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二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是识的污染是最浅的,大概来讲只有污染百分之三十。到了善恶念这边,概念的污染大概百分之六、七十,因为它还有一些,不是很好的概念。那么人都不见得都百分之百,大概八、九十的很多,七、八十的很多。越少的越好转为概念的善恶念。这个六、七十越接近三、四十的,越好转为生灭念。生灭念,百分之三十是最高的。

  所以刚开始我们入流的时候,在处理这些特别难。我们讲七次天上人间往返,大概就分七个阶段。七个阶段,大概你七个轮脉,你知道吗,七个轮脉。当然我们在讲这个部分都有关,但你要去把这个部分讲完,它又需要一堆时间跟行法,那我们就不讲了。你这一个从百分之三十左右,一直要降到百分之十这个地方,大概就最后一个,最后一圈的地方了。这个地方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的动静二相,你所接触的都会完全不一样。你现在可以经验一些,这个鼻根跟嗅觉,回家有香水拿起来先闻一下,看你能不能把它记录起来。当你进入生灭念以后,再闻那个香水,同样的香水感受不一样。

  我举个例子你大概就知道,小时候我们吃过很多东西很好吃,譬如切仔面、最近广告的福隆便当,你们要住宜兰的人都知道,要到台北来,因为火车八个小时才会到,所以都要在福隆那个地方买便当吃,那个时候那个便当确实好吃。现在你再吃那个便当,现在我是没吃了,你找不到那个味道,为什么呢?因为早期,为什么儿童时代,早期那东西好吃,现在会不好吃?东西是一样的,因为那个时候接近生灭念,你现在是接近变异念,不好吃了。你现在在接触一个尘境都一样,越接近生灭念它会越,我们叫越清楚。越清楚它越纯,知道吗,因为它污染少。你越接近变异念的时候呵,它是越污浊。

  所以小时候你在哪个地方,像以前我们吃地瓜,烤地瓜很好吃,你现在再吃什么烤地瓜、什么连锁店的,都不好吃,因为你污染太多了,你都在变异念里头。你不是用生灭念去吃的,你用生灭念吃地瓜,那生灭念、一定好吃,不是生灭念好吃(众笑),对啊,生灭念好吃啊。你用变异念,那什么东西也不好吃了。所以修行人他为什么,他到了他的净土以后会很美,因为他清净,清净都回复到原味,原味就好了。那你现在都污染了,综合法尘太多了,所以你的世界就混浊了,就混浊了。你从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到,净土是什么个形像,也看得很清楚。

  所以我们进入生灭念以后,你的六尘境界,因为它一直会接近到纯六尘。刚到生灭念的六尘,它还有一些综合法尘的污染,但你在善恶念的污染太重了,到了变异念,已经都是综合法尘了,你看不到六尘了。但是在这个住里头,那六尘你会逐渐显现出来,所以你这个地方你去留意一下。一般讲六尘境界、六尘境界,根本都是综合法尘的境界,你跟六尘都还抅不上边,有没有留意到。所以我们在讲修行,你一定要把这个地方框得很清楚。

  当然你能够看到净相,真的净相,那个生命的感受,就绝对比动相的感受强,感受强,而这个地方的感受,是都可以讲的。但你这个时候就会感觉,看到动相就比善恶念跟变异念强。其实你再注意看,善恶念对生命的感受,是比变异念对生命的感受强。看到动相的尘境,那种生命的感受,绝对比善恶念的生命感受强,看到静相也一定会比动相强,你去慢慢的去体会这一点。那么它逐渐接近的时候,你到了识性要进,从第三念到第二念的时候,你生命的感受力很强,那生命能量就会很大了。生命能量不够大,你不可能破无明,这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是不是这样,你留意看看。一个人意志不够坚定、勇气不够的人,他没有办法做任何决定,你去留意看看,这就是一种生命能量。好了,现在你要破无明了,生命能量一定要到某一种水平以上,那你没有那样高的这种水平,这关键处。

  破了无明以后进入根性,其实,假如用我们一般的话来讲,习气都还在识性这边,习气还是都在这边。因为你的智慧还不能起作用,你只是用根而已。用根的话当然生命能量很好,所以这些人,大部分都会内守悠闲,内守悠闲,因为他喜欢那种境界。那比起用识性、用无明这边的话,那生命境界太好了,但是它有一种限制就是很窄,很窄,因为他一动就到无明那边去了。这边他又展不开,你知道吗,第二生命那边他展不开,所以他完全就卡在那个地方,因此他内守悠闲,内守悠闲只是这样讲。就是他守住根跟尘境的关系,因为那个时候,他跟六尘境界相处是根尘相接。那很舒服的,用刚才讲的,你越看越清楚、越看越清楚。那个时候你生命看六尘是晶莹剔透的,它就是存在而已,没有任何的综合法尘,没有任何的综合法尘,它只是六尘而已。

