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远古篇

  远古篇

   灵验和不灵验

   贪婪渴求人生贫困的「因」,

   心中无欲即远离求不得的苦果。

   在日本有一个村庄,东边是高山,西边是一片宽广的平原。

   某天,突然有一位老公公来到这个村庄,前面背着一尊地藏菩萨,后面也背着一尊地藏菩萨。他自问自答地说:「你们知道我几岁了吗?我已经三百三十岁了,我背着这两尊菩萨已经二百多年了……」

   老公公边走边跟大家说:「我要为这两尊地藏菩萨寻找地方供奉。这两尊地藏菩萨,一尊是灵验的菩萨,有求必应;一尊是不灵验的菩萨,不论你求什么,他都不会有所感应。」他又说:「我要把不灵验的菩萨安奉在宽广的平地上,再铺一条路,让前来礼拜的人容易行走;另外,把灵验的菩萨供奉在人迹罕至的山上,因为他很灵验,所以即使道路再难走、再危险,也一定会有人去朝拜的。」

   结果,不灵验的菩萨虽然供奉在平坦、好走的路上,却很少有人去朝拜;而供奉在山上那尊菩萨,却有络绎不绝的人潮前来瞻仰礼拜,使得原本枝藤缠绕、野草丛生的小径,没多久就被村人走出一条路来了。因为这尊菩萨很灵验,村人求健康得健康,求财富得财富,大家所求的都能如愿以尝,因此香火鼎盛。

   经过二、三十年后,村里的人都变得很富有也很健康。有人就开始觉得:「这样的生活过得太安逸了,很没意思,除非我比别人更富有。」于是许多人心想:「我如果要比别人更富有,只好让别人变穷、得病苦!」于是,大家就彼此诅咒,希望邻居遭受贫穷、病痛,而这些诅咒也一一应验了。

   二十年后,村子又恢复成五十年前的贫穷景况,而且比五十年前的贫穷更苦。因为五十年前,大家安分守已,勤劳地工作,后来却因为菩萨有求必应,大家一夜致富,生活富裕,于是养成什么事都有不做、不用心的懈怠习惯,现在连谋生的技能也几乎丧失殆尽,村民间又互相诅咒,日子便过得又穷又苦。

   百年之后,背来两尊菩萨的老人又出现了,老人来到村庄时说:「有灵验的菩萨不一定对人有益,因为人人若贪求无厌,常常就会害人不利已;害人不利已的贪婪心念是灵验最贫困的,这是贫困的『因』!现在你们应该用诚恳的心去朝拜不灵的菩萨,虽然他没感应,却也对人无害啊!你们要用平常心去培养信心,这样才对。」

   由于百年来没有人去朝拜那尊不灵验菩萨,因此道路早已杂草丛生,老人好不容易将他找了出来。从此,村人不再往山上跑了,他们就在平原上朝拜不灵验的地藏菩萨,因为不奢求是否灵验,所以大家都抱着诚恳、无所求的平常心来礼拜,不再贪求,而且靠自己的力量认真努力在生活,终于生活又渐渐出现转机。

   过了多年之后,这个村庄又恢复以前小康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有,大这却能勤合作、相互尊重,以一分纯真的心生活,日子过得很平和、自在。

   有些人总是求无止境,富有时还想更富有;又怕自己不够出色,于是就想尽办法还要更富有,甚至诅咒、侵害别人。藉此显耀自己,这就是凡夫心的毛病。

   其实,求佛不如求已,以一颗平常心尽自己的本分,凡事认真去做,将来必有一番成就;更要有「无所求」之心,心中有所求就有烦恼,唯有知足才能常乐!

  除虎记

   平日为人在懂得缩小自己,

   时时谦虚,以礼待人,则所行无碍。

   佛陀在时世,僧团中有一位比丘经常炫耀自己的贵族身分。

   这位比丘常说:「没有人能比得上我的出身。我的俗家富甲天下,无人能比。过去我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有是珍贵、稀有的物品;就连佣人所使用的物品,也都是舶来品……」每次这位比丘托钵回来,看着钵中的粗食就会叹道:「唉!过去我吃的是山珍海味的珍馐,现在竟然吃这种粗食!」日子久了,渐渐引起其他比丘的议论。

   佛陀知道后,便对大家说明原由:「这位比丘在过去世很久很久以前就有这种习性。他曾经是一位织布工人,长得高大俊秀。当时有一们非常聪明伶俐、身怀多项技术的人,不但会制造弓箭,连射箭的技术也是一流的。每次比赛都大胜群雄,深获大家的好评。虽然他有一身的好技术想奉献给国家,却因身材矮小、外表不起眼,深怕国王看不起他。」

   因此,他想挑选一位身材高挑、外表看来能被重用的人,一起去觐见国王。结果,长得高大俊秀的织布工人被他挑上了。工于多项技术的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织布工人,并诚恳地说:「不如你放下织布的工作,我们一起去觐见国王;然后告诉国王你有一身的技术,而我则上你的随从。若国王能录用我们,那么往后的生活就不必忧虚了。」

   织布工人听了,觉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何乐而不为?立刻答应了。于是,两人依约前往皇宫,织布工人向国王毛遂自荐有一身的技术。国王很满意,给了一分优厚的待遇,两人从此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

