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讲的心是最初级的。
而这个注意力你要注意,不要紧张,这个注意力从注意力开始你要走上心性这边,还是走上一般大脑思维,那从注意力开始区分。所以这时要讲注意力的话,注意力还有不同,它还有一些不同,心性就是这么麻烦,语言文字没有办法去讲清楚。我们把注意力从心里面把它挑出来,可是注意力又开始做区分了:你用大脑也是注意力,你现在开始做心性的训练,不用大脑也是注意力,所以注意力要开始做区别了,这个是行法。你从这个地方开始做锻炼,开始做锻炼。
这个安住的本身,这当中必须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失败是必然的,到不失败你就成佛了,你放心,所以失败是必然的,我们这个打坐就在训练这一点。可是你去注意看看,打坐最容易置心一处的就是烦恼,当你烦恼起,打坐绝对置心一处,这个不算。烦恼是心性吗?烦恼也是心性中的一个,但是,不是要我们安住在那里,可是你又会发现那个地方是最好安住的,但是那个是绝对失败的你不会成功的,这个就是你要慢慢要区别,你在进入行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
你说:“置心一处,常常啊。”常常置心一处,怎么置心一处?“我若跟老婆吵架坐下去都入定。”是没有错,他真的是表达了这一点。股票跌停板他一坐下去也入定:“那怎么办?少了一个零怎么办?”为什么?那是注意力错误,你用到错误的地方去,这个就是你对心性的那个结构不够具体,所以你安不上去。所以我们经过很多失败以后,偶尔会有一次成功,这个叫灵光乍现。偶尔一次成功是一个安慰,其实那毫无意义,它只是告诉你说你这样做是对的,再来。
你再试你可能还是又一塌糊涂,第一次成功可能还比较快那不小心挤进去,你要找第二次是很作意的很不容易,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当你感觉那个是对的时候你不要离开,再来、再来,一直训练怎么进去的那个部分。那可能那一阵子因为你抓得住就很容易进去,而第一次通常你会忘了,塞进去了。啊,不错,出来,啊,糟糕,刚才怎么进去的?陶渊明的故事常常在我们身上演出来:去找桃花源,他进去了,哇,好美,出来赶快做记号,再进去找不到,有没有?其实那个时候你会再做记号应该是第二次以后,因为第一次进去以后想进去进不去了,第二次进去以后,对!师父说那一点很重要再进去,你会开始在那边试。
因为第二次你会花很大的功夫,你开始会有计划地进去。第一次是没有计划,第二次你有计划,计划进去以后,你会反复地来回,去掌握那一点。你这个地方假如第二次就能够掌握到这个要领了,你第三次就很快了,这个叫上根器。我们通常走了好几次都不知道,当下那个地方要抓住,进去、出来,进去、出来,那个要多训练几次你才会熟练,这个就是要领。跟师父学什么,师父大概也只能跟你讲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通常常常会忘了。进去很好,出来,出来然后再试着进去,那又不知道试到哪年哪月,就是这种状况。这一点你知道以后,你第三次你试到某一阶段你就会发现说:好了,下一次我就照这样进去。
第三次其实那也不一样,上一次就很快,已经很熟了,这一次怎么又进不去了,要挤,挤不进去,那个时候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会有几次,这成功训练要有几次,到真的那一个功夫你真的很熟练的时候,我告诉各位你的果报就现前了。什么果报呢?下辈子你会成为什么专家,因为你在训练那一个动作的时候,那是核心的部分,下辈子会以这个因缘、这个核心跟你的因缘结合,你可能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也可能是个成功的艺术家,因为那个部分你现在没办法掌握,但是你那个训练一定使你成为以后生生世世的最大的善根。你不要看现代这些毕卡索、莫扎特这些人,他们前辈子事实上都是做这种训练,他把那一个技巧已经学会了所以这辈子来叫天生的,你知道吗?你说他那个因在哪里?莫扎特因在哪里?对不对,你说贝多芬的天生,天生在哪里?就在这里呀,所以他们再来也是修行人,因为他把那个修行的基因带出来,他跟外面的因缘结合在外面表达这样而已。
我们期望各位,你要学的是学这一个,因为他下辈子生生世世是这一个在主导你的一切,所以你看佛法从这个地方讲,它不会告诉你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去那边干嘛?都坐在那里给人拜吗?不是啦,你学了这个基因以后你下辈子再来,生生世世你的因缘就是那么的殊胜,你只会前进不会后退。所以每一个人这个地方都是你自己的,师父就没办法告诉你了,因为你自己怎么进到那个地方去,你会一直在那边训练,知道吗?所以为什么跟各位讲“一门深入”,就是这一个,锻炼出这一个晶片来,把佛陀法身的DNA你从这里锻炼出来,你这个锻炼完成,你就继承了,佛陀传承就在你身上,法身慧命的DNA就这样兑现了。
