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它本身大概像我们讲的保险丝一样,你要是多给他压力哟他就会病了他会拒绝接受,因为什么呀会秀逗,他装不进去,所以你看这个小孩子小时候只要很单纯没有经过良好的教育与训练,长大你要教他很多东西他没有办法接受,他会排斥、会抗拒,真正你小时候就一在的训练他那就不一样,长以后你不教他他自己会去钻,那就是他那一条啊第六意识,他已经训练的很粗壮,本来的标准假设是五伏的光电可能通过,现在你已经所他训练到五万伏特了,那这个时候假如电的来源(这个刺激的来源哪)色声香味触法的刺激来源不够的时候他会去寻找。而所谓高等的人,是寻找法尘,他要去看书、去音乐、美术、艺术等或学术发展,那比较低等的人哪他去寻找声光色影的娱乐,有没有,那就可这个看出来了,那么这里就告诉我们你第六意识受到这么严重污染以后,他发出的讯号把这些东西通通吸收进来,兼有分别,那剩下来的就是末那识,一直执着捕捉,捕捉以后它做什么,送到阿赖耶识储存,所以小时你没法拼命记,你有发现小孩子记得很快,学习成长很快,因为他本来阿赖耶识是空的。那我们长大为什么记不起来,因为已经over,已经饱和了。
那你要想再充实,很抱歉,要换大的容量你就必须再训练,更有效率的整合,你必须把资料给我分类,那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到了我们各位现在的年龄三四十以后啊,就发生问题了,你的学习程度迟缓下来对不对,到六七十以后根本就没有办法,有的已经退化了,因为里面已经生锈了,接受新知识已经塞不进去了,会反弹,可是我们看现在的情况,三四十,四五十之间的情况发生这样的状况,你进来的东西你现在看到一个东西了,或六根所接触六尘境界了,你吸收了,你看是吸收了,你马上被第六意思捕捉、分别传给第七识到第八识,看看里面有没有东西,作谓扫描,有没有再捕捉回来,告诉第六识这个叫是什么,你就讲出来了,这是花、这是黑板、这是磬、这是木鱼、这是经书、这是弥陀经、这是华严经、这是四圣谛、这是十二因缘,就这样分别提出来。在这里要知道这个时候啊,你是停留在六七八识的旋转的,有没有,是不是如梦幻泡影,你根本没有看到那实际的东西呀,譬如我现在看的花,我看到这个东西,看到了,眼根见色尘境界。可是呢你的这个色尘哪马上被第六意识抓去了,然后第七意识,把你送到第八阿赖耶识.这个叫“基百何”,传出来说这个叫“基百何”,那么现在你就只记得“基百何”,那个长得什么样子,你不知道了。你现在脑筋里头只有“基百何”,而“基百何”是什么东西你并不知道,对不对?所以我们古人讲“望梅止渴”,看到梅子会产生口水,现在很多人看到梅子、看到柠檬,会说这是啥?你跟他说这是梅子吗?是吗?你要说这是柠檬,是吗?那口水不产生啊。可是他境界来讲,柠檬,口水就流出来了,他想到抽象的名字,柠檬两个字,口水会流下来,看到柠檬那个东西,他不会流口水,这个就是意识发达的现象。
他接触那个东西他没有感觉,这种情况啊,就造成在生活中产生什么现象啊?譬如说我要喝水,水,你只知道水那个字,水是什么你不知道,那么要水,这个水吃下去就能止渴了吗?你的生活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这个叫如梦幻泡影,这个叫颠倒啊,佛法教你的是要你恢复本来面目,去认识诸法识相它真正的状况,而不是要你去了解这个假象。我们世间的教育啊,全部都是走这条路。佛法是生命本能的教育,让我们的生命本能能够充分发挥。这个时候啊,这个生命本能是什么呢?前面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所捕捉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法,不让他跟第六意识接触。第六意识一捕捉,就通通跑到第七八识去了,那就变成如梦幻泡影的有为法了。这个时候,应该到第六意识,你所接触到的色、声、香、味、触、法,接触到以后,直接就流入萨婆若海,不经过第六意识,那你就很难了。因为你那一个第六意识,本来5伏特的现在变成5万伏特了,他有很强的吸引力,一直把他吸过去,那么等于你把流入萨婆若海的这个部分,堵死了。所有的资讯应该是先到萨婆若海里面去,结果你把他跳过去,被第六意识捕捉走了,所以你进入有为法里面,你没有办法进入诸法实相。这个是问题啊,一切凡夫都是指这个凡夫。那么修行人就是要把第六意识堵住,不让他发挥作用,而让六尘境界直接流入萨婆若海。这个时候,用禅宗的话来讲,那个第六意识的作用啊,由熟处转生,他现在很熟,吸收得很快,你要把他堵住,由他变成很生涩不会去捕捉那个境界,那一方面呢,萨婆若海由生处转熟,那所有的六尘境界通通流入萨婆若海。这不一样喔,修行的作用,理论上的作用在这里。如何修,要你自己去修了,我现在告诉你是这样的一种状况,那么,现在十二因缘法在讲的这个部分,是告诉我们把有的这个部分,第六意识捕捉的这个部分,把他断除掉,直接由萨婆若海这边来产生。流入萨婆若海,你要能够流入萨婆若海,你就能用根,你要能断除第六意识的作用,叫做舍识,所以舍识用根,就等于两个入口一样,你要是走入第六意识这个入口,就用识,你要是走入萨婆若海这个入口,就叫做用根,那么我们现在都用识,不用根,我们要把他转过来,叫做舍识用根,就指这个部分。各位想想看,修行的架构可以弄清楚了吧,这就是修行的架构喔。就看你怎么用功了。
