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因三要▪P7

  ..续本文上一页

   佛陀教法延续至今已二千多年,二千多年的历程实在很长!随着人事的演变、人们思想的偏差,而将佛陀的正法不断变易,不但佛法的原意走样,连人们心理上接受的程度也不同。现居末法时代,邪思横行,人的思想变迁,佛陀的正法也被曲解!不免有邪思邪见者喊着佛法的口号到处讲经,使听经的人失去正确的准绳。此即末法,亦是法的偏差。

   佛陀教法是真正千古不变的,所以叫做「经」——纵直之线,没有偏差;不管经过几千年,绝对不会改变,但是后人将它引用偏差,导致教导上也产生偏差;因此,我们择师要非常谨慎,师长的脚步若有差错,我们难免也跟着错了!

   总之,真正的修行,绝对不可亲近思想偏差的邪宗邪师,所以莲池大师苦口婆心地交代我们「择师」不可不慎!

   如果尚未寻得人间适用的正法,灵源大师也告诉我们:「但存正念,终得明师」,只要心中存有正念,自然可以遇到明师。「要了大缘,甚莫容易。」真正有心学道,了脱生死、体悟佛法的人,要抱持着「明师难求」的心,决不可有轻视、以为容易的心理。如此,才可以真正得到悟道、守道、行道、得道的功德。

   现在有不少人怀着这样的心理:「我来此处求访明师、想要出家,你好像不鼓励我,也不太理睬我。既然如此,这个时代到处都有师父,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你不收我作弟子,别处还有很多人想要我呢!」

   现在的人十之八九都是这种心态,过去的人就不是这样。如果是对心目中所尊重的师父,不仅恭敬求法,甚至喜舍身命,用最诚敬的心意来感动明师。例如禅宗的二祖慧可禅师,为了求一句真理,可以七天七夜站立于雪中,任风雪飘飞、冰霜冻寒,雪没及膝,仍然矗立等待,只为了向达摩祖师请示一事——「如何是我本来的面目

  」为了觅求一位明师,绝对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真正的恭敬心,谨慎地追随指导我们的明师。

   弟子事师如事佛

   「是故弟子事师,即同事佛也。」——师父如同现代的世尊,弟子奉事师长,应该像敬佛礼佛一样。我们为什么尊敬佛陀

  因为佛陀教导我们、造就我们的慧命,依照其教法实行,可以得到慧命的解脱,所以我们敬重佛陀。但是佛陀已经过世了,你跪在佛像面前求他、问他,他也无法作答;你做错事,他也不能指正你。然而,在生活周遭却有一位真正的活佛——师长,为什么不懂得去礼敬呢

  心中有疑问,师长可以帮你解惑;有错误,师长会帮你修正;日常生活可以依照师长的戒法规则实行,这不正是「现在的活佛」吗

  

   修行人更应如此!弟子应该事师如事佛,遵守师规——出门前先告假,入门后赶紧销假,免得让师父担忧;师父要出门时应该送驾,入门时应该接驾。出入威仪规矩,是宗教中不可轻忽之处!

   现在的人就不如此了!入座的时候,自认为「我先进来就先坐下,师父站着也没关系,反正是自己的师父嘛!熟不拘礼。」要出去就出去,要回来就回来,认为「反正这里是自己的常住」,要出门的时候才说:「师父!我要到某处去。」私下以为:「我已经穿戴整齐,你非答应不可!因为我不出门不行,跟你讲一声已经很好了。」

   过去的弟子不是这样,有事情要出门,自己不敢做决定,必先请示师父的意思,而且非常遵守时间回来。现在有些为人弟子的,甚至只吩咐别人说:「你跟师父说一下,我出门去了,」到了远地才又打电话回来:「你跟师父说,我几天后才要回家。」相形之下,似乎师父连朋友都不如;既然目中无师,心中哪有「道」的存在呢

  事师应该如同事佛啊!

   四事供养焉辞劳

   所谓「四事供养,莫敢辞劳。」——四事是衣、食、住、行。衣着方面,冬天时体念师长有没有暖和的衣服;夏天到了,关心师长有没有薄凉的衣服,事师像侍奉父母一样的体贴开心。食呢

  关心师父吃得下否

  吃得饱吗

  营养丰富吗

  生病时是否服药了

  尽力做到饮食汤药的侍奉。此外,师长睡的地方是否温暖

  出门时行动是否方便

  ……总之,对师长的衣食住行,身为弟子者必须要真正用心!

