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总义》第十一课
益西彭措堪布造 圆春法师讲授
顶礼大恩至尊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顶礼本师释迦牟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浩瀚前译三根本!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能破的中观正理
(一)应成派和自续派共同的五大因
2、别说五大因
(2)破有无生因(39页开始)
为渡化如虚空般无边无尽的众生得到究竟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在发起菩提心之后,我们今天一起共同来珍惜暇满人生,学习益西彭措堪布讲授的《中观总义》。
现在我们在学习能破中观正理的内容,这里面我们学习别说五大因,别说五大因当中对于第一个金刚屑因,上一堂已经学习。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堂课,破有无生因。
不管有无生因还是金刚屑因,还是破四具生因,这些其实就像前面我们所说的,它的威力是无比的,是永不落后的正法的武器,通过这种正法的武器我们会攻破众生难以放下、难以看破的实执。所以,学这一个教法,是我们成就智慧人生,使暇满人身真正拥有根本上意义的一个教法,我们应该珍惜它,反复的去串修它,这样会使这种力量展现在我们的见闻觉知当中,使一切万象依靠这种正理的抉择,在内心当中融化为一个大空离戏的法界。所以,我们学这个理,要反复地去思维它、串修它,尤其在一些实际的,我们所见到的显现法上面去一个一个的用这种理论的武器去把它碎为微尘,把它分析得透透彻彻,将这个宇宙人生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很重要。
我们看论文当中说:“破有无生因及观察果的理论。”这一个理论它是站在果的上面去观察,这个果是有的,它能不能够出生呢?如果是有的,它不能出生!那这个果是无的,它能不能出生呢?是无的也不能出生!这样子就会把我们通常认为:“哇!这个法绝对是有它的因的!”就会通过观察果我们看出没有一个生,实际上我们平常的认识是错的,我们平常实执的众生,觉得有一个因生果,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因生果这个看法,这个认知欺骗了我们,使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很真实,活在现实当中。实际上我们由于看错了、想错了,我们从来都没有活在现实当中,而是被一个虚妄的现实愚弄了。我觉得有这种生,观察果以后,我们就看到,我们以前的一切认识都是被愚弄的,愚蠢的迷茫状态,迷惑状态,现在我们要过一个智慧的人生,来看透这个世界上面其实根本没那回事。这个教法,它的出现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震撼!这个教法的出处,即说他在哪儿出现的呢?诸多经论中都说到这一因,譬如:
《中论》中云:“有法不因生,无亦不能生。”
有法是站在果的角度上面看的,无也是站在果的角度上面看的,有的法,也就是如果是这一个果是有的法,这个果就不应当生,因为已有之故,然后无的法也不能出生,因为无的法它是无的体性的缘故。所以,不管是有的法还是无的法都不应当生,都不能生。这是《中论》当中给我们列出来的。
十二门论云:“先有则不生,先无亦不生,有无亦不生,谁当有生者?”
已经有的则不会出生,先前没有的也不能出生,有和无的法都不能出生,那谁会有出生呢?世间除了有的和没有的,还有其它的情况吗?没有的!在这两种情况,而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出生。具体的我们会在后面去看道理上的原因,
我们大概地说一下,也就是说先前有的,它不会出生,因为已经有的缘故。出生的话毫无意义,然后先前没有的话,那么也不能出生,因为它是无的体性。无的体性的一个法,你不能够通过出生,让它成为有。
它是一个实的有和实有的无,实有的有和实有的无,是不能够改变自身的体性的,它的真实有,已经决定,它要么是有,要么是无,前面已经决定是有的,那就不能再出生,因为已有之故。前面已决定它的体性是无的,它就永远成为无,因为它是实有的无。实有的无必须永远保持它这种实有无的体性。所以先有者不生,先无亦不生,这两种情况都不在,根本没一个所谓的生。
