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海云继梦和上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P16

  ..续本文上一页下来、不慌乱,也许要绕几个冤枉路才能找到出口,那是消你的业障,终究还是出去了,那就是智慧;若是祈求神迹出现,神迹是从外而来的,那就不是生命因素的问题了。真正的智慧是从你内在展现的,从这里你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生命因素在娑婆世界都叫作施无畏。因此,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施无畏」这个词,就是生命内在稳定、平衡的机制,这是很重要的。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佛陀把观世音菩萨介绍完毕后,无尽意菩萨一听说这么好,他也要供养。无尽意菩萨是等觉菩萨,是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大的菩萨,也要发心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这是属于很形象的表法,无尽意菩萨就把脖子上的那些贵重的东西拿下来供养,从文字上来看是很写实的东西,这样解释当然也可以,其实「解颈」就表示你生命中最重要、最尊贵的东西,这些东西你要把它拿出来。

  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最尊贵的东西?不要想到家中的那些珠宝,那些跟你生命无关,它是指跟生命有关的;掐住你脖子的东西是哪些?是感情、家庭子女、还是工作?你看得到吗?「解颈」这二个字,简单讲就是放下,原来是扣在脖子上,现在把他拿下来。常有人问我:「师父,你的病是怎么好的?」放下就好了,就那么简单;很多人常说最讨厌生病,却又天天「抱着它」不放。颈部,是最靠近你大脑的部份,指的就是那些让你日以继夜烦恼、紧抓着不放的东西,现在你要把它解开来;而这些东西不是不好的,它是好的。

  「众宝珠璎珞」,所有的珠宝璎珞通通拿下来了。从形相上来看,是戴在身上的这些,其实所有的事业、成就都包括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一个菩萨所有的事业、成就通通拿下来;「价值百千两金」,这在古代就很多了,但它不是讲数量,而是你要能够将生命中最重要、最大的成就,拿来供养观世音菩萨,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比如比尔盖茨,随便拿出个百分之一,我们可能不知要赚几辈子才能赚得到,所以不是比数字。

  无尽意菩萨从佛那里得知观世音菩萨这么殊胜,因此就把自己最殊胜的东西拿出来供养,他这是从世间人能做的角度来谈的。就菩萨来讲,那就不只是这样,菩萨的众宝珠璎珞是指法门,法门在法身慧命里是最重要的;换言之,这时候无尽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把自己的生命因素——现代话叫做DNA的东西——加入了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原来就是全方位了,现在再加无尽意的DNA进去,这是菩萨供养的殊胜,我们很难去了解的。

  就凡夫来说,要把这个生命因素激发出来,那可是一件天大的工程,但菩萨这部份已经超越。菩萨与菩萨之间是生命因素的交流,他的供养是直接交流的。所以当无尽意菩萨听到佛陀这样赞叹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的殊胜时,无尽意这个生命因素当然要来护持他,所以叫做供养。这时就把他的法门、他的DNA整个注入到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来,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就更殊胜、更繁荣了。这不是我们世间讲的那种供养,世间的供养是非常粗造的,这些你都做不到了,更遑论这么微细的部份。所以我们说供养是培养自性善根,培养的同时,一定要透过「供养具」加上「法供养」,从这个地方来增长我们自性善根,这才是修行。否则你会流于一般的民间信仰,会一直在那边求菩萨给你怎么样,菩萨看到一堆人跟他求,不答应也不行,要答应那更是不行,只好请假了。所以供养从文字上来看,我们都很清楚,你也知道怎么做,可是它更深层的意义,我们要弄清楚。

  「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仁者」是佛门中相互来往的一种通称;无尽意菩萨解颈众宝珠璎珞后,就拿出来供养观世音菩萨,请他接受这个法施珍宝璎珞。这地方虽然没有讲是什么法施,但是供养具「解颈众宝珠璎珞」已经提到了;你看他没讲受此财施或宝施,只说法施。那么,无尽意菩萨的法施是什么?就是七菩提分同时运作,但语言上的都没有讲,这是行法中的一种行为模式。

  经文的语言模式和思惟模式一定要先弄清楚,而它的行为模式就附在这里面;当无尽意菩萨说「受此法施」时,他供养具拿出来,法施的缘念也同时起作用,而且,无尽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的DNA要加入观世音菩萨的DNA里面,这整个行为模式上,它有很多层次。我们要来做这个法施就麻烦了,无尽意菩萨讲的「法施」这二个字,以密法的修法,光是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这个地方,这个法就要修一个星期;用我们这边的语言来讲,光是坛城至少就要四到五英亩地,你看有多复杂?所以,语言模式和思惟模式弄清楚以后,行为模式的部份才有可能进行。

