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五集
好,我们今天我想把这个数法以前的部分我们做个回顾。我想我们进度讲的部份不要讲太快,讲的太多,你消化不了,因为行法的部分不是讲的,是你要去做的。讲一寸,行应该要行一丈。你要作很多你才能印证。因为讲的这个部分是过来人他已经走过了。所以,他在讲起来就一句话的结论而已。那你知道他走多少他才有这个结论出现呢?所以,我们现在要把他一生所行,所证得的,要讲出来很快,其实不多,就是这样子。但是,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跟层次,那你要下很大很大的功夫才有可能。那我们现在这功夫还没有用够,就一直讲下去,那到最后一定变成知识。
从我们昨天前天的这个小参来看,大家大部分都还在摸索阶段中,所以你做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我想,换气、吞咽口水,你都要很小心,都要很留意。在(吞)口水,你的姿势对的话,姿势对,舌头拿上来,顶住上面而已,你不要太用力,用力没有意思。所以,我们通常舌头都要放在下颚的地方,那你稍微把他提一下,这样子,他的口水就自然的往下流,他不要你再用吞的方法,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情况。
我们会有吞口水而发生呛到的情况,可见你是紧张,所以一定是紧张的。因为你一紧张,就把那个喉头锁住了,那么津液就流不下去,那你不知道。
就像我们紧张的时候,那个肩膀会提起来一样。除非有人经常提醒你,不要紧张,肩膀太硬了。好,你自己留意,肩膀再放下来,大概不要五秒钟你就提上来了,因为紧张对我们现代人来讲已经是很习惯的事了。那这一点要怎么破除呢?就从静坐中来。那么静坐可以解除我们紧张的压力。可是各位一开始做,你又先紧张来打头阵了,本来三分紧张,这一座就差不多九分紧张了,全部拉紧了,那这个就表示我们还在摸索阶段。
这个时候你不要讲任何的境界,这个时候有的境界都是病态的境界,因为你在紧张的情况之下都不是正常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把他放下来,要放下来,这是第一个。就是内部的这种情况。
第二个就是你手,这个手这样堆着,把他放下来是自然的,这个手也是自然的,就自然的靠过来。有的人是这样子,我告诉你,绝对不对。这个手会伸出来就不对了,这个你一定是紧张用力了。他是很自然的下垂的情况。还有人是捧在这里,这更不对了,那不能捧着,你就放着。让你捧两个钟头,你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不可能。你都通通放在最自然的状态之下。
很多人问我说怎么拜佛,我告诉你拜佛是个法门,拜佛从哪里,拜佛就从这里下手。你拜下去的时候,全身骨节,你能够完全放下,拜下去的时候,这一拜,从跪下来,你什么都要放下,你记得什么都要放下。这双手放下,双脚放下,身体放下,头放下,什么都放下,那就心也放下,这个才可以。那你能不能够都这样放呢,那就自己去拜。
有的人拜的姿势很多,啪啪啪,就好像在做体操一样,姿势很美。不是。你放下是全部摊下来,自己像一滩水一样,全部放下,那就跟我们息出息入的情况一样,很自在的,你不要息出尽,斯,再吐一口气叫做息出尽,息入尽,吸气完毕,再锁一下,还要锁水龙头,你还要再锁一下,那刚开始训练,你会有这种情况,可是这个不对,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你从手上来看,大家在吃饭的时候,有的人就提的很高,你这样姿势很标准,是要你这样,不是要你这样,这都是紧张所造成的情况,都是紧张。
另外一个就是脚,你双盘有双盘的压力,金刚坐也有金刚坐的压力,散盘也有散盘的压力,你这脚放下来就是很自然的放下来,可是你的神经会把他往上拉一点,还要再拉一点。
所以,我们的感觉是,我已经放下来了,只是靠着而已,靠着这角落的地方。事实上,相上是这样靠着,其实我们的神经还把他拖着,还再把他拉住,没有办法你去注意看看。
演戏的时候常有一种状况,敌人躺着装睡,你去注意看,你装睡的时候,还没有装睡的时候,跟真正睡着的时候,那个姿势好像是同一样,但是你会有一种感觉,还差一段距离,其实距离也没有差很大,但是你感觉差很大,比实际的距离大很多。其实应该来讲大不了多少,你头就放在枕头上了,还有什么好差,那就是你神经拉紧,神经放开的那一种状况,差别是在这个地方。
我们怎么样去处理这个部分,就要自己慢慢去体会,慢慢去体会。紧张的这件事情是人类当中他很难克服的。叫你放轻松,你就越放越紧张。所以这些心理医师告诉这些病患的时候,他现在也发现,叫你放轻松没用,放轻松没有办法作意,作意要放轻松,那一定是紧张。
所以,我们透过息入息出,你可以放下来。但是你刚开始,因为很生疏,所以会紧张,这是必然的。那你只有借着量,运作的量增加,那么让他自然化,你就不会紧张了。
