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圣者的智慧,也就是无分别智慧。才是它的正量,正确的标准。唯一是依靠这样。因为诸法实相获得法界离戏,是圣者菩萨入定见到的。否则我们凡夫人见到色法的时候你就见到法界了。听到声音的时候就听到法界了——根本不可能。如果这样,我们不需要学法了。人人都在法界的境界当中,我们的境界没有在法界的真实境界当中,我们迷了,我们乱了,我们在迷乱的境界当中来见闻觉知。这是我们无法见法界只见迷幻的一个境界。所以,我们要找标准,找到真正的标准。只有圣者的智慧才是标准。凡夫人的眼识、耳识、鼻识、身识,这些都不能作为标准。既然把标准选定了——唯有圣者的智慧才是正量,才是标准。因此,唯一依靠随顺于圣者的智慧去宣说就足够了。标准唯一只有它,按照它去宣说就足够了,再也不要找其它的了。丝毫也不必要去观待于我们这些不能当标准的眼识等等。既然已经把标准确认了,不能以眼识,世间眼识等做为标准,唯一以圣者的智慧做标准,如此就不必要留下任何来自我们眼识等所看到的东西。我们眼睛看到东西不能把它留下来做为可靠的依据,我们的鼻子闻到什么味道也不能把它当成一种可靠的依据留下来。所有的一切都要把它当成所破。我们看到的都是错的,我们听到的都是错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所破。以眼识等是非量的缘故,它不是标准的缘故。以不是标准的眼识,以凡夫的境界来说一句话,说的话没有任何份量,没有任何意义,不能把它当成依据。
就象我们在商量事情的时候,把一个精神错乱的人说的话拿出来做标准,拿出来做考察,是很荒唐的。“大人说话小孩子你少插嘴”就是说小孩子你不懂,你讲的话不能做标准。本来按照圣者的智慧做标准或者让圣者的入定智慧来说话就可以了,不要把其他的凡夫的这些根识境界拉扯进来。这时,由于眼识等是非量的缘故这样遮破。遮破是按照标准去遮破的。安合理的标准去遮破的,不会遭到任何的妨害。否则你要把这些非量不是标准的眼识等拿来作为标准,拿来做为一个妨难的话,那我们就不要去抉择法界了。我们就抉择世间世俗的这些显现就可以了。我们以众生以我们的这些六根识做为标准的话,我们抉择世俗就可以了,不要抉择所谓的法界。你要抉择所谓的法界的话你就要去找对标准,按照他的标准就是圣者智慧。所以你要去抉择这些显现,你就去抉择凡夫人的境界,或者抉择根识境界就可以了。
其实通过圣者智慧去抉择以后没有万法的显现,那就是本来无有的东西,我们还原它一个本无。因为在实相当中一切境界当中诸法实相当中,这一切显现没有,我们就应当还原他一个正常。正常的境界当中没有这些幻化,那我们就要恢复正常。至少在见解上面要去随顺正常,不要赖着在那儿不回到随顺正常上面去。只是还原实相,而不是去想捏造实相而已。因为还原实相找到能还原的标准,就是圣者的智慧。以他们的智慧做参照,以他们的智慧来宣说。这样就是“如本如然”,也就是如同真实的情况去描述菩萨是怎么见的,见到的是什么,这样才是最对的。
《三摩地王经》云:“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是量,圣道复益谁?”
眼识耳识鼻识身识舌识意识这些都不是标准都不是正量。如果这些可以做为正量做为标准,那么修行圣道又对谁有利益呢?因为我们都可以拿来做标准了,就是我们已经见到真如实相了。那么你还要去苦修还要去闻思修,去努力修行圣道,想见实相,何苦呢?你现在就已经见到了。这等于是修行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
《入中论自释》云:“今当说胜义谛,然胜义谛非言说境故,非分别境故,不能直接显示。当以闻者自能领解之譬喻,明彼体性。
胜义谛不是我们言说的境界。言语道断,不是分别的对境。心行处灭,言也心行处灭。那怎么给我们说呢?不能直接解释。所以就用譬喻来让我们生起理解。而这个譬喻的宣说是我们能够理解的。通过这个譬喻我们能够“以指标月”明了彼等诸法实相的体性,这就象我们汉地经常说的“无有譬喻不能说法”。经典中说“诸有知者,要因譬喻而得开悟”。就是因为诸法实相不是我们现前所见的。如果是我们现前见的就能够叫做实相的话,前边直接跟你说这个就是实相就可以了。但是不是这样,只能“以指标月”。这些都是比喻,以比喻诠表的方式让我们生起理解。
颂曰:“如眩翳力所遍计,见毛发等颠倒性,净眼所见彼体性,乃是实体此亦尔。”如眩翳人由眩翳力,见自手所持器皿中有毛发等相,为除彼故,遂将彼器数数倾覆。此时,诸无翳人行至其前,用目审视彼毛发处,毛发等相都无可得,更不分别彼毛发为有事无事,是发非发,及表色等差别。
