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学开导(140~152)▪P4

  ..续本文上一页不会贪,因为他目的是赔本嘛。全世界所有的企业家,动的脑筋都是怎么样赚钱,谁肯赔本啊?想发财就是贪。

  如果你又饿又冻,为了吃饱肚子,菜根也吃,糙米饭也吃,假如你吃饱了就不要了,那是正常的。假如你吃饱了,还要,越多越好,准备留着明天吃,那就是贪。这是根据佛的教导说话的。佛教导比丘,今天的东西不准留在明天吃,托钵只能乞今天够吃的,如果把明天吃的也要下来,那是不许可的。

  勤劳是美德,贪是恶习,

  菩萨可不是为自己勤劳,而是为一切众生勤劳

  蚂蚁非常勤劳,从没有星期天,叼了一点粮食钻到洞里堆起来。蚂蚁洞里的粮食已经很多了,它还要堆,这么贪得无厌,所以只好做蚂蚁,做不了人,蚂蚁是畜生道啊。

  勤劳是美德,贪是恶习,菩萨可不是为自己勤劳,而是为一切众生勤劳。

  爱说好话的有钱人从不愿把财富平等分配,

  佛教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

  有些有钱人说起来挺好听,“我赚钱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所有的人,我要回馈社会,我要帮助一切苦难的人。”这些话听起来还有点菩萨心肠,可能他们是听法听来的。那么请问,你死的时候你所有的家产是给国家还是给儿子?所有家产都回馈社会,在中国可能很难找得到吧?

  有些话,还算是有觉悟有头脑的,“我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富裕,都是因为员工、的劳动、消费者的消费,所以我对员工、对消费者非常感恩。”这话好像是从外国学来的,现在非常流行“感恩”两个字,我们佛教只有知恩报恩念恩,没有“感恩”。那么你有什么表示?你能把你的家产分给消费者、员工吗?你能从今年开始年年赔本,你肯吗?

  佛教的修行不是凭口里说好听的话,而是看你行动,修行就是修正行动嘛!

  很多佛教家庭,他们望子成龙,是望子成名利龙、荣华富贵龙、

  传宗接代龙,儒教思想加到佛教里,佛教就会变颜色

  还有人说,“佛教是好的,我不反对。”可能这个人也有点信佛,至少对佛教有好感,可他又说:“可是我儿子不能学佛,因为我要他去日本开酒家。他学了佛,当了老板赚不到钱了。”不要说这种人,现在佛门里的人乃至老居士,有没有这种思想啊?一面说好听的话,一面拖儿子后腿,因为他望子成龙。这可不是成菩萨龙、阿罗汉龙、无上正等正觉的龙,而是名利龙、荣华富贵龙、传宗接代龙。为什么我特别反对把儒教的东西加到佛教里来,儒教就是这种思想,把儒教加到佛教里,佛教就会变颜色。

  定学开导(23-4)(总第148)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1

  佛弟子不挑教育众生事业的重担,谁来挑?不为自利利他而深入经藏,这样的佛弟子有责任感吗?

  提要:

   ·男女情爱放不下,死后就会去投胎,慈悲里带有贪瞋痴,就不是纯粹的

   菩萨感情

   ·溺爱子女,妨害了子女的正常发展,也使自己掉入“放不下”的泥坑,

   难以自拔

   ·孩子成了土皇帝,养育他们可真累啊,父母正派严肃,孩子也不敢变坏

   ·佛弟子不挑教育众生事业的重担,谁来挑?不为自利利他而深入经藏,

   这样的佛弟子有责任感吗?

   ·子女要关心,更要关心千千万万众生的利益,要挑起菩萨事业的重担,

   就要做到“尽我所有作供献”

  男女情爱放不下,死后就会去投胎,

  慈悲里带有贪瞋痴,就不是纯粹的菩萨感情

  你们要想保护自己的慧根,使根产生力,你们应该先检查自己,有没有放下内心的贪瞋痴。贪瞋痴也是一种感情,活人都有感情,有感情才是活人。人死了,尸体没有感情,可是死了以后的中阴身还是有感情,对男女感情放不下,所以会去投胎,投胎是最强烈的情爱感情。我们佛教讲慈悲,慈悲也是种感情,贪瞋痴也是种感情。好好检查一下自己,你们的慈悲里有没有贪瞋痴,是完全慈悲的感情,还是挂了慈悲的名义,实际上包含了贪瞋痴?

  溺爱子女,妨害了子女的正常发展,

  也使自己掉入“放不下”的泥坑,难以自拔

  你如果能把子女教育好,保护子女正常成长,将来做个好人,为人类做贡献;进一步教育子女信仰三宝,将来为三宝做贡献,这种感情才叫慈悲。如果你是对子女宠爱、放不下,想要不断给他快乐,要知道快乐得太过份,会乐死人的,古人也说乐极生悲,所以说“爱就是害”。这个爱并不是慈爱,而是指宠爱。爱得太过份了,所以你放不下呀。

  这种放不下的爱,说白了就是贪爱!你对子女宠爱了,子女就离不开你,一天到晚靠在你身上撒娇,上海人叫发嗲,连叫你的声音也好听,叫声“妈──”,你感到子女多么爱我啊,这也是种享受啊。你是贪这个爱,所以拔不出来了,那么你更是样样都满足子女了,还不是贪的感情作用?你对子女百依百顺,你还能修行吗?一面听法,一面舍不得离开子女,修行人到底是倒向修行这一面,还是倒向贪爱的一面啊?

