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陀▪P9

  ..续本文上一页会要你的半壁河山

  你很诚意的送我国土尚且不要,那里还会以兵伐取他国子当知我今所以辞别父母,剃除须发,舍国而来至此,不是为的追求五欲之乐,而是为的普利一切众生。敢以再向大王呈献…曰:世间的富贵权势,都是虚幻不实的,根本不值得有智者的追求和贪著。试看世间的人,在没有得到这些时,用尽心机的去追求,一旦真正到手时,又千方百计的保护,深恐失掉了不可复得,何苦如此?况且世人所追求的一切,到了死时一样也带不去。死是人类最平等的,不论贵为王侯,或贱如平民,到了那个时候,全无一点差别。大王!你的好意我是感激的,不过你不必为我担心,更不要为我多所设想,世界是我的家,众生是我的子,人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满足?敬请大王多多照顾你的人民吧”!

  频毗娑罗王听到悉达多这样说,虽已感到挽留的无望,但亦不得不认为他的说话很对,所以不断首肯的热心倾听他的诉说,并没有立刻就要离开的意思。悉达多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接著又对频昆娑罗王说:“一个已经离开毒蛇的人,你说他还会再去让毒蛇咬一口吗

  一个被火灼伤手的人,你说他还会再去拾取落下来的火吗

  谁都知道,是不会的。可是告诉大王·:我这已从五欲深渊跳出来的身体,那里还会再眺到五欲深渊里去,受五欲的煎逼

  国城妻子本是极为难舍的,我现在已无顾恋的舍去;权力王位木是极难放下的,我现在已弃之如敝屣;如幻不实的现在所有一切,没有一样是值得我留恋的。我所追求的是永恒解脱,我所净化的是国土庄严,我所救济的是一切众生。此时此刻,我真没有任何希求,请大王不要以世法来系缚我,我亦不会为世法之所系缚的。不过你的善意,我唯有心领了。现在我要去走我的路了,大王请回去治理国事吧,我们就此告别”。

  王位与政权,时不论古今,地不论中外,多数的人们,是很热衷的,一般得以跃登王位执掌政权的,大都亦是以非常手段争夺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明白这样昭告于人的。现在悉达多,放弃自己应有的权位,拒绝现在奉赠的权位,不能不说是个非常人,因而使沉迷在权位中的频昆娑罗王,不但感到自己相当的汗颜,同时对悉达多更起高度的敬意,认为这个青年王子,确不是一般常人所及,于是在他头脑清醒以后,又很诚恳的对悉达多说:

  “尊贵的出家人!我在权位富贵中翻腾了很久,以致使我这个人全身沾满了俗“,总以为荣华富贵是人生的所需,于是不期然的对你说了一些庸俗的话。但是现在受了你的冰洁品格的感召,使我感到无限惭愧之余,不得不诚挚的向你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你为解脱而去,我当不再勉强相留,不过你今去了以后,一旦真的所求道成,请勿忘记我们今天的晤叙,愿你先来度我这名利中人,让我也能得到你所得的解脱大乐” 。

  悉达多见到频昆娑罗王有了这样觉悟,便也很欢喜的向他含笑施礼辞别;频昆娑罗王在傍目送悉达多的离去,一直到看不见了方同。当时这一幕的聚首与离别,可说确是富有深意的,如不是悉达多的意志坚定,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人间佛陀的出现。

  悉达多由此继续的去参师访道,首先是渡尼连禅河,访问当时赫赫有名的事火外道,他们所事奉的是日月水火,不但同样是生灭无常的,而且这些事火的行人,心中反被欲火所烧,感到很大的失望离去。

  十 雪山六年的苦行

  悉达多参师访道的结果,对当时宗教界感到高度的失望,而内心的苦闷亦已达于极点,不知如何才能解决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若问题真的没有办法解决,不知如何使这生命继续生存下去。经过再三的深思熟虑,认为与其求于外终无所得,不如深入内在以求合理的解决,而此一个动念,已可看出当时悉达多,实已进到觉者境域的门前。从后来的事实发展,不能不说悉达多其时的想法是对的。

  想好了自己应走的路向,于是就与来侍卫的五人,告别仙人离开了山林,直奔尼连禅河边,伽耶附近的象头山麓的苦行林中,过其极为困厄的苦行生活,而这苦行生活不是短时期的,一过就是整整的六年,在这六年苦行的生涯中,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得了的,可见证悟的门户,虽已展现在面前,但要踏进门内,还是不容易的,要想深入堂奥,更是难上加难。悉达多为了求得自己的正觉,度化自己所应度化的众生,根本没有顾及生命的苦乐死活。

  悉达多的苦行六年,可以说是思想磨练的学道六年。净饭大王派来侍卫他的五人,最初还能随他一样的苦修,但是经过几个月后,五人中的三人,因听古老的传说,认为只有苦修,才能真正得道,所以始终与悉达多苦修,可是另外两个人,对苦修的生活,并不怎样赞同。他们的理由是:修道本来是为解脱人生痛苦的,如果像这样的苦修,痛苦还没有解除得了,反而先增加自己的痛楚,似与修道的原意不相符合,不愿再这样吃苦下去。

