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嗔心是由自他共同引生,那就同时有自生和他生的过失。
前面讲了自生的过失,无穷生,无义生。他生有接触和不接触都不能够出生,都不能形成这种因果关系。所以,自他共同引生,这就同时具有了自生的过失和他生的过失。由于具有过失的缘故,不可能是由他而出生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有共生。这一点,我们前面也讲过,外在的法是这样,我们内心的念头也同样有这样一种性质。然后下面:
如果嗔心不依任何因缘,无因而生,那就应成石头等也有心,不需要因缘故。
无因生因是一个最捣蛋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里面就会形成很多很多的过失。假如是“无因”能出生, 不依靠什么因缘,那就是到处都有心,石头上面也有心。所以,你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有点丑”,这石头马上就不高兴了。然后,你说:“哎呀!这石头长得挺好看的!”这石头马上就高兴得不得了,不可能这样的。然后,假如不需要因缘也有心的话,虚空也应该有心。你走路的时候看着虚空的这个眼神不大对劲的时候、不大恭敬的时候,这个虚空就生气了;然后你看着一个虚空的时候,觉得:“哎呀!这个景色没有遮挡,这中间有个空间很开阔。”你看着心里面很高兴的时候,这虚空也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那儿高兴得不得了。会不会这样呢?不可能。我们说虚空当中,你拿刀怎么砍它都没意见的;你用巴掌怎么去扇石头,只要你不怕手痛,石头对你没有任何意见的。所以,这上面没有心。但是,假如是无因生的话,上面应当有这些状态出现,而这又和现量相违,所以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后面说:
由此,一切时处的事物等都应当有嗔心。
要是说无因能生嗔心的话,到处都有嗔心,我们就觉得这个世界上面没有一片安宁,处处都是争论不休,石头和草开始争起来了,石头和猫争起来了,虚空和大地打架了,哪有这种事情呢?
然而现量见到,只在嗔境、嗔种子、非理作意三缘和合时,才生起嗔心;三缘不聚,也无法生嗔。
这里讲的因缘和合有三个侧面:嗔境,也就是嗔恨心的对境;嗔心的种子,是我们内心的一个种子,我们以前在内心当中种下了一个嗔心的种子。它一旦碰到了外境,哪一个你看起来就扎心的一个人,看到以后,由于你内心当中又没有佛法的修行,这个时候就形成非理作意,强化这种嗔心的力量,最后能够在内心里生起嗔心。这是由于三个因缘聚合在一起了,一旦聚合,他就不得不生;但是,假如不聚合,他也无法生嗔。所以,他不是无因无缘而出生的,是需要这三种因缘的,这就是按照《俱舍论》当中讲到生烦恼的三种因缘。在其他地方,曾经讲到六种因缘,但是以这三种因缘作为主要。所以,它是需要依因缘得以生起的。
总之,一念心生起,不是从自己来,不是从他来,不是从自、他共同来,不是无因来,本来无来处。
这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一切心念”是从哪里来的呢?无有来处啊!从哪里生的呢?无有生处!一念心即是无生,无生之心啊!这才是真相,才是我们每一个念头它处在的一种真实的相状。它本来就是这样一种无生的本性。念念这样观,念念去体会无生,所以,你生一个很强烈的烦恼,你就去观察。你生起贪心时,你去观察这个心是怎么出生的呢?它自己生自己呢?还是其他的心念生自己呢?还是说是共生呢?还是无因生呢?这些都不可能。啊!这一念心真的是怎么回事呢?绝对就是一种缘起生。缘起生是什么呢?缘起生就是无生的本性,所以它是一种缘起生,根本没有一种自性生。甚至在密宗当中,有时候就特意地把自己的念头强化起来,让自己的念头形成一种高峰状态。也就是说贪嗔痴生起来时,强化这种念头,然后,观察这种明显的念头,这样去修行,我们确实就很快乐了。不是没有办法修行,而是处处都能修行,甚至能够把巨大的烦恼作为修行的材料来进行观察,在观察当中解放我们自心,在观察当中发现心的真理。这就是在你的念头上面修。今天我念头起来了,我观这个念头。不是说压制不准念头起来,而是在念头起来的时候,观它无生的本性。用这种金刚屑因,观察四种生不可能的这种方式,去观察无生的本性。每一个念头起来你都观察,每一个念头,如果你觉得这个念头模糊,那你就强烈地生起一个要么是贪心,要么是嗔心,你就来观这种贪嗔之心,哦,他是怎么出生的呢?这样子,你看修行多舒服啊!多直接啊!就在自己的起心动念上面。这个窍诀如果把握的话,我们就会在日常当中不怕念头起,只怕不起观察,一旦起观察,修行就在其中了。
破四句生:一因生一心,多因生多心,多因生一心,一因生多心。
1、破一因生一心:(包括由一个色法生一心;由一个心法生一心。)
如果以色法生心,这个色法或者是外境的土石等,或者内在诸根所依的身。
如果是色法而出现我们的心念,那这一个色法,它就包含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外境,一种是我们内在身体上面的眼耳鼻舌身这些根(这些色根)生起的,就只有这两种色法——身外之境或者是内身之根,就这两种色法。那我们去看,外境能不能够生出我们的这种心念呢?
