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十五课 自续派与应成派运用五大因的差别

  

《中观总义》第十五课

  

益西彭措堪布造 圆春法师讲授

  

  

顶礼大恩至尊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顶礼本师释迦牟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浩瀚前译三根本!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如虚空般无边无尽的众生,得到究竟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发起菩提心之后,我们今天接着一起来共同学习堪布益西彭措所讲授的《中观总义》。

  我们今天学习:自续派与应成派运用五大因的差别。

  对于自续派和应成派运用五大因的差别的内容,其实前面已经涉及到,我们也学了主要的一些观念,而在这一块的内容当中,就更系统地给我们来介绍两派在运用这五大因的时候有什么差别。对这些差别,如果我们学了以后,你就会在学《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的时候,会分清楚这两派为什么像今天益西上师所讲的那样子,它有这些特色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很明显的。但是,在这个明显的差别的分析上面,中观总义是分析得很具体、很详细、很系统的。我们学了这块内容以后,就会对于自续派和应成派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以下:

  一、略说应成理论和自续理论的差别

  这个略说,就是略略的来宣说,后面会给我们比较具体来阐述。这个差别在略略地宣说的时候,已经将这些根本的要点跟我们讲了。所以,你假如学了后面的详说二者的差别之后,你再来回观这个略说应成理论和自续理论差别的时候,你就觉得,确实,就是讲到这些内涵。所以,如果说是你后面的内容比较通达的话,你一看前面,就能通盘地了解。

  五大因是自续派和应成派共同运用的理论,但二者运用五大因进行抉择的方式,却有本质性的差别。

  我们前面讲“因”,就是“理论”的意思,五大因可以说就是五大理论。而这五大理论,自续派也在用,应成派也在用,所以说是共同运用。而运用的方式上面,由于是两派,所以方式就不同。所以后面就是说,运用进行抉择的方式具有本质上的差别。这种方式会形成本质上的差别。也就是说运用的方式,如果是自续派的,抉择的结果就是单空。然后,用应成派运用抉择的方式,抉择的结果就是大空性。单空和大空性有着本质性的差别。所以,这种方式的不同,可不是一种小小的差异,他将导致这两派所抉择的结果的本质上的差别。所以,我们在学两派的教法的时候,我们就是要懂得他们运用的方式,如果你不懂得这个运用的方式,就像应成派的运用的方式你不懂的话,你是学不懂应成派的。既然应成派你学不懂,你就不会通达最究竟了义的空性的,所以这个方式是很重要。

  自续理论是眼等有法在自他前共同成立的前提下,承许所立,如胜义中无生;能立的因在自他前共同成立,比喻如宝瓶等,也是自他共许;“因和所立一者有则另一者有、一者无则另一者无的关系”也在二者前共同成立。

  那么,在这个自续派的运用方式当中,我们去看,它是几方面都是自他共许的。首先,第一方面就说宗法,宗法就是我们现在要抉择的这个对境。抉择的对境我们要看到一切万法当中的眼等万法,这是我们在见闻觉知的万法当中,想要抉择的一个宗法。所以,眼等就是代表眼等显现,眼等显现是大家来共同来讨论的,那么这就是宗法。这个宗法自续派的理论当中,是自己也成立的,他人也成立的,自他共许的,也就是说,你认为有的这个眼,和我认为有的这个眼,我们俩都看到这个眼等显现法,这都是我们两个可以承认有这个显现的。但是这个显现是实有的呢?还是无实有的?是生的呢?还是无生的?这就不一样。

  所以后面就说承许所立,这是在前面等共许眼等宗法前提之下,去承许所立的。所立就是胜义中无生,这是自续派和世间人不同的。自续派和世间人共同的,是大家都有一个前提,都承许眼等显现,这是一个共同承许的。但是不共同的地方就是,世间人觉得有一个实有的生,而自续派觉得没有实有的生。所以,世间人即使是在胜义当中都是有一个实有的生的,而自续派觉得胜义当中是无生的,这是两派所立的差别。