  对于苦行的清修,当时的五位侍臣,竟然分成敌对的两派,常常为著这问题,彼此间互相争论,因为意见的相左,始终得不到结论,双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谁也没有办法说服对方。不赞成苦修的两个侍卫,既认苦修无异是找苦吃,是自己对自己过不去,当然不能再继续的修下去,自己去走自己所当走的路。尽管他们贸然的离去,但未动摇悉达多苦修的一念心,仍然本著既定的方针,在圣洁的雪山笃志修道,刻苦自持。

  如是继续不断的修苦行,慢慢竟然练到每日只吃一粒米,或一粒豆子,或一颗芝麻,或饮一杯水,甚至断食十日,身体亦能支持。但身体毕竟是血肉做成的,经过一个短短的时期,面色渐渐的憔悴,形容渐渐的干枯,槁木一般的形骸,肋骨既高高现出,静脉亦条条浮起,眼睛更深深凹入,毛发亦似荒草般的散乱,看来简直不像一个人,与幽灵没有什么差别。但追求正觉的悉达多,根本没有把这当一同事,仍在呼呼的山风里,不休不息的瞑目苦修。

  在悉达多虽不以为意,但陪伴苦修的见这情形,不忍他的生命就这样的被消耗掉,暗暗的派遣其中一人,同宫向大王及诸群臣,报告太子所行的一切。净饭大王得到这个消息,内心固然感到极大悲痛,甚至“举体战掉身毛皆坚”,担心太子这种生活过下去,迟早会送掉宝贵的生命。及至这个消息传入内宫,耶输陀罗和波阁波提,更是战战兢兢的坐卧不安,不知怎样挽救这个痛心的局面,才能使悉达多安然的活下去。无已,只好同声一哭。

  哭跳不能解决问题,悲痛亦不能解决问题,经过大家一番商洽,决议派车匿护送千乘粮食到雪山去,作为悉达多修道的道粮。他们以为现在悉达多成为一具活骷髅,原因是在山中没有粮食受用,现在速疾送去千乘道粮,当可使悉达多免于饥饿之苦。车匿奉命送粮食到雪山,时悉达多正在修定当中,忽然听到远远的车轮之声,接著就是尘土的飞扬空中,知道又有什么不妙的事情,会来扰乱自己的苦行,而最可能的又是宫中派人来要我回去。

  当悉达多正在作这样想时,车匿一行人等已到他的面前,看到他的身形消瘦皮骨相连,不禁闷绝于地的很久才起身,然后一齐拥前含泪说道:“大王经常的亿念太子,知你在这儿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特命我们送来千乘粮食,恳请太子接受下来,作为日常生活的所需”。悉达多睁开双眼看了他们一下,然后很诚挚的对他们说:“我在这儿寻求至道,不应受这人间的宿食,你们还是运同宫中去,告诉大王等就说我很好”。无已,他们只好运同。

  山林的岁月是无人去计算的,只见太阳出了又落,落了又出,不知不觉的,大好的光阴,就从自己的面前,悄悄的溜走六年,回顾自己在这六年中的苦修,尽管身形消瘦有若枯木,但是始终没有得到解脱大道的消息,如再这样继续的苦修下去,不但解脱的希望,会如泡沬一样的,随著时间而消失,就是这个瘦弱的身体,亦将埋葬在这个山中。我的违逆父王,我的抛妻别干,我的拒绝臣民请求,我的辞谢知己劝告,为的是求道果,怎可就此结束?

  经过这么一番思考,深深的体悟到:只如世人的享受欲乐,固然是无意义的,但若一味的勤修苦行,同样是无意义的。因为体力的削弱,无异智力的消失,可是真正的大道,没有智慧是不能得的。饥饿体瘦怎能得到智慧

  没有智慧怎能体解大道

  想到苦行的非是,决意放弃苦行的生活,要如一般人的受用饮食,以恢复自己的体健,不可以这瘦弱的身体取证菩提。不然,外道会笑我这是涅槃相,设我节节纵有那罗延力,亦不应以这丑态而取道果。

  想好了自己应行的路向,终于霍然站了起来,一颠一跛的走下山林,进入附近的尼连禅河沐浴,洗去身上数年来所积的尘垢,精神顿时觉得爽快了很多;但因断食已经有了六年之久,身体毕竟衰弱到了极点,竟无余力支持躯体爬上岸来。略为休息一会,攀缘河岸树枝,勉强爬得上岸,但因用的“力太多,到了岸上,竟然不省人事,如死尸般横卧于岸边。正在这个时候,恰巧有个住在附近名叫须阇多的牧羊女,头上项著乳糜打从河岸走过。

  这位乡村的牧羊女,见到有人倒在河边,看他那样骨瘦如柴,知他定是饿昏了的,立即就将头上所顶著的乳糜,供给倒在地上的那个人。当时悉达多内心在想:我这衰弱的身体,横坚不能到达安乐解脱之道,与其就饿毙在这岸边,不如从日常生活中,发出抑扬智见与欲望的力量。因而毫不犹豫的接受村姑的乳糜之供。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说来确是极为重要的,悉达多自吃过乳糜,精神“力渐趋恢复,从此也就像常人一样的受用饮食。

  悉达多觉悟到苦修不是办法,突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木是合情合理的正当行为,但—一向赞成苦修的三个侍卫,陪他整整的苦修六年,以为悉达多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苦行者,对他极端的恭敬尊重,现在见他突然变节,既到河里去沐浴,又接受牧女乳供,以为他退了道心,甘居做个寻常人,于是他们相互议论。有说他是一位太子,一向过惯了锦衣美食的生活,现在这…

《人间佛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