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十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转,很快的就发心要精进的修行,这当然是很好,我们也很赞叹,可是这种精进修行的人通常都会出问题,因为他的资粮不够,所以他很容易就变成一师一法一道,然后就封死了,我们告诉各位不是一师一法一道,叫你缘念道场缘念善知识,缘念法门,并不是叫你一师一法一道,在有人愿意教你的时候,你还是通通要学,不要人家想教你,你说对不起,我现在一门深入,要教你的人他就踢到铁板,对不对,人家发心要行善,那你也应该要给人家种种善根啊,结结善缘啊,就像大家一样,你要跟师父顶礼,那个法师,哦,对不起,你一拜下去,他马上跳起来,那你想想看,那你永远种不到善根,是不是这样,同样的,人家想要教你,你为什么不给人家教呢,你是什么东西嘛,什么货色嘛,你想想看。这个不是表示你的忠诚度,这是表示你的顽固度,你的顽固的度数相当高,这个你稍微的再看看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要注意的,这个六法他配三十七道品,那给你做个参考。

  

下面讲守意。守意者,如灯有两因缘,有两个因缘,第一个坏冥,把黑暗破坏掉,二者见明,可以见到光明,像灯一样,守意者亦有二因缘,一者坏痴,二者开慧,这个安那般那还可以开我们的智慧,所以在修安那般那的时候,你自己本身要懂得,不要一开始就说我都不起这种观慧,那就不可能。守意呀,意从因缘生,故当缘因缘,而莫著缘,注意哦,缘因缘,不著因缘,是为守意也,这个我们是从安那般那把他安成安般守意来讲,你不翻成安般守意他就是数息观,换句话说,这个是解释的方法,把这个安般守意,安世高翻成安般守意,安那般那翻成安般守意,那就有他的语言模式出来,你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到,很清楚的一种现象,这个是译经家他的用法,这个译经家他本身也是个行者,他行了以后,他内心里头有所收获,他有证量,有证量他一定可以用他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他的语言,就把安那般那变成安般守意,那假如没有的话,经过人家解释,你可以直接翻成数息观,数息观弄来弄去,就是注意息入息出,你只有这个技术而已,守意的部分你就完全没办法了,这个时候传诸久远,一定产生偏差。

  

所以我们要看很多的这种原始资料,就在这个地方,因为这一两千年来,我们已经偏差到哪里去了,你可能不知道,但是我们看原始的旧有资料里面,你就可以了解到,我们偏差的地方好修证,那从这里我们看出来的就是每一部经典的翻译,译经家有译经家的思维模式,这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很多了,每一个觉者,觉者本身有觉者的思维模式,你把所有的觉者都叫做释迦摩尼佛也无所谓了,我可以告诉你啊,释迦摩尼佛他在他的行法当中,他不是单一行,你要知道,一个觉行圆满的人他是法门无量,所以当他从这个法门切入的时候,那就有这个法门的思维模式,当他从这个法门切入的时候,他有这个法门的思维模式,不一样,所以我要是跟各位讲说,楞严经的觉悟者不是释迦摩尼佛,你一定会抗议,说你等一下不要下来,我会揍你,我跟你讲说金刚经的觉悟者是释迦摩尼佛,楞伽经的觉悟者不是释迦摩尼佛,你绝对不会同意,你说他都写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我告诉你呀,是不是都无所谓呀,就算是,这两部经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完全不一样,你要了解,一个人能够讲两种不同的语言呐,这是天才了,这已经不是人了,你会说,当然只有释迦摩尼佛能,那我也败给你了,那也无所谓呀,一个觉者他是不执著的,而事实上你要这样讲也可以构成一个系统,我也可以替你讲的很完美,但是呢,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那有好多人觉悟,他的觉悟是从某一个方向切入的,从这个行法切入,那么他的记录就构成哪一部经,知道吗。

  

所以这个时候那个人切入他的修行方法,他的思维模式构成他特殊的语言模式,所以解深密经有解深密经的语言模式,法古经有法古经的语言模式跟法古经的思维模式,密严经有密严经的思维模式,跟语言模式完全不一样,你知道吗,那你说硬是同一个人,那也无所谓,但是我告诉你,不同一个人,但是这些证量,最主要我们所要的是,他是用什么方法达到那个目的的,那个方法你要找出来呀,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行者、觉悟者的本身有他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当他讲出来做成文字记录下来的时候,那个叫经家,假如同一人,那当然这两者合一的可能性比较大,假如不同一个人,他思维模式不一样,那就有两层了,那么那部经是用印度语言记录下来的,当他翻过来到中国的时候,就有译经家了,就有译经家不同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三层了,那么现在从我们这里来看他,我可以告诉各位,我们有很大的出入,我们会有很大的出入,所以你必须要有适当的调整,这个是先给各位了解一下我们在看经文的时候,他的语言跟思维模式出入的状况。

  

