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造恶业堕落恶道,也是这个身体所造成。因此「色」对凡夫而言,是一种障碍,但是对圣人而言,却是帮助他完成人间志业之凭借。
感「受」
我们的意识非常敏锐,对外在的境界都能感受;
最令人觉得痛苦的是——人我是非的烦恼。
「受」是领悟、感受之意,由第六识所生。第六识即意识,就是今人所说的第六感。眼睛视物、耳朵听声,欢喜或生气都是由意识所分辨,我们的意识非常敏锐,对外在的尘界都能感受。同样听一个人说话,你和我的感受可能不同;无心往坏处想的人,听任何话都是好话,即使对方当面骂我,我也可以往好处想,并以感恩之心来回报他。因为他爱护我,所以勉励我,由于他的勉励,可以使我有成就,这就是无心于是非,故能有意地报恩。
无心与有意
若是有心于是非的人,就会有意接受伤害,同样是一句引导、关心、教育我们的话,若要将它当作伤害、讽刺的话,就变成是非了。例如我讲经时,在座听受的几百人,若抱着虔诚敬重之心,则我说的话就会句句入耳、字字入心,会自我反省,进而改过自新。我常提到人有贪、瞋、痴、慢、疑五种大病,并一一分析解释,听受者若是犯有贪求无厌的毛病,听完之后就会扪心自省:「师父是在说我的毛病,贪实在是一种烦恼,是一个苦本,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去贪就简——去除贪念并简化自己的生活。」
有一位台东的黄小姐,如今已成为慈济委员。她曾在慈济委员联谊会中发言,说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她说在两年前尚未进入慈济时,在一家公司上班,每个月一定要到高雄,到高雄做什么呢
逛委托行,一整天逛街买货,回台东时一定手抱雨、三大包的衣服,每个月都是这样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她还跟她姊姊说:「姊姊啊!我们的钱可以遗失,但是衣服千万不要丢掉。」
爱漂亮是凡夫的天性,她为了爱美,每个月跑高雄跑得非常辛苦,而且她还会晕车,但是她仍然甘愿忍受晕车呕吐的痛苦,去买那几件新衣服。自从她来到慈济以后,便觉得那些行为很无聊,为什么要常常跑高雄买衣服呢
从此,她利用逛委托行的时间来推动慈济志业,介绍慈济,跟许多人广结善缘。不但省钱又没烦恼,生活开始化为简单,去贪就简,而使心灵得到无比的宁静与解脱。
所以说,会听经的人若听到「贪,是烦恼的苦本」,就能深入体会,好好地改过。若是贡高我慢的人听闻佛法,就会以为师父的这句话是在骂我;这是有心接受伤害的人,他认为师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骂他,使他很没面子、很丢脸,不仅不自我反省,反而增其瞋慢心,像这样学佛毫无意义了。
溶化是非的寒霜
同样是一个人说的话,不同心境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以最单纯的心态接受佛法,而且法喜充满,使人生得到丰富的收获。若抱着刚强的性情听佛法,就会曲解佛意,会有非常痛苦难过的感受,觉得每句话都像一支支的箭,穿入心中一样难受。
我们要学得无心接受是非,抱持平常心、感恩心,即使别人有意的伤害,仍然要以平常心去接受。我们若能训练到人与人之间无人我是非,就能真正得到心灵上的宁静。人我是非比风寒雪冻更难以承受,普通人只要心情愉快,即使在大太阳下被晒得汗流浃背也无所谓;若不高兴时,就算在冷气室中也会觉得躁热烦恼不已。
人体意识所感受的外境有很多种,例如寒热冷暖等感觉,但是无论这些饥饿寒冷的感受有多强,最令人觉得痛苦的是人我是非的烦恼,若能超然于是非之外,则寒冷酷热都不会构成问题了。
总而言之,所谓感受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接受外境而产生的意识分别,若以欢喜心来接受,则时时法喜充满。
相遇心无痕
杂乱之相映于心底则痛苦,我们应该相过心无痕,
未来的事不要想太多,过去的事不要留太多。
想是思想。想的字形是由「相」字和「心」字构成,我们的六根平时缘于外在的六尘而生思虑,例如眼根见外面的境界则有三种感受——
看见美好、顺眼之事便感觉欢喜;看到不顺眼、不喜欢的东西就会生气,此即乐受与苦受的分别。
还有一种是见物不起欢喜心,也不觉得讨厌,像这样不苦也不乐就称为中受。
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受」之中,「受」是由外在的境界所引起的内心感受,根与尘接触而生感受,根离尘境后,「相」留于心中就称为思想。
人之爱恶各有不同,喜厌之相常常映于心底。若遇自己喜爱的人,一见便起欢喜心;若遇自己讨厌的人,就会莫名地生气。
喜爱的人一离开,便日思夜梦,念念不忘。今日一别,不知明日是否能再相见
纵然能再相见,也不知能否长相厮守
此即思念,亦称为思想。
健康之道
