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2011年四月
昆明开示 第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
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大家请放掌。
昨天跟各位谈到《华严经》的思想,就是讲华严哲学,他有六大区块。那我们也跟各位提到,《普贤行愿品》在《华严经》里头是非常独立的一个部分,他在三番遍明、六位行法上面,他是独立在外的。那这个独立在外,我有没有依据?我有依据。你就是要从现代的这种学术理论来看,你才会看得到。昨天我跟各位简单地带过去没有特别地提到。就是说第一会跟第二会不属于第一番遍明因果,那么古代,是把第一会列入第一番遍明因果,当然包括第二会。我为什么把这两个给弄出来呢?因为他是讲本体论的部分。
第二会是序言。一般都把《世主妙严品》当作序言,你知道吗,不对。《世主妙严品》是本体论中讲真理本体里面的各项因素,有七十个因素。《如来现相品》是讲华严所指的真理本体的总相观,《世主妙严品》是真理本体的别相观,一个总相观,一个别相观。《普贤三昧品》他讲的部分是指无极而太极的因缘。那么到了第四品,就是《世界成就品》的时候,是讲太极的因素跟状况,以及太极成就的现象界,因为他是形而下的部分,现象界的本体里面所具备的特质。从无极那边的七十个因素,来到太极这边七十个因素是不变的,那这样的话,太极跟无极有什么不同?在别相观里面讲什么?这个就出来了,那么这个地方列出来。多了一个觉性,一个无常。
那么无极的总体观是佛世尊如来,叫做毗卢遮那佛,那么太极的形而下的这个总相观呢,就是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又叫做太极佛,这名字是我取的,你不喜欢可以把他拿掉没关系,不背因果。但是我们可以把他称为原始佛,最原始的有形有相的佛,或者叫本初佛,或者叫太极佛,都是指这个意思,他是形而下的第一个。形而上你看不到,形而下呢,那么就是用普贤菩萨来代表。那讲《华严经》里头有很多普贤行愿,普贤广大愿海,普贤行愿力故,这个经文里头很多,光我们这一卷经文就不少,那个是指什么?就是指在太极佛,最原始的这个地方所具备的一切条件,是指这个。所以普贤行愿我们昨天跟你提到了,他就叫做什么?佛华严,是总相观的部分。
所以你要学华严,本身要具备这个条件。不要抱残守缺,弄一点点,那当然都是释迦的法没有错了,我们也不否认。所以在这个经典里头,他给了一个东西,“普贤行者方得悟”,只有普贤行者才能悟的,其他“邪性劣解凡愚人,不能知此殊胜道。”你要留意到啊。
所以这部经在讲的地方,是有许多跟其他经典不一样。其他经典讲完以后,大众欢喜,顶礼,那么绕佛三匝,信受奉行,就完毕了。这部经不一样。这部经告诉你,除佛真子、一乘行者,其他人得不到。他很清楚地告诉你,要没有这种人,这部经自然消失。我告诉你,所有的佛经没有一部经这样讲的,这个就是华严不共别圆的地方。他在本体论里交代得非常清楚。
《世界成就品》以后,就是《华藏世界品》,也就是宇宙观,《毗卢遮那品》就是生命观,要成立一个生命,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个宇宙的成立是哪些因缘而促成的?就在这两品里面讲。所以我们说他都属于本体论的范围,他是从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讲到这个地方。那么第二会就不属于本体论的范围,他再展开。我跟你讲那六个区块,也就是在讲这六品经,第一会的六品经所讲。
第二会也六品经,第一品就是《四圣谛品》,就是讲真理。第二品就是《如来名号品》,第三品叫《光明觉品》,这刚好是佛法僧三宝,就把本体论的这个真理,他转化过来就变成三宝。他分成三个部分,有真理,有如来名号,也有光明觉,光明觉是指生命的觉醒,所以是佛法僧三宝。
那么在《光明觉品》的时候,充分地表达出上、下回向两个关系,要做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以后呢,引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开始往下走的状况。在《光明觉品》上面表达很清楚。
再过来就是《净行品》,《净行品》是智首菩萨问妙首,妙首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妙首问了两个,两段的问法。文殊菩萨答第一段,我把他叫做圆融道的行法。那么第二段的部分,妙首没答,他转过来叫贤首菩萨答。我告诉你,天下最难的书就是《贤首品》。
《贤首品》讲了,里面有一千多句,三百六十偈,因为《六十华严》是三百六十三偈,《八十华严》是三百五十九偈半,我笼统地讲叫三百六十偈。三百六十个偈子,每个偈子四句,每一句七个字,有那么长,那么多。他没分段。我花了二十几年才把他分段断清楚,花了二十几年,《贤首品》我印了三次,每一次我都用一二十本,自己一直在那边分段,分到那本书烂掉,再拿一本再…我不敢马上下定论,花了二十几年。
