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四孝,否则要吓坏人的。
其中有一孝,妈喜欢吃鲤鱼,所以这个孝子冰天雪地里脱光了衣服躺在冰上,冰融化了,鲤鱼就跳出来。他高兴地把鲤鱼抓住,拿回家去孝顺母亲。怎么孝顺?杀啊。咱们不杀,所以我们讲孝,要按照佛教的戒律来讲孝。
还有个孝子,家里穷,怕妈吃不饱,所以他把儿子活埋了,减少一张嘴巴吃饭,让妈吃饱,这个更不能学,所以二十四孝的孝跟佛教的孝大不相同。如果一样,佛教怎能称伟大?你去学儒教的孝道,也去杀,那你也够不上伟大啦。这是讲杀戒。
度众生犯偷盗,贼娃子怎能度得了众生
偷盗也是根本戒。有个信佛的人发了菩提心,要度众生了,跑到熟人家去敲门,保姆来开门了。那一家姓卞,他就问:“大卞在家吗?”保姆说:“大卞不在。”“小卞在家吗?”保姆说:“在,在厕所里,你客厅里先坐一会儿。”保姆就到厨房里去了。
他看见沙发前面桌几上有一块金表,他越看越喜欢,再看看旁边没有人,他把金表往袋里一塞,打个招呼:“我有要紧事情先走了,下次再来。”等回去想想,我上一次去还没有度众生,还得去度啊。又去敲门了,保姆一开,贼娃子来了,把门一关。所以不持好五戒怎么度得了众生?
怎样念佛(4)
傅味琴讲于宁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人世间的快乐都是烦恼的快乐,
修行人的快乐是出离的快乐
提要:
·居士不邪淫,出家人断正淫,比丘不得碰女体,比丘尼不得碰男体
·不懂法的人常坏他人清净戒
·有人想躲避事实,却又偏要向苦恼里钻
·人世间的快乐都是烦恼的快乐,修行人的快乐是出离的快乐
·说妄语就不是修行,想保留钱财的人还肯修行吗
·因为别人说假话,自己也说假话,这也太随便了
居士不邪淫,出家人断正淫,
比丘不得碰女体,比丘尼不得碰男体
第三个,淫,居士断邪淫不断正淫,出家人非但不能邪淫还要断正淫。男众出家人不碰女体,女众出家人不碰男体,碰上了就犯戒。所以居士亲近出家师父时要特别小心,你去碰他(她),出家师父很慈悲,心里难受,又不好批评你。
不懂法的人常坏他人清净戒
有一年我在上海龙华寺的门口等我的师父,还有些女居士也在等人。来了一辆小汽车,我上去一看,不是我师父。其他居士一看是她们的师父,高兴得一哄而上,抢着去拉师父的手,有人拉不着手,就拉师父袖子,“师父啊,师父啊,师父啊……”,这个高兴、亲切的劲别提了,可惜就是不懂法。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上去“哇”的吼了一声:“全让开”,把她们吓一跳,我说:“你们女居士能碰师父的手吗?”真是罪过啊!
师父是慈悲啊,可是你就使得师父戒律不清净了。所以,男居士看见比丘尼来了,女居士看见比丘师父来了,赶快让在一边,连衣服也最好不要碰,因为袈裟是最清净的。
有人想躲避事实,却又偏要向苦恼里钻
我们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可以谈恋爱结婚。我们出了几本书,都是我讲法时候讲的,有本叫《人生八苦》。有些人一看,吓坏了,不敢看下去了,说“再看下去我也不要结婚了”,可是,我讲得都是事实啊。有许多人就喜欢看,因为他就在婚姻的矛盾中受过苦啊。
但是说到底,居士结婚还是可以的。结婚以后,男的也不好惹,女的也不好惹,有时候女的还比男的调皮一点。从前老式结婚,要拜天拜地,喊起来,总是“拜——拜——”,送进洞房了。新郎坐了一会,等不住了,就跟新娘说:“娘子啊,红烛已半,咱们早点安息吧。”新娘说:“等烧完了再说吧。”新郎想: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有烧完,一看,电灯泡做的。这个新娘故意跟新郎撒撒调皮。
人世间的快乐都是烦恼的快乐,
修行人的快乐是出离的快乐
虽然是个笑话,可是还有比这个新娘更聪明的呢,就是我们修行人,咱们修行人红烛都不要的啦。修行人懂得结婚后受苦受难,与其受离婚的痛苦,何必当初贪求结婚的快乐?你们已经结婚的人,这场戏还得唱下去啊,谁叫你走错了一步路啦;还没有结婚的人,希望你们做一个聪明人,不追求结婚的快乐,哪会有离婚的痛苦?要知道,苦是紧跟在快乐的后面,因为人世间的快乐都是烦恼的快乐,而不是修行人智慧的快乐、觉悟的快乐、出离的快乐。性质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说妄语就不是修行,
想保留钱财的人还肯修行吗
不妄语,妄语就是说假话。我小时候常听邻居宁波阿娘说:“小歪,乱话三千啦”,乱话就是假话。其实这是形容词,这个小孩只讲了三句假话,她说三千。说假话是不道德的,说假话骗人谁都讨厌。你们办企业,我不反对,所谓要发展经济,弘扬佛法。不过不要说假话。
有人说:“不说假话,不能办大事。”不能办大事就不办喽,“我赚不到钱要赔本啦”,赔本就赔喽,“我赔光了咋办?”赔光了就到我这儿来修行,我供养你,那不是更好吗?(下笑)你不赔光,你肯修行吗?
