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三集

  

所以由于人际关系相处不当所引起的烦恼,也因此事最使人有无常及苦的逼迫,若不能善了人际关系,则心中浮动,躁忧不安,如何能入善禅境界。

  

人际关系可以说占了我们人生当中,我看90%我是很保守的估计,大概我所听到的大众的抱怨当中,除了人际关系以外,只有一个同修他是在苦恼着他的身体,他的病,其他没有,我不敢说千千万万个了,我想大概不下好几千个,这么多问题当中,只有一个是因为身体病啊,病的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起来的那种状况,他在苦恼,其他的都是人际关系。所以,有90%是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当所引起的烦恼,这个是很保守的估计。所以一个行者你必须要懂得,如何,跟人家相处的很圆满,假如这一点弄不好,你会修的很好,那个叫做才奇怪,那你自己想想看,人际关系要怎么弄好。

  

我们看第二段,而人际关系的好坏都是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不可能是无关的人,所以称为种族具足,我想你在路上被人家瞪一眼,以后骂一句,我看你回来会说很倒霉,过了就算了,所以你会吵架的人,一定是跟你越近的人你越能吵,距离越远的,你越不能吵,那你就得去留意这一点了。本来相聚在一起的缘,我们都是要惜福惜缘的,结果弄到我们一直没有办法相处,那你就得自己好好检讨,当然我们检讨起来都是对方错了,他不说我怎样我就不会对他怎样了,那你就得去留意这个部分。

  

所以种族具足是指生活周遭的族群,不论是血缘,姻亲,同学朋友同事等的善缘和合,即称具足,恶缘相对就是不具足。一个修行人,这个地方,不要以为无关,你要得罪人家,惹火人家,然后说那个看开放下,等到人家恼火你的时候,我看你看得开放得下吗?这一点,自己需要擅自勉励,那个境界稍微要兑换一下,若在不具足的环境下,远离妥善处理,不论运用沟通,不再来往或者协调逃避等等方法,皆以不加重心理负担,没有加重社会责任,招致心理不安等结果,才能促进禅定功夫的进步。

  

好,我这个是讲的很含蓄,招致心里不安那就是说你有罪恶感,你有一种亏欠的感觉,那这个你根本就没有办法修行,绝对没有办法修行,你会加重社会责任的话,那就表示你有犯罪,你被通缉,大概你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大坏事,才会加重社会责任,我是讲的含蓄一点了,你不要背文字就好了,或加重心理负担,你说没关系,我只要不理他就好,孩子帮人家生了一堆,你自己就跑掉了,那就是心理负担,你一定会有的,所以这些部分都告诉我们你应该要妥善的处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他圆满,有些人做事啊,结果事业失败啊,欠了几百万啊,或者几千万啊,现在大概要上亿了,然后躲到佛门中来,念阿弥陀佛,你不要给人家在拜佛的时候突然看到,啊就是你,那你当维那,你给我下来,那你什么也别修了。所以呢,不能使自己有心理负担,也不能够加重社会责任,更不要使自已有罪恶感,这个人际关系自己都要妥善处理。

  

若你假如有自己处理不来的事,那你可以跟同修研究一下,看看怎么处理会比较恰当,你不要自己弄了一个大窟窿,要大家替你去补,那就很难补了。又若已有心理障碍人格缺陷,心灵创伤等等,皆宜先做禅修前的先行适应。这个也是讲的很含蓄了,很简单讲,你要先去做心理辅导了,有这三个条件的都要先做心理辅导,那我们用术语讲的含蓄一点了,就是禅修前的先行适应,前行啊,你要先做调整,才能正修禅法,否则在人格不健全,心理有障碍或者心灵创伤种种前提之下,都不宜贸然进行禅修的训练。知见不正确你根本就没办法修,一坐下来金光闪闪,瑞气前条,要抓没半条,那你要修什么?所以呀,这些都要先做调整,待禅定是生命品质提升的一种训练。故非是人生不健全,或心灵有伤害的人所能冒然进行的心灵工程。

  

我们跟各位讲的很清楚,人生观不健全,心灵有伤害,人格有缺陷,这样的人,要来做生命品质的提升,那是很有困难的,所以这些都要先做适当的调整。因此我们跟各位讲,这三个条件,人生观要健全,心理不能有障碍,人性不得有扭曲,人格一定要完整。这个我们一个出世大丈夫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要不然你进入道场来只是被救济的人而已。道场站在一般宗教的立场,需要安慰这些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定的,那人家在安抚你,让你来打随喜七,那你不要以为说你马上有大成就了,那个都是偏差的观念,所以有没有被认定啊,那个上师知道,在指导你的阿阇黎知道,我们那是不知道的,所以你在这个地方,应该要仔细的自己要先了解自己,这个叫做种族具足。

  

