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海云继梦和上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P13

  ..续本文上一页(华严是讲四十一位法身,第四十二位妙觉就成佛了),也就是修行有六十二个位次,叫作六十二位行法;六十二位行法的菩萨、法身大士通通穷尽了,意即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与称念所有法身大士的佛名号功德是同样的。所以佛陀这样问:「你称念那六十二位行法的菩萨名号,再加上尽形寿供养,你说说看,这样功德大不大?」

  从空宗的立场,是指所有破六十二见的菩萨,你通通要持诵他们的名号;从性宗的立场,则是行六十二位行法的菩萨名号,你通通要持诵。从空宗或从性宗,立场不同,讲法自然就不一样;其它的宗派,可能又会有不同的讲法,那也是可以,我们互相尊重,但不要他这里讲六十二,你把它解成七十二就好了。这里它是指所有的菩萨就对了。「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包含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行菩萨道、解脱道的菩萨;以华严的定义,是指这些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信位不算,光是法身就有六十二位。至于六十二是怎么算的,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他还有一堆的学问在里面。

  世尊问无尽意菩萨,也等于是问我们,他先帮我们把这些状况弄清楚;首先谈到他的量很大,其次是讲他的纵深很深,这些菩萨都在培养自行善根。世尊问无尽意菩萨,若是有人尽形寿的供养这些菩萨,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多?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回答「甚多!」意思就是不可说的多。「一时」就是一次;若是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号,甚至只是一次的礼拜供养,跟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并尽形寿的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两者的福一样大。它怎么不说称念文殊师利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或其它菩萨呢?其实称念这些大菩萨的功德都是一样的,文殊、普贤、地藏也都是在「六十二亿恒河沙」里面,观世音菩萨也是在这里面;单提哪一个菩萨,功德都是一样大,他们都已经到达果位的成就。这个地方的因缘是观世音菩萨,所以只提观世音菩萨,不必刻意地拿其它菩萨来比较。

  假如要讲文殊或普贤这一类的菩萨,可能就不从这里比了,佛陀就不从「六十二亿恒河沙,复尽形寿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边讲,而是跟你讲「学富五车多不多,文殊菩萨?」「五车」可不是五部卡车而已,可能是五列火车或五个图书馆。不同的菩萨,所比较的功德就会不一样。

  经文这里为什么要这样比较,而且又讲「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事实上是告诉我们,修行从这边修或是那边修都一样,因为它是一体的。所谓「真爱的反面还是爱」,手掌是手,手背也是手;若是有人说爱的反面是恨,其实那个爱本身就有问题。经文用这二者比较,大脑可能会想,「一个是尽形寿的这样供养,另一个只是一时恭敬礼拜,两者的福怎么会一样大?」因为他两个是一体的;换句话说,你修持观世音菩萨,跟尽形寿的供养其它所有的菩萨,两者做法是一样的。

  既然都一样,有人就会说:「那我只要拜观世音菩萨,或拜阿弥陀佛就好了」,倘若如此,那就弄错了,它的反面不是爱。我们有这个福报、因缘认识观世音菩萨,就称念观世音菩萨、礼拜观世音菩萨,但这只是保证而已,其它的还是要尽形寿的称扬、赞叹。不能说我念观世音菩萨,看到大雄宝殿就不予理会,因为里面没恭奉观世音菩萨,这样就不对了。看到大雄宝殿、看到佛塔,你还是要绕,不能说有观世音菩萨就好了;有了保单,其它就可以乱来吗?不是这样,你还是要继续做,这叫作一体性。大乘佛法很强调这种一体性,因为生命不能分割,不能说观世音菩萨是头,我只要把头拿回去就行了,手、脚、身体都不要,不行啊,因为它是一体的。古代因为语言模式有所局限,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一体性。刚刚将的部份,事实上是已经在讲「阿毘达磨」了,不是讲经,我们是用现代的语言模式和思惟模式,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谈论这个部份,跟讲经不一样,经文是佛陀的「散说」,佛陀随缘四处说法,而且都是从生活中去讲,讲完就走了,一直到佛陀入灭以后,弟子们才将佛陀讲的法结集起来。讲论就不一样,它是很严谨的,一个思辨一个思辨的去讲,我们现在的讲法,比较像是在讲论。

  「是二人福,正等无异」,就是指生命的一体性;「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就是讲这个福是无漏福,百千万亿劫用不完。「福」分为有漏福跟无漏福,有漏福是他要来的时候就一直来,用尽了就不来;你要它来,他也不会来,因为已经用完了。无漏福是你要的时候就会来,你说够了,他就不来。