关键就在于次第道的修行方式。他里面分四大类,四大重点:第一个,一般修行的步骤讲一遍;第二个,讲到他的重点成就,就是昨天跟各位讲的,海印三昧跟佛华严三昧;第三个部分在解释这个华严海印三昧的殊胜;第四个部分讲他的应用;到最后,讲这个法的殊胜才结束。这个地方我们通称为《贤首品》,其实他是《净行品》的后半段。他是讲修行方法,真正的方法论,而且他也把现象论介绍完毕。
好了,这个我把他叫序言,因为真正修行是从《十住品》开始,从下面开始。所以第一番遍明因果是在后面。好了,这些我不讲了。第二番遍明因果,第三番遍明因果以后,请问要用什么东西来跟前面这个地方本体论相应?要做结论了。因为五十三参结束以后就没了。
一个用功,很用心读书的人就会发现,《华严经》没有结论。这一卷经文是《华严经》的结论。他的结论是回归到本体里面来。换句话说,各位,你修行到最后要做什么?问题在这里,做什么?大家都说要成佛。
成佛做什么?成佛就坐在上面,这些都成佛了。对不对?贤劫千佛都在,所以叫千佛堂。是不是成佛以后统统要像他们三个站在这里?那我告诉你,那宁可我不成佛。站在那里也不能动,那不是被老师罚站吗?还是要坐在桌上,人家供花来,也不能说“好香啊。”午供来,“嗯,香积菩萨做得好好吃啊。”你能伸手吗?你要把信众都吓死了。那好吃也不能吃,听到好音乐也不能鼓掌,你看到哪一尊佛说鼓掌?没有啊。那怎么办?学佛到最后要成佛,成佛是什么?这问题就产生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他有一个结论。他一开口就讲如来圣功德,然后,你要成就,“若欲成就此功德门”,你想要成就如来胜功德的话,那你要怎么做。所以如来胜功德讲的是什么?本体界的状态,就马上跟你本体界相应了。那么他提了十个行法,《十大愿王》是十种行法。而我们这一会要跟你介绍的是,这十种行法的结构是什么?这是相当精彩的部分。我跟各位讲,我也讲过很多次了,我每一次讲,我都觉得我讲得真精彩,你们都听不懂。
这次我要先做广告,我这次要讲得很精彩,在普天之下还没人讲过,要讲这么精彩,那还不容易,因为我以往就讲得很精彩了,现在要讲的,那当然更精彩。他的精彩我就不用传统的讲经方法讲,我现在就是用完全新时代的逻辑结构来跟你讲,那你听不懂,肯定的。但是我告诉你,估计要三十个小时,听不懂不要紧,你就听,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绝对上品上升,你放心了。你不用说我都听不懂还有功德啊?只要你有缘来这里,挤到一个位子坐下来,那就阿弥陀佛了。
他的殊胜就是直扣本怀,直入毗卢性海,直接就到如来胜功德海,直接就进入了。那当然没那么快,你想一步登天不可能,那你得多少归得多少,你听得懂多少,是表示你成就这个功德,如来胜功德越快而已。你听不懂也无所谓,你三十个小时就来坐在这里睡觉都没关系。当然不是鼓励打瞌睡才来,你想来听,听不懂,没有关系。
我常跟大家鼓励,我讲经,你睡得着是厉害的人。我总共遇到一个,我在讲经的时候跌倒,他不是坐在椅子上,他坐在地上,他竟然睡着了,是他躺下去的。只有一个,其他没有。我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坐在椅子上”?他说“我就知道我会睡着,所以我坐地上,摔下来才不会痛。”大家都坐着,他就坐在这里,他竟然坐到“咚”把大家都吓一跳,其他还没有。他是要来睡觉的。我讲经不会有人睡的,你放心啦,虽然你听不懂,你也会听得很高兴。
那么到这里做一个结论的时候,他那六大区块在这里都出现。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谈这个部分,逐渐地让你知道说,《华严经》、华严思想里面的六大区块,在他的经文里面是怎么表达的。这个时候你会得到两个东西:第一个就是他的语言模式是怎么表达的,第二个是他的思维模式,《华严经》的思考问题是怎么样在思考的。我跟各位讲,这两个你弄清楚了,《华严经》你就会懂,你自己看就会自己懂。
很多同修问我说,学华严要怎么学?我告诉你,《普贤行愿品》里头“若人闻已,读诵、受持,乃至为人演说。”后面一直强调,你有读诵就知道,为什么读诵很重要?那你的读诵对吗?我讲个标准你看看,看你读了老半天读到哪里去了。我是常跟各位讲,带着疑情。我当然读啊,但是你的读对吗?你恐怕不敢肯定。
我跟各位讲,《华严经》每天读一卷。读啊,不是“叩叩叩”那个,那个不一样,那个是给谁,给没文化、不识字的人。“叩叩叩”是只有中文才可以,因为中文每个字都单音节,所以他“叩”,你刚好发个音,“叩”又发个音。用英文不能“叩叩叩”,英文有很多长音节、短音节,日语都没有办法。
你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单音节,所以数息法一定叫…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三集 (2011年四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