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总义 第十一课 破有无生因及破四句生因▪P5

  ..续本文上一页分别智的境界中,不显现而已。

  所以说,一切法皆如幻化。为什么?因为这一切法的显现都是观待能取所取的分别习气,只要有这个习气它就会出现,习气成熟的时候,一切显现法就出现了。就是靠我们的二取习气,它并不需要从任何地方产生出来,我们内心有无明二取,它就自然会显现。所以菩萨证悟,从入灭定境界中后出定,由于他二取的种子习气没有断,出定时自然会让他看见种种二取的显现,菩萨知道这是由于无明习气所显现的,不会当真,他知道:噢,这是我的无明习气幻化的。虽然他活在真实的认知当中,没有我们众生实有的邪见。

  而我们却不把它当成一个幻化,以为有一个真实的生,由于不知道是无明习气导致显现的缘故。刚开始出生的一个法是无明习气让它出生的,出生以后无明习气的力量让它维持,就一直在显现,这个显现“现而无”的,因为是无中生有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但是只要你有这个习气,它就会出现。这个世界即使是一个大虚空,但是只要你内心有习气,马上什么事件都能出现,完全是二取习气幻化出来的。当能所二取的习气种子不再出现了,也不会有这些显现了。就像我们面前的山河大地,一旦我们把二取的种子习气全部断尽以后,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连虚空都不存在,那还有什么大地呢?所以一切万法完全是观待于二取的习气幻化的,假如远离二取的无分别智的境界出现的话,这一切显现当时就荡荡无有一法存在,一道清虚,这就是证悟的境界。

  这个世界上,我们依靠自己的业力习气投生到某个地方以后,我们总以为这个地方是真的,我们的身体是真的,我们所受用的一切是真的,而实际上所有这一切出生的法,显现的法,痛苦的法——很痛苦啊,有些人离异啦,有些人钱丢啦东西丢啦……这些是不是有一个真正的失落呢?没有任何失落,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它的去处也没有。都是无有生,无有住,无有灭,唯有幻化,这样子的一个无实有的显现。我们要把生住灭的、是是非非的、宇宙世界的一切万法看成幻化。我们今天学了这个法义以后,应当知道,我唯一是一个幻化的世界,唯一是一个幻化的人生。

  “摄义:种种有事显现无实有,远离自性有无生故。”

  我们觉得有的种种的这些事物的显现,实际上没有一个真实有。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远离自性有无生的缘故。自性的有,自性的无,它的生都是没办法的。一个自性有的法,是无法出生的;一个自性无的法,也是无法出生的,所以这个世界是一个无法出生的世界,它不是幻化、不是无实有,又能是什么呢?我们就要去用这句话:这个世界上面所有的东西都不可能出生,但它为什么显现呢?这就是一个无明习气的幻化。没有出生的法却出现了,就是无生而生。无生而生就是没有生。没有生的法,从来没有的一个存在,却显现生住灭。就像从来没有的一个人,他却做了很多事情,那怎么可能呢?就是以无明愚痴力所见的这一切二取显现,所以应当知道这就是幻化的。我们再看幻化的事情,我们的幻化师是谁?就是我们自己的无明二取的习气。

  

  (大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都普遍感觉比较困难,有些道友因为是最初接触中观,所以听得一头雾水,或者有些道友没有接触过这样细致的理论观察,所以感觉很生疏,也很费力。这些都没关系的。我们前面讲过,学中观最初会感觉困难,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在学院学习的时候,刚开始听上师们讲,也是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讲那么多?讲这么多究竟是要做什么?做了这些以后究竟对我修行有什么帮助?或者这些连听都听不懂,那我这辈子是不是没希望学习它了?没办法学习它还有办法用起它么?好像就觉得没办法。而实际上,中观一方面来说,是最难学的,一方面,又是最好学的。而且学好中观以后,对于所有的学科,所有的佛法都会形成一个根本上的意义。你把最难攻破的攻破以后,而它又是从最根本上攻破,并抓到了佛法的根本以后,再回观一些教法的时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一个人学过中观,经过中观的思辨,再去学因明、俱舍等,你就会觉得太轻松了!你一下子就会觉得:“我面对的那些法是小事一桩。”都只是一些名相上面需要稍微确定的问题,而中观是需要去思维、思辨的过程。养成了思辨能力以后,不管学什么,都会产生一些殊胜的智慧的力量。刚开始不熟,慢慢的就会越来越熟,熟了以后思维就越来越深,就会越来越找到感觉。越来越体会到“哇,我以前想错了,这个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你出现这句话,这个感叹的时候,就预示着我们早就应该解决这个事情!我们作为一个生命,活在糊里糊涂当中,从来也没有睁开眼睛看一下这个世界的真相,那你为什么不睁开眼睛去看一看这个世界呢?即使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你也要用一点力气,这个力气很值得。中观这个理讲的时候很枯燥,第一次接触不一定很容易懂,所以我在讲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只能粗浅地跟大家交流。交流过程中,有些道友如果听不懂的话,可以反复地听录音。下载下来反复听。以前我们也是反复地听上师的录音,反复地去学,反复地辨,有时候与身边的道友一起辨析,看看为什么是这样子宣说的。这样下功夫是值得的,慢慢地你就会其乐无穷了。这里面充满着法喜。学中观的人应该更充满法喜,因为这是一个面对的是最根本最本质的大事情,解决生命当中最大的事情。

