,觉得很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就在比丘说话停一停的时候,对他表示自己的意见说。“世间一切皆悉无常败坏,我早就有了这样的体认,所以世间的声色之乐,再也不会打动我的心,我也不会为此而感到烦恼。但人生的苦恼,是世间的事实,如何解脱人生的苦恼,如何获得究竟的正觉,这是我现在苦思探索的问题。对这问题,如果一天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我心是不得安的,敬请你这位僧人为我指示”!

  比丘本来就是为化太子而来,现见太子自动的提出人生大问题,当然很乐意的为他解说。首先赞美太子说:“你对人生有着这么高度的觉悟,确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我不得不为你欢喜。本着你的这个高度觉悟去修圣道,敢以保证你会得到超越的成就,而你慈悲救世的伟大志愿,也一定会得到美满的实现。现在是你坚定求道的时候了,不要再摇摆不定的犹豫。时机是不可失的,失去了要想再得很难。这是我所能贡献的意见,望你善思斯言”!

  比丘说的这番极有启示的话,在太子听来无异是午夜警钟,亦即为太子指出今后所应走的路向,可是老父劝暂勿出家的悲切语,忽然在耳叫响起来,因而带着疑惑的神态对比丘说:“你的教言极为宝贵,我亦知道出家修道,是人生应走的正轨,但我请求出家时候,父王说我年纪还轻,意志未必能够坚定,不允我这么早出家,你的尊意又是怎样

  在这方面,我很想听听你的高见,请你不客“的,为我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让我走”。

  比丘立即指着附近池中的红莲说:“你看那池中的大红莲,是从那污泥中长出来的,但它纯洁如玉,清香四溢·,你应该立即从尘劳中跳出来,以红莲为榜样,修集你的清净功德。时间是不等人的,修道宜早不宜迟,那里可说年轻不谈修道的事

  只要坚定求道的念头,不论什么时候都可得道的。行者能不能得道,问题不在道可不可得,而在修道的人是否真切。你是很有悟性的人,不但能完成自己的解脱,亦将成为人间的救世主,望你善自为之”。

  太子经过比丘这番恺切的启示,好像在黑暗中得到一线曙光,心中有说不出的一种愉快的滋味,正觉的真理之音亦好像在向他召唤,使他无所犹豫的要入山修道,以实现蓄之已久的救世大愿。因此决心摆脱世间的荣华富贵,不愿再做世间的因人!

  比丘发现太子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觉得自己的目的已达,在快要临去的时候,特又予以赞美道:“伟大的悉达多!你是释迦牟尼,你是三界导师,你是四生慈父,你是人天教主,你是黑暗明灯,你是苦海慈航,宇宙人生的真理之昔,将由你传遍到全世界。不过我得诚恳的告诉你:成就佛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漫长的菩提大道上,你要勇往直前的不可退转,不论有多少魔鬼围绕在你的身边,你都不要惊恐和理会,你应像日月运行一样,不可越出真理轨道的一毫一厘,你将成为人间的佛陀,我为你的成功祝福”。说了悄然离去。到了不见比丘的踪影,太子斩钉截铁地说:“我决心要做人间的佛陀,我决心要传播真理之昔”。

  太子于游观中所见到的老病死及出家僧,在宗教的立场说,并不是真的这么巧,在不同的城外,见不同的众生相,而是净居天,为了促使太子的看破世俗,不为欲乐之所迷惑,早日获得大觉解脱,故意示现四种不同的形态,以免太子为亲情所羁,而忘掉了出家的初志。这是南北传佛教所一致的传说。以宗教而言宗教,这当然是有它的意趣的。如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不过是象征太子对于人生感悟,并不是太子真的对老病死都一无所知。太子的聪敏颖悟,在诞生时固已表露,在受学时更为显出,人的老病死现象,那里会完全不知?如真不知而要一一问于随从侍者,那有资格称为聪敏智慧

  又怎么能成为一切智者

  正因都是对于人生的内心…

《人间佛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