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为你感受不到啊,随便弄一堆来就塞给你吃了,你不用,你连锅子都拿来就好了,为什么拿那些东西给你,你就没有那种品质,给你也没有用啊,打破了,怎么破了也不知道,“我不知道他破了,他是大概他本来就破了”,工厂出来就破了?你不知道为什么,那些用具的搭配,你也不会,就是说你的品质没有到那里呀,这些东西给你,你根本就没有用,搭配不起来,给你再怎么转,你就有就好的,那种情况那你就是没有办法处理,不是说我们要怎么样,你一定要在一个地方,这个东西给你训练,你这种状况训练的完成,扩大,每一个都可以这样,那一个你都弄不好,扩大你一定出事情。
所以这个都是品质上的问题,生命的品质到那个地方,很自然,你就会兑现。跟各位讲,我们在台湾,我是不知道,各位的生活可能还很好,我从小洗澡,洗脸,洗脚都是那一条毛巾,就这样用,用到美国去了,那个供养我们住的这些护法,他说师父,你怎么都没有用浴巾,我说浴巾,浴巾我不知道怎样用啊,他说洗完澡,浴巾就这样擦一擦,我说,我一条就打通关了,他说,他的意思,我听他讲的语意是说,你是不是洗完澡,全身湿嗒嗒的就把衣服穿起来,要不然怎么浴巾都没有用,他在讲的时候,我就在想,他们大概洗完澡,就浴巾包着,然后捏一捏,这样就算擦好了,我们是一条,把那个肥皂抹上去,全身搓一搓,然后揉一揉,把肥皂揉掉以后,把他捏干,然后就全身擦一擦,擦完衣服穿起来,那你那一条就已经可以用了,可以从有顶到五趣杂居地了。那他呢,他不是这样啊,所以我现在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因为你没有过那种生活,你不会用,所以浴巾怎么样啊,我是觉的奇怪,那个东西怎么叫做浴巾呢,他应该叫做盖膝布,对不对,怎么叫做浴巾呢,你不会用,因为你的品质没有到那里,你没有去尝试,你就永远不知道他怎么用,所以浴巾给我的印象就是挂着那一条所在的地方,叫做浴室,他只有这个意义,对我来讲只有这个意义,因为我从来不会去用他,他挂在那个地方啊,我就证明说这里是浴室,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他要怎么用啊,我不会用。
生命就是这样。你没有去经验到,你就永远不知道,没有生孩子的人啊,他不懂得怎么疼孩子,真的不懂得怎么疼。以前我们在中坜,养了一只狗,那母狗不知道怎么,生了一堆小狗,生一堆小狗实在就很头大,要养也不是,不养也不是,但是你看那个母狗在照顾小狗的时候,那个母狗他来的时候跟那个小狗一样大,才养八九个月而已,他就生了一堆那个小狗跟他一样大,就这样子,我也不知道谁教他的,但是他就会很疼小狗,小狗跑远一点,小狗眼睛还没有张开,爬出去了,他就从尾巴把他咬着,又丢进去,我们用个纸箱给他住啊,他就会照顾的很好,有一天老和尚来,大家都说老和尚来会讨厌他,我们在想说要怎么把他藏起来,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什么也见不到了,等老和尚回去了以后,我们就说奇怪呢,小狗跑哪里去了,原来他把他躲在一个山洞里头,一个小地洞里面,然后他把他一只一只咬出来,母亲要照顾小孩,他是天生的,他的生命就是这个样子,他生命成长到某一个地方,他自然就会那个东西,那个生命的本质,现在我们的生命还没有成长到那里,你的CLASS太低了,LOW CLASS,你要稍微HIGH CLASS,高级一点,怎么样使自己成长跟超越,去感受那个生命的存在,你要是感受不到那个存在,那你的修行一直没有用,一直会停在那个地方,那是意识形态的,不是真正的生命品质,所以你到了这个地方就要用无漏智。
这个四谛,不一定四谛,不过用四谛做代表,四念处也可以来对治,使我们超越有顶地,所以这个是相当微细的部分,相当微细,那么外道呢,无总摄的四谛法,外道对四谛之间,他是有点认识,但是不太全,那么佛法呢,是最完整的,故只能以此六行观,断下地之修惑,乃至生有顶地,所以外道修行到这个地方结束了,那我们告诉各位,你要怎么样重构当年世尊在外道那边修,修到有顶地的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那么他认为没有办法出离,不是他的终极目标,而放弃继续在哪里修行的动机,你可以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得到了,他跟外道修行修到这里,那大家都很高兴,已经成就了,已经成就了,而他认为,不,那么他的这个智慧从哪里来,他的这个善根从哪里来,我们常跟各位讲,你自己要想,这些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他的关键到底在哪里,你要去找啊,要去参啊,这就是我们的疑情啊,孔子也是人,我们也是人,人家孔子是在哪一个关键点上,他成为圣人。他没有人教啊,因为在他前面没有圣人了,对不对,悉达多太子也一样啊,他跟外道学就学到这里,外道也不会告诉他后面这一句话,这一句话是,大概世尊之后四五百年,才写出来的啦,那世尊那个时候,是怎么样去发现说,这个不对,那就是他的关键,今天我们,各位你有没有想过,我是一个凡夫,我要变成圣人,怎么变,关键点在哪里,你要去找到那个关键点,你有你的关键,我有我的关键,每个人在这个关键点上绝对不一样,绝对不一样,你自己才能感受的到啊,所以开悟了,不由他悟,你要知道,你要自己来啊,要自己来。
