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纯是就理讲,杂是就事讲,在这个时候它不是纯杂的问题,最早的曼荼罗就是这个样子。我们都以为只有这个才是曼陀罗。
当胎藏界曼陀罗形成的时候就是纯密,这个时候从理上讲比较有系统。可是卢舍那法界人中像也是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反而更活泼,它可以因为每一个行者的不同,画法都不同。
所以卢舍那人中像有很多,每一个行者他画得不一样,那这些雕刻都是石雕,石雕的功夫要相当大,各位你今天假如是在修行的时候。你知道它曼陀罗为什么要画成这样吗(卢舍那法界人中像)?不知道,不知道它怎么会摆在那里,不是不知道,你要知道。这个在修行者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叫做禅观。
它是密法,它需要禅观。观是观照的观,禅是禅宗的禅。禅观不是只有禅法有,密法也要禅观。密法不会叫密观。它统称为禅观。那密法在修密的时候怎么禅观?那是一种训练方式,禅法在禅修的时候也要禅观,这个就是关键。
禅观是什么?现在你在修行没有办法修是因为你没有那种动力,要禅观,他需要有生命能量要足够。没有足够的生命能量,你不能起观,不能启动。
很简单讲,禅就是体验生命的原始状态。现在我们的生命都被扭曲了、被污染了。生命最原始、最初始、最纯真的状态,你要去体验,那个体验就叫禅。
那么观是什么?观就是观照,那么禅这个字在大乘的定义里叫做菩提涅槃妙明真心。菩提涅槃是所,妙明真心是能。所以禅之一字有能有所。你不要弄错,它不是静态。它有能有所,观是起作用把你推进去。
观有三个层次,一个观照、一个照住、一个照见。观照有点像在搜索一样,还找不到目标,但是你要有搜寻的能力;照住就抓到了,抓到可能只抓到一部分;照见就很清楚,所以照见五蕴皆空就是法身的第一位,这是一个关键,你必须有禅观的能力。
那么修密法的这种禅观,它叫法界观。法界观是指这部分(卢舍那法界人中像),这是华严行法的一个特色,整个法界全部现前,那么这个现前不止这样,我们在法界观里分有十对。教义、义理、境界、境智、人法、行位......等等,一直到感应,一共有十对。每一个同时要出现,那要怎么出现?就像这种情况全部出现。一个都不遗漏叫高级禅观。
我们现在感受生命的存在叫初级禅观。很多修行人有很多境界,境界叫虚幻境界,他根本都没上道。连初级的皮毛都还没碰到,你要进到这里面去,那么金刚顶经跟大日经到了这样一个境界的时候(胎藏界曼荼罗),它已经意识形态化了,你只能统一在这里面或者在这边,这边是金刚顶经的金刚界曼陀罗。你一进入这领域,基本上是意识形态框住了,因为离开这个范围你就错了。
所以有些人念佛,念阿弥陀佛,说那个卍字要这样转,这样转就是魔,这样转才是佛,这个都是意识形态。毫无意义,你为什么会注意到那里,这个卍字要怎么转,它要是动态转起来的话,一定你的方向和我的方向是不一样,所以它本来就左右转都会有的。看你从哪边看,它是怎么转。
所以动态跟静态的看法是不同。但你不会修行,你就用意识形态去带进去,找你意识形态上所要的答案,那就产生偏差。
那么原始的这种法界人中像在做法界观的时候比较活泼。它是因为每一个行者,你看它画一个宫殿(卢舍那法界人中像)一尊佛在里面,你看不到,它这样的一个情况你看得很清楚,它每一个图案都有它表法的地方,那么古代在做这种表法的时候,跟你现在的定义不一样。现在你的定义,绝大部分都是意识形态,所以你要进入意识形态里是容易。
现在很多人修藏密说跟本尊合一,可以,那很简单,因为你成天都看祂,看到眼睛出烟雾,那眼睛闭起来他当然会现前,不现前你已经是头壳坏去,因为你在唱歌唱久一点,也会余音袅袅,那当然会现前。眼睛看久了,闭起来,祂还现前,这种现前叫做意识形态。祂不是真的现前。
真的现前它是生命,所以我们在做禅观训练的时候是要你去感受生命存在以及生命存在的活动状态。生命的存在跟一个惊木摆这样子不一样,它的存在是活的,生命是永恒的、是恒动的,生命的活动是怎么样的状态?你知道吗?
