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禅行法之
《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五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昨天讲到置心一处跟提疑情,那么置心一处你要记得,在跟各位说明观息的时候的那一种方法,当然,我们现在整个佛教界或者禅修这个社会里,那这种情况已经太复杂,而且可以说,杂讯很多,我们在引用跟各位做说明的时候,各位要懂得适可而止。
虽然我们也讲到息入到哪里到哪里,但是不是叫你心跟着息跑,那这样你没有办法置心一处,你息入可能到哪里,但是心呢还是以守住风门,不要跟着妄想跑。
早上还有人问,若心他缘要如何摄心令返,要怎么样子捕捉念头,你捕捉念头干嘛,你在这个一相里头你完全搞不清楚,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你就是要置心一处,那么这件事说来简单,那各位要做起来,那很不容易,他是一项大工程,这一关不能克服,你永远不能上道,这是第一个提醒各位要留意的。
不要走入岔路,那么,一直到完全止住妄想,这当中有一种状况可能妄想会出现,但是你会拒绝,不要被妄想把你俘虏了,这样子才能叫做止住妄想,妄想出现把他止住,就是你不理他,而不是说妄想都不会出现,假如你真的是训练到妄想都不会出现,那你还是有问题了。因为你的意识还是存在,但是你必须要懂得会去拒绝他,就不理他,不被他俘虏。
就好像这个社会,有很多人来跟你兜售东西,那你总不能叫他都不能卖东西呀,你也在卖东西啊,可是你不要,你就可以拒绝他,你要能够拒绝他,当你要用的时候,那你可以接受,现在讲的是不要用的那一些才叫妄想,哪些要用哪些不要用,这里不做区别,因为这个不是在修禅定的问题,这是智慧运用的时候,智慧运用那就是疑情。
这个地方我们要跟各位提到这个疑情来到这个时候,就是当你止住妄想以后,我们谈到华严经里一句非常有名的句子,那就是觉林菩萨偈,他讲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一切唯心造,因为你止住妄想以后,生命观境要现前。
前面我们跟各位谈到,你的心会造很多妄想,妄想也是你的心所造的,那现在止住妄想以后,他心会出来,我另外给他补充了几句话。第二个部分,给各位做参考,就是这里讲到应观法界性,那什么叫法界性?我们把他区分这个样子,所谓法界性,心现一切法,一切唯心造嘛,所以我们再把他确认回来,心现一切法,若令心王现,假如心王显现的话,那就成就三界法,心王作用你才有一切妄想,那这个森罗万象就出现了,一切妄想。若去心王所,假如把心王给去掉了,那么即显一真法界,他就会显现出一真界。
今天,我们在此讲置心一处。那就是要令心王去掉,要去掉心王所,心王所能去,那一真法界才能显,你必须要在这里用功,怎么样去掉这个心王呢?那就是置心一处,使心不乱,若心他缘,摄心令返,那就是四心偈了。我们用功就在这里,你这个止住以后,你的疑情起来,他就会把你带进去。
这个疑情要怎么做呢?我们昨天跟各位谈到这个普贤菩萨会带我们走入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后面的部分,我们跟各位讲说,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我们,告诉善财童子说,你的生命观境要怎么现前呢?那么他有几个定义,这些是成就国土,这个国土就是我们讲的极乐世界,我们在这个地方,叫做净妙国土,要成就这个净妙国土,那你要自己能够安住在菩萨住处。
菩萨住处就是最胜第一义,最胜第一义是什么,那么他这样定义,这样解释,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讲的,最胜第一义是不生不灭,不失不坏,不来不去,如此言语既非言境,言说不及,不能记别,非是戏论思度所知,本无言说体性寂静,唯诸圣者自内所证。”这个就是最胜第一义,那么说菩萨们,就是安住在这个境界里,跟你讲说最胜第一义是什么,那就是这一段,“不生不灭,不失不坏,不来不去”,但是这样讲呢,又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所以说如此语言,既非言境,虽然是这样讲,但不是语言所能表达,言说不及,不能记别,就是不能区别,非是戏论,不是一般语言所能讲的,或者你的思量,思度所知,不是戏论或者思量所知,本无言说,本来没什么语言可以去形容他的,所以你说你梦到一个地方如何如何,那叫很好笑,那不叫净土。
“体性寂静唯诸圣者自内所证,”是所有行者内心所证,这个时候叫做菩萨住处,菩萨是安住在这个境界里,那么这个呢,就叫做净妙国土,我们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不是搭飞机能到的,到不了的。
所以你有很多境界你能知道,要懂得去转化他,那么要成就这样一个境界呢,我们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必要条件,一个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有三个,这里跟你列出来叫做无憍慢心,生平等心,修真供养,要这三个条件。
