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理导引——喜(1~10)

  喜 ①~③

  傅味琴

  你们高兴吗?

  同学们,你们看看黑板上这句话(愉快就是良药,喜悦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宝……)。

  好像是年轻人写的吧?其实是我老年人写的。看表面上你们很年轻,我很老,其实,我的心不老,如果我心老了,我还会跑到你们这儿来吗?跑到你们这儿来,这么调皮,我尽是怄气,干什么呢?有人说我老得慢。为什么老得慢?心不老嘛,心不老就老得慢,你看呢,我今天午睡刚刚醒,你们的丁老师来问我,今天讲课不讲课,我说今天我讲什么课?“心理导引啊!”噢哟,我忘了,匆匆忙忙给你们写了这么几句话,假如我正忙着佛协文教部工作,不来了,你们感到失望不失望?很失望,是吧!还好,我今天来了,那你看见我来讲课,你们高兴不高兴?(众答:高兴!)

  为法而高兴,是很好的

  高兴不是很简单吗?我不来你们就苦恼,我来了就高兴,是不是啊?哈,所以我跟你们说,你们这样的高兴是好的,非但做人啊要感觉到幸福愉快,一颗求法的心啊,是至高无上的,一看见老师就欢喜,你们这个欢喜可没有错呢!如果你们在寺院里听到某一个游客,在放录音磁带,放的尽是歌曲,什么四季小调啦,什么狼(郎)啊狗(哥)啊,(众笑),你们听了高兴,这个高兴就不好啦,那种东西会使人流转生死啦,容易生贪瞋痴烦恼,下三恶道,现在你们这种高兴啊,是为法而高兴,是很好的。

  做人愉快好,还是苦恼好?

  那么做人还是愉快好还是苦恼好啊?(众答:愉快好!)所以你们今后不要再讲苦恼两个字,(众答:嗯)有人年轻时候讲苦恼一直讲到老,“我是苦恼人。”说了一辈子苦恼,我看他这一辈子没有快乐过。如果他在快乐的时候,怎么会满脸苦恼地说“我是苦恼人”呢?年轻人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精神抖擞,朝气蓬勃,可不像阴雨天,灰溜溜,一片黑沉沉,乌云密布就要下雨啦。

  做人是幸福好,还是奔波好?

  生活,是幸福好,还是奔波好啊?(众答:幸福好!)学佛,还是求快乐好,还是求苦恼好啊?(众答:求快乐!)你们别看今天这些年老的人,说起来我进佛门四十年了,学佛为了什么,他都不懂,你们说说看,学佛为了什么啦?(众答:离苦得乐!)对了,你们将来当了大法师啦,一定会使众生高高兴兴,快乐得很。他们如果做了大法师,一定会使千千万万众生整天苦恼。路线不对呀,离苦得乐,是佛教的总路线,释迦佛度众生就是使众生离苦得乐。

  佛是教育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度众生,尤其是进行佛教的教育事业,是对众生进行布施供养,要供养众生快乐,这就是慈悲的慈。慈就是给众生快乐。给众生苦恼,那是害人的,教育众生,如何得到幸福,如何离开痛苦,这就是佛教,这就是佛教的伟大,让每个众生都过非常安定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佛教所以能够在人世间两千多年来长期的存在。佛法的伟大,他对人类能做出很高尚的贡献,这就是离苦得乐。

  跳不出苦恼的人,学佛白学了

  给别人痛苦的,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给别人幸福快乐的,才是有智慧的人。跳不出自己的苦恼的人,这个人连自己都不得解脱,学佛法白学了。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学,或者说他只知道两个字,叫“苦恼”。你们这么年轻还好,我看你们有的是初进佛门,影响不大,否则,过五年十年,你准会在某些人不好的影响下,成为一个苦恼人。现在,年轻人都想愉快幸福,一听到佛门苦恼,全跑到教堂那里去了。

  愚者苦恼 智者快乐

  年轻人来日方长,前途光明

  老年人想想苦啊,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生苦,还是进佛门,修修来世吧。已经感觉到日子不长了,在他的脑海里,好像没有什么前途了。年轻人可不是这样,来日方长,前途无限,在佛门这条路上,叫康庄大道,有奔头,思想两样的。你给老年人一天到晚讲苦恼也就算了,你给年轻人一天到晚讲苦恼,我不干涉你,你管你讲,我管我讲“年轻人没得苦恼”。

  愚者苦恼,智者快乐

  你说我们信佛的人,学佛,求智慧,我们的前途究竟是幸福还是苦恼啦?(众答:幸福!)愚的人只会给众生苦恼,有智慧的人必然会给众生幸福。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也许这些讲苦恼的人,他们是从愚那里学来的,在有智慧的人那里,你所受到的影响学到的东西就是快乐。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经常有些年轻人到我家来看我,来的人脸上都是苦恼的,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受了一点刺激,某些失望,心灵上痛苦,可是来到我这儿,出去的,全都是笑嘻嘻的,没有智慧语言的人能做到这样吗?

  佛没有叫我们向愚人学

  所以佛教是叫我们求智慧,而不是叫我们学愚蠢。佛教是叫我们跟善知识学,整个佛经里边没有叫我们向愚人学这句话。

  佛教叫我们学智慧

  你看呢,在没有文化的地方,他们的生活很难改善,为什么?因为他们愚啊!一个有觉悟,肯学习的地方,生活就容易改善,容易发达,容易开放,容易上进。你们到深山老林里去看看,你们到极其落后的地方去看看,他们还是维持极其简单的生活,他们很难改变,他们只知道干什么?吃饭、睡觉、生孩子,就是那样。

  念了13年小学,愚有什么好处?

