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子。
琉璃太子自小聪明伶俐,大家疼爱有加。当他八、九岁时,波斯匿王希望太子能到迦毗罗卫国,亲近释迦族学习文武技艺,就对太子说:「你应该具备六艺,将来才能成为出色的国王,所以,需要回到你母亲的娘家去学习;因为那里具足了智慧、六艺齐全。」琉璃太子很高兴地接受了父王的指示,然后带着随从出发了。
摩诃南长者知晓琉璃太子来此的目的后,就派了一批年少子弟培侍琉璃太子练习文武技艺。当时迦毗罗卫国兴建了一幢很堂皇的讲堂,大家都表示:「这座讲堂非常殊胜庄严,等讲堂建好后,第一位就是要请至高无上的佛陀来为我们讲经说法。」此时,他们特别准备了一张很庄严华贵的椅子,摆设在讲堂的正中央。此时,琉璃太子等人正好到来,他们看到讲堂的而布置非常庄严,即入内观赏。
琉璃太子一看到那张庄严的椅子,便很好奇地坐上去。负责工程的大臣正好走进来瞧见了。他怒发动冠地把琉璃太子从上拉下来,骂道:「你这婢女之子,岂可污秽佛陀的座位!」不仅如此,还把琉璃太子推到外面去,不断在以恶言辱骂他。
这件事情令琉璃太子愤恨难平,没想到居然遭受监工大臣的的辱骂,便对身边的侍卫说:「你要代我记得今天所受的耻辱,好让我记得报复,假使我忘记了,你一定要时时提醒我,甚至一日提醒三次。」回国后,琉璃太子就把怨恨牢牢记在心里,而且侍卫每天提醒他三次——太子!不要忘记迦毗卫国释种之仇!
琉璃太子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一直怀恨在心。因此在接掌王位后,即发兵将整个释迦族消灭了。
怨恨是非常可怕的心念,更是人生的祸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把心念照顾好,不可无意中伤别人;更不可让瞋恨的形态、言行现前。因为一念偏差,怨恨的种子就会现前,而引来不可收拾的祸端。对人若能善解,凡事多包容,时时自我修养,自然伤害别人的心念和动作就不会现形。
阿难尊者的感叹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阿难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陀的堂弟,常随侍在佛陀的身边。由于记忆力过人,对于佛陀所讲过的法都能朗朗记诵,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
佛陀入灭后阿难在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大家推选为传诵佛陀教法的代表,因此,迄今还能保存佛陀所说的经、法,阿难确实有很大的功绩。
当时,修行者习法、修法都是靠口耳相传的方式传诵经典。佛入灭一段时间后,阿难也垂垂老矣!有一天,他来到竹林精舍,听到林内有一年轻的比丘在背诵偈文:「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
阿难听到这句偈,脸色顿时黯然,内心非常地哀伤与着急。他想:为什么彻见真理的正法,这么快就在人间消逝了呢?佛陀的法经过结集整理,再经过口耳相传,到现在「法」却完全偏差了,充满了邪见愚痴。像这样的法,若再传下去就好比有人迷了路,却还要引导别人走相同的路一样,实在很可怕啊!
想到佛法传承的偏差与谬误,阿难党得自己在责任把它更正过来。便走到年轻比丘面前,请他将偈重诵一遍。诵完之后,阿难就说:「不对!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这才是真正佛说的法啊!」
经阿难的更正,年轻比丘很欢喜地受教,就将偈改了过来。他日再复诵时,比丘的师父听到,说询问说:「怎么回事?你所诵的法句好像不一样了。是谁叫你改过来的?」
年轻比丘说:「是阿难尊者帮我更正的。」
比丘的师父说:「阿难老了,记忆力难免会衰退,你还是依照原来教的那样诵读。」年轻的比丘只好又依照来的偈诵读。
当阿难知道年轻的比丘又恢复过去的诵读法时,就向年轻的比丘问明原因。年轻比丘说:「师父说您已经老了,记忆衰退,可能是您记错了,要找我再照他教的来诵读。」
阿难听了非常悲伤,心想:正法从佛陀口中说出来,而由我亲自口述、再经大家整理结集。如今我人还在,传诵的法句就已经错了,连我都不能被取信,将来佛法的传承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面对这样的难题,阿难万念俱灰,因而生起入灭的念头。
阿难在世时,经集的传诵都不得更正了,更何况是后世?而佛法经过两千多年的传诵,要正确无误,确实是很难啊!
不过,现在学佛,唯有运用智慧,让佛陀的精神可以散布在人间,谨记「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我想,大家若能依此精神去修行,就不会偏差太多。这才是佛陀所要传达的精神。
修道人与水鬼
冤冤相报何时了,
一切皆有业,善恶到头自分晓。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
在舍卫城外三十里处,住着一位修道人,第天都有进城化缘。在城内有位经营屠猪买卖的生意人,十分乐善好施,与修道人特别投缘,每次修道人到城里,生意人都有会殷勤供养,并送他许多日用品和食物。
后来,生意人往生后堕入鬼道,成为水鬼。要恒河中,他常常受到如雪片般不断落下的铁刀、铁戟所击伤,剌得他全身痛苦不堪。
他一直不甘心地想:生前我常布施,为什么会堕入鬼道受苦?左思右想却想不通,最后猜想可能是杀业所致吧!