这三个条件怎么修呢?那我们后面再给各位提出来,这里提的是成就国土的充分条件,我们经典里叫做成就国土,我们禅修里叫做生命观境现前,那你的国土,到底你的那种国土或者生命观境,那么程度好不好,那就看你的成就了,他会一直往前推进,这个地方我们叫做充分条件了,有十个,这个是文殊菩萨所提出来的。他告诉善财童子说,我们要成就国土要有这十个,十法具足圆满,第一个要证无生法具足圆满,第二个无灭法要具足圆满,第三个不思坏法要具足圆满,第四个无来去法要具足圆满,第五个超言辞境界法要具足圆满,第六无有言辞道法要具足圆满,第七,无戏论法要具足圆满,第八不可说法要具足圆满,第九寂静法要具足圆满,第十圣者法要具足圆满。
要有这十个条件,这十个条件你在这里看起来,这什么法?你回去翻翻净行品,智守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一百一是个问当中,最前面十个问,那你都看不懂,不可坏身语意业,不可动身语意业,这些法都是从身语意中来,所以那十条成就就成就你的净妙国土,答复这个问题,就是后面的一百四十一大愿。
你不要看,这十个怎么做,不是做不到,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睡觉,那整个过程,我们都在做这一件事情,成就净妙国土。
所以修行的助道资粮不是要你特别去点香,烧开水,还要特别一个茶壶,然后供佛以后,就坐在那边发呆,这样就会成就净妙国土啊?很好笑啊,那个需不需要做?那个也需要,引导你把心端正,可是你要懂得在实际上来讲,是从日常生活中来完成的,你要懂得我们所进行的这个部分。这个是充分条件的部分。
那么,必要条件还有三个,我们一个一个简单的给你看一下,我把经文部分跟他摘录了一下,第一个是无憍慢心,要成就十法具足圆满,第一个谛观身界,无殊死人所有皆弃。简单讲,你自己要不有憍慢心,也就是不骄傲,不傲慢。
先看看你自身,跟死人差不多,睡下去跟死下去一样,你所有东西,这是讲我们出家人了,不是讲你在家人了,你要通通放下,看看这个色身,你没什么好骄傲的。
第二个服坏色衣,我们出家人穿的叫坏色衣,现在穿这个根本就不叫坏色衣,又要把他烫平了,怎么叫坏色衣,应该要穿的像咸菜一样,所以现在师父要是穿的像咸菜,就没人要了,所以他也要庄严起来,所以这个时候就难修,要穿个坏色衣也不行,就一定要穿得很庄严给人家看。禁止威仪不同世间,出家人的威仪不同世间,现在我们不要求大家都像古人那样子了,但是呢,每个人要有一个标准,自己要能守得住,我也没有要求说这些出家人都一定要像清凉国师一样,自己定十条,然后死戒律,这个又戒又律又头陀行,各方面都要求。
我们没有这样要求,尤其在跟众生接触非常这样频繁的这样的时代里,但你自己要有一个坚持不变的这个原则。所以叫禁止威仪,仪式有所不同。
三者既废形好,也就是头发都剃掉了,毁了这个外形跟世间人不同,执持应器乞食与他,我们现在没有持钵化缘托钵吃饭了,现在托钵托的也不是饭了,锅里头放越大越好,因为放的钱越多越好,所以托钵也变形了,时代变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你出家人所有的吃的,都是信众供养的,所以你没什么好自大的,这个你要知道,身形已经自己发愿已经改变,那么饮食,就完全寄托在施主的供养上面。
第四个乞食如丐,如是思维,令心卑下,自己想想自己跟乞丐一样,没有什么好臭屁的,讲话不必那么大声,想想自己还是谦下一点。
第五乞食养命,寿命在他,我们是乞食的,算一算大家都包红包给师父,那不错,师父都不要工作就有钱收入,可是你要知道人家不给你钱,你就饿死了,你要想想看,所以这不是值得光荣的事,这是警惕自己,你的寿命在我手中,随时人家把你捏死,今天你高兴好,不高兴那你就知道,这个就是你自己必须要有谦下心,不要有傲慢心的一个典型例子。
六者食人之余,人家吃剩下的,他丢掉的,彼弃方食,我们现在都不是,人家供养的香蕉烂了,就说这个没功德,这有罪过,要供养师父的要供养最好的,你搞清楚,供养最好的不是供养师父,供养最好的是供佛,因为供佛,你现在是人家没有带回去,人家供养了应该带回去,我们现在不是,搞到最后干脆你供养我,我不喜欢我自己买,所以我们早上那个众海师在问了,水果怎么办?我说水果很简单,不准再买,我跟大家一再讲,不准再买水果,人家有供养你就吃,没供养你就不要吃,没得吃,这样你才知道要怎么样用功,不然成天都在想,最近橘子出来了,橘子很好吃。吃了半年的苹果应该换橘子了,这个叫修行吗?
所以不能买,人家有供养你才有的吃,人家没供养你就不要吃,那这才好修行,那你天天在想,今天都要去买什么回来吃,那你在干什么?不对呀。
第七个当于思索恭敬供养,令生欢喜,对于师父,对于教你的,这个我们讲起来都有点矛盾,出家人修行人,对于教导我们的人,不是只有出家众,以善财童子53参来讲,那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你要懂得。
第八,欲令梵行具足威仪,无…
《华严禅行法之《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