  行为模式是具体化的;有多少人来、要有多少功德主?修这个法的功德主就要很多,不只是钱多,它里面的东西有很多,密密麻麻的行为——从我们这个世间超越到第二世界,然后再超越到法界,再超越到这么高级的菩萨;他的生命因素,怎么加入到另一个生命因素?这些都要一个一个来,整个流程都要实际走过,你才会弄清楚。那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当机众行者?我看是没有啦,有的话大概是师父自己在修,大多数的人都是在旁边看热闹——师父走过来了,又走过去了,走到一半打喷嚏,又挖鼻孔了,有抓头发了……。大概看到的都是这些,至于它内在心灵的部份是怎么起作用的,就完全看不到了,因为既不懂语言模式,也不懂思惟模式;至于行为模式,看到的也只是表面,那不是迷信吗?

  所以要修这样的法,法本不是问题,主要的是要有护法的功德主,祈请天龙八部等等都要有,然后还要有当机众;当机众有两个,一个是真正的功德主,一个是当机众行者。修法的部份,事实上是去指导他了解那种状况:现在在做什么、下个层次的生命在做什么、第三世界的生命在做什么……然后到最后那个世界他们的生命是怎么交流的?整个星期的过程,除了修法、行法以外,还要讲法,当机众、影响众通通要在里面,这才是整个密法;可不是像演戏一样,演一演、摇摇铃、吼吼唱唱就好了。

  密法修法的过程,经文这里没有讲出来,但是从「解颈众宝珠璎珞……守持法施珍宝璎珞」,这整个过程都是在修法,所谓「天上水一滴,地上雨一尺」,天上掉一滴雨,地上就有一尺的水了。这句话有个故事,唐朝的李靖,因为某个缘故必须代替龙王下雨,天旨给的是「下一滴雨」,但是李靖很有悲悯心,心想旱灾那么久了,一滴怎么够?就自作主张多下了很多滴,这下地上就淹大水,把很多人都淹死了。因为悲悯心弄错了,伤害了很多生命。所以不要看经文就短短的一句,你要修法,那就很多了。古代的这种语言,师父传给徒弟,徒弟再往下传,传到后来就产生像李靖这样的状况出来,都把他的含义忽略了,修法当然不会有成就,古代因为了解这种状况,修法当然就会有成就。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观世音菩萨不肯接受;这都是很明白的话,但他也是必然的,为什么?因为无尽意这个生命因素、这个DNA,要加入到观世音菩萨的生命因素,那是不是要改造?这等于是DNA的改造,那就不可能一塞就进去了,他需要一个磨合期。这样,你就可以明白整个修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师父看到徒弟,徒弟如果不是当机众,那怎么修?两个生命因素要加在一起不容易,连这大菩萨都不肯受之了,你就可以想象得到。难道他们会不知道?他们都知道,但为什么?这就是关键了,他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不可说」,不是不可以讲,是我们的智慧都还没到那里,所以不可说。

  「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无尽意菩萨再一次的请观世音菩萨接受他的供养。经文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地讲这种话,这种情况有点像我们平常讲的「这个东西给你。」「不用啦!」「哎哟,没关系拿去啦!」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没有意义、很琐碎的话,经文为什么要描述的那么清楚?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像《法华经》或《华严经》这类的经典,里面的经文若是讲到很细、很琐碎时,他都是重要的关键所在,你要留意。所以我常常叮咛各位,诵经不要想骑马那样用冲的念过去,人家花半个钟头可以诵完的你用一个小时慢慢念,很快那个味道就浮出来了。这就跟炖东西一样,炖的时候会加八角、甘草或什么其它药材下去慢慢熬、慢慢炖。为什么放这些?因为味道就是从这边来的,那些是味道的关键所在,假如你不懂得它的味道,那就白吃了。同样的,经文这些看起来很琐碎、很没意义的话,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语。「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无尽意这个生命因素,再一次主动积极地要加入观世音菩萨的这个生命因素,而且是真诚的。「复白」就是再一次;通常佛经里讲「再一次」,就是转化正反对立为圆融的语言模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当他第二次再出现时,表示两者已经融合了,对立已经转化为圆融,这是他的语言模式,模式上已经显现出来了。假如讲「如是三白」,三次表法的意义又不一样,以后有机会碰到我们在讲。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实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当无尽意和观世音菩萨两者融合为一时,佛就出来了,所以后面没有无尽意的语言,也不会有观世音的语言。换言之,〈普门品〉就是用无尽意和观世音这两个生命因素,一个智慧,一…

《海云继梦和上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