  我们是活在综合法尘里,所以很复杂。那你要是真的只活在六尘里,只有识性,那就色,而不是相,那个人生也很好。那我告诉你,很多人,很多人修行到第二念这边,他没有破无明进入第一念,你看不出来。因为有破、没破对你来讲都一样,都一样,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除非你已经破无明,你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破无明。要不然在第二念,应该来讲第三念、第二念跟第一念之间,你分别不出来,因为他的人生是很美的,他生活中已经到处都是晶莹剔透。是不是黄金为地,那他可能都以为是黄金为地,因为他所看的都是尘境的实质状况,但是他用无明分别,第二念、第三念,第一念不用无明,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要留意到这一点。

  所以进到根性以后的人,他会很坚定不动,第二念、第三念的人会动,差别只有这里。就跟我们跟各位讲的,那大梵天王三十二相庄严,有没有?大梵天,三十二相庄严,他就到第二念来了,知道吗,到第二念。他三十二相庄严,但是他会动,所以眼睛会眨,虽然目犍连分不清楚,舍利弗说我看得到,因为他走过这一关。因为在第一念的,佛陀在第一念以后,所以眼睛不会眨。所以佛跟大梵天在一起的时候,目犍连分不出来,因为两个都三十二相庄严,舍利弗用智慧,他知道。什么叫智慧?因为他有觉、空、灭,他用觉空灭一看就知道,哪个在第一念、哪个在第二念呵,就看得出来了。那你没有觉空灭,你看不出啊,关键就在这里。

  我这样讲你没听过,第二念、第三念在哪里,你根本不知道,这经文都讲得很多,可是经文用别的方式讲,不是用我这个方式讲,你看这很清楚嘛。佛到大梵天应供的时候,为什么目犍连会分不出来?为什么舍利弗分得出来?就在这里啊。没有答案?你们用大脑去找答案怎么找得到,你只有用修行才知道,原来就是这样喔,要不舍利弗怎么比目犍连还厉害,二个都阿罗汉。你说目犍连在哪里,你看就很清楚吗,他是阿罗汉没有错,神通第一,他在第一念,他走不出去呵,走不出去啊。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他们都在这边,都在觉空灭里面,不一样。修行不能骗人,不要以为你高明,你要高明你就要去扬州,高旻寺里面的人都很高明。不然不行,真修行,真修行!

  好了,根,到了根这边你要有这样的差别,看清楚了,这我很难跟你讲什么理论,因为你没到那里。不过举个故事给你看看,这些故事你们都清楚的,你讲不出为什么所以然来,你讲不出来嘛。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这个用根不能停了。如是渐增,能闻所闻尽了,根不用了,这个时候觉就现前了。觉现前的老罗汉很多,老罗汉很多。那觉一现前,他又有很多状况,那个就很精彩了,这人生就很精彩了。

  老和尚要到村子里去,从山上下来,就跟小沙弥讲,这路上老虎很多,这个就是觉。他已经知道了,会不会在碰到哪一只老虎,那其实不重要,他是告诉你这个社会有这些状况,我先跟你打预防针。看到老虎你要小心,它很可怕的,这种话现在讲实在是不公平,其实不是老虎可怕,是男生的意志力不够,老虎才可怕。不是老虎吃掉人,根本就是想吃老虎肉嘛。所以这一点可怕,不是老虎可怕。这个时候你就看到,他用觉在处理事情,讲讲讲讲…讲到那边,他发生问题了。小沙弥说刚才看的那个是什么?他说那个就是老虎啊。他再走他说我还是喜欢老虎。那是他想吃老虎肉,不是老虎可怕,拟讲清楚嘛,对不对?是他喜欢老虎,老虎又没有咬你,你今天老虎可怕,是因为老虎来吃你,老虎又没吃你,是你想吃老虎肉呵,是问题在这里。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跟一个凡夫差别,他就在于这个地方,他能够先越过这个阶段,然后知道往后要发生什么,这个就是觉。这个生命能量,那就不是遇到才知道,在还没到,他就能够先处理,就能够先处理。这个东西问题就来了,我们看世间人处理事情,就有这种情况。就他所知道他一定做,可是往后呢,我怎么知道?在他所知道的范围里,他会一直跟你争、跟你计较,往后的他不知道,那我不知道。因为你不知道嘛,你没有智慧嘛,你就执着在你的范围里,人家一定要依着你,这就问题,这就是执着。

  所以这个时候你看到,他根本不是在修行的范围里,他完全在变异那边,他是用他的所知在做拣别,然后他知道的,一定要强迫大家接受,他所知道的。而他没有办法去接受,别人所知道,你要留意到这一点。那么他对往后要发生的事,他完全无知,等事情发生的时候,他说我本来就不知道,你们也没讲,这个就是情绪,就是情绪。因为还没有发生你告诉他,他根本不知道,所以他没听到,听不进去,也没有办法接受,因为他不接受你那些,他所不知道的意见嘛,你要留意到,这个时候都是在变异念,没有办法修行。

  所以修行人他有一个基本心态,那就是人格问题,还是人格性问题。要接纳人家的意见。你留意看看,你不要一直看说,这里面写些什么,你在生活中所做的,在这里都能印证,都能印证。能觉所觉,这尽闻不住,就是觉一直在成长,到这个觉尽了,觉到巅峰、觉到边际的时候,就到空性了,就到空性。空是智慧,觉也是智慧,到了空的这个智慧,跟觉的智慧不太一样。觉这个智慧,…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