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四集

  

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四集

  

第18页,第三章持戒调和,我们先看这个部分。“所言“戒”者,工具也,蓝图也。是行为之规范,是典章与制度,是组织之架构,是修学之准则,是人生之蓝图,乃至是心灵工程中的基本方程式”。一般人讲戒,就好像枷锁一样,我们先给各位一个基本的认识,戒是行为的规范没有错,但是,他不是枷锁,他是我们的一个轨范,你修行想要成就,那你必须有一些规矩,我们常跟各位讲说戒律是什么,戒律是我们跟黑白无常在游戏的一个游戏规则,就那么简单,你在球场上做球赛这样的一个运动,要是没有游戏规则,那个不叫球赛,那不好看,没有输赢。那我们在修行当中,你修行想要成功,他有成功的标准,戒律就是这样的一个标准。他不是要限制你可以这样,不能那样,不是。

  

就像我们吃素,你吃不吃,你去吃肉又没有说你吃素的人,吃肉下去,然后就会噎住,不会啦,你照样也吞下去了,也消化掉了。但是呢,你是一个修行者,你就应该要在这边很自在没有障碍,那这个才叫做顺利,那假如说我们在这种种的规范之下,你不能够有一个这样清清楚楚的规范,让我们在这个规范当中很自在的话,你怎么知道你的修行跟训练是正确的是成功的,我们是在做一场人生当中最伟大的竞赛,我们不但在跟黑白无常竞赛,我们在跟阎罗王竞赛,我们在三界内跟三界外做竞赛,你要出三界,你用什么方法出三界,并不是用戒律出三界,不是。戒律是给我们证明说你有没有出三界,这样而已。你在道场中,让你承担的执事,那你是欣然承受还是那一种无嘛好,无嘛好那我告诉你,你永远出不了三界,并不是说一定要在道场中承事,担任执事你才能出三界,不是,是你的心,因为你是那种很无奈的,所以才会产生无嘛好,你的心要是欣然接受,对对,甚至说你不用讲,这个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你一定能成就,你那个心成就的,不是因为你做这件事情才成就的,知道吗?把他弄清楚。

  

我们东安居的时候,有两个人,我们这一次夏安居就不给他参加了,那为什么呢?人家通通要睡觉了,他才要洗澡,人家衣服都晾在那边,他就特别用烘干机,你的衣服就比较特别,你的身体皮肤细胞都比较高贵,人家都草包,是吗?你不能够跟大家融洽,你可以提出意见,我们大家一起,要用大家一起用,你不要你是贵族,人家都是草包,那你不能够跟人家相容,那就不要再来了。

  同样的,这不是可不可以用那个东西的问题,是你的心的问题,你的心啊,律啊,特别是指,大家和合共住的那些规则,通通叫律。戒,那就是世尊所定的,佛戒,不管是世尊所定的,或者是大众共居,这些清规都一样,你要能够欣然的承担,那么这些不是相上的问题,是你的心能不能够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很高兴的把他圆满下来,所以我们说, “波罗提木叉”称为“别别解脱戒”。他跟我们行法不一样,但是他确实行法之后验证的标准,所以你要把他看清楚,所以我们这里跟你列几个名相,让你去了解。他是工具,是蓝图,心灵工程的蓝图,他是行为的规范,这是根本定义,是典章跟制度,是组织的架构,这都是现代的语言,是修学的准则,是人生的蓝图,乃至是心灵工程中的基本方程式。用一些新的术语开开你的眼界,不要老是束缚在旧有的窠臼里头,走不出来。

  戒为万行之首,众学之先,我们这里有啊,万行之中,戒禁居先,成就定慧,律仪当首。平常我们在讲行法的时候很少讲这些,但是这些是基本条件,你不要说师父无聊,都说那些,不是师父无聊,这些是基本的,你应该要具备的,所以在我们禅修之前,你就应该要具备了,你不要到时候把他忘掉了,说我师父都没讲,不是师父讲不讲,这是他的基本情况,基本条件,你必须具备的,随时要记得,所以不要再给人家再讲了。你自己的疏忽,经过人家的提醒,不知惭愧而改进的话,那不能够叫行者,所以修行人的基本条件,尤其大乘行者,要有惭心,要有愧心,要有忏悔心,那都是指在戒律上我们自己要特别留意的。

  这犹如一些工程进行之前的设计图,此设计图乃为此工程进行的一切准则,戒就像设计图一样,你要施工必须按照这个来,你不要自己去乱弄一通,那根本你就不在做这个工程了,你要做这个工程,就要照这个工程的设计图来进行,所以我们叫做蓝图。“故在进行生命改造之工程前,应先明晰一切戒学,以便奉为圭臬。故谓“戒为万行之基,群学之础”也”。这个戒的部分,他的重要性,你先把他弄清楚。那一般,别的道场,你在别的地方所修所学的,我们不管,我告诉各位,你要进到这里,外面的先放下,你不要人家做一件事,你看不惯就说人家犯戒,犯戒的通通要下地狱,那天又有一个我们把它赶出去了,跟常住起冲突了,就叫他说你不用那么激动,个人修个人了了,因果自己背了,我说那你就背回去好了,你不要跟人家不和就叫人家通通去背因果,那种基本心态完全不对,你要知道因果不是由你定义的,谁背什么因果,不是谁定义的,既不是阎罗王,也不是上帝,你放心,那是一种真理,所以修行人应该要有谦下心,谦卑的心,你不要太过于躁动,你看不惯的那人家都要背因果,那你就很殊胜了,不是这个样子。