  比如,二十几年前我们刚开始弘法的时候,就有干部很担心经费的问题,我说「不要紧,先成立基金会,要钱他就会来。」为什么?因为你一发心,天龙八部就全部动起来,哪里有钱他会去找。假如这个世间不需要我们做这件事,那就会很难完成,天龙八部会说因缘还没到;假如这世间的众生需要你去做这件事,天龙八部会比你更紧张,他会去帮你处理,而有福得、因缘的人就会支持、投资你,就这么简单。所以重点不是在于怎么规划、怎么进行,而是自己在法上的守持,这才是无漏福,你要他就会来,不只这辈子,生生世世都一样;可能不会是大富大贵,但用的也不会太差,这就是无漏福跟有漏福不一样的地方。有漏福,什么时候来你不知道,不要也不行,反正是你的,就通通给你,给完就没了,你还要,抱歉没有了。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也有点类似这样的情况,福报很大,其实这种福报不正常,大家应该要有所节制。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他后面接着讲说,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可以得无量无边福德的利益。这就是我们感到很庆幸的地方,生命中有这样殊胜的一个因素,我们要想办法让他兑现出来,就看你用什么办法了。这个无量无边的福德,你不要以为它是指在我们身边的大,而是指在众生身边的大;不是指个人,个人没什么,而是要想办法把菩萨事业做好,只要尽管去做就好了。你看特里萨修女就很了不起,她只是尽管去做,自然就会有人出来一起发心。她是天主教修女,一样有天龙护法,不然她怎么有办法持续进行?不管现的身相如何,只要是真的在为众生服务,天龙八部一样护持。虽然她不是向三宝负责,但她尽形寿的行菩萨道,对所信仰的上帝具足信心,也做归零功课,圆融道的三要件她不是都具备了吗?关键是在这个地方。看看我们自己,既然有这么大的福德,为什么不做呢?我们之所以不能像她这样尽管发心的做,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被意识形态扭曲了。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这句是正式请法了。无尽意菩萨接着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样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的

  无尽意菩萨这句话问得很好;一般人, 的认知,都以为观世音菩萨是坐着「金龙牌」飞机到处跑,他是怎么在这世间游行的?

  讲到龙,我们姑且不论究竟有没有龙,但对中国人来说,它具有一种神秘性。事实上,「龙」是民族融合的一种和平象征;中华民族早期叫做万国之邦,各民族间常常会战争,但有些会结盟通婚,于是就产生所谓的「Logo」问题,两个世族的标志要用谁的?只好合并啦,于是熊的标志便和老鹰的标志结合;后来又跟「鹿」结盟,鹿角又出来了;其后又跟「鱼」的世族结盟,所以龙也有鲶鱼须;后来又跟蛇结盟,所以有蛇身;也和麒麟这一族群的结盟一起,所以你看龙其实是多种图腾结合一起,也象征多民族的一种融合。我没有做学术考究,不过中国人讲龙,人家会更相信,古代几万个民族、部落是这样慢慢融合一起的。现在你要找「龙」这种动物,怎么找?其实是画家画出来的,究竟有没有,我们不论,但它的存在是具体的,只是你真的要找又找不到,没有证据;观世音菩萨乘龙便带有这种意味,你真的要找是找不到的。

  无尽意菩萨问世尊说,观世音菩萨是怎么在这个娑婆世界度化众生的?那个方便之力要怎么讲、是怎么样的状况?佛在这个时候就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不可思议的情况。我们接着来看佛陀怎么讲。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若有国土众生应该现佛身来度的话,观世音菩萨就现佛身来说法度众生。观世音菩萨示现到这个世间或那个世间度众生,都是依众生需要而示现的,当众生需要现佛身而得度时,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要现什么身都可以,主要是看众生的需要,这里他第一个是从佛身说起。

  因为经文这样讲,因此就有人写论文说释迦牟尼佛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因为释迦佛没有国土(净土)嘛;观世音菩萨来这里成佛,可见释迦牟尼佛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个很麻烦,学者这样主张,当然是有他的依据,但他只是从文字上去推敲,所以这些依据不可尽信。观世音菩萨现佛身而为说法来度众生,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示现,那这个世间不就是他的净土?那么这个净土应该是他创造的,可是上帝又说这个世界是他创造的,可见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的,那么,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在哪里?尤其他又没有说死后可以往生到他的净土。怎么会这样呢?因为第一,佛本身不推销净土,也不会招揽工程,上帝才会,因为他有欲望,认为信众是他的财产,佛不会这样,只会劝你们往生极乐,去或不去与他无关。

  讲极乐世界只是方便说,因为那时候他的弟子很多都已经成就阿罗汉,出三界以后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所以告诉他们有极乐世…

《海云继梦和上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