又想:「我生前对修道人尽心供养,有求必应。修道人明知道我杀生卖肉是造恶业,为什么一直没有告诉我?让我做错事后还不知道自已犯错,也不知道要改过。因此,他很痛恨修道人,一直在恒河中等待机会报复。」
终于等到一天,修道人在坐船渡过恒河。当船只行到河中时,水鬼一看机会来了,就立即现身,用力拉着船,要将船翻覆。正好船上有一位贤者,看到水鬼如此凶恶,就问说:「你为什么拉住船不肯放呢?」
水鬼露出凶恶的脸,指着修道人,忿忿地说:「都是他!我在生前供养他,并且一应俱全。但他明知杀生不好,竟然从未劝告过我,让我死后堕入鬼身,每天受着极大的痛苦!现在,我一定要把这位修道人拖下来,让他尝尝痛苦的滋味,要不然我就要打翻整条船。」
这位贤者冷静对水鬼说:「你仔细想想看!你生前杀猪、卖肉就受到这么大的业报;若还心怀恨意,伤害修道人,你可知道你的业还会加重多少?所受的痛苦,还要多久?既然知道造恶会招祸,怎不赶快改过呢?解开你的恶念、恨意,就可以立即解脱啦!至于修道人未提醒你杀生会遭受业报,自有他应该承受的业。」
水鬼听了,心想:对啊!我不该冤冤相报、不该心怀怨恨,一切皆有业,我应该好好承受过去错误的果报,不要再害人了!想通后,水鬼赶紧合掌,并起了一分惭愧忏悔心,当下心中的恨和怨都消除了。刹那间,他转了鬼身、飘飘然地离开恒河边,获得解脱了。
「为善得福,为恶得祸」的因果关系,不可不知。要了解何谓善,何谓恶?不只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天天积善;看到别人行恶,更要机巧地劝导,这也是我们的本分事。知错要能改,而不是一再地怨怼别人;如此,才能改善自己的命动。
没空的哥哥
人生无常,把握当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对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却各有不同的理想;当父母往生后,弟弟为了探求人生真理,于是离开家乡,选择修行的生活,把父母留下来的事业完全让予哥哥经营。
经过几后的苦修,弟弟终于了悟人生的无常,深觉一切名利均属空幻,不论行善、造福皆要及时。所以,他希望哥哥也能领悟这一番道理。
当他回到家乡,便告诉哥哥这些年来的体悟;但是哥哥虽然很认真经营事业,却整天忙忙碌碌在空过人生。他对弟弟说:「你修行修得很好,你所说的也都很有道理,但是,我现在责任还很重,无法放下。」
弟弟说:「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上,你应该拨出一点时间来追求人生的真理。」
哥哥回答说:「我现在的事业这么大,有很多事务要找我亲自处理,哪有空闲的时间呢?」
弟弟说:「你如果没有时间,也可发拨也一分心力,施舍钱财去帮助贫困苦难的人。」
哥哥回答说:「等我经济基础稳定、赚更多的钱时,再来布施。」
弟弟不断地劝他,哥哥总是以没空或是家业稳定后,有足够的钱再做……等理由来敷衍。
哥哥如此顽固,弟弟实在是无可奈何,因此万般灰心、无奈地离开家乡,继续精进修行。
数年后,听到哥哥往生的消息,弟弟在悲痛之馀,赶紧入定,观照哥哥的去处。他观想天堂、人间,却没有哥哥的踪影;观想地狱、饿鬼道也都寻不着。最后,发现哥哥堕入畜生道,转世为牛。
弟弟忧心地赶回故乡,找到了转世为牛的哥哥。他看见哥哥转世的牛身上拖着犁,在沼泽田里耕作;田里泥泞不堪,举步难辛,由于太过疲累,加上主人不时在鞭打,牛愈走愈缓慢,并不时露出悲苦的神情,好像要告诉人——牠快支撑不住了。
弟弟在田埂上看到牛这么辛苦,体力几乎消耗殆尽了,而主人不但不让牛休息,还一直鞭打它。这一幕幕情景,让弟弟不禁感叹,心疼地对牛说:「修行不及时,劳累一生,罪业缠身;但愿现在你能及时思考,而及时解脱此身。」
好像牛听懂了修行人的话,突然挣扎着、大声悲鸣;接着全身瘫软,就这样往生了。其他的农人看到如此奇特的事,都好奇地围过来问牛主人,究竟是怎么回事?
牛主人说:「我也觉得很奇怪,刚才有位修行人在这里喃喃自语,我的牛就发出了悲鸣声、挣扎倒地死了。」
农夫们一致怀疑:可能是修行人施了什么法术?否则这头牛怎会这么奇怪?于是大家将修行人团团围住。修行人就将前因后果告诉大家:「你们知道吗?这头牛过去是我的大哥,我时时劝他修行、修福,他却以事业很重很忙来推托。但是人生无常,…
《远古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