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八集

  耳根圆通章第八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跟各位谈到这些,因为实修的过程里,个人生命的性德是会出现的,但是这个都需要时间。它的一个要领很简单,就是“置心一处”,那我们讲参禅,就是把心安住在心性上面,那这些会一直出来。

  你在实践的过程里,那些要领会出现,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你不用去探,探别人说这个那个,那完全没用,因为他所用的要领,对你来讲不见得有效。你在这个地方你看不出来,你认为都一样,你从果报看就知道,一个变成政治家、一个变成艺术家;那你功夫假如用得不够,福报没那么大,可能一个就变成洗碗的、一个洗菜的;就是这种功夫,那看你是怎么下功。所以你没办法用、没办法讲,你在因地没办法去探讨。所以说众生畏果,你要看到果报才知道;菩萨畏因,菩萨在因的地方就弄好了,这个因弄好以后果报就出来了。真的是像投影一样,你不要看这里芯片小小的,那边就很大一块,整个影响就在这个地方——用功的部分,所以我们讲性德是怎么兑现的,在这里你就看到了。

  我们前面讲到“行者心性的确立,并兑现其性德,端在不断地重复实践,不断的重复实践,方能使生命中的性德兑现出来”。你不要想说:我要让我的什么出来,什么出来。很难哪!你到最后要把慈悲兑现出来,慈悲不是你讲的,你没有那个本事你怎么慈悲?你那个只是同情心或怜悯心,只是这样而已。你要有那个智慧,有那个能力,慈悲的状况才能出现。你把慈悲当作酬酢、应酬,这种东西没有用,那跟生命真理的部分不相应。外面很多,智慧与慈悲的书很多,那根本搔不到痒处,你要从这个地方看。你体现出来以后,你要大慈大悲才有可能去进行,你这个性德不兑现出来,那些都不算。所以你要成为民间的信仰那种慈悲,还是学者笔下的慈悲,还是行者走在大法界里那个真实的慈悲,你就要看这个地方的差别。同样都讲那一句话、那个词,意义、内容完全不一样。他是在不断的重复实践,才能使生命中的性德兑现出来。“而此阶段乃在积极完成这个方程式的架构”——心灵方程式的架构。

  第四个“证”。第二阶段的“证”,就已经很殊胜了,“此证乃在守住此方程式,而一再的实践之”。原来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尝试而已,从刚才跟各位讲说一再的试验要进去、进去、再进去的那种状况到现在方程式的完成,那已经变成一套模式出来了,你的一套模式就出了,至此才能称为一门深入,或者叫做不二门。《维摩诘经》里面三十二位菩萨都讲“不二法门”,或者称为圆通法门,到这个阶段,照住才叫完成。照住完成,事实上从我们来讲,你修行到这个地方就已经入法身位了,入法身了,圆教初住位。这个时候你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方程式,已经不是单一的,你要弄清楚。

  我们在跟各位谈修行的时候,这个心性这一法、禅法这一法,它里面已经把一切都包含在里面。因为我们只讲行法,都讲技术面多,里面的东西没讲,你要把这全部把它放大出来的话,那《华严经》上面整个都是啊!所以我们慢慢地去了解这个部分。谈这个东西,各位一定要实践,你不实践,我们一直讲,就变知识,没有用。

  第三个部分“照见”。“观照是搜寻,照住是安住或者定位,照见则是深化乃至穿透”,这是三个的基本定义。在参禅的过程中,照見不但是捕捉住疑情,更能将这个疑情解剖得淋漓尽致。论疑情通称为“生命的存在”,这个才是疑情,这叫大疑情。进而言之就是对真心——心、性、念那个本体念、生灭念、第二念乃至善恶念、变异念的完全体验,那你才有不可思议的广大神通。

  你知道什么叫变异念?什么叫善恶念?我们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些,混在一起,在我们这里可以说把这个通通跟各位讲得很清楚了,弄得很清楚了,你自己要在这个地方来完成它。这个道场不怎么殊胜,但是一定可以很殊胜,那就看你啊!你坐在那边睡觉,我就没办法,你坐在那里善用其心,禅堂绝对殊胜。

  “此中非是语言枝节所能触及与表达”,不是语言所能触及的,不是文字所能触及的,所以是真不可思议呀!我们前有谈到,这个不可思议是怎么来的?就前面那里讲的——惟有搜寻出自己能由生命去感受的那种存在,那种存在不是用语言、文字、理由、逻辑所能搪塞你的那个命题。那个疑情是你自己感受生命的,没有办法用语言去告诉你的,也不是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好了,也不是用安慰、用人情就可以了。所以这一关你要能够过得去,能够掌握到,自己内心清清楚楚存在的那个东西,那就是不可思议的因——菩提种啊!

