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2011年元月
昆明开示 第十集
海云继梦和上
好,这里有个问题:“他说不敢提疑情,提疑情是不是对佛、对法、对三宝没信心。”跟你讲要提疑情就是要提疑情,没有为什么,你不提疑情,你对三宝只有皮毛的认识,只有你透过疑情你才会深入,才能够找到佛法的核心。你没有找到佛法的核心,那你只是在佛教文化上打转。
就像我们对佛所讲的法提出疑问一样,不是没信心,你不懂就不懂。所以,疑情跟怀疑不一样,疑情就是我接受,但是我这样做对吗?因为你这样做根本不对,他不对,你为什么还要一直再做下去呢?古代在讲的是什么,你现在在做的是什么,那你根本不知道啊。尤其历史那么长,你就不知道这当中有几次变化、有哪些变化、那你怎么知道你在修法?在诵经在念佛到底错到哪里去了,你根本没有办法了解,所以呢,你必须要带有疑情,疑情跟怀疑没有关系。
好,刚才念到“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这地方讲前面要注意的事相,后来这个部分就是“群居聚落”,聚落所常有的:“诸大菩萨的众会道场”,你能适应吗?“或处声闻辟支佛众会道场,”你能适应吗,“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你要留意,这个地方“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刚才在请佛住世的地方,不是他要入涅槃,你不要给他入吗,那这里他要入涅槃,你又一切随学,有没有矛盾啊?这不矛盾啊,你必须把这个经文给弄通,要不然你一定会有矛盾的现象。
好,在那个时候,应该请他住世,就应该请他住世,这个是很重要的。本来佛陀,佛示时代一百年,他是要到一百岁才入灭的,为什么80岁入灭?因为佛陀跟阿难讲了三次,我要走了,我要走了,阿难,哦,哦。那这个就没办法了,他讲了三次,你这个死脑筋,也不会说师父慈悲啊,请他师父住世啊,他一句话都没有,就,哦,哦,那我就走了。
那佛法怎么住世?是释提桓因跟大梵天王,他看到佛不是成道了吗,他怎么坐在菩提树下不动?那佛可能要入灭了,所以释提桓因赶快,当时不知道有没有电梯了,赶快搭电梯就到大梵天去了,请大梵天王赶快下来,共同请佛住世。佛才住世。这个公案里你都很清楚了,为什么会这样?有那个因缘。当然他要入灭就入灭,因缘到了。这些大成就者,他该走就该走了,你也留不住他。那你要有那种慧根啊,要看到,就差不多了。恩,这老家伙随时都会走,你就串连所有的众弟子,每天都请佛住世,我看他绝对走不了。你又不是“反正他那么健康,不会有事的”,那么健康不会有事啦,难道师父就每天都要生病给你看?你要想想真正请佛住世的功德在哪里?那你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这个是跟各位谈,两者不相矛盾。
这一切都讲毗如遮那如来的这个部分“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像现在讲的这个例子,“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随学,当然经文讲起来你要看清楚他要怎么随。其实,他是随缘,随什么缘?随灵性的缘,我们常常要随法身,随慧命的缘,那个法身慧命你搞不懂,一定要把它搞懂,这就是疑情。
什么叫法身?什么叫慧命?我现在用现在的语言跟你讲,也叫灵性,什么叫灵性呢?我跟你讲,法身也没定义,慧命也没定义,用灵性啊,更没有定义,全世界都没定义,那你内心所知道的,会是正确的答案吗?这就是个问题啦,不要紧,你有一分答案就一分。再来就是迈向未知,因为这一分答案我才有两分答案,两分答案以后我三分答案,这样无尽的超越,我总会有到达满分的阶段,对不对?当你到达5分6分的时候总比你现在0、1分要好。你的生命品质就提升了,你的智慧就提升了,这个就是学佛他最可贵的地方。尤其是学华严,告诉你提疑情,稳赚不赔。用现在的话,稳赚不赔,你也放心,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你只是开垦自己,成长自己。
那么这一大愿主要讲的就是,在这个世间有很多你可学的,可用来增长我们法身慧命的东西,但是我们都被意识形态框框把你框死了。尤其近来学佛的人都学到佛教文化的范围里面,那就很麻烦了。
因为佛教文化的本身,对真理他是有冲突的,可是文化必须如此。比如我这里,我是不要求说来听经要穿海青,我相信你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他要穿海青才能听经,而且穿海青坐前面,不穿海青坐后面,我们不要求!为什么?那是文化,你到南传佛教到藏传佛教,哪有海青啊?海红的比较多,那是一种文化,你在某种情况啊,正式的法会的那个场合,那是是需要,我参加几次大活动,到政府机构,就要求居士们集合,什么居士呢
凡是穿海青都是居士,没穿海青的就不是居士。那可以呀,那都是文化,大活动他就要这些,那它不是佛陀的真理,它只是中国佛教社会的一部分文化而已。