除了对人的执着外,尤有甚者,是对于财、色、名、食、睡产生追求的欲念。人若想求得健康,必先整理自己的思想——心之相。心必须常常保持清净,如果不断将日常生活中或过去与未来的形象深印在心里,就会时常胡思乱想。一个人常胡思乱想,心理必不健康;心理有问题,身体就不会健康。人的疾病大多是心里想出来的,并非身体真有什么大病。大部分人都不善于修心养性,不能将心镜擦拭干净,一天到晚将杂乱之相深印于心,心一动乱,身体的血路循环也会混乱不顺畅。
有一位医生来精舍,诊断一位肝病患者后对我说:「他的肝机能较弱,无法消除疲劳,可能是因为心思较多,忧郁较重,所以导致这种病。」这就是「心相」,心存太多相而无法排除。
最近许多人染患了感冒,根据医学上的研究认为:感冒是因为环境及空气的污染,而导致身体血液循环的不正常。我们居住在空气清新的地方,皮肤血气应该非常顺畅,怎么还会生病呢
其实,多数的病都是由于内心忧郁苦闷而引起的,我常强调:「心若健康身就健康,十分病中有七分是精神上的病,三分是身体上的病。」所以,我们应该少私寡欲,相过心无痕,未来的事不要想太多,过去的事不要留太多,清除一切杂思乱想,莫让「相」覆盖于心上,使心中充满阴霾。
【有感而发】
在这宇宙间,我们可以说生活得非常富裕、丰衣足食,应该让阳光普照大地万物,使其欣欣向荣,莫让阴影遮盖。阴影覆盖则地上之农作物不能茂盛生长。
我们心中的一畦田若播下佛法的种子,也要常常打开心门让佛光照耀,使每一颗佛法善种都能够在此心地中培育、成长。
「行」在迁流造作中
地球不断地运转,世间所有的东西,无不在迁流变化中。
行蕴是迁流造作之意,亦可说是意识思想或行为的造作,而行蕴不只是指人,宇宙大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行蕴之中。此处之「行」是非常微细的活动,使人不知不觉。
例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需要不断地运转,否则会自行破灭、无法生存。我们生活在此运转的地球上,却一点也不觉知,从未感觉我们随着地球在转动,因为地球有地心引力,即使倒转时亦不觉得吊挂之苦,而且其运转非常微细,使我们无法感觉。不但地球如此,世间所有的东西,有哪一项不是在「行蕴」中呢
例如一棵树、一枝草,无时不在行蕴中。
转眼已长大
一棵树最初是由一颗如毫芒的小种子植入土中,然后发芽成长,这个过程就是行蕴。种子在土中接受土壤、水分、热能、空气的滋养,慢慢地发出新芽,就是一种变动、迁流。嫩芽再冒出土中,就可以见到它一天一天不断地成长壮大,但是用我们的肉眼却无法看到它究竟如何生长,不知是白天或是晚上进行活动。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小小的种子已不断地增长,逐渐地增高长大。
从幼芽长成树苗,从树苗变成大树,几年前是低头看树苗,几年后就要抬头望高树,究竟在什么时候这株幼苗长成大树呢
我想,以我们的肉眼根本无法分辨,这称为行蕴,也就是迁流造作。世间的东西就是这样,连我们所使用的物品也如此,凡是物质皆有成就与破坏之时。
你们所坐的椅子,我所摸到的桌子,在几十年后同样都会慢慢地被虫蛀蚀或自行腐朽,世间没有一件东西不会损坏。总而言之,我们身外之物无一不是在行蕴中,但是这些活动或行动有的无法感觉得到,因为有时是至微至细的「行」。
不谈身外之物,就拿自己的身体为例,我们都无法得知身体何时发生变动:但身体却是每秒都在生灭,不断地迁流变化。
头发也变白
例如几天前才剪指甲,几天后,指甲又在不知不觉中长长了;头发也是一样,十天前才剪头发,在这十天中日夜都看着头发,却不知什么时候又长了,这都是最微细的行蕴。
一个人从孩童至青年而中年,这几十年的时间,日子都是这样过的,究竟是在哪一天长大的,真的无法知道;到底何时变成中年人,也没有感觉;直到老年时期,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开始老迈。曾经有一位委员坐在我面前,不停地看着我,然后说:「师父!你的头发都白了。」我才发觉我的头发真的发白了,究竟何时黑发变白发,我确实不知道。这也是行蕴。
光阴要把握
除了物质有行蕴之外,我们的心念、思想同样也有行蕴,我们的烦恼就是随着境界、思想而产生,人的心有生、住、异、灭四相。为什么人的意志会不坚定呢
就是心思烦恼引起的。「修行如初,成佛有余。「我们立志修行时,心思非常积极、意志也很坚定,并且自我约束:必须立志愿、下工夫,要如何奉献,不计较一切……,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心念历经人事的考验而受到影响,于是意志动摇、起烦恼,然后心生懈怠,接着就会停顿下来。这就是心思受外在境界所引诱,以致无法坚定意志,不能坚持到底去实行菩萨道、学习佛陀的智慧。
修行称为学佛,大多数人都是在佛学的边缘绕圈子,只了解佛学的名相,…
《上篇(人间苦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