比如,以石头生起嗔,应成石头是有心的法,但把石头碎为微尘进行观察,也不见有丝毫许的心识。
假如石头能够生心,生嗔心,也就是说外境能够生嗔心的话,石头它就能够生嗔心了。石头能不能有办法生嗔心呢?如果石头会生嗔心,那么就麻烦了!很多的石匠,他不敢去砸这个石头。一砸石头,完了!得罪了一块。然后,再继续砸他,再砸下,那么都在生嗔心了。所以,每一块石头都对自己生嗔恨心,哪有这种呢?即使你把它砸碎了,砸成微尘,它也一点不会有任何的心念。所以,找不到有丝毫许的心识在石头上存在,所以,“外境生心”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只凭一个身体就能够生嗔,应成无心的尸体也能嗔怒,不必要观待他缘故。
假如单靠身体就能生起嗔心,那么,无有心识的尸体,他也会生起嗔恨心,愤怒起来。那这样的话,一个人死了,没有心识了,那么天葬师怎么敢去割他的身体呢?一割他,他的痛苦可不是一般的啊!他生起了嗔恨心,马上就跳起来了。如果这样的话,天葬师都已经吓破胆了。所以,这是无法生嗔心的。我们这些唯物主义者,或者说我们一般对这种观念比较强的人,就觉得,一个念头只是物质的一种反应。但实际上,单靠这些物质、用这个身体,这些物质存在,但它为什么没有生起贪心、嗔心呢?所以,它是需要观待其他因缘的。你有一个身体,还必须要有你这种命根,有这些因缘,你才能起心动念。所以,它单靠色法无法生心。
以一个心法生一心。下面就是以心法生嗔心,可不可能呢?以心法生心,这也是不可能的。
譬如一念信心,要么从同类的一个信心产生,要么从不同类的其它心产生。如果不必依靠其它条件,就能从一个信心产生一个信心,应成永远是信心,因为,因具足又不必观待其它缘,应当无障碍地产生,
如果说,信心自己能够产生自己同类的信心,那么,它就不需要依靠其他的条件,信心起来了,接下来的就是自己生自己,这样的话实际上就是自生了,永远相续不断。一念信心起来以后,它就是不必观待其他因缘,而无有障碍的一念一念的信心出现,是不是这样子的呢?
这样,上一刹那信心生下一刹那信心,辗转相续,连绵不断。然而,现量见到,生起信心又产生了其它种类的心识。
我们现量当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一念信心起来以后永远都不会变的。我们还不用说,一念信心起来永远都不变,这一念信心的状态刚起来一会儿,就邪知邪见;或者一会,这信心已经堕到一个无记当中去了,再没有一个念头想到,要对谁起信心了;或者三天有信心,过了之后,就开始没信心了;或者前面信心大,后面信心小;前面是信心的状态,后面就是庸俗的其他念头。你有没有一天24小时,每一刹那都处在对上师三宝的某一个信心上面呢?没有吧!你生了信心,一出门一看,哦!今天天气不错啊!然后你的心又变成什么心去了,看这个天气。然后看到,哦!这些人来啦!然后又起一个世俗的人际交往的念头。所以,并不是一念信心起以后永远不断。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念念都是加持。那我们要成佛,是迅速完成、无碍成就的。只要信心不间断,一直产生这种信心,那么加持是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在形成,那这个人不成就才怪。所以,这是不可能的,和现量相违。
如果以异类的一个嗔心产生信心,因为不必要借助他缘,单凭一个嗔念就能生信心,这样应成嗔心没有相续的机会,事实上,嗔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相续。
如果是他法而产生,也就是他生,他生如果能够形成,那就永远没有相续,只有一个念头转换,马上就要转换另外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刚起来,马上必须转换。因为,它不能够自己生自己,或者同类心产生同类心,只能是信心生起来,马上转为嗔心,或者转成其它的心;转成嗔心以后,马上又必须生成其它的心,它不能够相续,哪怕是两秒钟、两个刹那都无法。但是,我们会看到,有一些道友,生起嗔恨心以后,在一段时间之内一直都放不下,甚至大家在旁边劝的时候,他还是一直都放不下。这种嗔心是在这种相续的过程当中,有一种力量…
《中观总义 第十四课 运用能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