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门很重要的科学,牵连到千千万万儿童长大后的个性、脾气、心态和知见,也影响到他们的品质修养。父母,师父,老师,长者,如果对自己的徒弟,对年轻一代非常宠爱、溺爱、包庇,会害得他们以后只要心理上一有触动,马上怄气:“是你不好”。
受宠爱的人,谁都不好,只有我师父好
我们办学初期,有些人留不住,在她们看来是老师不好,办公室不好,同学不好,全是别人不好。那么谁好呢?只有我师父好(众笑),因为从小受师父宠爱,师父从没有说过我不好,这就害了下一代啊。自我中心就是这么形成的。
让说话产生功德,不要背罪过
刚才举的例子只是说明外在环境的作用,最容易背罪过的就是嘴巴,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语言负责,说话要产生功德,不要背罪过。下课。(2001.5.26 第八讲完)
人格心理学 (35)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自我中心的人,往往由片面形成偏见
本次提要:
■ 自我中心的人,往往由片面形成偏见
■ 闹矛盾、生气、自认委屈形成心理障碍
■ 为求他人与己一样,怪罪他人,不见己过
■ 为掩饰自己的错,盼他人亦犯,其罪极重
■ 希望别人和自己一起抽烟,这样的心态平衡,岂不更坏
■ 吃东西的爱好也要求相同,就是我执偏见
■ 怕亲人因学法而分离,是世俗人情味
自我中心的人,往往由片面形成偏见
自我中心的人表现在只对自己发生兴趣,样样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了很多的偏见,考虑问题都很片面,有利的就朝向自己,有害的就推给别人。
闹矛盾、生气、自认委屈形成心理障碍
一旦跟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际关系失去了平衡,周围的人很难跟你相处,也很难接受你这样片面的观点,结果闹矛盾。你格外容易生气,总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慢慢就形成了心理上的障碍。上次我们讲过这种心态的人向外转向内转,全都不恰当。向外转容易怪别人不理解自己,向内转经常要别人转向自己,什么都得依顺自己。
为求他人与己一样,怪罪他人,不见己过
能海上师说过:众生只求别人和自己平等,却很少知道自己应该去跟别人平等,这就是众生的心态。换句话说,别人姿态高大,你应该学习别人的榜样啊,可他不是,他心理很不平衡,总觉得自己矮了一段,所以就产生这种心态:“我没错,他算什么?他为什么不跟我一样?”或加上讽刺、挖苦、取笑,“人家是劳动模范呀”,“人家是为了得到表扬呀”,“你们是利根,我们是钝根呀。”最好大家都成了钝根,那么跟我一样(众笑)。
为掩饰自己的错,盼他人亦犯,其罪极重
又譬如自己想赖床,就说:“你这么匆忙干什么呀?再躺一会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一个人迟到,我也迟到了,你也迟到好了。”这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经常看到的事,这种人的罪很重啊,好比犯盗罪的人,如果自己偷盗,还希望别人也偷盗,希望个个都犯盗罪,目的是为了不要把我暴露出来,这罪很重!
你们都不迟到,就是我一个人迟到,这也太醒目了。你们为什么不迟到呢?你也迟到,我也迟到,大家都迟到,大家平等,我也不是很突出,众生这种心态很普遍。
希望别人和自己一起抽烟,这样的心态平衡,岂不更坏
一个抽烟的人明知道抽烟不好,心里却希望别人也抽烟,别人不肯抽,他就说:“抽烟有什么关系,不会就学学,我也抽,他也抽,你不抽烟不像男子汉。”非要跟他一样。自己朝坏的方面去做,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希望“大家都是这样”,那这个社会岂不越来越坏了?
