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情愿做奴隶,就是为了爱。
众生为了爱,甘心情愿流转生死
同样,众生为了爱,甘心情愿流转生死,流转到现在,也不知道做了多少世众生了,还是醒不过来。不光老年人是老众生,年轻人乃至刚刚出生的婴儿,做众生都有老资格了。今世再不修行,会一直做下去。吃得好睡得好,胖得来像一头猪,畜生道里的猪,结果还不是挨一刀?
春节前我在路上走,看见人家门口,把猪捆起来放在长凳上,它可能还弄不清楚咋回事,所以也不叫。我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刀,要刺它喉咙,下面一只桶准备盛血。我连忙眼睛闭上,快走快走,太残酷了!哪头猪不挨一刀?
六道轮回是有的,菩萨在六道里度众生也是有的
最近听说泰顺三魁镇,有一天杀猪,平常猪只有两三百斤,这头猪有一千多斤;而且很奇怪,平常猪都是呆在猪圈里,它不喜欢猪圈,它喜欢跑到厨房里,可能嫌猪圈太臭了吧;平常的猪吃得很多,它吃的量跟人差不多。要杀的时候,杀猪的人看到不是一头猪,而是一个人,所以杀猪的人不敢杀。过了一会儿又去杀,还是一个人。但是在别人看起来是一头猪,杀猪的人要去杀它,看起来就是一个人,所以没人敢杀它,后来被人买去养起来。我讲这事是提高你们的信心,六道轮回是有的,菩萨在六道里度众生也是有的。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6-4) <总第173>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无论修什么行,离开了断烦恼,
也没用,能断烦恼才能解生死的缚
本次提要:
■ 猪鸭在吃喝玩乐里高兴,人应该在智慧和觉悟里高兴
■ 骂人的声音一会儿就飘掉了,可你肚子里的气还没有放掉,那真是自找麻烦
■ 无论修什么行,离开了断烦恼,也没用,能断烦恼才能解生死的缚
■ 佛弟子学愚,那是走了反路,愚能开智慧吗?愚能成佛吗?
■ 有人说念《药师经》是杂修,就把《药师经》里释迦佛的话推翻了
■ 修行要有步骤修上去,依止善知识的好处就在这里
猪鸭在吃喝玩乐里高兴,
人应该在智慧和觉悟里高兴
修行人如果不断烦恼,即使没人杀你,你也会被无常所杀死。别看你现在生活得蛮高兴,有吃有穿的,猪比你还要高兴了,猪吃起来高兴得尽往猪食里钻,把鼻子都磨平了。人穿了衣服高兴,猪比你还简单,用不着穿衣服,全身是毛。哪个畜生没有吃喝玩乐?我前两天看见小河里一群鸭子,它们在水里拍拍翅膀,玩得也挺高兴。人的高兴,不应该是吃喝玩乐,应该在智慧和觉悟里高兴。
骂人的声音一会儿就飘掉了,
可你肚子里的气还没有放掉,那真是自找麻烦
所以前天早上给你们的开示中提到,假如有人骂你,你不要生气,骂人的声音一会儿就飘掉了,可你肚子里的气还没有放掉,那真是自找麻烦。他骂你,你尽管可以朝好的方面想嘛。比如人家骂你“赤佬”,你就要惭愧,我现在还不够红不够老,我继续努力,要又红又老;骂你“小鬼”,小鬼是最亲热的称呼,妈妈称自己宝贝孩子都称小鬼;骂你“歇斯底里”,外国话听不懂,没有意义;骂你阿Q,阿Q有句最出名的话:我是你老子;骂你“蠢猪”,我学愚还学得不到家,所以我还不是一头蠢猪。你们这么去想,就不会起烦恼了。
无论修什么行,离开了断烦恼,也没用,
能断烦恼才能解生死的缚
无论修什么行,离开了断烦恼,即使你不走错路也没用。无论什么药,即使你没吃错,可是你的病老是不好,也没用。我们学法修行是为了要断烦恼啊,除了这个目的,你还要什么?说“将来可以当大法师”,你当法师还是要教导众生断烦恼,你自己不断烦恼,你去教导众生断烦恼,能起什么作用啊?能断烦恼才能解生死的缚。
佛弟子学愚,那是走了反路,愚能开智慧吗?愚能成佛吗?
有的同学这几天越听越高兴,说:“我听得真高兴,看样子我了生死证果大有希望,成佛也不难嘛。”你能断烦恼,证果难什么?你不断烦恼,三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从来也没有一尊佛是带着烦恼的。你学愚,那是走了反路,愚能断烦恼吗?愚能开智慧吗?愚能成佛吗?
