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海上师根据佛的教导编的《戒定慧基本三学》有说,佛不主张修饰名词美。把文句修饰得很美,名字取得很好听,这跟修行没有关系,反而使人思想观念容易脱离现实。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9-2)(总第92)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2
迷遇外境,心就退下,回家就被家气氛套住,
内魔外魔合起来,障碍就大了
提要:
■ 有人在现实生活里修行感到没劲,最好白光来、紫光去
■ 不脱离现实倒不会退心,哪有不通过努力靠空想就能成就的
■ 迷遇外境,心就退下,回家就被家气氛套住,内魔外魔合起来,障碍就大了
■ 戒烟的去抽烟,住茅篷的睡大觉,在精舍里打牌,这些都是起了魔障就倒下
■ 来到佛学苑,每天读经又听课,既离开五欲又得到智慧,岂不更好
有人在现实生活里修行感到没劲,最好白光来、紫光去
进了佛门,也吃饭睡觉;天气暖了,看看佛门里的人,也是昏昏沉沉打瞌睡;外面人有烦恼,修行人也有烦恼。这种新鲜感神奇感,自己所盼望的东西慢慢给现实生活都打破了,就没劲了。
常有人一听佛法,马上热情高涨,差不多都发心:我这辈子要证个阿罗汉果,老师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哪怕老师去闭关,我给他护关。日子一长了,也觉得无聊了,没有刺激,每天煮饭煮菜,这叫啥个修行生活?修行生活最好像老道士那样整天打坐,坐到后来,一道白光过来,自己一下子化成紫光走了,这才够劲了。
不脱离现实倒不会退心,
哪有不通过努力靠空想就能成就的
所以我讲经说法,一开始就招呼打在前面,佛教是现实,不要脱离现实。你不脱离现实,倒不会退心,脱离了现实,你生活又离不开现实,你这个人的烦恼也离不开现实,那会退心的。真像从前有一支歌挺有意思,“放学回家,老是在想山上有没有神仙?到了晚上才想起功课没做完。”有的人也是这样,想想打坐能不能看到释迦佛,望望蔚蓝色天空有没有飞天飞过,尽打妄想,临睡了才想起今天还有一座仪轨没念。
不要幻想了,幻想虽有推动的作用,可是你真要在幻想里求到东西,那就要失望了。科学家的幻想很多都实现不了,实现的也是靠自己实实在在去努力实现的,哪有靠空想就能成就?
迷遇外境,心就退下,
回家就被家气氛套住,内魔外魔合起来,障碍就大了
内魔外魔经常里应外合,一下子就把你迷住了,一遇到外境,心就不由自主地退下来,一回家就会被家庭的气氛套住。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全生活在那种环境里,心底里的种子很多啊,一碰到这个环境,马上勾起这种种子,否则魔障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内魔外魔合起来障碍就大了。
戒烟的去抽烟,住茅篷的睡大觉,
在精舍里打牌,这些都是起了魔障就倒下
比如很多人想戒烟,可只要看见烟,心里抽烟的种子马上就发动了。你们回到家里,第一天第二天不习惯,第三天第四天也没有什么,再过两天,生活就是这么回事,再过两天睡到八点钟起来。
末法时期众生,如果没有一定水平就去住茅篷,十个倒有八九个在睡大觉,反正没有人打钟把你叫醒。尤其是条件好一点的,周围风景好,住的是精舍,就像住在疗养院里,整天搓麻将也没人管。住茅篷主要是为了好好修持,可是你没有学到法,就凭知道的一点一滴盲修瞎练,起了魔障就倒下,还会有什么成就?
来到佛学苑,每天读经又听课,
既离开五欲又得到智慧,岂不更好
古时候是有人闭关读藏经,可是现在人的古文能跟古人比吗?有人花了3个月去读大藏经,得到些什么?我整天读《大般若经》,读了3个月,不要说我现在全忘了,就是当时唸的时候也是一懂也不懂,我不是在唸经,我是在唸字了。
可能也有一点好处吧,三个月不往外跑,心就慢慢离开五欲了,但是法义不懂。还不如到咱们佛学苑来,也是每天读经,还每天听课能使你懂,既能离开五欲,又能得到智慧,岂不更好?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9-3)(总第93)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2
佛弟子乐善好施,也要救救众生烦恼上的痛苦,
佛弟子不做教育家,那佛陀的教育事业谁来做呢
提要:
■ 有了智慧,能看得破站得正,不被魔迷惑,不被邪动摇
■ 听了世俗话,人心惶惶,四面楚歌,佛法也学不下去了
■ 如今养儿难防老,就让他去从事伟大事业为众生做贡献吧
■ 佛弟子乐善好施,也要救救众生烦恼上的痛苦,佛弟子不做教育家,那佛陀
的教育事业谁来做呢?
