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不断地延续。所以,假如要是业力出生,那就不可能有一个相续的心念,如嗔心、信心等等,这又和事实相违。所以,这两种情况都不行。然后下面看:
2、破多因生多心:由多因才产生多心,可见每个因独自没有能力生果。每个因既无力生果,多个因聚合也没有利益。譬如,每个盲人都不见色法,聚集在一起,仍然见不了色法。
如果是多因产生多心,那么我们就看到,每一个因,它独立完成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它必须与其它的因协作来共同完成,才能够去有这种生的能力。它单个单干,是没办法的。所以,对每个因都是单干没办法,单个因上面都没有能力,那每一个因都是一个无力的因,无能的因,那么每个因都很无能。这样子的话,多个因聚合再来在一起的话,都是无能的,都没有能力生果。比喻就像每一个盲人,他并没有力量,没有能力见到色法,那么没办法见。那我去叫两个来,再叫两个来,或者我去把天下所有的盲人,把他们都聚合起来,我就不信三个臭皮匠,比不上一个诸葛亮,他们难道不能聚合起来看到色法吗?聚合起来也是瞎忙。因为他们每一个这种能力没有,加起来,0加0还是等于0,仍然见不了色法。所以,有这样的过失,我们就看到多因生多心,是没办法的。然后下面:
3、破多因生一心:分两种情况遮破:
(1)以多因同时产生一心:果是独一,因和果接触,只能成立某一因和该果接触。而其它因不接触,就不能对此果发生作用,应成非因。
假如是多因同时产生一念心,那这个心是一个果法,这个心是一个心,它是独一的、不可分割的。那么,假如说,很多因同时和这个果进行接触,可不可能呢?不可能的。只可能成立其中的一个因和这个果接触。因为这个因是独一的,它的作用才能够独一。假如说是多个因来接触果,那么多接触就有多作用,就形成各自的果。各自侧面影响出来的果,就有不同,不同就不是独一,那就会有很多果、很多侧面,就不形成果的独一状态。所以,它只能是和一个因接触。如果和其他的同时接触,那就同时很多作用,很多作用由于是“不是一个因”,所以,这些作用是不同的,作用不同形成的果,是状态不一样的,结果不一样的。所以,怎么可能是独一之果呢?所以,只能是一个因产生接触,而其他的因,由于不接触,所以的话,没有形成接触,就会形成是非因了。而其他的因就不叫做因了,那就说是多因,讲这句话是不是多余的,所以,这样也不能生。然后下面:
(2)以多因次第产生一心:前因生此心,后因应成无用;前因不生此心,前因应成非因;前后二因共生此心,前生果,后也生果,果应成多个。
假如是多因次第前后地产生这一念心,那么,是两者共同产生呢?还是别别的产生呢?
假如说单独的产生,前面的因产生这一念的心,后面的这一个因就没有什么用了,因为前面的因已经完成了生这一念心的作用,后面的因拿出来毫无用途。然后,假如说前面的因没有生这一念的心,而是由后面的一个因来生这一念心的,那等于是前一个因就成了毫无作用的一个非因,它就不是一个因。假如是两者同时生,同时生就和前面“两者就共同生”,就和我们前面说的共同接触,它所形成的就有果的侧面不同,因为“因”不同,形成的“果”的作用不同,产生的“果”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如果说是两个因都在产生果,那么就会形成多个或者两个果,这样就不是说多因生一心了,那就是多因生多心了。所以,这也不行,多因生一心也不行。
4、一因生多心:如果由一因产生多个心,一因生多果故,多心应成无因,由此应成恒有或恒无。
这是什么意思呢?假如是由一个因产生多个心的,由于这一个因生多个果的缘故,这果法的心是很多个。那我们去看,这很多个心,它有没有真正的因呢?其实没办法。假如我们选一个果,一个果拿出来就是一念心,这一念心他有没有因呢?哦!有因,就是有这个因,这个因已经被它形成了因生果的作用,对它形成了作用以后,再不可能说,再对着另外的果产生作用了。所以假如说,要是有因,除了一个分别念之外的话,其它的分别念都成了无因生了。而且我们去看的话,不要说是这样子,就说是它有没有因呢?假如有因,那么就必须偏袒,因为“因”只有一个,它对谁起了作用,它就偏属于它。如果某一念心有因,这个因就完全偏属于它了,它就不属于其它。这样它就完全只属于这个果法。所以它只能是无因,全部的这个果法都只能是无因。因为只要是有因,那么就必须是偏属于某一个果,所以,这么多心念就成了无因生了。无因生会有什么过失呢?要么就是不讲因缘,恒时有,无条件的,随时随处都有;要么就是无条件的,随时随处都没有;它的出现、它的不出现都是无条件的,所以,就会有恒有恒无的这种情况,但是这是与现量相违的。