那你用功啊,不要轻易的问,我告诉各位,你先去感受一下,这个佛法倒底这里我们在讲的是什么?因为现在产生一个问题,我们有好多好多的杂讯,别的杂讯不讲,现在你进到这个道场来,我们大家发愿要修行,你会有一种感觉,佛法我好象都懂,而你讲的,我也比较喜欢,(要不然不会来,对不对)既然喜欢,想要下手,不过不知道要怎么下手,这是很实际的问题嘛。你很想从这里下手,可是不知道,那么我告诉你,你不要在这里产生疑惑,你一定要坚定这样信心。怎么讲呢,你不管到任何道场去,都会产生这个问题,因为你现在对你自己没有认知,你对你自己并不认知,虽然根性识性,我讲得这么清楚,你还是茫茫然,听起来,我要的就是这个,做起来好象赶快。是不是这样,问题在这里,所以你在这里要赶快有这一番训练。什么叫识,什么叫根,你自己要浸泡在这里面,要一再的反复的去推敲,去思索。那我是什么境界过来这样算是识,什么境界过来这样算不算用根。算不算用识,算不算用根,对这里要摆弄清楚。这里没办法弄清楚,那很糟糕,你怎么修都修不成。你或许会这样觉得,你教我念佛就好了,你看告诉我,我是念观世音菩萨,还是地藏王菩萨比较相应,但是我告诉你,这不叫修行,这就象心理医师开唯他命丸给病人吃一样。喔,你的病情很严重,我告诉你,这是美国最进步最新的药,这个你每天只能吃半颗哦,吃一颗不行哦,吃半颗才有效,而且一定要在早上十点五分吃,早一点不行,晚一点也不行哦。其实,它不过是唯他命B的口服药而已,只是你不知道。为什么呢,那叫安慰剂,安慰你,不会有效的。有没有效,安慰你会产生镇定作用,你就不惶恐了。我们要告诉各位的是,真正的修行,了生死,出三界,这一门,你一定要先认清你自己的糊涂面目,再讲本来面目,糊涂面目都不认识,你怎么知道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个样子,对不对?你想想看,你不要动不动你就告诉我本来面目就好了,你糊涂面目都不知道,你还知道什么叫本来面目,人家本来面目两只眼睛长这样,糊涂面目两眼睛长这样,你都搞不清楚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你怎么样看本来面目呢,对不对?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一再的去历练,不要太过依赖外面的,因为依赖外面是尘境,是法尘,我们要的是把法尘,把尘境给抛弃掉,要建立内在的世界啊,那你还依赖在外面的尘境干嘛?所以你要在你现在对那个内在世界完全无知的状况,去对自己内在世界有一番认识,那你要不要摸索一下,我是怎么起心动念的,我这个起心动念不好意思告诉人家,可是我自己总要知道嘛,几分真诚嘛,对不对。我可以天天吹牛说,我是一个十地菩萨没有错,回家算一算 。但是你自己要有这番认识啊。不要吹牛吹惯了,还以为真的自己是十地菩萨,对不对。吹牛归吹牛,那个世间教育嘛,已经把你训练成说你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了,你是某一号人物了,你是不能死的,你一死了,全世界都毁灭了,是没有错,你可以有这种想法,可是话说回来,你自己倒底有没有感觉到,我再死100次,明天太阳还是照样出来,寒流要来就是要来,不可能说我说不要来它就不来,不可能。那么你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你认识的这个真实的部分以后,你会逐渐成长,然后你会发觉,啊,我一切妄想都是多余的,那个时候,你的真实面目就逐渐的兑现,你现在是不可能兑现的,你现在要怎么兑现,所以你要下手修行,现在没有那么容易。这个时候,我们叫做准备阶段,修行的第一阶段叫准备阶段,你要去先把这些资粮聚集过来。而第一个资粮就是信心,把这个信心建立起来,然后逐渐的去认识你的心理活动,了解你的心理活动以后你才有可能再进一步去认识你的心灵层次。你的心灵品质到底有多高有多低,然后进一步你才会发现(你把这个记录下来奥。这个就心理方程式的因素啦)这个我的心灵品质当中啊,是由哪几个生命因素在起作用的,不管是坏的或者好的你不管,我就是贪心,我就是瞋心,而我也有一点良心,对不对。然后你就把良心、瞋心、贪心通通把它列出来,列出来以后你才知道说我要改的是什么。所以我才常跟各位讲,你常常想一下,小时候到现在,你发自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很凶残的心,讲比较极端一点的,或者什么怜悯大众的心有没有。这人自己都很想好高骛远,自已以为是某一号人物,这个也无所谓,那你这号人物到底是害人…
《十二因缘讲记 第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