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五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了,那这个就要人给你调了,就像我们要打香板一样,你坐正坐好,你一定要那个照相的师父给你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那你不知道啊,那是你身体上的惯性,所以自己动一下,然后自己检查。

  

怎么检查的我们看一下“挺正端直,令脊骨相对,头颈 皆正,鼻与脐对”鼻子跟肚脐要相对,两肩要轻松平正,如此不偏不斜,全身正住”。这个都是你自己要留意的。你要在入座的时候,我们巡堂的师父会跟你大概简单的提一下,那么你功夫越久,越提这个就越小儿科,所以自己就要知道要调整的好,我们打坐的人一坐下去,他有一定的模式,你自己的模式你知道吗?所以打坐的人他的习气,跟念佛人一样,所以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习气,我现在要来打坐,他自己的蒲团坐垫拿来,他不要坐道场的,因为你在家里天天坐那个,那个屁股坐下去的那个模子已经坐出来了,现在来坐道场是新的,那个模子没有了,所以他坐下去会坐不稳了,那你会有那个习惯,不要紧,但是你自己一定要调好,你坐下去一定要调好,服装也一样,你自己要调好。那僧众的这种裤子,裤管,我们虽然是不穿袜子可是你还是要绑带子,那袜套要解开,你不要绑在那里,现在我们大家功夫都不够,你都没有障碍,你知道吗,你功夫用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告诉你袜套是很大的障碍。所以现在要坐的时候,袜套就要先解开,那么大家最好,尤其是冬天你穿的运动服,运动服那个裤子是松紧带,你会用比较厚的,要比较厚松紧带就比较紧,那你要想办法,这个你要想办法,我们没有办法替你想办法。你不要束的太紧,你自己在这个地方要去留意,这个都是一些小技巧。

  

“再其次,深呼吸,开口吐去胸中郁气”,真的修行,包括持咒念佛,都一样,要开始静坐之前,这个这口气可是要吐一下,你不要吐到生病的那种吐法,所以这个吐都是很轻松的,这个胸口的一口郁气把他散发出去就好,不要通通要在禅堂里面散,散出来都是你们自己再吸进去,所以要进禅堂之前就要先有一个准备,在外面舒展一下,把这胸部拉一下,把这个气调一调,放轻松以后进来,坐下来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轻松。

  

“放气之法,不可急粗,绵密行之,一切秽浊乃至百脉气郁,皆随吐气而出,气尽闭口,由鼻纳清气,如是反复,直至身息调和”。慢慢的,这个都属于比较微细的部分了,你自己,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都不去注意啊,那你当然就没有这些,那你逐渐的用功以后,这种情况,他就会逐渐的浮出来,浮出来你也不用太执着,这个调整过程人人都有的。

  

“身体调和之后,自然闭口,唇齿相拄,不可用力”这个脸上的功夫你自己留意一下,一个是不要咬牙切齿,很用功,这个叫精进,你不要把这个地方守的太紧,同时,脸上的上半部也一样,要精进没有错,不是叫你认真成那个样子,都是要很轻松,所以我们打坐之前眼镜一定要拿下来,戴眼镜的一定要拿下来,这个脸部一定要先这样子,一定要先把这个自己解开,到耳朵,你要坐之前就应该要有这个动作了。不是要下座才有这个动作。要坐之前就要有,先有这个动作。这很麻烦了,学佛师父还要讲这些。我在讲都觉得不好意思,你听了之后不知道会不会不好意思,不过这些都要留意。

  

“令舌抵上颚,次当闭眼,三分慈眼用断外光而已。”我们叫做慈眼三分示众生,那么假如是三分,你这样轻轻的闭起来也不要紧,闭眼睛也不必要闭到那么痛苦,一定要把它..,那不是,你轻轻的,假如说三分慈眼,那你闭起来都不要紧,那意思就是说,让眼帘自然下垂就好了。

  

“如是检视端身正坐,犹如磐石,收摄四肢,不动如泰山,故曰”坐如钟”也,不宽不急,身心轻松,不可绷紧身心,是谓身调相。是谓行者出入禅定之时,调身之法。”大概这个部分你稍微留意一下,身第一个。

  

“调身之后次当“调息”,息有四相。”我们一个一个跟各位谈一下,四相就是风、喘、气、息。

  

“风相,鼻中息出,出入息有声”。这个是跟各位讲一下你了解这种状况就好,大概很少人有这种情形,不过你匆匆忙忙从外面赶紧来的话,那你坐下来就有这一相,这个叫风相。

  

“第二个是喘相,息虽无声,然息出入结滞不通”。通常都数一、二,三发生问题了,就是结滞不通,所以叫喘相。

  

“第三,气相,息不结滞,然息出入不细。”当然他已经比较通畅了,但是呢,不细,这个是我们一般人留意到自己鼻息的时候的一种相状,但是这个呢,我们经过训练,他会消失掉。

  

