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六集
【正行篇--随法】
今天我们来看十三页随法。从讲的立场来看,是假设各位已经进行到这样的程度。那我们自己有没有到这种程度,那你就要好好用功了。这个摄心成定,那你一定要进行。这个不修行则已,要修行就是这门功夫。假如你在摄心,在这鼻息上息入息出上面一直有一种,台湾话讲叫“浮浮”啊,不能进入状况。那么,那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叫做心理状态,其实它不是心理,它是你的一种业力在障道了。
这个业力障道,通常就是你的心理状态。你的观念。那么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你的善根还不足,所以会有这种情况。那你不要以为说,好,这个法门我修不来,那我修别的法门可以。告诉你,同样的问题,只是这个法门,它很敏锐,马上就可以跟你拣别出来。就好像那个有糖尿病的人,那个测纸一试就知道你有糖尿病。那你说那我不要用这个纸,我回家拿白报纸可以,那就没有糖尿病吗?那叫神经病,这东西一试马上就知道。一个有责任有承担的行者马上在这个地方下定决心,勇猛去改进,这个才对。马上产生那种观念:“哎,这个法门我不适合,我找别的法门。”哦,你好开溜啊,对自己的安慰啊,拿一张纸,尿一尿看一看,然后…我没病,神经病!不是这样,你一定要对你的这种缺点去承受,然后加以改进。因为它最敏锐,你无法逃避,这是一个。
其他的法门也一样有这种情形可以跟你测定,只是你不知道。因为在那个地方,不见得人家会这样指导你。就像这个法门,你在其他的道场来讲,他也不见得这样跟你讲。他会告诉你:你就这样做。然后你就想当然尔的就这样去做,那想当然尔做,那你当然会觉得没有业障。不是你想的。就好像那个试纸试出你的病。你不是,你说你看你们都没有颜色我的有颜色,你好像是你还把你的病当做颜色看起来很漂亮一样,那你就完蛋了,你就弄颠倒了。
所以我们面对自己的生命,你要拥有正确的生命情操。所谓正确的生命情操,就是你不要一直臭美自己。“耶,你看我啊,你都不知道我的善根这么好!”你是想的很好,但不见得你真的那么好。我们要的是在五浊恶世里头,五浊恶世最大的福报就是它能够看出我们的缺点。
你要知道,我们的贪嗔痴,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自己的这种业障在哪里,这里可以显现的很明白,你在极乐世界根本你看不到。极乐世界也有业障,假如没有的话为什么品位有高低呢?但是你就是看不出来,你就是不知道。所以那叫极乐。这里为什么叫娑婆?因为会把你的缺点给暴露出来,那你的我执、你的自尊心会在这个地方受不了,那你就苦了,那苦你又要去掩藏,又要去隐瞒,那你就苦上加苦了。
所以我们告诉各位你一定要试着去面对我们的缺点。告诉各位,在娑婆世界没有一个人没有缺点的啦,大家都有缺点,那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承担,你愿不愿意去忏悔,只有这样子而已。你愿意去改过,那你就会趋向于止于至善。所以我们常告诉各位,你在这个娑婆世界别想成佛啦,因为你都是寻求那种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种人怎么会在娑婆成佛呢?这种人只能够在极乐世界成佛啊!你一帆风顺,你平步青云,你万事如意,那是只有极乐世界才有的境界,这个世间没有啦。那既然没有,你那种祈求怎么会在这里兑现?
你假如是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你有可能。哪一种心理状态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你就有可能在娑婆成佛。你一心一意就想万事如意、吉祥圆满,哦,这个这个,哎,一帆风顺呐,你到极乐世界去好不好?在这里没有!这里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去看清自己,去改过自己,然后使它趋向于完美。你要知道,不要把果拿来当因,我们在因,所以你一定要认识清楚。
从前面看清我们的呼吸状态,你不要免掉这一招,不要自以为我功夫很高。看清了以后就在这个状况当中,你跟着进去了,跟着进去就数,一个循环、一个轨迹算一;一个循环一个轨迹,算二;那先从静坐来,然后跑香来,从爬楼梯来,你从这样子来看,你就可以看得到你到底跟得上跟不上?你不要跟到最后只有喘呼呼,什么都没有,喘的要命。在喘的时候我告诉你最好数了,因为呼吸最明显,又短又粗,看得很清楚。逐渐地你要抓住那个机会,训练自己的一个机会。当你跑完了,逐渐地它会恢复正常,就在恢复正常的时候,鼻息逐渐加长,那你的注意力马上跟进去,你这个习惯养成了以后,你跑完香静坐的时候,也是短、粗的息,会逐渐地转入长、细的息,那你要数,那就要很自然地会完成。这一法一定要把它训练出来,它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都是我们自己的呼吸状态,你怎么会弄不好呢?所以我们自己再怎么难都要要求。