   为师长服务,并非供给他许多物质上的享受;金钱与物质对一个有修行的人而言,一点也不发生作用。为人弟子者应该身体力行,以谨慎的态度恭敬礼遇师父,这样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

  三.慈心不杀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爱护、尊重一切生命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由前面篇章,我们知道修「净因」的第一要,除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外,学佛者还必须学习佛陀的慈悲心——「慈心不杀」。因为一切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凡是有情生命皆怕死,自己如此,众生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发菩提心,就是要有恻隐心;恻隐心就是仁心、爱心、怜悯心。有了仁心、爱心就不会去伤害众生生命,并懂得以怜悯心去爱护众生,同时长养我们的慈悲心。佛教尤其讲慈悲,慈悲也就是大爱,它包含一切。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意思就是我们的爱及心量应该包含天地万物、一切生灵;不管是人类或动物的生命,我们都要爱护和尊重。

   世上刀兵劫源自口腹欲

   佛陀的弟子曾问佛陀:「为什么天下会有战争呢?什么时候才能刀兵息止?天下何时得太平呢?」佛陀回答:「你们若想知道什么时候天下太平,先去听听屠门夜半之声吧!只有屠门不再传出凌厉的哀嚎声时,刀兵之劫才能平息!」

   因为以前杀猪都在半夜,不知大家是否听过猪被宰杀时的尖叫声?可能现在听不到这种声音了!现在都采用电动杀猪,将猪赶进屠宰场,一直到作业完毕,连肚肠等内脏都清除干净,根本不需人力。

   然而从医学、科学上发现,很多疾病都是从肉类细菌所传染。报纸和电视新闻中也曾报导过,台湾曾因牛只供应不足,从国外进口牛只,但在检疫时,却发现都是带菌病牛,既不能杀来食用,也不能继续饲养以免传染,只好想办法将病牛消灭的烧毁,不但肉不能吃。连细菌都要烧灭。

   这是检疫外国进口牛只时,发现带有病菌的情形。而台湾饲养的猪、牛、鸡、鸭有没有病菌呢?答案是一样的。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最好不要食用。这也是一种恻隐之心,孟子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牠活蹦乱跳时,根本不忍心看牠被杀、见牠横尸;「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经过屠宰场时,听到猪被杀时发出哀嚎声,那天绝对不敢吃猪肉!这就是孟子的仁,他的恻隐之心。

   杀生是件非常残酷的事,不论牛,羊、鸡、鸭或是鱼、虾、螃蟹,被人捕捉捆绑即将宰杀时,牠们知道将受力刀割火烹之苦,心中的那种恐惧,真是难以言喻啊!而利刃割身之际,更是痛苦至极!人类为满足口腹之欲,以残酷不仁的手段残害众生性命,使众生血流成河;而牠们与人类一样具有灵性,既被杀,必含怨,有怨必有报,因果轮回,冤冤相报即化为刀兵之劫,致使人类自相残杀。所以,天下的战乱灾厄如何平息呢?

   我们是学佛者,应该具有慈悲的心念,更何况众生常轮回于六道中,说不定餐桌上的猪、鸡、鸭……,就是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眷属,我们何忍为了口腹之欲而大食其肉呢?

   所以不忍食众生肉即是持五戒,也就是爱心的发挥。五戒是佛弟子必须遵守的五种戒法,如果初学者认为很难持守,其中的「杀」与「酒」戒要先受持。「十重易犯,且持不杀一门。」「十善」也是学佛者要遵行的十重善法,若认为很难做到,最好先持不杀,以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一个人有慈悲心自然就会有善念。

   总之,持守不杀戒即是请佛住世、请转*轮;若能以「不杀」为基础建立十善业,培养慈悲善念,正法即能久住。

   爱护、尊重一切生命

   放生的意义

   「仁」是爱的意思,「爱」就是护生,付出爱心保护生灵,而不是刻意求仁,让别人说我有慈悲仁念,这不是真正的仁。

   佛陀教我们「护生」,并不是无谓的放生。放生是「见之而不忍杀之」,所以「放其一条生路」,能同情贫苦的众生,付出爱心帮助他们,同时启发、阐扬人性良善的一面,这样才是正确的护生与放生。

   曾经有位弟子的先生往生,我知道她家境清苦,再三交代她:人既已往生,除了要节哀顺变,最重要是要虔诚念佛以慰亡灵,仪式尽量隆重俭省,不要铺张浪费,要多为生者着想!她依照我的话去做,不断地念佛,而丧葬费也很俭省。

   但是,后来她不知又听信哪位人士之言,花一万元为亡夫「放生」!她的经济困苦,这些钱对她的家计和孩子的学费应该帮助很大,或者对社会上许多贫病众生帮助很大,可是她却将这笔钱购买鱼鸟放生,这种作法真是颠倒啊!

   放生并非坏事,但必须选择正确方式,并非去购买商人刻意捕捉来供人「放生」的动物,因为这样等于间接鼓励商人「捕捉」的行为,反而残害了那些动物。所以我们要分辨清楚真正的护生、放生的意义,同时懂得如何去利济众生、爱护生灵,尊重一切生命,如此才不致于盲从、偏差,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正确佛法。

   爱惜生命,即是孝顺父母

   生命是平等的,不分贫富、健康或缺陷。只要是生命,都值得尊重。

   然而,有些人身体健康却不懂得尊重、爱惜自己的生命。

   最近社会上时常听闻有些年轻人动不动就自杀、跳楼,我也接到不少有关自杀念头的个案。是不是现在的社会太富裕了,年轻人追求的理想太高了,所求不得而乱了自心,以致于糊涂地发生了悲剧。

   我常说,我们要尊重生命,除了尊重一切的生命,也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如果不知道尊重、爱惜自己的生命,轻易的就以「自杀」来伤害自己,殊不知自杀所犯的罪比杀人罪业还重!因为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精母血结合而成,父母生我、养我、育我、哺我,花了不少精神,…

《净因三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四十二章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