  学校里愚笨的孩子,这学期考了20分,留级再考,22分。我说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居士家的孩子,念了13年的书,文化水平是小学一年级,你们想想看,愚有什么好处?做人要做聪明人,怎么能做一个愚人?22岁我进佛门,有一天我去听上海佛教青年会星期讲座,听到向愚学习时,总觉得这句话对我一个念过书的人来说,有点想不通。

  愚人烧黄纸,还说烧给菩萨

  一直到前几年,我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训班。有一天来了一帮子人,农村的老太太居多,一到隆昌寺啊,烧黄纸锡箔啊,隆昌寺僧伽培训班的几个年轻的出家人,人们称小和尚,小和尚也好嘛,小和尚将来要当大和尚,就跟他们说:“你们不要烧,不要这样烧。”讲不通,说:“我们是烧给菩萨的”,再跟他们讲讲,还是讲不通,“我们锡箔里都念过经的”。也许小和尚实在忍耐不住了,好言相劝不听,几乎要吵起来了。

  念经不能念在锡箔里

  其中有一个比较灵活,就讲了:“请傅老师给你们讲点佛法,你们听经好不好啊?”“好啊,好啊!”结果就请我给她们讲佛法,我给她们讲的是要她们好好念佛。绕了一个圈子,说了很多话,然后才告诉她们,锡箔黄纸,佛教是没有的,经书里没有这个东西,这是民间的风俗。民间的风俗咱们也不反对,但不要烧到佛门里来。

  你把菩萨当鬼吗?

  民间烧锡箔是烧给鬼的,你把锡箔烧给菩萨,那不是把菩萨当鬼了吗?烧了那么多锡箔,如果说有很多是烧给死人的,还好我的眼睛没看见哦,如果我眼睛看得见,我吓坏了,隆昌寺全是鬼来拿锡箔了。

  打个比方说,我的学生来看我,有时候总给我带一点东西来,算是表一点心意。哪有一个学生恭恭敬敬说:“老师啊,好久不见,小意思,两块锡箔。”(众笑)老师不要生气吗?“你把我当鬼啊?我还没死呢。”还说是烧给菩萨的,岂不更罪过了,说我锡箔里念过经的,那就好比说:“老师啊,我一包一包虽然是用锡箔包的,里边可是糖啊!”那么你为什么不用糖纸包,要用锡箔包呢?念经怎么可以念在锡箔里呢?从这一件事情看,愚是学不得的。

  佛弟子不求智慧,路线不对

  当师父的,当老师的,自己智慧不够,讲起课来学生提问题,老师回答不出来,就训话:“我讲课,我讲经,你提什么问题?你不懂是你不懂,跟我有什么关系?(众笑)多问什么?不懂回去好好念佛。”那学生只得苦恼着脸了。喏,苦恼就是这么来的,没智慧嘛,你们现在高兴不高兴啦?(众答:高兴)哎,因为我讲了智慧的语言嘛。智慧好比光明,即使流转生死不知道多少年了,有句话:“千年暗室”,一千年一个黑暗的房子,你只要点一盏小小的油灯,油灯产生光明,叫“一灯照破”,光明能够把千年的黑暗照破。所以佛弟子不求智慧,我看这是路线不对,释迦佛树的一面大旗是“觉悟”,是“智慧”,可不是一个“愚”字!

  想学愚,何必来闽东佛学苑

  再来摆摆事实,你们来闽东佛学苑学,是学智慧还是学愚啦?(下答:学智慧)要学愚何必到闽东佛学苑来学呢?干脆去跟巫婆神汉学好了嘛,农村老太有的也会念“经”,我有一年在上海,有个居士家里很宽大,希望常常去,老家是在农村,种花的,家里有个老太太,我看老太太走进花棚里,嘴巴里叽咕叽咕的在念,她的媳妇对我说:“我这个婆婆啊,也会念经。”我说念啥经?“谁也不知道她念啥个经,每天总是叽咕叽咕在念。”肯定不是念佛经,因为她没有学过,她是念乱七八糟的经,从前旧社会乱七八糟经多啦,什么地母娘经,高王经,血盆经,乱七八糟。

  有欢喜心,才能培养成才

  再回过来讲,心情的欢喜对学习和修行的重要性。一个人干事情,欢欢喜喜地干,愉快地干,干起来不吃力,而且,很快就完成了,一个苦恼着干,嘴巴里叽咕叽咕在发牢骚,心里太阳也开不出来,乌云密布,即使眼睛里没有掉眼泪嘛,心里已经在哭啦,你看他干起来吃力得很。学习也是如此,世间上许多名家,比如像画家,钢琴家所以能够有特殊的成就,都因为他从小就喜欢钢琴,在画画上成名的,因为他从小就爱好画画。一个父母请了一位钢琴老师希望孩子将来能培养成钢琴家。老师就会问:“你孩子对钢琴有兴趣吗?”假如父母回答:“我这个孩子看见钢琴就苦恼了。”钢琴老师马上就扭转屁股:“我教不来,你另请高明,培养不出来,培养不出来。”学佛学也是这样嘛。

  培养佛门龙象

  闽东佛学苑从这学期开始是大变样,现在有个女众部专修班,是专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来报到的资格要佛学院毕业,或者…

《心理导引——喜(1~1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