有人说念《药师经》是杂修,
就把《药师经》里释迦佛的话推翻了
你目的明白了,这是根子,然后再跟你讲修行怎么修。这个问题,一般回答起来各人不一样,有的告诉你要念经,唸《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药师经》全都好。从前的人一般都劝人家唸《心经》、《金刚经》。有人告诉你念佛求生西方;也有人又念经又念佛。从前弘一法师说:修念佛法门的人,最好同时修药师法门,因为《药师经》里说:如果你愿到极乐世界去听阿弥陀佛讲法,你听到药师佛的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指引你去。这些话现在人不听的,你一唸《药师经》,就说你是杂修,不得往生了,把弘一法师的话推翻,把《药师经》里释迦佛的话也推翻了。
修行要有步骤修上去,
依止善知识的好处就在这里
还有人说:现在末法时期,魔障太重,要唸《楞严经》,那么又加一本《楞严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好,再加《普门品》。咒呢?各种咒全叫你念,十小咒、楞严咒,还有人修秽迹金刚的咒,再加一句:你修了要一直修下去,越多越好,每天只能多念,不能少。
如果你这么修的话,肯定忙不过来,因为你没有抓住要领。这个人叫你加这些,那个人叫你加那些,加到后来整天念,唸到晚上十一点还没念完,边打瞌睡边在念,这起什么作用呢?其实你真正要想修行,听这么多干什么?你找一个真正的善知识,由他给你安排,就可以有步骤的修上去。依止善知识的好处就在这里。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6-5) <总第174>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即使天天念经,
天天在众生里忙碌,也脱不了生死、成不了佛
本次提要:
■ 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即使天天念经,天天在众生里忙碌,也脱不了生死、
成不了佛
■ 出了家没有出离心,这叫身出家心不出家,在家居士能够修好出离心,这叫
身不出家心出家
■ 法师说:身不出家心出家远远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 修了菩萨法再放不下、空不掉,这算啥个菩萨呀
■ 执著功德的人,是修有不修空,六度要修三轮体空才圆满
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即使天天念经,
天天在众生里忙碌,也脱不了生死、成不了佛
要明白法是起断烦恼的作用,这是一个根本。你发心修行,发心在前面,修行在后面。所以你先要把心端正,先修好发心,要发出离心、发菩提心。佛教导我们,修行就是自利利他,自利是出离生死,具体讲就是断烦恼;利他就是菩提心。
譬如说你吃饭是为了吃饱肚子,可是这饭是肮脏的,那你吃下去有害身体健康啊。不要老是盯着眼前吃下去的舒服,饮食首先要排除不清洁。所以没有一颗想出离生死的心,没有一颗度众生的菩提心,随便你天天念经、天天拜、烧香、拨念珠、敲木鱼,乃至天天在众生里忙碌,只不过累积一些善根,增长一些功德罢了,脱不了生死,也成不了佛。心为王嘛,你起什么心,就会往什么路上走。
出了家没有出离心,这叫身出家心不出家,
在家居士能够修好出离心,这叫身不出家心出家
在家居士应该学习出家人的出离心。如果出了家没有出离心,这叫身出家心不出家,是变相的还俗。在家居士能够修好出离心,虽然身在家,但是不投入到家的烦恼里去,犹如莲花不著水,这也叫出家,这叫身不出家心出家。
法师说:身不出家心出家
远远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有四种出家,从前静天老法师讲过,身不出家心出家远远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这就是突出出离心。没有出离心,你一切修行,包括外相庄严、威仪具足,全是一种包装。没有出离心是断不了烦恼、离不开生死的,也去不掉世俗知见、世俗习气、世俗烦恼。
修了菩萨法再放不下、空不掉,这算啥个菩萨呀
没有菩提心,你根本修不起菩萨行。哪怕人家说“你是大菩萨”,也没用,最多算一个大居士。有许多居士在佛门里面培福培得很好,尤其是现在富起来了,一供养就很大。可你是为谁修供养、培福啊?可能为自己吧,你有一丝一毫的为自己,能叫菩提心吗?能叫修菩萨法吗?菩萨法是要你把自己的一切都空掉。因为凡夫放不下,所以做凡夫,修了菩萨法再放不下、空不掉,这算啥个菩萨呀?没有出离心、没有出离的基础,就去受菩萨戒,心就轻飘飘轻飘飘飞上了天,能海上师说这种菩萨叫轻毛菩萨。
执著功德的人,是修有不修空,
六度要修三轮体空才圆满
修菩萨法的人不能贪著功德,贪著功德就是修有,并不是修空,因为你认为你有功德嘛。修六度要修到波罗蜜才圆满,波罗蜜就是三轮体空。关于怎么修,佛教有一句最最扼要的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十方如来佛法的总纲。什么叫自净其意?如果你执著功德,你心就不清净。哪怕你忙忙碌碌,仍然是凡夫众生。修菩萨法是念念不忘众生,唯独没有自己,这才叫菩萨呀。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26-6) <总第175>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没有自利就没有基础,不利他,
就达不到像佛陀那样彻底究竟的圆满
本次提要:
■ 没有自利就没有基础,不利他,就达不到像佛陀那样彻底究竟的圆满
■ 圆满在法里,但一个法并非整体的圆满
■ 会说法的人,如果不持戒不修定,亦非戒定慧的圆满
■ 由执著而起烦恼,由烦恼而得魔加持
■ 一执著,仍不能得解脱
■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70~17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