  那么到了这个地方,它就生根了,发芽了,开始成长了,就要进入茁壮的领域了。所以你要有不可思议的体验,才有不可思议的境界;要有不可思议的体验,那你就要有不可思议的因,不可思议的那个种子,那个不可思议的那个疑情,就这么简单。哪里不可思议?你就把这一点弄清楚,整个就翻过去了。这一点没弄清楚,你都是口头上讲的,进进退退,那个进也是假的进,那个退呢?大概是真的退,不会是假的退,因为是假的进,所以是真的退。那其实也没有什么进退,因为你根本还没有进入状况,但是只要进入状况,这个因你建立,就不会退心。

  而我们告诉各位,很多小孩子有这种东西,我相信各位当中也有很多人小时候就有这种感觉,长大以后,被学校、被社会拼命的污染,自己把它忘了。那个内在生命的感受,所以我们常讲说,内在生命的感受是整个民族生存的一个DNA,那一个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你那内在生命的感受没有办法用言语来做表达,大家要去体验这个部分。

  现在我们再来看照见的四个阶段,“这个时候的疑情已经成为行者的生命因素,心灵方程式已成为行者的表征”,这两个都已经出现了,对行者而言已无所谓的定位不定位,兑现不兑现的这些问题。这个时候的行者由于出入法界的因缘,在三世间上、在四大微细上、在生理、心理上,都跟凡夫有所不同,你要知道到这个时候他已经透过了前面讲的圆教初住位,他已经一门深入,已经到达不二门,到达圆通法门的境界以后了,所以他有这些不同。

  那各位有吗?没有!脖子不要伸那么长,自己开始反省过来“我要怎么到达个地方?”。关键就技术面、工程面,都跟你们讲了。那个疑情——内在生命的体验,那个不可说不可说的东西,你要弄好;弄好这个东西,然后开始往前,然后置心一处。技术面就是这一个,工程面你先架构起来,你看技术也有了,方程式也有了,那事实上你已经改变了,你已经进入第二世界了,你的生命也改变成第二生命了,已经在改变了,这个阶次上我们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

  而心意识是无法丈量的,要进入到这个阶段,惟有在初阶时,审慎的去体会、验证何者是生命所要的。这个所要的不是语言、文字、同情、爱护等等世间标准所能满足的欲望,这个部分我们要摸索,你自己慢慢的要去验证“那是什么”。我们讲了那么多,那是什么?

  有时候我在想,以前有唱一首歌,不知是谁编的。师父那么多的开示,你现在到那里去了。高兴的时候,师父的开示,哇!好好喔!我师父!我师父!半夜失踪了,你师父好好哦,讲些什么都不见了。所以你要知道这个就是内在的体验不够,你真有那个内在的体验,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异,你慢慢的去经验这个东西,慢慢的走一遍看看。所以刚开始的那个初步的阶段,我们很要求。

  所以,各位,你不要想说后面怎么样,我们一定跟你检验你最初的阶段,那个内在的体验,有没有?这个是修行的第一步啊!这一步不要跳过,第一步错过,你永远差一寸,永远差一步,到成佛那里,人家都成佛了,你就差一步,差哪一步?因为第一步你没有,你后面再怎么用功都没用,因为你永远差一步啊!世间话不是这样讲:“一百步的路你走到九十九步,其实是走一半”。

  我告诉你,在修行是这样讲:走一百步的路你走到九十九步,等于没走,因为你差的那一步是第一步,第一步没走后面都是假的,所以你那九十九步也是假的。所以第一步的部分,一定要自己很严格很严格的要求自己,师父跟你说“通过了”,你自己也要想:这样算吗?回来再一次。因为师父说“通过了”,可能是骗你的,你不要被骗了,你不要以为师父都好人!师父会害人啊!没有通过,自己再来,因为那个东西是你要向自己负责的。你要想一想,我可能什么没讲清楚,所以师父才说通过了。透过你的表达当中,人家跟你做的只是就你的表达而已,那你必须要向自己负责,这一点才重要。

  当你自己确实彻底的实践过一遍以后,那就没问题了,那人家怎么讲你都很清楚。就像你口带里有钱,确实有钱,人家说:穷小子!过来!你穷小子说:是!什么事?人家说:要你发心。你说:我穷小子啊,对不对?有钱没钱我都是啊!你真有,你就有那种信心,你没有,那人家说:富翁!过来!那也是假的嘛!对不对?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始终跟各位提出这个东西,那种体验是出自生命中最深层的真实性,给各位作一个参考。无可取代的,至高神圣的,若无此冰清玉洁之心,必无法到此不可思议的境界。前面那个地方,那你自己好好的把他处理好。这是第一个阶段,照见的阶段就很高了。

  第二个“解”。“此时心性的存在与生命因素的纯化已经到达高阶,在生灭念与第二念间的运作与第一二念间的转化能够运筹自在”,这就叫善逝世间解,有没有?这个境界高不高我不知道,你去查如来十号,就是有这一个。这个时候六尘与根识的互动,能够转换自在。这个我讲六尘跟根识两个,这根识之间,你用根的话就在第一念那边,用识的话在第二念那边,就差别在这里。他能够自在转换并明了,识尘相荡的事事状态就很清楚啦。根尘相接的自在无碍,并能将此根本智转成自受用法乐智,这个时候就已经要入第个三阶段了。

  这…

《耳根圆通章 第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