第三个,是身相具足缘,这个又称身心自在缘,身相,色具足,身具足,是指行者的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的前行,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有健全的人生观,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灵,就现代人而言,生活环境复杂,人生维系的架构崩溃,互相依赖的伦理瓦解,人一时顿失所依,挫折无法排解,妄想又多又大,理想不能兑现,现实又面临严重的无力感,因此,人生观发生偏差,人格产生缺陷,心灵严重受伤,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产生人是无法进行禅修训练的,可是很遗憾的是,这些人呢,又偏偏喜欢跟禅有缘,因为不管是禅,或者学佛,或者修行啊,容易使他产生妄想,本来他理想不能兑现,在社会上又不能跟人家竞争,那修行最好了,不管有修没修,有成没成,反正逞口舌之能,这一点他很能,那在社会上是硬碰硬的,你有智慧,聪明才智,那你也肯干没有错,可是事实上你又没有福报,没有福报有IQ,肯干没有用,不一定会成功,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无力感,可是在修行中,全部都是靠打妄想跟逞口舌之能的,那这个就是出问题的地方了,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部分而善加警惕自己。

  

第二段,因此这种身心残破的人首先先做心理治疗或人格养成教育,重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人格到达成熟的阶段,重塑那残破的心灵,才能面对真实的世界,当一个人的心灵不健全时,他所面对的世界是不真的,当他的心灵是被扭曲的状态,他所面对的境界是不全的,当他的人格不完整,或人性干化之后,他所面对的一切状态都将成为他虚幻的凝构境界,这种情形虽不至于每个人都严重到心性不能自主的地步,但是无论轻重的程度如何,对于人格的重建,心灵工程的进行,都将是严重的阻碍。我们先让各位了解你自己的心理状态。因此,建立健全的人生观,进行人格养成教育,是执行心灵工程的前行工作,也是过滤筛选心灵工程的必经过程。至于如何执行这个人格重建的教育问题,不在此文的范围内,这里所指的是,所提是指,一位行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若无此条件,譬如斗争性激烈,嫉妒心强,食欲不止等等,皆有妨碍禅修之工程,乃至引入错误的方面,产生绝对的不良后果,然由此处所要提及的事,技术层面的问题有两个,技术上面的问题,提供给各位做参考。

  

其一,是神经系统的放轻松,在禅修的训练系统中,把神经系统放轻松是绝对的必要条件,但是,放轻松是一件很难进行的工作,越是想要放轻松,就越是想要把神经绷紧张,因为紧张是与大脑活动连线,同步运作的,所以只要一起大脑活动的作用,必然紧张随着来而无法达到放轻松的目的,因此,即是唱歌或睡觉都无法放轻松,就是因为与大脑连线的太厉害的缘故。

  

早上,有几个同修,我在看你们做早课,那就明明在做早课,才早上睡醒而已,那应该是最舒服的一支香,可是我们看到就有人肩膀提的高高的,那就表示你昨天睡不好,所以,一做功课你就会紧张,而这样紧张你自己不知道,很有可能这就属于长期性的,或是先天性的,那像这种情况我们自己都要慢慢的去体会,告诉各位你坐着,譬如禅坐之前要坐的时候,开始坐下来了,那个时候你这个肩膀还要再这样动一动,把自己放轻松一下,你要调一下,有些人一坐就歪一边,奇怪?他还合掌,这样念得很认真,那你已经都歪一边了,你看脊椎也歪了,肠胃也都扭曲了,那假如是这样坐个两个钟头下来,你可以想象得到,你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呢,一定要慢慢的,自己去体会自己的状况,因此,为了使神经系统能够放轻松,在静坐之前,能够吟唱圣诗或唱赞偈,或佛号或经文或咒语等等,柔和乃至刻板的反复唱诵,都能达到祥和,宁静的目标,欲达放轻松的目的,即可自然到达,这个就告诉我们说,为什么即使要禅坐,通常也都会有一段佛号或唱偈,一个简短的功课,原因在这个地方。所以你自己要用功啊,在家里,不是说什么都不做,只有静坐叫做禅修,不是,他还有这个事前要你进行的这种工作。这是指,尤其是有一些那个倾向于紧张型的人,那你更需要这样做,使你自己能够放轻松的方法。

  

第二,心理系统的放轻松,就是指不要固守己见,或某些经验及观念,在禅修训练的过程中,身心会起微妙的变化,若在心理上一再固守着旧有的见解观念跟经验,而不能正式对禅修训练的过程中,身心全方位的变化,包括节奏,细胞的变化,神经系统的重组,血液结构的变化,观念的相对性及绝对性变化,认知的转变,对人生体验的突变,对生命价值的肯定等等,这些变化都不是运用大脑推理所能得到的答案,但是在禅修的过程中,却会自然的产生变…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