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30~139)▪P2

  ..续本文上一页理解还不够,海还有净化的作用,所以佛法能净化人心。

  自身业障自己消,自称为人消灾的人,

  消不了也不退钱

  “微妙法”,释迦佛讲法非常细,众生烦恼重业障重,不讲得细,众生不理解。释迦佛讲了四十九年法,流传到今天的都收入在《大藏经》里,《金光明最胜王经》就是《大藏经》里的一部经,我们讲的这部经仅仅是第三卷《灭业障品》里的一小段。现在众生只知道业障重,不学这一品,你就不懂怎么去消除。

  业障在你身上,要你自己去消除的。比如说,你身上痒,你要搔自己身上的痒。你搔人家身上的痒,你的痒会消除吗?花钱布施供养是培福,福气大的人仍然有业障,仍然会生病、离婚、妻离子散,乃至车祸、自杀,你自己有钱尚且不能消除自己业障,你钱给人家,人家会能消除你业障吗?

  从前医生不做广告,只有江湖医生在马路上贴广告,自称“包医”。那么医不好怎么办?说“不好退钱”。其实包医应该是把病治好,治不好退钱,也不能叫包医。他肯退钱还算是有点良心,现在佛门里人收了你钱,你业障没有消除,他把钱退给你吗?

  劝请善知识转*轮就能消业障,众生听到了法,也都能成就清净法身,

  代代相传,这功德大到算数所不能及

  消业障的方法很多,这一段经文里,佛教给我们一个很容易做到的办法,你听佛话不会上当的。你劝请善知识转*轮就能消你业障,转*轮就是讲经说法。你请善知识多讲讲经说说法,让众生都能明白怎样断烦恼,怎样消除业障。这非但能消除你业障,成就清净法身,众生听到了佛法,也都能成就清净法身,将来他们再讲经说法,使更多的人听到佛法成就清净法身,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功德大到算数所不能及。

  破转*轮的人使佛法传不下去,罪过极大,

  死后下无间地狱,将来佛法就灭在这种人手里

  相反地,对转*轮的善知识说闲话、泼冷水,弄得善知识退心,这个罪过也极大。比如,“到处说法,真糊涂啊,最最重要的是修,自己都不好好修,还去给人说法?”人家要来听法,他又搞破坏,“听法浪费时间,听法能往生极乐世界吗?你听一个小时法还不如在家里唸佛。”“听了法,唸佛就容易打妄想”,“你再去听法,临终谁也不给你助念,看你怎么往生?”人家就不来听了。这叫破转*轮,像这样的人死了下无间地狱。使众生得不到释迦佛的法,佛法传不下去,将来佛法就灭在这种人手里,你说罪过有多大?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9-5) <133>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7日

   有佛法可听不想听,宁愿钻到贪瞋痴里去,

  那是三恶道的果报

  本次提要:

  ■ 老师讲法你嫌浅,是你没有悟到深,你嫌深,是你水平浅,要以平等心对待

   ■ 利用自己的福报,专给自己打闲岔,所以造成“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

   难遭遇”

   ■ 有佛法可听不想听,宁愿钻到贪瞋痴里去,那是三恶道的果报

   ■ “愿解如来真实义”,佛用八个“不”说明宇宙人生的真实相

  老师讲法你嫌浅,是你没有悟到深,

  你嫌深,是你水平浅,要以平等心对待

  经书里这几句话,已经讲了很多天了,为什么我要解说这么细?因为现在众生烦恼多、邪见多、业障重,讲得简单,不起作用啦。释迦佛在人间的时候,提纲挈领地讲讲,弟子们就懂了,我照释迦佛的话唸一遍,你们能懂吗?

  我这么样苦口婆心,反而被人说闲话, “老师讲来讲去,就是戒定慧”,意思这些都是幼儿园的东西。我只好讲深一点,又有意见了,“老师今天讲的深,我听不懂”,那咋办呢?其实,你认为老师讲得浅,是你没有领会到里边的深,你认为老师讲得深,是你自己水平太浅,法无高下,仅仅是讲到里边去了呀。

  利用自己的福报,专给自己打闲岔,

  所以造成“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已经难得了,往世不知培植了多少善根,今世才能听到佛法。众生这么多,有几个人能听得到?地狱、饿鬼、畜生都听不到,如今六十亿人口,听到佛法有几个?我们流转生死一世又一世,数也数不清,如果佛在世时,我们就听到佛法了,也许早就证阿罗汉果了。就因为没听到,一直到今天还是做老众生。

  为什么听不到?因为打闲岔了,释迦佛讲法,你去学外道了。(众笑)如今我讲法,有些人刚想来听,别人来打闲岔,就去搓麻将了,这种打闲岔的因缘多得不得了。

  有人还给自己辩解,“都是我不好,我没得福报。”如果听法要你买门票,一次十万元,你说没福报还有点道理。(众笑)这里天天讲法,不收你一分钱,怎么叫没有福报?你是有福报去卡拉OK、上酒家、打牌、去玩,所以搞得你没有福报来听法,这就是愚痴颠倒!