《四百论·第十一品》云:“若执果先有,造宫舍严俱,柱等则唐捐,果先无亦尔。”括号里面解释说:“如果执著果法先已存在,则建造宫舍、房舍、庄严柱子等,都成了徒劳无义。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想去建造宫舍,而宫舍早就存在了,你去建造它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房舍已有了,我们又去修它,这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已经存在了,还有我们觉得这个柱子不好看,又把它庄严一下,而实际上呢,这个庄严的结果早已经有了,你所做的过程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先有之果,先存在的就不能够使它出生。如果执著果法先前无有,也是如此。比如说,先前没有的你去做也是毫无意义。你永远不能让它成为有,所以假如永远都是一个实有的无的宫殿,这个宫殿、房舍、或者是柱子的庄严,这些以前是一个真实无的一个法。真实无,它的真实当中就永远成为无,这样子,你去修是不会出现的。你去庄严它也不会出现的,所做的一切都不能让它出现,一切都成了徒劳无益。
《入智者门》云:“有果无需任何因,无者已因不可生,二俱非二亦无有,是故观察不成生。”最后下的结论就是说,所以通过观察以后,就不能成立生,这一个是故观察不成生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不观察的时候觉得有生,这是我们仅仅不观察时候的虚假现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都会说出生了小孩子啊,或者是出生了外在的一个法,都一个“出生”。是不是真有这个出生呢?我们站在名言世间当中不观察的立场上,可以认为是有出生,但假如说你站在观察的立场上去说的时候,观察的结果没生,所以我们所认为的生是不存在的,不能成立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了果就不需要任何因了,因有了还需要什么因呢?就不需要任何因。无的,它的因也不可生,因为它永远都是无,就像我们通常世间人讲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无在果上面已经定了,已经定死了之后,它就只能保持这种本性。
有些人会说:“ 那不可能啊!前面是没有的,应该后面这个因使它出生的,所以是先无后有,这是我们大家能够承认的。但是,这是不经观察的一个说法。如果你用胜义理论去观察的时候,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就是说一个真实有的法,它的体性是确定的,定性为有的,它就是决定永远都是有。定性为无的,它的本性难改,就是要确定它永远都是这个本性,否则你就等于把它的本性改变,就不是它了。先前无的法,它就是无,你让他成为有,就不是它了。它的本性已经发生变化了。所以它就永远保持无,永远也保持无的话,你用什么样的因都不能够让它成为有。所以,已因不可生。那有的也不需要因,无的已因不可以生,那么二俱,也就是一有一无,二俱的这种情况在《中论》当中说:“是二不同处,如明暗不俱。”也就是有和无这两者,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法上面存在,这就像光明和黑暗不能够同时存在一样。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有和无是互相遮除的。有就不是无,无就不是有,就是直接相违的,那么一有一无这种法是不可能出现的。
那么“非有非无”是怎么回事呢?也就“非二”,非有非无,在《中论》当中就说过:“作有无成者,非有非无成。”如果说一有一无能够成立的话,那么非有非无才能成立,因为“非有非无”其实回过来其实又等于“亦有亦无”。如果非有就是无,非无就是有,其实你要建立“非有非无”,就等同要建立有无。而我们前面讲有和就像光明和黑暗不能够共处一样的,那么这三和四是不可能,这一个是通过观察的结果,观察的结果有无、二俱和非二都不能够出生。那么,不可能有一个生的成立。
何为“有无生”?果已有而生和先有后而生,称为:“有无生”。
这里面首先标题当中有一个破有无生因,先不看破,也不看因,我们看所破的有无生,这里当中的理论所破是有无生,能破就是因,那么我们看这个所破,所破的有无生是什么意思呢?果已有而生和先无后生称为有无生,这个有和无就是果的情况,果的体性,果的体性是已有的呢?还是先无的?先前无的,就是无的体性的果,先前有的,就是有的体性的果,这两个体性只要一确定,那么我们去观察,它能不能出生?是先有而生,还是先无而生?这就是有无生,我们通常世间人就认为。但是有些宗派他会这样认为:先已经有的它才能生,所以这两种生就包含一切世间所认为出生的这种情况。
对此一一遮破的正理称为:“破有无生因”。
对“此”,“此”就是有无生,对有无生,就是一个一个的把它彻底遮破,这样子的正理就称为因。那么所破的是有无生,能破的是因,这样的正理就称为是“破有无生因”。这个因它是落到理上面,所以我…
《中观总义 第十一课 破有无生因及破四句生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