禅观的训练在初期,我们上一次讲过,它就是在训练你一种欣赏的能力,所以我跟各位讲,你一定要参加华藏工程,培养你聆听欣赏接纳的能力。华藏工程是你修行进入禅观的准备工作。
当人家在讲,你没有办法听,你没有办法进行禅观,人家在讲你听得不耐烦,你怎么能定?所以华藏工程的本身就是禅观的前行工作,你不参加华藏工程,不能培养自己聆听欣赏的能力,不能接纳别人的意见,你没有办法禅修。禅修都不可能,参禅更不用说。
就算你有办法证阿罗汉也是焦芽败种,因为你无法启动你的生命力,你禅观不能起作用,你只能够止住妄想,把大脑给打破而已,打死大脑而已那没有用,你一定要让生命活起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在修行和训练的时候,它是培养你那个欣赏的能力,欣赏生命的活动,你能欣赏吗?你看小孩子,他要哭,然后一脸眼泪一脸鼻涕,你说乖乖乖,糖果给你,马上笑起来,连鼻涕、连眼泪和糖果一起吃下去,你会说好美啊。今天一个跟你一样大年纪的人也是这样子,你会说他疯子,他发疯了。因为你不会欣赏,你认为大人不能这样,只有小孩能这样,哪有这种事?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活动,你能欣赏吗?你要的是大脑的装饰,大脑去伪装,大脑只会伪装,所以我们这些同修们在做事,一看就知道。他是来应付的,还是来认真、来成长的,这就是一个关键。
你用大脑在装饰,大脑想的我这样子他就没看到,是你的大脑以为大家没看到,但你认真做事的人家一定看到。大脑伪装只能欺瞒,欺瞒大脑,阎罗王不看这些,阎罗王说这些都不存在,阎罗王看的是你认真做的那个成果,所以你去注意看看,一个笨拙的人他会很认真的做。因为他不会做,所以他做完了,他也会在那边,再看一下,再做,你知道吗?
聪明的人就不一样,你想想看,阎罗王是怎么样看事情,他在看你的装饰品吗?不会的,他是看你的生命,虽然你不懂,你不会但是你认真做。阎罗王就看到你认真做了。你懂、你会、可是你马虎,你用欺骗的方法,是不实的。阎罗王一看就知道这是空白的,可是你的大脑会以为,我这个做得很漂亮,你就像一个很漂亮的包装盒,里面没东西,一个认真的人他虽然包装不好,可是那东西是真的,你要留意到。
所以要你认真做,你不要一直想表现给人家看,当你想要表现给别人看的时候,不真,那只是表现,那是包装盒。当你认真在生活,认真工作的时候,那个“真”就会出现,你知道吗?那个真就会出现,所以你不怕真。
真在古来的话叫“野”,野叫质,本质的质。当你有了这个真实的这个本质以后,你再去包装这个叫修养。那么有了本质、有修养,这叫文质彬彬。你假如没有那个本质,只有包装盒,那叫虚有其表。假如你只有本质又没有包装,那叫野。
子路很野,子路跟孔子讲。你这个什么必也正乎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跟他讲,你这老古板。孔子说你野,野就是质,你讲的那个东西没错,可是不是这个样子,有些时候你需要有所坚持,就在真的上面,能够文质彬彬是最好,不能文质彬彬也要有本质,不能虚有其表。
这个修行告诉我们真实的状态(卢舍那人中像)那个时候很真,理论系统没有现在那么完美,没有后来金刚智、善无畏,他们那么完美,可是这个时候修行成就者多,因为这个时候是在正法末,像法初的时代,从这以后一直到藏密的时代,是像法末、末法初的时代,差别将近一千年的时间,所以那个时候的成就者很活泼,而且相应于这个国家大事,社会的这个大事件,他很灵验,他的观法就是这种观法。
假如照相起来的话,那就一坨在那里,你看这主要的宫殿,这是不是大宫殿。这个很清楚的一种状况,当它全部集合在一个佛身的时候,我们就很好做观,起观。
这个不是只有图案给你看,它有思想、思维模式,整个系统,教了又教,你弄清楚,一坐的话就整个现前了,因为在教你思维过程。它是有次第的,次第的话容易变成意识形态,你会停在某一个地方。
现在跟你谈这个部分(衲衣画正面),你就停在这个部分,可是图案可以在你心中一次浮现,这个叫海印三昧,一时炳然齐现,你通过这个法界人中像这一部分可以看到,你看这个地方是菩萨海会,这个部分给大家做一个了解。
我们在修行起观的时候,在这个状况中,在法界人中像里头,它反而比较真实,它比较从生活化来谈净土的状况,谈法界的状况。那么像这个地方,这个叫胎藏界曼荼罗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办法了。
大家都坐在一起,你在这个起观(卢舍那法界人中像),你自然就很灵活。但是在中华的文化体系中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必然会走向胎藏界曼荼罗来,在法界人中像的范围里头,它基本上这个地方比佛法的发展,在这个地方是属于第二期思想。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是属于第二期佛教思想的阶段,来到胎藏界曼荼罗是第三期佛教思想的阶段,你要知道同样是密法,密法在这个阶段,在佛教的这种修法(卢舍那法界人中像)里头是第一个阶段,密法第一个阶段,到了胎藏界曼荼罗这个地方是第二个阶段;
而第一个阶段被人家称为杂密,第二个阶段称为纯密;在第一阶段是比较野,纯真。第二个阶段比较意识形态,所以它很纯、很规矩,十二院、十三院;那么这意思就告诉我们,这原来在画卢舍那法界人中像这些图案的时候,它应该也有分院,只是它概念上没有胎藏界曼荼罗这么清楚,那这里按照大日经来区分就很清楚了;什么叫大日经,就是法界人中像里法身把它表达出来,叫毗卢遮那佛,事实上在这里面就已经通通表达了,不一定要到胎藏界曼荼罗这里来,到这里来的思想已经系…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