  《中观四百论》说:“对下根者,给他讲布施;对中根者,对他讲持戒;而对上根者,就要对他讲一切万法皆空的空性般若。我们唯一要寻求的是上上的智慧,而下下的布施、持戒、安忍这些,在往上就是要修无我,再往上就是修一切万法皆空,我们都是要往上上的智慧去寻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就是要在智慧上越来越高,而不是在烦恼、我慢上面越来越高,一定要在佛法智慧上去高。就像有些道友感叹的,现在的人不求智慧啊。确实我们很多人不求智慧,就觉得这些智慧拿来干啥?而实际上佛法就是智慧,离开智慧就没有佛法。闭着眼睛的无明那会出来这么智慧的佛法呢。所以要求智慧,而且要求上上的智慧,要做一个愿求智慧的人生。道友们如果上课没有听懂,下课一定要反复听录音,有些道友听录音连听10遍,之后走到哪儿都能把音声感觉出来,好像任何时候都有法义在心相续中回荡。所以当时没听懂,就下载下来听录音。)

  3,破四句生因。是同时观察因与果的理论,

  把因和果配起来看:多因配多果,多因配一果;一因配多果;一因配一果。配下来以后观察,有没有这四种能生的情况呢?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破四句生因”要做的事情。

  出处:智藏论师的《二谛论》,(是自续派的论师。)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入智者门》中都运用了这一理论。

  这是应成派和自续派共同的理论,智藏论师的《二谛论》中主要以自续的方式来运用,而应成派的论师主要以应成的方式来运用。运用的方式不一样,产生的见地,一则是自续的,一则是应成的,这两种不同的见地,依靠它运用的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但是这个因,从因的角度也可以把它归摄在金刚屑因中去,侧重在因的角度可以这样归摄。

  下面看释词:何谓四句生?以实有因产生实有果的方式,只有多因生一果,一因生多果,多因生多果,一因生一果四种,所以叫四句生。逐一遮破的正理称为破四句生因。

  “四句”,就是多因生一果,一因生多果,多因生多果,一因生一果。因上面有多因和一因两种,然后每个因上面看果是多果还是一果,只有两种,两两成四,就是四句生。这四种情况是否真的能生呢?逐一去用正理观察的时候,就能遮破它,也就是无法出生,无法有自性生。就叫做破四句生因。前面讲过,“因”就是正理的意思,所破就是“四句生”,能破是正理,以这种正理打破四句生,而显示无生。

  以下按照《入智者门》具体解释:

  ①设若多因生一果,应成一异体无因。

  具体来分析一下每一个生,假如第一种情况,多因生一果,能否成立呢?是不能成立的,应成为一体的果无有因,异体的果也无有因了。为什么呢?后面分析就知道,确实这样一出来,就会产生无因生的过失。怎么会无因生呢,就因为这种情况无法出生一体的果和异体的果,一体和异体就包含了一切万法的认定。

  首先看敌宗的观点:可以有多因生一果,比如由所缘色法、眼根、作意心所(心所法之一)、光明(眼见色法的助缘)等,产生一个眼识,

  眼识只是一个果,这个果却有很多的因,包括所缘色法、眼根、作意心所(心所法之一)、光明(眼见色法的助缘)等,这当中有因有缘,都归入因里面去。这当中因是很多个法,而果只有一个法。

  我们会觉得这是很对的,就是这样子的。我们生起眼识的时候,就要看到有色法、有眼根、有作意心所,还要有光明,这些聚合以后,自然有眼识生起来。我们觉得会有这样子的情况出现。但是这是经不起观察的,假如你在胜义中真实中还向承认它,就会遭到破斥。

  下面我们看破斥:异体的因也能产生非异体的一果之故,应成非异体的一果无因。

  为什么呢?我们举一个比喻:不可能两个妈同时生一个儿子,每一个妈只能生她自己的儿子,不可能两个妈作为因,生出一个儿子。所以说,异体的因,就是两个或多个别别不同的因,也能产生一体的也就是同一个的果,这样就…

《中观总义 第十一课 破有无生因及破四句生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