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情。因为一个单纯存在的法,它就只能偏袒地在某个法身上存在。假如说如来藏的本体不是离戏大空性,而众生的本体是离戏大空性,那众生就没有如来藏。众生没有如来藏,那怎么办呢?就有很多众生没办法证悟佛陀的果位了。所以,最后这个如来藏它无法周遍有情。而且它不能成为诸法的本性。因为用胜义理论去观察,一切诸法的本性是空性。假如说如来藏的本体不是大空性,那么我们用胜义理论去观察的法性的结果,你却得不到这个法性的结果,也就说明你不属于法性,如来藏就是法性了,不是诸法的本性。但是我们说如来藏是周遍法界一切有情,人人自俱如来藏心,连蚊虫蚂蚁都具足如来藏心,更何况作为万长之灵的人类呢?所以人人都具有如来藏,这是做生命最平等的庄严。假如说如来藏不是法性,最后我们证悟诸法本性的时候却没有得到如来藏,那这个如来藏又不是法性,最后我们修行想现证诸法本性又有何意义呢?正因为它是法性的缘故,我们想开悟,想成就,这个“悟”就是“悟得诸法的本性”哪!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意义。从反面上面显示,假如说如来藏本体不空,将不会成为人人自俱,就周遍不了法界有情,同时不能成为诸法本性。这样是不合理的,所以它应当是离戏大空性。
《楞伽经》云:“世尊告曰:大慧!我所宣说如来藏者,不同外道所说神我。”
世尊在楞伽山上告诉大慧菩萨,说我所宣说的如来藏,它并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神我。同样,在《涅槃经》当中佛陀讲了前面那一段引用的教证后说,他说的这种如来“常乐我净”正是狮子吼的宣说。外道本师就说,我们也说诸法是常的,我们也说诸法是安乐的,我们也有一个神我啊,我们也有清净,为什么就容许你说,而不准我们说呢!好像是“只准官兵点火,不准百姓点灯”,你们说了就对,我们说了就不对!好像就觉得佛陀也和我们一样讲了“神我”啊。为什么佛陀还要说我们没有开悟,没有成就,没有宣说诸法的本性,甚至说我们的常乐我净是一种邪说呢!(对于这个问题,佛陀在《涅槃经》当中有广大的辨析,有智慧因缘的道友可以去翻阅一下,在“狮子吼菩萨品”当中有回答。)在《楞伽经》当中也有回答,说这是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神我的,这是名同而意不同啊!虽然都用这个名称,但是在意义上面却天地悬隔,一个是实有自性的,一个是空性本性的,这两个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外道说的那个神我是一种戏论,是一种遍计法,而我说的神我,它是诸法的本性。为什么这样说呢?
“大慧!如来应正等觉是于三解脱门、涅槃、无生等句义说名如来藏。”
说如来应正等觉,我宣说这个如来藏,并不是一个和空性相违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虽然是“常乐我净”,但是“常乐我净”的意思是在名言当中对于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是将空、将无相、将无愿这三解脱门说为如来藏。其实就是把空性宣说为如来藏。把涅槃、不生不灭说为如来藏,把无生大空性的本性说为如来藏,从句子上面看起来和三解脱门、涅槃、无生不一样,但是在意义上面就是如来藏的意义,所以如来藏就是三解脱门、涅槃、无生等的异名,意义一样,用词不同,就此而已。他们的意义一样,但是在名言当中我用如来藏这个词来描述这个离戏境界,远离一切实有的大空离戏境界。所以,和“神我”不一样,神我是在胜义理论观察之下也是一个实有的法,它和我这个如来藏不一样,我这个如来藏虽然也说是“圣我”,但是这个“我”正是无我的本性,是想远离我和无我的执著,最后说了一个“圣我”,并不是与无我想违,正是无我的含义。
《般若经》云:“若有较胜法涅槃更为殊胜之法,彼亦如梦如幻。”
在《般若经》当中讲的就特别直接了。比胜法涅槃,“胜”就是“殊胜”的意思,比殊胜的法(也就是涅槃)更殊胜的另外的法,只要有这种法,我也会说它是如梦如幻的。不要以为这个涅槃殊胜就说它不空,就说它不是如梦如幻,就说它是实有的,它是胜义理论观察之下都无法攻破的实有的法,并不是如此。胜义理论前,如来藏还是作为所破法,但是不是说如来藏光明在圣者智慧面前还安立它是一个道所破。在圣者智慧面前,他通过修道正是显发如来藏,不是破如来藏。那么圣者这种修道智慧,按照道中观用名言来讲的时候它就是有的一个法。但是在胜义理论介绍基的本性的时候,就必须要把它当成所破法,否则就无法给我们抉择离戏大空,最后你就无法显发如来藏。因为如来藏本身就是离戏大空,而修道的智慧就是要显发如来藏,通过什么显发呢,可以通过离戏大空的切证和离戏大空相融无二的时候,如来藏在名言当中可以说它显示了。这一点,《般若经》当中讲到,胜义理论观察之下任何的法都是如梦如幻的,再殊胜的法就像涅槃也是如梦如幻的,不要说涅槃,你觉得比如来藏更殊胜的,假如有一法,那你拿出来,我也会说它是如梦如幻的。这就说明法法皆是如梦如幻,没有一法实有。