此外,从时分和方分分析,毕竟没有独一的因和心,由此可破四句生。
这就是按照《入智者门》论当中的这种分析方法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其实是用离一多因去分析,有没有独一的法,这样就能够破四句生因。
破有无生因:果的一念心生起,或者已有重复生,或者前无而新生,已有不必要再生,因为已经存在了;前无也不可能生,因为这一念心没有体,再怎么积聚因缘,也不能对它发生作用。
这下面观察的道理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前面对于有无生因已经介绍了,只是把它用到心里面来观察而已,对境上面直接指定内心,道友们应该好理解的。最主要是我们怎么去把它用得很纯熟,拿到内心里面来观照心的真相。所以,我们简单解释,不用具体的、很复杂的或者说很细致的去详细解释。就是说,这果的一念心生起来,它要么是有了而生,要么是没有而生,有了就会有再生的过失,已经存在了,就不需要再生,这和我们前面所说的自生,其实是一个理解。也就是说,生出来还是它,不是说另外增加了很多个它,而是说就是它本身,就是它这一念心,再没有出现其它念头,出来还是它这一念,没有增加念头。这样的话,没有必要。然后,假如说,前面没有,由于前面的这一念心,它是一个无的本体,由于是一个无的本体,你怎么积聚因缘,也不会对他发生作用,它不会由无而变成有,而且客观存在也是一个无法接触,或者说无法对它产生作用的一个对境,所以不会对它发生作用,它也无法生。
因此,一念心的产生,不是已有而来,也不是无有而来,根本没有来处。
从三时观察:如果生心,所生只可能是过去心,现在心或未来心。过去心已灭,没有办法生,现在心已经成立,不必要生;未来心没有体,如石女儿,也不可能生。
就是三心上面去观察: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的心已经灭了,是一个已灭的灭法,已经灭尽了,灭尽的一种无的状态,你无法出生。现在心已经出现了,还有什么必要再让它出现呢?已经出现了,再让它出现也是现在这种状态,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未来的心,就像石女儿一样,是一个无的本体,所以也不可能出生。它没有本体的缘故,怎么让这种无体,成为一个显现的有体呢?所以无不能变成有。
由此可知:当心正显现时找不到一个来处,心的本性就是无相解脱。
在我们观心、正在显现这个念头的时候,就像你说,我的心是嗔心,这个嗔心,它能不能够出生呢?通过前面金刚屑因、破四句生因的分析,这些都无法出生。所以,它根本无法出生的,或者有也不能生,无也不能生,或者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无法生。所以,这个心,它本来就是我们虚妄的执著,这种虚妄分别才觉得他存在。而实际上呢,它根本无从而来。无从而来又显现,你就应当知道,这只是你的执著而已。一旦你知道“这完全是我的执著,根本没有一念心可得”,这样,就会把心的这种执著之相打破、放下,这样入到无相解脱当中,一旦认识心的无生本性的时候,当下自心解脱。
(二)以观察体的离一多因,直指心无住处
我们现在心正在起心动念,就在这个念头上面,我们去看,这个心住在什么地方呢?它有没有一个住的地方呢?下面就给我们直指,没有一个住处。
先抉择所住,再抉择能住:
“能住”就是我们的心,“所住”就是它是在什么处所上面安住。那么抉择的次第我们从外而内。
心如果有实体,应当有住处,所住是外境的色法,或者内的身体。
首先由外去看,也就是说心外去看,心之外的住处,要么是外境的色法,要么是我们内在的身体。
如果心安住在外境的色法上,应当能在上面找到,但对色法再怎么分析,一直分到无分微尘,也不见心的踪影。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过,石头上面你能不能找到心呢?你对石头怎么粉碎,那上面也找不到心的影子,连影子都找不到,怎么会有这个心念存在呢?所以,如果有的话,可以找到他的踪影。但是,找不到。找到的永远都是这个色法的微尘,外境上面石头这些色法的微尘,而没找到一个心。
如果心安住于内的身体,心和身要么一体而住,要么他体而住。如果是前者,应当有身时决定有心,这样尸体也成了有心。
我们的身体里面安住了心,是不是这样子,以身体作为心的住处呢?假如身体就是心的住处,那…
《中观总义 第十四课 运用能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