吃东西的爱好也要求相同,就是我执偏见
吃东西也是这样,自己喜欢吃的,就强调这个东西特别好,希望你也喜欢吃。假如你不喜欢吃,他就会说:“你这个人真怪,这么好吃的东西竟然不喜欢吃,你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吃呀?”他觉得你不跟我一样,就是不肯跟我平等。甚至于连修行也是这样。
怕亲人因学法而分离,是世俗人情味
我年轻时在一个居士的家里讲法,她家两个年青人听得高兴,问我修的什么法,我说我修的是《文殊法》,又问这《文殊法》有啥好处?我说开智慧。一听开智慧,她们高兴了,就也要学《文殊法》,她母亲背后就说闲话:“糟了,本来我们全家都要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学了《文殊法》,女儿、媳妇往生不了了,咱们全家要分散了。”最好全家都搬到极乐世界去,娑婆世界有人情味,到了极乐世界大家再在一起,你仍然是我女儿,她仍然是我媳妇(众笑)。
人格心理学 (36)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带着烦恼发菩提心,就难破我执、法执
本次提要:
■ 带着烦恼发菩提心,就难破我执、法执
■ 要用尊重、赞叹来修自己的平等心
■ 和合团结是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目标
■ 不遵守制度的几个人在一起很投机,这才叫小团体
■ 不要为了争个面子,以歪理去压人
■ 女人常以压倒男人为胜利
带着烦恼发菩提心,就难破我执、法执
有人自己学这个法门,就认为别的宗派都不好,这些人带着烦恼发“菩提心”,叫人家都不要学别的法门,只学我这个宗。看见学别的法门的佛弟子就另眼看待,把他们看成是异教徒。再发展下去,分裂、排挤、打击,全干出来了,因为到底是个凡夫呀。进佛门,法不懂,也不听,烦恼不断,也不想断,哪会不在烦恼堆里转呢?真正的平等心应该是,你学的宗派也好,他学的宗派也好,我学的宗派也好,只要学的是正法,大家都好。我执法执是最难断的,众生执着“我”,又执着“法”,自己还不知道,拼命要让别人的一切都跟自己一样,来达到平等,众生的平等心就是这样。
要用尊重、赞叹来修自己的平等心
一个妈妈有几个孩子,别人说,“老二真像你”,她就特别喜欢老二,因为像她,和她平等。所以对社会上的人,你们别看表面,有的家庭看起来好像挺像样,哪里呀!有烦恼哪能平等得了?我执这么重!样样依我就是好!样样都依我,我也有面子,“我多有福气,娶了一个贤内助。”“我嫁了一个样样听我话的丈夫。”那么你是老大。其实这样子,你的心态就不平等了,所以众生的这种平等心不是佛门的平等心。佛门的平等心,最开始就要修尊重别人,要用尊重赞叹来修自己的平等心。
和合团结是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目标
众生怕自己被别人压低,所以反常地处处把别人压低,把别人压低了他就高兴,常会不分青红皂白。为什么有歪理十八条?就是用十八条的歪理把一条正理压下去。他不想一想,虽然你有你的道理,但你这道理普及开去,可不好啊。如果你能放弃,按照适当的、必须要的,应该遵守的原则去做起来,不是很好吗?如果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道理为主,不服从,不听话,强调理由,孤高,顽抗,那你最多团结一些观点跟你相同的人,那不是逐渐形成小团体了吗?如果能按照大路走,就不叫小团体,因为是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目标,这才是大众的和合团结。
不遵守制度的几个人在一起很投机,这才叫小团体
比如说按照规章制度,学员守则办事,这就是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目标。可是有几个不遵守,不服从,强调自己理由的人搞在一起,谈得非常投机,就把整体性的和合团结破坏啦,那才叫小团体。小团体是指不好的方面,不是到处都可以用得上的。
不要为了争个面子,以歪理去压人
众生的心态,感到自己有点理时,总有一种习气,心里不愿意,也不肯被别人压倒。哪怕自己是错的,也不愿承认,如果我承认了错,我岂不一句话也没了,这会没有面子的。为了争一个面子,就拿出歪理十八条去压人家,这种面子观念,众生特别强。
女人常以压倒男人为胜利
我年轻时候,一个常与我通信的人,他来信诚恳地希望我有到大连的机会,一定要到他家去。那一次我好不容易找到他家门号,门一开见到一个小老头,我刚刚开口要问,里屋马上出来一个白白胖胖的女的,一出来,就把小老头推开,意思就是“你进去,进去”,她挺了出来,我问了她,她朝我笑笑:“刚刚你看见的那个人你认得吗?”我说不认得,“你说的那个人,你找他有什么事情啊?”我说:“因为他从前写信给我,叫我有机会到大连时,一定要到他家里来。”“他不在。”肯定她心里挺高兴,因为她胜利了。男的看见她出来,一句话也不敢讲,(众笑)他是老二。这种事情从古以来都是这样。
人格心理学 (37)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不可以傲慢去压人,也不要做感情的奴隶
本次提要:
■ 能力强的男人,在老婆面前就发挥不出来
■ 选女婿竟然也以自己称心的为好
■ 在家庭里常因显示傲慢而压制人
■ 以一方受委屈来达到平衡,并非真平等
■ 不吵不闹是否真的因互相尊重而平等了
■ 不可以傲慢去压人,也不要做感情的奴隶
■ 要恒顺众生,但要恒顺善法不恒顺恶法
能力强的男人,在老婆面前就发挥不出来
拿这个例子来说,男人也难做,有一种男人,表现非常好,但家里也不安定,因为他被女的看不起,经常要挨训:别人家的男人哪像你这样没用?还有一种男人呢?能力很强,当他希望发挥自己能力的时候,家里又吵开了,因为这个女人最喜欢的男人就是怕老婆,你不怕我,我还有面子吗?这些在家人的心态,可真是奇形怪状!
选女婿竟然也以自己称心的为好
还有一次,我在电视小品上看…
《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