《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云:“如果以理观察,如来藏本性为空性之故,则承许其为心的法性、周遍一切境、于一切时为恒常、不可思议、诸功德一切无偏显现等,悉皆应理。”
这一段给我们讲的,就是说,不要担心,我们用胜义理论观察如来藏是空性,这不会出问题啊。如果观察不是空性,如来藏就会出问题啊!假如说观察它是空性,它正好建立一切如来藏的功德,一切如来藏的功德都可以找到了一个基本的支持。假如没有这个空性的结论,那么等于没有办法承认如来藏的种种功德了。我们一个一个地去看,去分析。这当中讲到说,如果以理观察,这个理就是“胜义理论”,以胜义理论观察如来藏的本性是空性,正因为它是空性的,我们可以承许它是心的法性,也就是说万法用胜义理论观察是空性的,那么如来藏就是空性的,所以如来藏就是法性。万法用胜义理论观察都是空性,那么心也是空性,所以如来藏正是心的本性。因为如来藏就是大空的本体。假如说如来藏不是空性,那它就是一个显现的有法,有法就不是法性,那么如来藏心就只是一个客尘的法。
“周遍一切境”:空性是万法的本性,正因为是空,所以能够周遍一切万法。法法皆是空,拿起一个空,它可以周遍一切,因为这是一切法的本性。如来藏就是这样的大空性,所以如来藏显发的时候它周遍一切万法。佛陀成为全知,就是因为佛陀和万法一味无别。为什么佛陀能够和万法一味无别呢?因为佛陀就是诸法的本性,周遍一切境。你问佛陀什么法,他就和所有的所知当下存在,同存同在,所以他不用犹豫就可以给你回答,这是因为他能够将如来藏心周遍一切境啊!这就像《华严经》当中经常会讲的一个微尘和一个法界是同等大的,正因为空性的缘故它没有大小,而且这是诸法的本性,所以与诸法融为一体。汉地经常说“全事即理,全理即事”,就是说一切万法的对境就是空性的理体,而空性的这个理体就是一切万法,这样才能够给我们看到它是能够周遍的。正因为在空性上面具足,而一切万法就是空,一切境就是空性的本性,所以如来藏是空性,能周遍一切对境、一切万法。
“一切时恒常”:假如说如来藏是一个实有的法,它就不能够在一切时恒常了,就变成是一个特定的法。这个一切时恒常的如来藏,它是能够起妙用的,也就是说,世界在无常而如来藏同世界一起显现;假如它是实有的“常”,它就不像如来藏这样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生命。因为实有的“常”就没有作用,连贪嗔痴也没办法生起来。如果这个如来藏生起来的是一个善法,它是没有贪嗔痴的,那么我们众生假如有如来藏,他就永远没办法起一个贪嗔,起一个愚痴。但是如来藏的显现,不管是众生的显现还是佛陀的显现,都是以如来藏作为本基来显现这一切的。假如我们众生有了如来藏,那么众生就不应该起贪嗔痴了。如果说一切时都有如来藏的话,那么就等于我们不能起贪嗔痴。假如说我们现在没有起贪嗔痴,而如来藏又是一个常法,常法是没有这种作用的,没有作用就等于我们起贪嗔痴的时候没有如来藏,那么为什么又说一切时众生有如来藏呢?所以这是相违的。正因为它是无实有的,它才能像《华严经》中那样所说的“性起法门”啊!也就是说,法法的起现都是真实性、大空离戏的显现,所以它是本性的自然妙光显发出来的。这样才能够成立为一切时当中它是一个恒常法。
“不可思议”:假如说如来藏是一个实有的法,它就是落入到有边去了,用胜义理论观察的时候它是实有的,那它就是有边的法,有边的法就是我们思维分别的对境,是可以思议的,因为它是一个有边的法,只要你落入四边,内心就能“思议”它。而这个如来藏,由于它是超绝了一切有无是非,所以四边打破,这样子由于空性的缘故才是不可思议的。正因为空,所以说不可思议。假如它是一个在胜义理论面前不空的一个法,就是一个有的法,有怎么叫做不可思议呢?是一个可思议的,因为我们的分别就是在有、无上面去分别,而它是“有”,我们怎么不能分别呢?所以它不是不可思议,而是可思议的。
“诸功德一切无偏显现”:假如说它是一个实有的法,它的功德就只能偏袒地显现,不能无偏地显现功德。就像佛陀的功德,他已经显发了如来藏,假如说如来藏有功德,它也只能够按照它当时的状态而显现,它不能够周遍一切法界,在东方出现的时候就不能在西方出现,在南方出现的时候就不能在北方出现,更不可能“千处祈求千处应”,不可能在法界当中“感应…
《中观总义 第十课 破斥不合理的诤辩 能破正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