也是比较乖的小孩,在读书在写字都很好,老师走过去,他自然的就紧张起来了,没有为什么。为什么他会紧张?他心里的一种作用,你没有办法讲为什么。
那我们也是一样,平常呼吸好自在,一数息就不自在了。那就是你好像小孩子遇到老师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就紧张。那么这一个指导,你一定要去做,反复的一直去进行。
同样的,观察呼吸状态也一样。有人在想,呼吸好像某一种状况,你真的下去观察的时候,那种呼吸状态他就是一直变,他就一直变,你会一直掌握不到。觉得今天怎么这样子,上一支香还好好的,这支香怎么变了,怎么都抓不到了,那不要紧,这都是正常的。你要记得现在是摸索阶段,你就好好的去留意那种状况,很仔细的去掌握这种状况。
那么每一个人,他的前行不同,那么我们唯一告诉各位的是,你一定要去进行一段时间,就这个阶段观察自己的呼吸状况来讲,你最少要做一个礼拜。每天以六支香的情况来计算的话,那一个礼拜才四五十次的这种试验而已,四十次了,四十几次当中,你想能够了解自己真正的呼吸状态,善根当然是相当好了,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的这样,再打一些闲岔,然后还有一些妄想还没有除掉,还有一些贪嗔痴的习气在,你要想看到真正的呼吸状态,并不容易。
所以这个礼拜,这个礼拜开始,我想我们讲的次数,早上这种课要把他减少,进度不要太快。那一方面,大家从观察呼吸状况这个时候,这种状况,这个阶段,前行的这个阶段,多加强一点,观察呼吸状况真的能够建立以后,你就可以先进入数法,进入数法,你按照我们所讲的部分,你慢慢的前进,慢慢的去摸索,这个地方,每一个阶段,一定要很扎实的打下来。
现在在禅修不是在讲经,你不是在听经,听经你可以不管他,我越快越好,知识是获得越多,你的满足感越强。但是你要知道,知识的满足感会随着时间而递减。这个实修,你会感觉很累,而且满足感并不大,反弹很大,可是他会随着时间,这种法喜他会递增。
所以,基础的功夫你打的越好,那将来你那不可思议的法喜那就会一直产生,别人没有办法知道为什么,但是你一定很清楚。因为我们这个部分跟大脑运作的方法刚好相反。
大脑是寻求满足感,师父讲的很好,很有内容,我很喜欢。所以你就会发现,几年以后,你就会差不多都是这样,这师父说不错、不错,就这样子不错而已。为什么?因为那就是一个模式。
他就是一套思维模式,当你建立以后,那你就产生一种疲乏,然后你会一再的在那边运作那一套思维模式。即使再用新的方法去刺激你,你也很快会导入你自己的思维模式,那这样的话,你那个满足感跟新鲜感,就都会消失了,这是修行者在听经闻法的时候一个很严重的陷阱。
不止听经,念佛也是一样,我们常跟各位讲为什么不要轻易的更换法门,尤其这些世间人,他不是真正的在精进。念佛念个两三年,刚开始念,信心很强,我绝对要往生极乐世界,念个三年以后,就”真的有极乐世界吗”?
那个时候人家告诉你诵经很好,你一诵经,法喜又起来了,因为你念佛已经疲惫了,念佛对你的效率已经边际递减了,那个效用已经递减到接近为零了,所以这个时候叫你诵经,你会觉得诵经效果很好。因为诵经你可以获得多很多的知识,所以他的效率又很快的提升了。
可是三年后你又差不多了,都叫人家行菩萨道,饶益众生,三轮体空,般若智慧,诸法性空,还有什么。这个时候,你的边际效用又递减到接近零了,那你诵起经来又意兴阑珊,一面诵又一面打妄想,人家说诵经会开智慧,我智慧好像也没开。这个时候,人家告诉你修法持咒,那你又一下子又高涨了,同样的,两三年以后,持咒你也没兴趣了,那这样几次下来,你就会发现那种疲惫,而你的水平会一直维持在那个地方。
这样下来,你的家里就有点类似佛教博物馆了。各种念珠、各种蒲团、各种法器都有,不止铃啊杵啊,各种各样的佛像也都有,不止雕像、唐卡,什么都有了。各种经本法本,无所不有,但是你的水平就在那个地方,这个叫做佛教界的老油条。
我们告诉各位是你不要换,一直要坚持,即使产生那种疲惫感,你干脆放下,休息一段时间再来精进,绝对不要更换。你一更换,你一定会养成那种周期性,而那个周期性自己要去突破,一定要去突破。
所以在修法中,我们告诉各位,你要想提升生命品质,就在你产生瓶颈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的生命品质要不要提升,你只要更换了,他就无法提升,那你要怎么去突破,那你自己要用方法,用紧守正念,重新来过。
那么为了要使我们在生命提升的每一个阶段当中,都不会产生堕落或者退缩的情况,告诉各位,最保险的方法你就是把基础打好。因为刚开始这个时候,你还不会有这种懈怠心,还不会有倦怠感,边际效用还没有开始发挥作用,既不递增也不递减,那么我们不要寻求知识满足的那种满足感,我们从法喜上面来激励自己。
所以,基础功…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