那就进入第四个叫息相。“无声,不结、不粗,出入绵密,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豫悦”。这个是我们一般讲的这个息,有静坐的人你就比较能够感受到这个状况,我们一般人是第三种,假如你整天都是喘相跟风相,那保证有病,通常的情况,一般人都是气相比较多。息相你感受不出来,可是我们开始静坐,你马上就可以进入这种状况,这是健康的情形。

  

“前三为不调相,息相为调相,行者若着风相,则身心不宁,若停在喘相,则身多毛病,若守气相,则易觉劳顿困厄,若遇息相,则心易住定中”。这里面大概就跟各位讲的很清楚了。

  

“行者于息不调相中,若欲调之,当依三法”。怎么调呢?“调风相”,就是最粗的这一相,先安心使宁静,放下身心世界,所以当你有这种情况,不宜现在就入座,就应该在外面,譬如我们外面椅子上坐一下,让这个喘的,那种急的情况,先把他摆平,你不要到里面去坐,人家里面平静无声了,那你一进来,那你就像鲸鱼一样,全部被你吵醒了。

  

“调喘相”,喘相呢,“放宽身体,以使情绪放轻松,务使心灵紧张”,这个是比风相来的微细一点,但是还是一样,自己要怎么样放轻松。

  

“调气相,观想气行遍毛孔肢节,越微越妙”,这个就直接我们要修行的时候,所以这一相你是可以入座的。

  

“调则障碍不深,障患不生,则心易定,心越细则息越微,此中不涩不滑,神情怡悦,是息调相,是名行者出入禅定时的调息方法”。这是我们鼻息之间的情况。

  

“调息之后次当调心,调心有二意,第一,调服妄念乱想,不令逾矩。心散意乱乃欲界众生之特质,故调伏妄念心思,使心意安稳,乃此界修定之初方便也,而断诸思觉,乃入禅调心之初相”。这里头我把他列了几个给各位参考一下。要调这个心的沉浮宽急,要到达适当的地方一共有四项,我们来看一下。

  

“治沉相”,所谓“沉相”就是精神涣散,提不起心意,精神不好”,这个叫做沉,一坐下去就一直沉下去了,很简单讲,这个沉相就是爱困,就昏沉,叫做沉相,这种精神不好,疲倦困顿,坐的时候低头弯腰垂颈,想睡则是,有没有这种情况,所以当你沉相发生几次,要调你调不起来的时候,那我看你还是出公差比较好,要不然你就要吃香板,这个部分自己一定要调,当你每次都发生这种状况,那就有问题了。

  

这个要怎么治呢,“治此沉相,那平时宜多补充综合维他命”。你常常会这样子昏沉,基本上你的生命能量非常不够,先从物理现象来,先补充营养,要补充营养,尤其僧众不要太迷信也不要太古老。一定要燉,买人参去燉哦,我告诉你再怎么燉,还是燉出综合维他命而已,所以维他命丸很便宜,人家也供养很多,你就勇敢的吃他几颗,但不是入座的时候吃,要按照那个规定量,每天要吃,你不要维他命丸不吃,一直吃黑枣,人参,乌骨鸡,那营养不会比维他命丸要好,那只是说你贪吃而已,所以为什么要补充啊,这是你营养不足的现象。

  

临坐之时,要治这个沉相,平常你就要注意了,那么“临坐之时,当系念鼻端”,这个是从正法修行上面来的,那你就是因为守不住正念,所以你才会昏沉,所以还是要再提醒你,临坐之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鼻息或者所缘之法中”。比如念佛,系住佛号,我们是数息观,那你就系心鼻端,“令心意集中,无分散意,如此两肩可治沉相”。两者同时来。

  

第二个治浮相,”所谓浮相就是精神亢进,精神饱满,此时心意浮动,精神抖擞”,一坐下来,哦,怎么妄想都出来,几年前,哦那个对,哦,他叫什么名字,想起来了,那你就完蛋了,不是叫你去想那个人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呢?这个是心浮动,所以他浮动以后,“精神抖擞,心好飘动,心思不一”,不能专一,“身亦躁动,心念多缘”,坐在那里,人家都坐的好好的,这个脚突然翘两下,这个手动两下,这个手指头动两下,那这就表示你的身在躁动,心念攀援太多了。

  

“治此浮相”,要怎么治呢?那么,“平时宜少刺激之食物”,要吃少刺激的,如五辛,补品海鲜鱼虾牛羊肉等”,这些你都要少吃,僧众当然没有问题,你不会吃这些,但是在家众,你有没有常素我不知道了,你这些还是,身体太好,营养太丰富,多余的能量太多,要消一消,不要这些东西吃太多,尤其是身壮之士有此浮相,引宜注意,临坐之时,应少刺激性饮料,刺激性味觉视觉,刺激性饮料,我要打坐怕打瞌睡,康贝特P啦,现在什么牛很多,你不要猛吃那个…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