这个地方他提到守意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守意令念不得生,第二,若念已生,当疾灭,第三,若念转事已行,当从后悔,计亿万劫不复作也。首先是守意呀,令念不得生,这个意呀,在我们这地方,那就是守住鼻息呀,使念不生呀,就是守意令念不得生,守住鼻息,你的注意力,注意在鼻息这里,不产生其他的作用,这个叫做守意令念不生,第二,若念已生当疾灭,假如念已经生了,要赶快消灭,换句话说,心被妄念迁走以后,要怎么样摄之令返,要赶快摄之令返,那假如都不知道,这念生不但生,而且已经去做了,我就坐在这里打坐啊,然后打坐坐一坐,我怎么跑到柜台去做事啊,那念生了,那身也跑了,不是念跑而已呀,身体也跑了自己都不知道,那么当这个时候发现以后,那你就应该忏悔了,要忏悔了,这个地方这样讲很清楚了,但是我告诉你呀,这里有一个矛盾的地方,你看得出来吗,他讲守意呀,是令念不生,但是前面讲守意有二因缘,一者坏痴,二者开慧,意从因缘生,故当,当缘因缘而莫著因缘,那请问你,要著因缘而又令念不生,你怎么修?文章一直看过去很快呀,这个念下来,都是方块字,我们都懂,这里没有念ABC的,大概只有喇嘛不懂而已,其他都懂啊,但是你看起来懂啊,我告诉各位,经典的东西就在这里,你说你懂了,我说你绝对不懂,这个地方说令念不生是杂念不生,这个守意,守意的那个意在还法当中,那个意我们数息,你守住的时候,他会起变化境界出现,那个变化境界你就开始用那个意去牵引那些变化境界,那才是功夫,当那个变化境界被我们锁定了在某一个地方,那就一定要在那个地方,知道吗。

  

大家看十六观经有没有,这净土三经有一部叫观经,观经有十六观法,十六观法有观月有观日,那月亮出来我就坐在那边看,坐在那边观月嘛,那月亮不会停在那里呀,几个钟头就不见了,他会走掉啊,你观日也一样,太阳会走掉,你坐在那里看看,太阳会不见,那我问你,这样你会开智慧呀,这样你会修成定啊,都不可能,月也好,日也好,观水也好,观什么也好,他都只是个媒介,你就观佛身也一样,他只是个媒介,今天我们看千手观音好庄严,看看看看看看看就哪一天那个千手观音走出来跟你讲话,你叫头壳坏去,我们是借着这个观音的媒介,那么你在起观的时候,这个像他会因为你守住鼻息了,从你鼻息到眉间之间,他会贯通,那么你会在这个地方起种种的相,那你这个时候你要摄心把那个化境降伏,来调服他,譬如说有观音出现,有地藏出现,有弥陀出现,你要观哪一个,你说,哦,阿弥陀佛最大,我拜108拜,观世音菩萨第二,我拜107拜,我告诉你啊,我告诉你,阿弥陀佛说,可怜的孩子,怎么教,你不是要找谁拜啊,你说我这么多菩萨来佛来我很高兴啊,行者在这个时候锁定一个,我这个时候在修什么,你要确定啊,我在观日啊,既然在观日怎么跑出佛来,遣掉,这叫佛来佛斩,你知道吗,你现在观什么没有啊,你没有办法降伏你的心境嘛,你就坐在那边像看电视一样,一幕一幕,这个节目完了又那个节目,这个节目一直来,看完了,看完了叫凡夫,你一定要锁住那个地方,就等于把那个节目止住,不要动,我就守住那个,其他的化境我都不要,那我要把那个化境我要能够去控制他。

  

这个意念在这里起作用,就是说当缘因缘而莫著因缘,我告诉你这个比什么都还着因缘呐,你那个化境一定要守住要降伏,我们下礼拜就可以开始讲正行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行法绝对不是你自己想象的。台湾多少人在念佛,全世界念佛密度最高的,台湾,所以以前的人叫福尔摩沙有道理的,以后不叫福尔摩沙,以后会叫阿弥陀佛,会叫阿弥陀佛island。不是福尔摩沙island,你放心。因为这边的人开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但是你知道吗,他不懂得如何念佛,他的念佛像录音带一样。叫做有音无心,有音呐音有了,无心呐,都没有心,那你不能成就,绝对不能成就,我跟你讲绝对就是绝对,这里面没有丝毫通融的地方,你有多少心才有多少成就,你没有心绝对无法成就,是这个法殊胜的地方,所以你要看这个行法当中,同样是讲守意,守意到底是令念不得生呢,还是守意令念得生呢,到底是当缘因缘莫著因缘呢,还是要缘因缘特别着因缘呢,都不是你想象的。

  

所以这就我们一再跟各位强调,语言文字有他僵执行,僵化的执着性,绝对不著文字相,不著语言相,不著心缘相,这是修行的要领,你这要领没有的话,你很难很难有所成就,你会一直在这边哦,忙来忙去,下面讲,守与意又各不同,这个不同都是安世高的语言模式了,我们只是提供给各位做参考,守者,护十方一…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