  孩子成了土皇帝,养育他们可真累啊,

  父母正派严肃,孩子也不敢变坏

  从前在福鼎的时候,我女的也去过,你们称她“师母”,这些学生把她说的话讲给我听。她说:“家里三个孩子全都怕他。”我假如对孩子宠爱,他们会怕我吗?你们可能相反吧,不是孩子怕你,而是你怕孩子吧?因为宝贝儿子、宝贝女儿,碰不起。

  从前我孩子小的时候,邻居就说:“我养一个孩子,都快累死了,你们家三个孩子怎么养得这么轻松,一点不吃力?”就因为他们怕我。他们怕我,所以他们每一个都不敢变坏。你们居士结婚成家了,总要对孩子好好地教育教育!

  佛弟子不挑教育众生事业的重担,谁来挑?

  不为自利利他而深入经藏,这样的佛弟子有责任感吗?

  佛弟子应该经常来听法修行,如果为了照顾家里儿女的感情,留在家里陪他们而放弃了修行,那就不能为佛教挑重担。佛教菩提心事业的重担,佛弟子不挑,谁挑?

  有人却说:“三藏十二部,我们用不着,让别人去悟好了。”三藏十二部佛弟子不去深入,竟然叫别人深入,别人是谁?当然是不信佛的人了,像这样的佛弟子,有责任感吗?

  子女要关心,更要关心千千万万众生的利益,

  要挑起菩萨事业的重担,就要做到“尽我所有作供献”

  我最苦闷的就是年纪越来越大,还有很多的法要讲,就怕讲不完。佛弟子挑重担都应该关心佛教事业啊,关心子女,仅仅是关心一两个人,而关心佛教事业是关心广大众生,还牵涉到子孙万代的利益,你作为佛弟子连这点觉悟也没有吗?既然要挑重担,就应该做到:尽我所有作供献。我就是这样精神,我自己做到了,也教育我的学生做到。我经常说,我是彻彻底底的无产阶级,因为我的钱,全是供养三宝的。

  定学开导(23-5)(总第149)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1

  人来钱不来,弘法事业难以发展,钱来人不来,

  人少钱多,佛法从此衰落,佛门从此败坏

  提要:

   ·为挑重担,就要把所有的生命精力贡献三宝,该放下的就要放下,何况是

   钱财

   ·佛门不搞贸易,兴隆三宝事业,靠的是佛弟子的供养

   ·人来钱不来,弘法事业难以发展,钱来人不来,人少钱多,佛法从此衰落,

   佛门从此败坏

   ·如今信佛的人,得了加持发心很高,冲动一过就退了下来,还比不上从前人

   懂得求加持要发愿,得了加持要还愿

   ·发心供养了,不要再索回,也不要不供养,也不要打折扣

  为挑重担,就要把所有的生命精力贡献三宝,

  该放下的就要放下,何况是钱财

  我年轻时就赚大钱,因为我是自由职业者。就凭我这点技术,假如今天我还是自己在社会上干,算下来,我二十天能赚一百二十万,我都放下了,为挑重担,就要把所有的生命精力全部贡献三宝,何况是钱财。

  说说风趣话,我看三宝蛮喜欢我,所以我病好得快。病好得慢,要好好检查检查自己,看三宝喜欢不喜欢你。喜欢你,你就得加持,不喜欢你,你就不得加持。

  佛门不搞贸易,兴隆三宝事业,

  靠的是佛弟子的供养

  怎么样才是挑重担,兴隆三宝事业要有人,也要有经济来源。佛教的经济来源不是靠做生意,那么靠什么来维持经济?靠佛弟子的供养。供养要自发,不能勉强。

  人来钱不来,弘法事业难以发展,钱来人不来,

  人少钱多,佛法从此衰落,佛门从此败坏

  能海上师当年学法求法,他把全部的家产卖光,全部供养。如果你能这样,你是第一等。现在有些人,人是来了,可他不想供养,宁愿有钱留给儿女。那么佛教事业没有人供养咋办?这种人也是好,因为他做到人来了,只能算是第二等。为什么他只供养子女不供养三宝,这也是贪:执著这是我的财,心目中只有儿女。你给儿女,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你只能给一个人,要知道你供养三宝能供养多少人。有些人听法这么多年,心中没有三宝,就算有三宝也不过是求三宝加被。

  还有的是人不来,来钱,这是第三等,那么佛门里越来越富,钱多得没地方用,这个佛门不要腐败吗?就算好一点,用来修庙,把庙修得富丽堂皇,可是里边没几个人,不讲经说法,多识教授说这是庄严的墓碑。

  如今信佛的人,得了加持发心很高,冲动一过就退了下来,

  还比不上从前人懂得求加持要发愿,得了加持要还愿

  还有一种情况,开始信佛的时候得到菩萨加持,欢喜又激动,发心很高,也可能是一时冲动。要不了多少时候,慢慢退下来,从前发的愿也不还愿了。还比不上从前农村的人,我小时候家乡有庙会,有人手臂里一根筋穿过去,吊着很重的东西走,说是还愿。从前人还知道,为求加持要发愿,得到加持了,要去还愿,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这种思想。

  发心供养了,不要再索回,也不要不供养,也不要打折扣

  你不发愿倒也罢了,反正泥塑木雕也不会批评人。有的人非但发了愿没做到…

《定学开导(140~15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