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这一念只有“去”和“不去”,如果是“去”,也不可得一个去,因为已经去了的法,不可能有“去了的有去”和“还没有去可以去”的两种作业。如果“不去”和“去”相违,则不能说“去”。
也许有些道友第一次听到这种分析的时侯:去者不去,不去者也不去,听得头都听晕了,但没关系,有时侯,我们听晕了主要是因为“去”字太多了,相同的字太多了,所以你就被一个个相同的字把自已给弄混了。这里面其实是比较清晰的、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
那么,我们来具体分析观察去者。我们在起心动念的时侯,就在这个念头上面去观察,它有没有一个去处呢?这种去处,这一念心上面去观察:它要么是去,要么是不去。去和不去之外再没有第三品,就这两品。非此即彼,非去即是不去,非不去即是去。所以只有这两种情况。那么,我们就单纯地去看这两种情况。
首先看“去”的状态:现在这一段都是讲“去”的一段,这个时候,先不要管“不去”的状态,你就只管“去”的这个状态,管“去” 的这个状态可不可能去呢?没办法找到一个“去”。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已经去了的法,如果不是一个已经去了的法,就不能够叫做去。所以,它是一个已经去了的法,已经去了的法,它不可能有作业。我们先看“它不可能有作业”,就直接来认识这一段内容。先不管中间的那两种情况,也就是说已经去了的法,不可能有作业,哪种作业呢?“去”的这种作业,没有。而“去”的作业是哪两种情况呢?也就说,去了的当中没有;还没有去的,它存不存在呢?首先,我们去看:没有去可以去,其实,我们说要去的话,它就是还没去,它后面去。所以说,还没有去的,我们说它可以去。但是,已经去了的法的话,它就已经去了,就不可能说还可以去。因为已经去了不能再去,因为,已经去了怎么还可以去呢?已经去了不能再去了。所以,已经去了都去完了,完成了的事情不可能重复。所以去了的有去是不可能的。然后后面说:还没有去的可以有去,但是一个已经去了的法,由于是一个已经去了的法,它就不是一个还没有去了的法,它是还没有去了法,所以还没有去,它还可以去,这不是一个在已经去的法能够建立的。因为它是已经去了的,“已经去了的”和“还没有去”是直接相违的,它上面不存在还可以去的情况。所以,这种作业的形成是没办法的。这一段大家有一种误解容易形成:因为,在这种表达当中说:不可能有这两种作业,有些道友就会理解成“这两种不能同存”,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这两种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可能存在,无法形成这种“去”的作业。所以,去的没办法再去,还没有去的,不符合这种法本身,这个法本身叫做“去”,已经去了的法,也就说这个心念,它是一个已经去了的法,不属于还没有去的。所以,后面一种作业与它无关,前面的作业无法产生。这两种作业只是在分析什么呢?这两种的第一种,是“不可能有去”,第二种不可能在一念心法中存在,是这个意思。那么来看后面说:
如果不去和去相违,则不能说去。
如果是一个不去的一个心,不去的心,它和去是相违,这两个体相完全相违,所以,不可能说有一个去,在这一念心上这样子观察,这是观察去者。
2 观察去处(也就说去到哪个地方?)这一念如果去,必定有一个去处。从时间上分析去处,或是过去境,或是现在境,或是未来境。
就是从三个时间段,或者三种时间上去看这个对境,和时间联系起来看。首先看:
过去境灭了,不可能去;
已经过去了的这个境,所以,它已经成了一个灭尽的法,灭尽的法,它已经没有地方可去,也就它已经不可能存在这种地方,不存在这种对境,已经没有处所了,过去的这种境,这种处所已经没有存在了,已经灭了。所以你到哪里去呢?已经没有它了,所以你无法去到它那儿。