那么这个自己要怎么来呢?就是你下功夫的地方,向你自己下功夫了,我们给你的是一个普通的公式,而这个公式运用之妙,那就要看你自己了,像我们读数学,数学的公式我们都一样学,但是那个数学拿去应用化学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拿去电学也不一样了,拿到电子学也不一样了,拿到天文学也不一样了,同样都是那个壹加壹等于二开始演变出来的,他们为什么变得那么妙,我们怎么再怎么看还是一家一等于二,后面的部分就因著你的不同,而去善用其心,所以有非常非常的变化,同样的数学,壹加壹等于二,为什么爱因斯坦会变成E=MC2,对不对,他也是数学啊,他怎么变得出来,那我们呢,我们变到哪里去?壹加壹不等于一,那到底是什么,壹加壹也不等于二,壹加壹也不等于三,那壹加壹等于什么,变成自己没有答案了,这个就是我们不会用心,会用心的,那这里会有很大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从这个共同的下手,然后到达不共同的目标,数学是共同的,就像这里,我们修根本味禅,是通外道的,但是禅坐的时候,我们可以跟他不同,关键呢也在这里。下面是根本净禅,我们了解根本味禅,主要是从六行观来的,那么根本净禅呢,他也有三品,那么六妙门是其中之一,十六特胜,通明禅都是,那这里讲,慧性多者,修六妙门,定性多着,修十六特胜,定慧均者修通明禅,这是简单的跟各位区分,那你到底是慧呀,定多,那不一定,我个人是感觉修六妙门比较简单,大概惰性多着,修六妙门,巧性多着修十六特胜,这个六妙门,他是直接从数息下手就可以了,十六特胜,他是四念处要通修,四念处我们有总相念处,别相念处,那修十六特胜就等于别相念处了,他是分开,每一念处再分四个阶段修,所以加起来是十六特胜,当然有十六门了,定慧均等的,通常修通明禅,这是从印度人来讲的,从我们来讲的,他已经变成知识了,没什么用了。
此三亦为出生出世间一切善法之所依,故名根本,然此禅中,是不隐没,云即有观慧,又能觉了分明故,这个叫不隐没,前面根本味禅是虽有观慧,不能觉了故,那么这里呢,既有观慧,既然有了观慧,又能够觉了分明,这第一个,第二个呢,无垢,根本味禅是有垢,他有贪着,爱味,这里是不著爱味。所以说以此禅定中,不生爱味执取故,他知道有这种情况,但是他不执著,那你在修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啊,我们告诉各位有一种反应正常,一种反应不正常,一听,啊,真好,我下一步要怎么办,那这个是应该有的态度,那你说,真好,人家说这样不要执着,你说,你都不知道这有多好,那这个就不对的态度,知道吗,修学禅定,内心真的感受到,啊,真好,那下一步呢,那就马上要超越这个地方了,那这个就对了,那你说这个真好,人家说不行,要赶快超越,你都不知道这有多好,那你大概就没有办法超越了,就没有办法超越了,所以一句话出来,你自己不知道,你的生命品质就从这里看出来,就看出来了,这次台中华严海会的时候,有个女生,一直来问,生命品质,生命品质,我说你不要执着生命品质啦,搞不懂,为什么,他听到生命品质这个语言模式,他能接受,但是呢,他还是执着,因为他要的是生命品质,你要生命品质干嘛,每个人都有一份,你也有生命品质,只是是好是坏而已,那你自己认识不清楚没有用啊,但是我是告诉各位,这个东西从这个地方去分辨你生命品质的好坏,也从这个地方看出,你的修行成不成功。我们看一个人适合不适合修行,也是从这个地方,从这一类的状况中去看的。
当然随着层次的提升跟各位知识领域的不同,我们所观察的也不一样,没有读书的人单纯,他不会掩饰,读了书的人,有点聪明的,那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的品质比较高了,那这高就很麻烦,容易伪装,在这个伪装的过程当中,自己不太了解,他不是故意伪装的,他是本来如此的,因为读书里面会教很多这些语言名相,他不读书的人,他没有语言名相,所以他比较不执著,所以他表达比较单纯,他是什么状况,他就表现什么状况,可是,知识越来越多的人,他就越来越会隐瞒,会隐藏,所以这些都是自己要留意啊,有一次有一个老同修,老同修他学佛已经很久了,他算一算,我说,那你比我早几年发心了,他很得意,我就问他,你现在修学到现在有什么心得没有,哎呦,什么心得…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