你假如不愿意这样,这里戳一下、那里戳一下,黑白戳没用的。在这种状况里什么境界啊!还有什么境界跑出来?那么一个、两个、三个你一直训练,他层次会一直往上升,所以这个不要看初阶里头开始训练,不可思议的因就已经种下去了。所以他说,即使都不成功,行者也不放弃。你自己注意,师父讲的都是成功的,我这个都不成功,大概算了吧,不要算了,我们说修行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你都完全失败下辈子来你不是再来人,但是下辈子你会成为过来人,下辈子你很快就进去了,因为这辈子你已经把失败的通通走过了,再来剩下的都是成功的嘛,当然你要从头修没有错,但是会有那个因缘。
可是你一有悔退,一退心、一放下那就没了,那你是修到福报,下辈子来福报会很大。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好啊,信,信归信还是我的好处比较要紧,那种人就是前辈子修失败了放弃了,修失败放弃,但是他还有福报,你在享受这个福报的同时呢,你会不想再继续修行,不会修行,因为你已经放弃了。
我们告诉你不可以放弃,不可以退心,下辈子来,你一定会修,而且会很快。你尽形寿这样修完全失败也都无所谓。所以同修当中绝对不能揶揄人家“你不行啦,你修不成”,我告诉你是你自己障自己的道,下辈子你要打坐的时候这蒲团都弄好了,屁股坐下去蒲团哪里去了?人家就把你收走了,因为你障人家的道,你不要以为是这样子,你把他气死了,他下辈子当地神,你来打坐地神就把你拿掉不给你坐。要不然这里明明干干的怎么坐下去都湿了,你一直以为自己尿失禁,不是啦,因为前辈子障人家道,你这辈子修行你就障碍很多。从这个地方,因地上都可以看得到,所以你要怎么修,你自己来吧。
第四个“证”,也就是行者对这等安住具有坚定的信心,这个信心也不是口头上讲的。我常跟各位讲,有个同修,那时我还没出家,他先出家,等我出家的时候,他就来跟我讲:“我对净土绝对有信心,这辈子一定可以往生,我一定要往生。”我说:“最好是上品上生。”“对,对,对。”过十年以后又来了,我说:“念到哪里了?”“没有,我跟喇嘛在持咒。”我说:“去死好了!你不是那么信誓旦旦很有信心吗?”后来就没了,为什么?那个信心是假的,因为你在那个环境里,你离开那个环境就没有信心了,这假的,你要离开那个环境那就开始行菩萨道,这个才是信心。你在那个环境里,师父都这样讲,同修也都这样子,梵呗又听的很美,那当然很有信心,离开大殿、离开念佛堂以后,信心到哪里去了?尤其在生活中遇到几个挫折,再生个一场病就好了,感冒就好,咳到快要气喘,你“阿……”,你念不下去的时候,你就退心了,那时候就阿弥陀佛现在跑到哪里去了?你没有安住在那个上面嘛,你那念佛没有产生信心,不是念佛不好,是你没有生信心。你这个阶段没有到这里,你第一阶段,大阶段的证你没有。
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心,这个信心不是来自了解或知道,它是来自实践,这个实践不管实践之后是成功或失败都无所谓,那个信心你要建立起来,所以它是很抽象的东西。现在这样讲,你也知道了。“我当然知道,我是经过实践来的”,那个实践是假的,像样品屋一样,不是给你住的,是给你看的,样品屋是给你看的。以前,我在经济部调查房子销售的情况,去看样品屋。我说:“这个样品屋有几平?”他说:“四十平。”我说:“真的吗?四十平有这么大吗?我记得我家也是四十平好像很小,怎么你这四十平那么大啊?”怎么样?我就在那边想不通,后来发现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家里四十平是砖块堆的,他的四十平是三合板钉的,那墙壁变薄了所以空间变很大,有没有?台风来都掉下来而已,为什么?你那一个信念是信念,你不是信心,所以一开始就跟你讲信心要建立,然后这个地方你证才是实证。你信心没有建立,你是建立在你的一种什么,那叫偶像、虚幻的、广告上面的,那你就完了,你是一种信仰。那个信仰是会破灭的,我们讲的是信心,你一定要有信心。有信心你到这个地方,这个证你才会成就。因为你一直在那个地方,走一条是你内心感觉得到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我们一开始就跟各位谈这个,所以你这个证是证得这个部分的证,不要搞错这个部分。
我们感觉到在跟各位谈修行的时候,最难的是难这一点,因为你都是用嘴巴跟脑筋想的,而不是用感觉的。这感觉在修密法的人,他感觉很清楚:我这个咒持起来,嗯,有效,我这个咒这样持了无效。这只有你知道,在别人说“哇,唱的很好”,快要气死,怎么会唱的很好,根本是持咒无效。外面的人是听你的声音,他在声尘的感受“你唱的很好“,其实他不知道干什么,但是你在持咒的时候你知道这个有效。所以每一次同修们说:“师父这个请你帮他回向一下,那不是回向假的,是回向真的。就大家在回向的时候,我要试一遍,就想这个稳死的,怎么死的,因为无效。因为你在持咒的时候就知道我在回向有效没效。
你要知道你真修行要有那种感觉,现在你这么…
《耳根圆通章 第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