有了智慧,能看得破站得正,不被魔迷惑,不被邪动摇
可是有人总对修行有神秘感,总有个印象:古时候的大德,都是闭关阅藏经,现在咱们这种方法比古人好得多呢,最要紧是要有智慧。魔跟邪是合在一起的,有了智慧以后就能看得破,就能站得正,不会被魔迷惑,不会被邪动摇。
听了世俗话,人心惶惶,
四面楚歌,佛法也学不下去了
你们到这儿来学习工作,也不容易啊,种种动摇你信心的话都听到,“你是在浪费青春!你要为将来着想,你学出来了怎么在社会上找工作啊?宗教是没有前途的,你不结婚,没有子女,将来谁管你啊?”说得来四面楚歌,人心惶惶。假如这个人内心有一颗很浓厚的想成家的种子,那更容易感应了:十年后我都老了,找什么对象?佛法也学不下去了。
如今养儿难防老,就让他去从事伟大事业为众生做贡献吧
摆摆事实,别说平时,就是我生病很危险的时候,都是我的学生在照顾我,子女来看看我就走了。那次我病重,他们来苏州看我一次,我跟儿子说,“你在我这儿住几天,照顾照顾我,扣工资就扣了。”我病稍微好一点,打电话给他妈:“我叫他来,他怎么不来啦?”“哎,不是来看过你了?”原来儿女的照顾就是看一看。
有的家长非常自私,头脑封建,满脑子养儿防老的思想,所以把儿女拖在身边不肯放。想得倒好,现在社会上呆在老人身边的孩子有几个,如果有,这个孩子肯定是没地方去的,有地方去,亲戚朋友都说,“孩子有孩子的前途,你让他走吧。如果孩子想来佛学苑,父母就让他去从事伟大的事业为众生做贡献吧。”
上次在九峰寺,来了一个信佛的老太太,她平时喜欢跑名山道场,听不到法,所以讲出来话挺滑稽,一方面赞叹:“你们这个地方很清净,很讲修行,这些年轻人挺可爱。”可是背后特地找个别年轻人讲话,“你怎么能辞了工作到这儿来呢?你将来怎么办啊?你要为自己考虑。”我就为此事召集大众讲话,她对我说,“因为我刚才说错话了,你在消毒。”
佛弟子乐善好施,也要救救众生烦恼上的痛苦,
佛弟子不做教育家,那佛陀的教育事业谁来做呢?
还有的信佛的,忙着做善事,做善事是好啊,无论走到哪儿都说你好,可是我们佛门度众生也是善事,你怎么不来帮帮忙,救救众生烦恼上的痛苦呢?有个信佛人,人挺好,可是讲话太夸张了,总觉得自己做了很多的善事,开口就说,“佛教讲慈悲,我们才是真正在干实事。”后来讲习惯了,在法师面前也这么讲,法师就对她说,“佛是教育家,不是慈善家。”
我从年轻时就开始为佛教教育事业做贡献,因为我是佛弟子。佛弟子只做慈善家,不做教育家,那佛的教育事业谁做啊?没有智慧的人,做了好事就容易陶醉。做好事即使不赚钱,名气也大,而且别人总是笑脸朝着你,成了鸡窝里的凤凰,傲慢的心很容易起来,也会增加自己的烦恼。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9-4)(总第94)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2
金刚智慧就在大般若里,
得到文殊菩萨智慧的加持,就能成就佛道
提要:
■ 咱们每天保持精进修行,赖床也该有个惭愧心
■ 能海上师整夜打坐,他出门却很随和,要躺就躺
■ 我年轻时天天睡觉,晚年得了高血压,想不倒单也不行了
■ 精进就是不中断,只要不停地走,多走一步,情况就不一样了
■ 外道对佛法盲无所知,邪道已经从邪角上偏过去了,受蒙蔽的全是由于没有
智慧
■ 金刚智慧就在大般若里,得到文殊菩萨智慧的加持,就能成就佛道
■ 我们法流是大般若,最主张修好菩提心,般若智慧的修法,就是叫你在迷惑
里不受迷惑?
咱们每天保持精进修行,赖床也该有个惭愧心
别人看我们都很好,经常赞叹我们每天保持着精进修行,不动不摇。可是你离开了这儿,能不能随时随刻保持修行的风格而不退,看你了。拿早上起床来说,你想床上多躺一会,这个时间你已经退了,总算还有点惭愧心,那么就起来吧。
能海上师整夜打坐,
他出门却很随和,要躺就躺
最近我们杂志在转载能海上师的传记里说:能海上师整晚打坐,最多旁边被子上靠一靠。这我可不知道,我没有做过上师侍者,不过有一次,我跟能海上师一起上五台山,坐的是驴轿,就是两匹驴子中间搭个篷篷,叫驴轿。晚上住在村庄里,我和上师睡在一张炕上,我看他还是躺下去的。可见得能海上师很随和,要坐就坐,要躺就躺。
我年轻时天天睡觉,晚年得了高血压,想不倒单也不行了
我年轻时问过清定上师,不倒单怎么修?他说:“你两边放两叠被子,如果你实在要倒了,就在被子上靠一靠,那边倒就往那边靠,这边倒就往这边靠。”(众笑)我现在很后悔,年轻时我还是天天睡觉,现在想要不倒单也做不到了,因为得了高血压,少睡一点,血压就升高。
精进就是不中断,只要不停地走,
多走一步,情况就不一样了
精进就是不中断。不要求什么成就,不要求得到什么,能得到一个不中断就行了。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的,随便你走得多慢,只要肯一步一步走,不停下来,总会走到目的地,多走一步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煮饭,如果火不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90~9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