  然后说,能立的因,在自他前共同成立,能立的根据也是。我们找一个根据,这个根据是你也承认,我也承认的,我们两共同承认的,这样子找一个根据。能立也叫能够成立,因的话,就是根据的意思,依靠能够成立的根据,来建立所要成立的这个所立。所立的话,就是观点;能立就是根据。你讲一个观点必须要有根据,而自续派在讲这个观点的时候,它就要举一个和其他的讨论者共同承许的这些根据。它讲根据的时候是共同成立的,而且他还会用比喻。比喻也是自他共同承许的,就比如像宝瓶,柱子,他承认,其他的也承认,这些显现法都是自他共许的。还有一点,因和所立,只要有因,就有这个所立,因能够决定这个所立。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根据,就不会出现这样子的所立,一者有,另一者就有,一者无,另一者就无,这就是通过同品周遍和异品周遍,这两个是从正面和反面,正反两个反面都是共同要承许的。

  总之,承许三相和比喻在自他前共同成立的理论,是自续理论。

  三相就是前面所说的宗法,所立,能立,这三相。这三相和比喻都是自他面前共同成立的,而这个成立的理论就是自续理论。也就是说,他自方也承许的。应成理论和这样子就大不一样了,所以下面说:

  应成理论是在自己没有任何承许的前提下,仅仅运用他方前成立的三相和比喻,对敌宗发出自许相违等太过的理论。

  应成派我们前面讲到过,他是站在入定的立场,入定的立场当中没有一切显现万法。所以他不会说,你认为有的这些显现法我也承许。你认为有的这些比喻我也承许,他不会这样子的。因为,应成派就像一个不在这个世界的宗派一样的。他站的立场是入定的立场,入定是一个出世间的无分别境界,他没有一切这些根识现量的显现,所以他不会承认这一切的所谓的能立,所立,比喻,宗法。他这些都不会去承认的,只是用你的矛攻你的盾,让你的矛盾自己认识以后,知道自己出矛盾了,不要去荒谬地去执著你错误的观点,让自己放下。所以,他自己是不承认这些的,只是借用我们的这些根识,来让我们放下对它的错误的认知,具体的我们就看下面的详说。

  二、详说二者的差别

  (一)有法的差别

  有法又称为“前陈宗”,也就是,我们要成立一个讨论的对境。这个讨论的对境是有法,这个对境我们说它是实有的呢

  还是不实有的?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我们要拿出来讨论的一个法。我们前面讲到,应成派是站在入定的立场,所以,你一切拿出来的东西,他都不承认。因为在他的入定的境界当中,没有这些山河大地,所以你拿出来山河大地,他这个不承认,你拿出来这个眼睛,眼耳鼻舌这些他都不承认,你拿出来一个宝瓶、柱子他也不承认。所以,这只是你自己拿出来,他是自己觉得没这些东西的,只是让你知道,你拿出来这些东西只是等于白拿,因为在入定当中没有。所以在有法上面,应成派是这样子的。但自续派就不一样,自续派他是站在出定的立场,在出定当中,确实有这些显现,你也看到了,我也看到了,你拿出来,我也承认我看到了,我也觉得这个有显现的;但是你觉得有实有,我觉得不实有,就是在实有和不实有上有差别,在有没有显现上是没有差别的。在这个共同的承许当中,世俗的显现大家是共许的。

  自续派在尚未遣除对二谛别别的执著,而着重抉择相似胜义的单空时,并不遮破显现。

  我们看,第一句话当中,自续派是接引中下根机者,而中下根机者并没有遣除对于二谛别别的执著。那么并不是说自续派的祖师他还有执著,这一点只是观待我们所化的根机来说的。所化的这个根机还有这个执著,要对世俗谛和胜义谛分开来认知。有这样子的一个执著,所以,正是这样子的话,他就会抉择胜义谛,单空,又抉择世俗谛显现。所以呢,他在抉择单空的时候,只是在胜义当中没有显现时单单的空性,而在世俗谛当中不破显现,有如梦如幻的显现,所以说二谛是分开执著的。

  也就是,自续派把自己和他宗前共同显现的色等诸法,作为三相中的第一相“有法”。

  为什么说他不遮破显现呢?因为在世俗谛当中,自他都有根识现量。所以,自续派就把自己和他宗前共同认可的这个显现,就像色、受、想、行、识,这一切诸法,作为三相中的第一相宗法,也就是大家要讨论的而这个对境。我们就要执著这个对境,针对这个对境来讨论。而这个对境是我们两个都认同的,有他的显现。

  譬如,对声音,外道承许为常法,内道承许为无…

《中观总义 第十五课 自续派与应成派运用五大因的差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