  再不听法,将来你确实没有福报了。释迦佛已经涅槃了,释迦佛当年的大弟子也涅槃了,虽然十六尊大阿罗汉还留在世间上,你也不认得,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总算跟我这个老师有缘,千里来相逢,今年我七十八了,我死了,你还听得到吗?说“我听你学生讲。”学生是二等品。(众笑)假如整个娑婆世界没有人懂佛法,你无论如何也听不到,这才叫你没有福报了。现在有讲你不听,是你自己害自己嘛。

  有佛法可听不想听,宁愿钻到贪瞋痴里去,

  那是三恶道的果报

  “我今见闻得受持”,见,有经书可见;闻,有善知识讲法可听;得,你得到法了,受持,要能接受,还要持,你不接受,毫无作用,你不持不修,仍然等于没有。比如你口渴了,你看到一只茶杯,别人说,“那边有水壶,你可以去倒,这个茶杯你用吧。”你说“好”,可你手不去拿,有什么用啊?即使将来经书还保存着,谁也不懂,谁也修不起来了,成为古董,还起什么作用啊?

  所以我们今天从见闻中得到法后,能够修起来,那才是真正的修行。有法不修,浪费自己福报,那是最愚蠢的。真是上天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要钻,众生不想钻到佛法里去,宁愿钻到贪瞋痴里去,那是地狱里的果报,这条路能走吗?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用八个“不”说明宇宙人生的真实相

  “愿解如来真实义”,讲经说法全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是叫你修观,真正的成就是在实相般若里,佛用八个“不”来说明宇宙人生的真实相。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9-6) <134>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7日

   法身遍虚空,故不来不去,

  菩萨大悲无有时间、界限、生灭

  本次提要:

  ■ 法身不生不灭,故无有生死,以法为身,故法身无相

   ■ “有”才会有来去,什么也没有,哪有来去,是故不来不去

   ■ 众生与佛虽不相同,但佛性无异,故不一不异

   ■ 进入无分别时,无分别也没有了,这就是实相

   ■ 证到法身即证实相,法身常住,何用迎请

   ■ 众生一直在分别,现量境难以显现,即使显现,亦仅一刹那

   ■ 法身遍虚空,故不来不去,菩萨大悲无有时间、界限、生灭

  法身不生不灭,故无有生死,

  以法为身,故法身无相

  “不生不灭”,人生下来要老,要生病,要死亡,所以今天做人,并不是真实的,因为它要变。人死了,这个人就不存在了。去除了虚妄的假相,就得到真实的实相。有生必有死,死了以后你不再投生,没有生就没有死。

  有人听了就害怕了:死了以后再也不生,那岂不是什么也没了?那时还有没有我啊?有啊,这个“我”就是你的佛性,佛性没有生死,所以叫不生不灭。这时就以佛法为身体,所以叫法身,这个身体没有相,所以叫法身无相。佛性就是觉悟,以觉悟为自己的性。

  “有”才会有来去,什么也没有,

  哪有来去,是故不来不去

  “不来不去”,要“有”才会有来去,什么也没有,哪有来去?比如有这只茶杯,拿过来,叫来,推过去,叫去。但茶杯自身本无来去,你不去拿也不推它,它就不来也不去,所以来去也是性空。一切法性空,就是实相。什么都放下,什么都空,彻底究竟地空了,就是佛。

  众生与佛虽不相同,但佛性无异,故不一不异

  “不一不异”,佛性都是一样,都是圆满的,不会变的,经书上从没有说过,佛有佛的佛性,众生有众生的佛性,因为佛跟众生不一样,所以佛性也不一样。众生哪怕小到蚂蚁、蚊子,跟佛的佛性也是一模一样。

  进入无分别时,无分别也没有了,这就是实相

  一样是针对两样说的,没有两样,这个一也不存在了。比如我们娑婆世界的人有男人有女人,假如娑婆世界的人全是男人没女人,也没有必要称为男人了,只能叫人,因为人还要跟狗区别出来,所以还需要人这个名词。进入无分别时,无分别也没有了。这个没有分别心就是无分别,你还要去抓一个无分别干什么?这就是实相。

  证到法身即证实相,法身常住,何用迎请

  我们要证到的法身,就是实相,那就要证到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断不常。“不常”,前两天讲过了,今天讲“不断”,经书里讲,“法身常住不堕常见,虽复断灭,亦非断见”。文殊法里有一段迎请文,迎请文殊菩萨来临,实际上是迎请文殊菩萨的法身。

  法身遍虚空,无有来去,为何要迎请呢?

  因为不迎请,众生会怀疑:文殊菩萨到底来了没有?(众笑)众生有习惯势力,一定要看到来了才承认,为了恭敬起见,所以要迎请一下。

  比如说,我们讲法本来是七点半开始,听说你们衢州八位居士要来,所以一直在等。想到你们春节期间买票困难,我提出来,是不是把车子开去,把你们接过来,这就是迎请。

  众生一直在分别,

  现量境难以显现,即使显现,亦仅一刹那

  “文殊自性诸法现量境”,排除了分别,出现的境界就是…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30~1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