吃素也是一样,中国佛教特别重视吃素,你要在中国佛教的领域里主张不吃素啊,你就准备被捶,可你到国外去啊,国外的佛教没有那种吃素那回事,那你怎么讲?这个也是文化上的差异,所以文化上的差异,你不要拿来说当做是真理。在我们的社会里,有我们的文化,其实这些文化都可以是你修学佛法、增长法身慧命的一个重要的媒介,它只是个媒介,这个世间就已经那么多了,你有没有可能想到外在的世界,极乐世界他们穿海青吗?我看不会吧,假若大家都穿海青,那极乐世界不就黑压压的一片?你看观世音菩萨不是衣冠楚楚,璎珞庄严?我看极乐世界是每个人都穿金戴玉啊,要不然怎么会那边非常富贵,非常极乐?那你在这里等一下缅甸玉,等一下和田玉,买了一堆,那怎么带到极乐去呀?我看大家都送了好多好茶给我,我不知道极乐世界有没有茶禅,你到那边要怎么泡茶?所以你要留意到不同的世界里他们是怎么进行的。你要能随顺,在这个世界你都不能随顺,其他世界你就能随顺吗?那变化很大,所以要懂得去适应这些,他第一个扩大就是在这里,前面已经讲圆融了,圆满了,这里要扩大。
第九个:“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这是讲众生。有很多,特别把众生给列出来,那就看各位对众生的认知有多少,所谓卵生,卵生知道吗?蛋孵出来的就是卵生了。胎生,生出来小鬼就是了、人是胎生、牛也是胎生、马也是胎生,生出来就是小型的。湿生,就是鱼族类的,在水里头的,化生,就是莲花上的,我们没看过,这是他方世界的。我们讲这个叫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古代讲四生是讲我们这个世间有的,那是没有错,因为古代科技不像现在那么清楚,那突然间孙悟空从石头蹦出来都有可能,所以孙悟空是化身,但是你相信吗,你都知道,那是小说嘛,这些小说是不可靠的,就当做有那么一回事来解释一下就好了。其实是指他方世界,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你到那边去,就有一个莲花等着你出来,是这样的。
“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依于地水火风,“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二转。”前面都是讲众生的状况,讲众生都有很多,那你对这些不同的众生,心理平等不平等?这个现代讲起来,古代是这样讲,因为阶级在印度的话是已经定了,你不可改了。其他也没什么好改变的,所以他对现象界来看,就是分这些现象,可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现在不是阶级,也不是这个现象。现在这个现象是很模糊的,不管是真正的我们同在一个社会里头的这些人来讲,或者是内心里头有差异的,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属性,他们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你怎么包容他,这个包容不是相怨,是智慧,那你要怎么运用智慧来包容这些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族群,不同观点,这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有些族群,他是带有一种侵略性跟攻击性,那在这个时候,你要怎么进行?
什么是包容?我们华严讲的就是圆融,所以圆融,所以包容,那么你要怎么定义?什么叫圆融,什么叫包容,一个极为强势的对一个弱势群体极尽摧毁之事,要他屈服我的意见跟主张,然后告诉弱势族群说,你们应当包容,应该要圆融,这个最基本前提上根本就不能成立,所以当他讲说“打你左脸,你右脸要一起给我打,”你这样想想看,我炸你双子星,你炸我白宫好了,可以吗?为什么不行?因为他是极端强势的时候,那你要用什么方法令他能够圆融跟包容,这个时候你必须挫他的锐气,那你要搓他的锐气,不是武力,而是智慧。这个时候智慧比武力重要。萨达姆是没听我讲经,要不然他就不会死的那么惨,教他几套有智慧的方法。
因为这个东西是用智慧去处理的,当对方绝对优势比你强的时候,那你应该要怎么办?这摆在眼前的事实。那你光在那边张牙舞爪,其实你没一点本事。人家美国大军到的时候,人家屡创世界纪录,你什么都不行啊,那不是张牙舞爪的问题,是你要应用智慧。所以华严是有办法能够圆融和谐,就是因为你有智慧,你要是没有智慧,你的圆融和谐是没办法。
人家这样讲你怎么办?他的航母开来了,炮弹都运来了,你还能怎么办?你应该有办法让他运回去才对,那你应该有这种智慧才对啊。所以当你没有这种智慧,那只有强者为王,败者为寇,就是这种状况,所以各…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十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