   过了一段时间,国境内传出老虎为害人畜的事件——老虎经常在进出城门的要道附近出没,已经有很多人被老虎吃了。国王听到消息后,立刻将这项任务交给织布工人,要他为民除害;织布工人接到任务,非常担心自己的身分被识破,赶紧将这件事告诉他的随从。

   这位技术高超的人就告诉织布工人说:「不要怕,你必须用沉着的态度来应付。首先,在捉拿老虎之前,要记得向大家宣布捉拿的时间,到时候人人一定会各执弓箭前来相助。等大家聚集起来,你再到老虎出没的地方引它出来,然后赶紧躲进草从中里趴着。这时,大家看到老虎,心里一定很害怕,就会发射弓箭。等老虎射中后,你就拿着绳子索站出来说:『我原本打算要活捉这只老虎去见国王,到底是谁把老虎射死的?』听你这么说,一定没有人敢承认,最后你就把被射死的老虎送到国王面前;国王看到了一定会很欢喜,然后大大地赏赐你。」

   织布工人听了,就按照「随从」所教的方法去做。果然不出所料,老虎被射死了,国王赏赐了许多金银宝物给他。

   隔了一阵了,又发生野牛为害百姓的事。织布工人依样画葫芦,用上次的方法把野牛除掉了。因此,国王又给他很多的赏赐,而且更信任他了。

   自从织布工人除掉虎、牛之患后,又得到国王的器重,就变得非常贡高傲慢,渐渐对传授方法给他的「随从」愈来愈不尊重。他常说:「你别忘了,你是我的随从,是服侍我的人!」这位技术高超的人只好忍气吞声地过日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邻居的国家突然联合起来,要攻打这个国家。国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织布工人,因此就对他说:「你的箭法这么好,是不是让你打头阵去抵抗乱人?」织布工人听了国王的命令,心里忐忑不安,也忧喜参半,因为如果打输了,那既得利益就会丧失;如果打胜了,就可以更上一层楼,名利兼收。

   当邻国的大军临近边界时,织布工人因没有真实技术,心里非常担心害怕,他的「随从」看他如此,就紧跟在后。

   出发时,织布工人骑在大象背上,看起来还颇为威风,但当对方的大军到时,他却吓得大小便拉了一裤子、险些从大象背上跌下来。他的「随从」就用绳子将他绑在大象背上,并告诉他说:「当你得势之时,多么洋洋得意;现在大军在前,你却如此害怕,真可怜!赶快回去把身体洗一洗吧!这次的战役就交给我了。」

   于是织布工人撤退下来,换这位身材矮小的「随从」去应战。由于他武术高超又懂得应用战术,没多久就打败了敌军,赢得胜利。

   凯旋归来后,「随从」用自己真正的身分觐见国王。国王非常欢喜也觉得可惜,原来一位「高人」只因身材矮小,就让自卑感埋没了这么久,于是封他为大将军。而过去不可一世的织布工人,经过这次战役后,完全失去昔日贡高自大的形态。

   佛陀说完之后,对大众说道:「你们知道吗?过去那位织布工人就是现在这位比丘。他出身贱族,内心有自卑感,却又生起傲慢心;他常常炫耀自己的身分,其实,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卑劣的心态。」

   不管学佛或是平日为人皆要缩小自己;待人处事要事事谦虚。如果贡高自大,在修行或人生的路上就会遇到许多障碍。

  琉璃太子

   怨恨是非常可怕的心念,

   一念瞋心起,八万四千烦恼生。

   两千多年前(佛陀成道后的十几年间),印度曾经分成几个小国家。当时佛陀回到迦毗罗卫国(即佛陀出生地)弘法,佛陀至高无上的成就,使得全印度的人都认为释迦族是一个高智慧的宗族,若能跟释迦族联婚,后代的子孙一定会跟佛陀一样智慧具足。

   在诸多小国中,有位波斯匿王刚接掌中印度憍萨罗国的王位。他认为释迦族是智慧之种,所以想娶一位释迦族的女子作为他的第一夫人;于是命令大臣到释迦族,传达想跟释迦联婚的意念。

   大臣到达迦毗罗卫国,传达想跟释迦的五百位大臣集会之时,就向五百位大臣说明波斯匿王想娶释迦族女子的心意。五百位大臣听到这讯息后即议论纷纷;有些人根本就看不起波斯匿王,因为他们自认为释迦族是很尊贵、至高无上的宗族,因此都不愿将女儿嫁给波斯匿王;甚至有人还破口大骂:「波斯匿王凭什么资格,竟敢妄想娶释迦族女子为妻?」

   此时,有一位摩诃南的大臣,心平气和地提出他的见解:「波斯匿王年轻气盛,个性暴躁,还是小心不要得罪他;必须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件事就交给我吧!」回到家里,他看到奴仆的女儿中,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灵机一动,说收这位婢女当义女,然后风风光光地将她嫁给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看见花容月貌的新娘子,非常地喜爱,说立她为每一夫人,因为她的名子叫末利,因此被尊称为末利夫人,末利夫人十分贤淑,凡事应对得宜。一年后,她为国王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可爱的儿子。波斯匿王非常欣喜,请来国内的婆罗门宗教师替太子命运名为——琉璃太…

《远古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溯今篇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