那么这个技术完成以后,你才有可能从工程面去感受我们生命的存在,那个时候你会开始比较长、短息之间那种变化。然后,你会感受到那种长短息的变化对我们色身的影响。再进一步,你会逐渐地发现呼吸是个生命、呼吸是个身体。
当你摄住它的时候,色身、香板下你根本没感觉,那时候你会感觉说下香板就好像蚊子在叮牛角一样。蚊子叮牛角你知道吗?有没有感觉啊?你看那个蚊子来叮桌子的时候,你会觉得好笨呐,根本不会有影响。
到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摄心在鼻息的时候,这个鼻息的身,它出现了。然后这个身跟我们色身怎么样合一。刚开始你会发现这两个不相干,当你发现这两个能够结合为一体,乃至于呼吸身的种种因素跟色身的种种因素可以互相组合一合相的时候,那你的生命,你的身体就可以开始做改造的工作了。这只是数法而已。
所以你要是自己以为说,我们数法已经完成了,我的功夫很高了,那你先看这个地方,光是这个数法完成的时候,你的身体就可以改变很多。
那么至于要如何去改变,这个我们告诉过各位,这个是要你从成就以后再回过头来,从这里去专修。现在你不要专修,现在你要去专修,说我这个数法怎么去扩大,扩大到最后可以去治病,或者可以催眠术可以怎么样,那你大概就走不到第二个阶段去了,你就没有办法再进步了。它是属于一种专业的领域,但是那个领域并不是挺高级的,所以我们不追求那一些,原因在这个地方。不是我们不知道,它确实有这种本色,你要是能够成就以后再回过头来那就很完美,但是还没成就之前你就进行这个工作,那不好。
所以我们希望说,你能够了生死以后,那么再回过来继续再修行,那么那个时候在以这一个专业的领域,那么你来显现神通饶益众生,那就没有问题。你假如不能够有这一种专业领域的成就,对你来讲,你要是不能了生死,这个专业领域的成就对你是很大的障碍,对你是很大的障碍。这一点,我希望大家先弄清楚。
现在很多人学气功,并不是说气功不好,它确实有这个效果,但是你就忘记了了生死的这个部分,而你也会发现这些修行有成就的大德为什么不会像他们有气功这样自己来治病呢?那我告诉你,他是在这个地方,他有成就以后,要是不领众,那么他这些神通变化会比你来得了不起,但是因为他不忍心自我成就就算了,他要指导众生来做这种修行、了生死的工作,所以他把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的部分给舍弃了,你要留意!自己要证得很快,要来指导大家依循那个心路历程、那个轨迹来获得成就,这个很难,很难!
我内心在讲什么你在听什么,那会南辕北辙,那一直要把你调到正确的地方来并不容易。所以为了使我们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才一再地跟各位讲,你一定要拜忏,一定要拜忏!并不是我们讲数息法你就不要拜忏,要不然你那个业障你除不掉。你永远都会有一股气一样把你顶着,使你无法深入。
甚至于那一个顶着你的气,你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哎,我很忙!哎,我怎么样我怎么样!理由都很多。尤其我们这些第九难的同修,你特别留意。第九难,你都在道场服务,行政人员,当义工,我一再告诉你们一定要进来参加行法,就避免你的第九难产生。
你不要一直以为我在这道场服务不错,是不错,福报很大,福报很大你跟法不相应。你一定要避开这(些),这个就是你的业障。所以不要以为说进道场服务是福报很大,福报很大,在菩提道上可能是障碍。
所以你进入道场,第一个就是要安排要进入实修,要参与修行,要不然的话,那不算。甚至于第九难还包括那些只管听讲不参加修行的,你听讲听得懂,那有没有修?没有修你还是境界一来就翘翘倒,那不是灾难吗?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现在我们是假设你数法完成,还没有完成的,那你再去精进,我们把这个讲的速度给你减慢了,七天改为两天了,还不到三分之一,那你的进度应该要赶快跟得上。大家再这样懒洋洋的话,我讲完了你呼吸状态都还没找到。所以这一点一定要进入。
随法就是跟随的方法,这很简单,它是从技术面来立名的。这个意思是指心念。心念就是在这地方是指注意力,跟随着息入而入、息出而出之谓,这也是就行法的技术面立名,此法也有技术面跟工程面两个层面。
技术面怎么讲呢?就数法而言,是指一数到十、十数到一,如是反复,不计其数的系心在鼻息之间,这是数法的方法。就随法而言,则改为息入数一、息出数二,如是反复亦不计其数,其目的也是在系心在息入息出之间。此时息出息入皆数,但设定点在起点或终点也不是重点,都不要紧,只要设定后不轻易更动就可以了,此时呼吸已经逐渐加长、柔细,行者须令觉知紧紧照住息入息出,并对呼吸的一切状况洞察无疑。
原来是一到十、十到一,一到十、十到一这样算,现在呢息入数一、息出数二,这地方我跟各位规定息入数一、息出数二。前面我是都没有跟你规定,息入也好、息出也好,起点也好、终点也好,都不限制,现在要加一个…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