因为别人说假话,自己也说假话,
这也太随便了
我年轻时在上海,有一次到居士家走走,他讲的话,我后来实在听不下去了,就说:“你刚才说的话不是打妄语吗?”他就哈哈笑笑:“你真是大惊小怪,现在都是这样子。”佛说:犯戒地狱苦。不能太随便了。
怎样念佛(5)
傅味琴讲于宁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
要合起来才叫圆满
提要:
·方便妄语也是妄语,应该不说妄语而行个方便
·杀盗淫妄是根本戒,酒戒是放逸戒,酒戒没有开许,不能不受
·不能因为有人说“饮酒是可以的,只要不酗酒”,受五戒的居士也都去
喝酒了
·修行要依戒修,修心要依定慧修
·求智慧也要用心,用心就是用到心里去
·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要合起来才叫圆满
方便妄语也是妄语,
应该不说妄语而行个方便
有人说:“我是方便妄语,例如我到别人家去,人家问我吃过饭吗?我说没吃过,他另外要给我煮,多麻烦呀,所以我就说吃过了,这叫方便妄语。”方便妄语也是妄语。戒不能随便开,开戒得有个条件:要为了正法久住,为了绝大多众生的利益,才能开。千万别有点小事情就开戒了。
你要不给人家添麻烦,不会动动脑筋吗?我就马路上买了一只大饼,一路走,一路吃。到他家,人家问我:“你吃过吗?”我说:“我吃过了。”是吃过了嘛,我一只大饼当饭吃,这才叫方便。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方便,可不要犯戒,不要把原则做交易。
杀盗淫妄是根本戒,酒戒是放逸戒,
酒戒没有开许,不能不受
杀、盗、淫、妄四根本戒,称为根本戒,如果你犯了,你做人的根本就给你拔掉了。出家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根本戒仍然是杀、盗、淫、妄。
酒戒是放逸戒。酒戒非常重要,喝了酒你别想修行了,因为酒迷性,开不出智慧来,死了还要做酒鬼,现在没死,人家已经骂他是酒鬼啦。为什么堂堂正正的人不做,偏要去做鬼呢?所有的酒,不管是汽酒、啤酒,一律不准喝。酒戒非常严重,别的戒都可以开许不受,酒戒不能开。
五戒好像一只手掌,可以伸,可以卷,你五条戒全受叫满分,你受四戒也可以,三戒也可以,不过,酒戒一定要受,酒戒不能开许,所以叫“开中唯除酒”。受的时候,师父问你:“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汝今亦尽形寿不杀生,能持否?”你自己考虑能不能做到,如果你不想受这一条,你就别说话,不要糊里糊涂的,不想受也说:“能持。”说“能持”你已经受了。
不能因为有人说“饮酒是可以的,
只要不酗酒”,受五戒的居士也都去喝酒了
假如受了戒的人去喝酒,难免旁人看不惯,就要说话,“受了戒还去喝酒,是有“隔冒各泞啦”(众笑),“是有隔冒各泞”就是说:“是会有这种人的啦”。(众笑)我在山东的时候听说,有些居士本来受五戒都不喝酒的,后来听到一种说法,“受了戒喝酒是可以的,只要不酗酒。”从此,大家都喝酒了,是有“隔冒各泞”啦。(众笑)
修行要依戒修,修心要依定慧修
大家修行,戒、定、慧,以戒为首,将来成佛五分法身,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还是以戒法身为首。你能够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的行为就好了。持好五戒,释迦佛说五戒能保人身。所以修行就要依戒修。那么修心怎么修呢?修心要依照定、慧修。
求智慧也要用心,用心就是用到心里去
大人常跟小孩子说:“考试不要慌,心要定定。”你看,定就在心里。定不下去怎么办?佛就叫你修定,修了定,心就定下去了。还有句话,“你到学校里去学习,要用心啊。”我们求智慧也要用心,那么智慧也就在心里,用心就是用到心里去。“行(戒)与心(定)合,成就就快”,如果我们能够把修行跟修心合起来,把持戒、修定、多听法、开智慧合起来,这就圆满了,修行就快了。
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要合起来才叫圆满
说“分开来能不能成就?”能成就。比如你不修定、不修慧,你戒持得好,能不能成就?能成就,叫戒成就。有人特别喜欢修定,他不持戒也不听法,能不能成就?能成就,叫定成就。有人喜欢听法,不持戒也不修禅定,能不能成就?能成就,叫慧成就。可都不圆满。要戒、定、慧的成就才叫圆满。修行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
怎样念佛(6)
傅味琴讲于宁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心为本,一切法门
都是修心法门
提要:
·外相庄严,心也庄严,这是从外影响到内;心清净,行也端正,是从内
影响到外
·心为本,一切法门都是修心法门
·心在念上,证果成道以及轮回生死,都是心的作用
…
《怎样念佛(1~9)(讲于宁波居士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