未来境还没有产生,如石女儿,也不可能去;
未来境就是还没有产生的,没有产生就像石女的儿子,无法出生,还没有出生。在这个世界没有出生过。没有出生过,你怎么和他联系呢?无法形成联系,所以也无法去。
现在境也不能去,因为现在这一刹那,如果是“正显现时”,就不能说是“去时”。
现在这一刹那它正在显现,正在显现,就不叫做“去”。所以,不能说是“正去的时侯”,所以它也没有去。所以,现在境是正显现时,我们这个心念也不能说是“去时” 。这是从三时上面去观察。
3 观察迁变
这一念心不可能有迁变,因为心只可能是常法或无常法,若是常法,不会迁变;若是无常,也不可能有变异,因为在一个刹那的时间中,正显现的同时,不会有变异。
这一念心它不可能有迁变,为什么呢?因为心它只可能是常法,或者是无常法。那我们就看这两种情况当中,假如是常法,常法是没有办法迁变的,永远都是恒常如是的,恒定地处在它那种原初状态,所以不会有迁变;我们再看另外的情况:如果是无常的,有没有迁变呢?有些人讲无常肯定就是一种迁变,可不可能呢?也不可能有变异。因为,在一个刹那的时间当中,它正显现的同时,它就是这一刹那的法,是一个“孤显刹那”。每一刹那都没有迁变,每一刹那都是“念念都是孤显刹那”,每一个刹那的念头上面,那么它都是固定的相,这种固定的相上面,它没有变异。那有些人说:那不是前面后面变了吗?你这不是站在实有上面来看的,那只是把前面的一个法和后面的一个心法,前面的一念心和后面的一念心,这两念心来作为比较。但实际上,这两念心已经不叫做一念心了,这两念心它已经是各自各自的法了。各自各自的法,没有说这个变成那个,它们之间是没有联系的。所以,只是一个刹那,一刹那,孤零零的显现,这个刹那即生即灭,它没有变异。然后,另外一个刹那即生即灭,它没有变异,它只是一个这样子的孤显的刹那,它没有迁变性。
就像以前的憨山大师,他自己观僧肇禅师所说的《物不迁论》的时候,当时他就看到树叶叶片落的时候,就不会像我们看到的连续的像,就是看到是一张一张的景象,单纯的孤显。他见不到水的这种流注像。也见不到这种树叶的这种飘落像。就是依靠他的这种超凡的智慧,能够感知到“哦,原来是孤显的”。而我们众生就像看到一个火环,在那儿看着的时候,就把它给串起来了。串起来的时候,就觉得那有个圆圈,实际上没有个圆圈,都是一片一片的,或者像放电影的胶片一样。只是一个胶片、一个胶片,这个胶片有没有迁变呢?没有迁变。只是单显一个胶片,再单显一个胶片,所以它不会有变异。
4、观察灭心:如果这一念心有灭,或者心是已灭,或者心是未灭,没有其它情况。但是,已灭的心,连踪影都没有,怎么会有它的灭呢?未灭的心也不可能灭,因为不灭和灭相违,不灭的时候决定不是灭。
再去看这个心念。她是一念念头说,哦!我们感觉她已经灭。如果说真有一个灭的话,只有两种情况:也就是说,在已灭的心上灭,或者是在未灭的心上面灭。在已灭的心上面有没有灭呢?在已灭的心上面,如果它是灭的话,它已经不存在了。不存在,那么是谁在灭呢?它自己连影子都没有了。也就是说,是一个没有的法,没有的法的话,它上面怎么会安立它的生?它的灭?它自己都没有又说它自己的灭,这就是无从说起,没办法安立上去。假如这个时候有灭,那是谁的灭呢?因为,它自身没有踪影可得了,不是它的灭。它存在,才会说是它的灭,它不存在的一个法,怎么说是它的灭呢?所以,也不会有灭。那么未灭的心上面有没有灭呢?也不可能。因为它本身叫做未灭的、不灭的状态,它和灭是相违的。所以不灭的时候,也决定没有灭。所以一念心也没有灭。
5、观察常有:如果当下一念常有,应成没有变化,这明显和现量相违,因为心识时而欢喜时而忧,刹那迁变,体无恒常。
我们说“那个心像猴子一样的,跳去跳来”,就说明它没办法控制,很变化,变化得太快了,心变心,太快了。那么这种心在变…
《中观总义 第十四课 运用能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