  所以,戒的问题你也不要把他看的太过分,产生恐惧心也没有必要,可是呢,你也不能轻视而没有戒,这一点要弄好,这个拿捏的分寸自己要拿捏的很好,就像我们跟各位讲,你要谦虚没有错,谦虚不是叫你不要有自信,不要有信心,不一样哦,你这个基本上要弄清楚,拿捏的分寸自已要勇于去承担。

  “俗谚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欲学定慧,先持禁戒。无量法门,戒学居先。”所以呀,初发心的人,我们最初劝他最初五年先学戒律,也就是说你现在要想做工程之前,先把蓝图看清楚。花五年的时间学戒,不是叫各位弄到最后只剩下一条戒,哪一条你知道吗?过午不食,大概剩下这一条了,晚上不吃饭了,修行功夫就很好,那你搞错了,尤其戒律,任何戒律,第一条你要养成,戒律是看自己不是看别人,你要记得这一点,看自己,不是看别人,第二条戒律,不要跟因果常常锁在一起,犯戒是告诉你说你修行不会成就,但没有说,犯戒就一定要下地狱,背因果,你不要搞错了,不要自己恐吓自己,师父说要看自己,糟糕我又犯戒了,这下子又要下地狱了,这个叫做头壳坏去,犯戒跟下地狱有什么关系呀,你不要常常扯在一起,现在外面杂讯,那个恐吓派专门在恐吓的,传戒中有专门在恐吓众生,这个也犯戒,那个也要下地狱,什么都,这个不叫佛法,这叫恐怖众生,就像恐怖片一样,给你看完恐怖片,那你会觉得很舒服,因为经过一番虐待以后,现在不虐待你就很舒服了。

  学佛没有这回事,释迦牟尼佛不是虐待狂,连他这个两千三千年后的弟子,他都要虐待一番,你不要搞错了,学佛给我们解脱自在,不是叫我们恐吓自己,佛陀更不会恐吓我们,所以学佛人他的基本条件,不自怖,不他怖。不自己恐怖自己,不向外恐怖别人,你记得这一点,尤其不要用戒律恐怖自己,我们犯戒与不犯戒,你看这个地方,我举那个例子,慧远大师,净土宗的大德,他是我们中国道宣法师的弟子,这个慧远大师算是非常非常有成就的,他在临命终时,人家告诉他说,师父啊,这个用酒炖一下来补很好,他说这个犯戒,他不接受,人家又说,那喝个蜂蜜也可以缓和你的病情,他说蜂蜜可不可以喝啊,他查戒本,还在找,他在戒本找的时候,他就往生了,人家都说他持戒持的很好,我告诉各位,他为什么会成就,因为他在这里自在。他的生命不会去干犯净戒,有没有很自在。对于死不恐惧,大家翻翻戒本看看有没有犯戒,犯戒就不可以喝,不犯戒就可以,大家还在戒本中翻的时候,他已经往生西方去了,这个生命你看,多美呀,你不看这个,你就看这个,你看人家持戒持的多好,就看这个,你像木刻板一样。木刻板那块板有没有看过?硬邦邦的,生命是那么的美好,你去欣赏这一个,不要把自己弄的死板板的,不对了。

  我们在这个地方去领纳佛陀的这种教化,去领纳这个真理的美好,这个才是我们修行者应有的本色,不要看错了。“所以“波罗提木叉”才称为“别别解脱戒。此犹如工程进行中,不论大小施工,皆须依原始构想中的设计蓝图施工,不能逾越,才能完成当初的心愿与目标。而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生的规划,人人皆无法洞彻人生洪流中,生命止于至善的境界.而今既欲学佛所行,行佛之道,以企人生十全十美的终极目标,则须在此生命改造的工程中,依于佛制的生命蓝图,进行生命的重新规划与整个生命改造的工程。如此一项旷古绝今的精密工程,能不依伟大的心灵道师所擘划的生命蓝图吗?”

  我是用比较现代化的话来跟你讲,这样念起来太没有力量,应该要用文言文讲讲古话,那这样念起来,那你就会都不懂。用比较白话讲,力量不够,用比较文言讲,反正不懂,不懂可以摇头晃脑,所以大家去感受,学佛不是一定老古板,他是很活泼很美丽的一项生命工程的欣赏。

  我们讲生命工程的改造,心灵工程的推动,他当然不像我们在盖房子一样,要把旧房子全部摧枯拉朽,通通把他弄倒,然后再重新开始,我们这个附近现在很多栋大楼,隔壁就废工场了,你看看这一片废工厂要把他盖成大楼的话,是不是要摧枯拉朽,然后就像隔壁那个架在那边,就像这条路一样,这样子看起来你会觉的很生涩,很僵硬,告诉你啊,生命工程比这个浩瀚庞大的多,你知道吗?点几个给你欣赏看看。一个人遇到挫折遇到逆境,人家无端的加给我们的是非…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