就象眼翳人,眼睛出问题了。有翳病的人,就象胆有问题的,肝胆病的,黄疸型肝炎的,他的眼睛已经出问题了,他看到什么都是黄色的一样的,眩翳人眼睛已经看眼花了。看到自己手里面拿着这个器皿,就象手里面看到一个钵。本来这个钵里什么东西都没有的。这个钵盂里面,碗里面什么也没有,却看到这个碗里面全部都是毛发。为了把这些毛发拿开,就把这个碗一会儿拿起来用手去拨弄,一会儿又把它倒,怎么都倒不完。这时其他没有眼病的人走过他的面前,用眼睛好好地去看他所说有毛发的地方。一看,其实什么毛发的相都没有,彻底没有毛发。既然彻底没有毛发,就不会去说这个毛发是有实法还是无实法,是头发还是不是头发。是有表色呢,还是不是有表色,这些差别的、区别,就不会再去分别它了。你就直接说没有就可以。不用再去分别它有色无色,是有实法无实法。这些差别都没有说的机会,毫无必要,你就直接了断就说“没有”就可以了。
若有翳人述自心意,告无翳者曰:见有毛发。尔时若为除彼分别,告有翳人曰:此中无发。然此说者无损减过。毛发之真实义是无翳人所见,实非有也。
如果眼睛有病的人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给没有眼病的人说我见到了有毛发啦。这时候如果为了要遣除他的这种错乱分别,告诉他说这当中没有毛发。这样说时,说者并没有去损减,也就是说并没有在诽谤真实。因为毛发的真实是由没眼病的人他的所见作为标准的。而他没有见到,所以以此标准的结果就是没有毛发。既然真实当中是依靠于标准,依靠于正量,正量的结果是无有毛发,那么真实当中就没有毛发,这不是在诽谤真实正是想彰显真实。
如是患无明翳者,不见真实义而见蕴界处等自性,此是诸法世俗性。即此蕴等,诸佛世尊永离无明习气者所见自性,如无翳人不见毛发,此是诸法胜义谛。
同样的,我们这些患无明的眼病者,不见诸法真实义,而见到的是诸法的虚妄义。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等的自性,这是诸法的世俗本性。这就是依靠我们的无明眼所见的。我们无明根识所见的蕴界处,用诸佛世尊的慧眼去看的时候——诸佛世尊已经完全无明断尽永尽无明当证佛道,所以在这种无有无明习气的所见自性当中,看到的就是诸法真实胜义谛。而他所见的就没见到这些蕴界处的一切法,所以就叫做无翳人不见毛发一般,见到没有所谓的蕴界处。
论云:如有翳眼所缘事,不能害于无翳识,如是诸离净智识,非能害于无垢慧。”
论典当中所说,就如同这些眼睛已经出问题的人所缘取的这些事情说有毛发,这种说法不能够危害眼睛是好的、没病的人的根识。同样的,诸佛他们的这种智慧已经完全远离了一切的尘垢染污。而其他的没有远离这些染污的、也就是远离了清净智慧的这些心识,我们众生就是离境自识,我们是“识”,而佛是“慧”。我们的识是根识,根识是远离清净慧的这种根识。这种根识是有无明病的。无明为病,所以它不能作为正量,是已经出问题的,它不能够危害没问题的没有垢染的,清净智慧啊。以我们所见来说,佛没有见到这些出问题啦,菩萨入定的时候没有见到,所以说菩萨出问题了,这样是不合理的。
《自释》又云:“以彼自性不可得故,如是思择真实义中,唯诸圣者方是正量,异生则非。若举世间妨难者,观真实义时亦许世间知见是正量者。颂曰:若许世间是正量,世见真实圣何为,所建圣道复何用,愚人为量亦非理。”
这些诸法的自性不可得的缘故,如同这样随顺宣说,随顺于真实去思维抉择真实义的时候,唯一只有圣者的没有问题的智慧才能作为正量。异生凡夫的根识是出了问题的有无明病的,所以不能作为正量。如果我们用世间的已经出了问题由无明病的心识来妨难观真实义的圣者,我们就是在承许世间之见是正量。如果这样承许,就象颂词当中所说的,把世间这些无幻根识当成正量,那么世间已经见到真实胜义谛,圣者又有什么作为呢?圣者所修的圣道又有什么用呢?愚痴的人如果能做正量,圣者就没什么意思了,圣者也没什么超过我们的,圣者没有意义存在。圣者所修的圣道也没有什么用。但实际意义上,圣者是超凡的境界,是我们所求的结果。而圣者的这个结果是通过修圣道而得的,所以我们也要去修行这个圣道。而圣道修行得到的结果就是见到一法不存在,所以我们就要相信世间人出错误啦。愚痴的人不能做标准,做标准是很非理的。
“既许世间是正量,此量现见真实义故,应许已断无明,故许愚人为正量不应道理。
如果我们既然已经承许了世间人都已经作为正确无误的标准了,这正确的标准已经看到了现量见到了真实的法界义,这样就是承许他已经断了无明。无明就是无有明见的智慧。没有明见的智慧,就使我们障弊了自己的智慧眼。无明如果存在…
《中观总义 第八课 略说自续派与应成派的所破差别 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